民事法律知識
Ⅰ 我想請教一下關於民事糾紛的法律知識
您好,關於您的問題,我有如下建議:
1、事情發展到訴訟的地步,肯定是版有一邊在胡攪蠻纏。你權們作為侵權方,應該明確一個問題,《侵權責任法》第89條明確規定,你們應該賠,但是賠多少,有待商議。
2、如果是對方胡攪蠻纏,那麼我覺得可以嘗試從兩個地方入手談判,第一,騎車帶三人,屬於違章,應該承擔部分責任。第二,速度快。
3、如果真的對簿公堂,那麼你們作為侵權方,首先應該和法院明確你們的立場:我們認錯,我們該賠。然後再和法官闡述上面兩個對方應當承擔部分責任的觀點。
這種問題還是提倡私下調解,畢竟訴訟畢竟成本太高。
Ⅱ 房屋訴訟的法律知識
委託律師積極應訴,帶上認購書
Ⅲ 民法總則183條體現了什麼法律知識
《民法總則》第183條:來因保護他人民事權源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第184條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法官釋法
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劉玉平、張榮波等見義勇為先進模範的事跡傳遞著社會的正能量,引領著時代美好的道德風尚。但不得不承認,在現實生活中,「老奶奶摔倒了扶不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社會負能量也不斷地困擾著人們,一定程度上令許多人在應見義勇為的時候猶豫不前。為了肯定弘揚見義勇為這一傳統美德,鼓勵人們在危難之前相互幫扶,《民法總則》在《侵權責任法》規定的基礎上,進一步規定了受益人對見義勇為者的法定補償責任和見義勇為者造成受益人損害時免除責任。《民法總則》實施以後,我們在遇到他人危難之時,一定要鼓起勇氣、見義勇為,因為我們不僅有著道德的支持,更有著法律的保障。
Ⅳ 民法總則共同侵權有哪些規定法律知識大全
是有的,對於共同侵權責任的具體內容,討論的主要問題是:一、規定共同侵權責任回的本質特徵立法機關答傾向於仍然採用《民法通則》第130條的內容,規定「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二、教唆行為人和幫助行為人的責任《侵權責任法草案》傾向於採納原來的司法解釋中關於「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權行為的人,為共同侵權人,應當承擔連帶責任。」三、共同危險行為的規則《侵權責任法》規定共同危險行為,是一個確定的立場。爭議在於,如何規定共同危險行為人之一的免責條件。《草案》的基本意見是:「二人以上共同實施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行為,其中一人或者數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不能確定具體侵權人的,行為人應當承擔連帶責任;能夠確定具體侵權人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Ⅳ 作為普通百姓,需要知道的最基本的法律有哪些
與普通百姓息息相關的法律如下:《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婚姻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
Ⅵ 法律知識1.民事糾紛和治安案件有何區別
1,民事糾紛的概念是,在日常生活中因為某一方或者多方違反了法定的或者共同擬訂權利義務關系規則而提出異議的行為.如離婚糾紛、損害賠償糾紛、房屋產權糾紛、合同糾紛、著作權糾紛等。
治安案件的概念是,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妨害社會管理,具有社會危害性,尚不夠刑事處罰的案件.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九條對於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打架斗毆或者損毀他人財物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情節較輕的,公安機關可以調解處理。經公安機關調解,當事人達成協議的,不予處罰。經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達成協議後不履行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本法的規定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給予處罰,並告知當事人可以就民事爭議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從上述法律條文我們可以看出,打架斗毆不屬於民間糾紛[是由民間糾紛所引起的],而屬於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但如果打傷了人,要賠錢,則構成了一種債權債務關系.那麼一方不不履行,另一方提出異議,甚至向法院起訴要求賠償,則構成了新的民間糾紛.
2,上述6種送達模式都屬於法院訴訟的程序,如法院向原告送達傳票的行為,向證人送達出庭做證的通知的行為.但需要注意這幾種方式的區別.
直接送達是直接給本人.
留置送達是給本人,本人不要或者不在,則找見證人見證將訴訟文書留在其住所.無法當場送的可以採用這種方式.
轉交送達的對象只能是軍人,被監禁人和被勞動教養的人.
委託送達是委託其他法院進行送達,比方說異地.
治安處罰的程序包括調查,決定和執行,內容很多,請參看治安管理處罰法.
Ⅶ 法律常識(10):民事起訴狀應書寫哪些事項
起訴狀,是原告在向法院提起訴訟時,必須向法院提交的書面文件。按《民事訴訟法》規定「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
起訴狀是一種法律文書,格式、內容都是有法定要求的,按《民事訴訟法》第121條規定,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
(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
(四)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具體內容如下:
1、名稱:就是「民事起訴狀」或簡寫為「起訴狀」
2、當事人情況:即原被告的身份信息。
原被告為個人的,要列出姓名、性別、年齡、民族、工作單位、住址、聯系方式。
原被告為單位的,要列出單位名稱、住所地,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姓名、職務及聯系方式。
原被告一方為多人的,分別列清情況。
特別注意:原被告的姓名或名稱一定要准確,不能有任何錯字。在名稱中有錯字的,可能會直接導致主體錯誤,訴訟被駁回。提供的地址要盡量詳實,具體到門牌號。
3、訴訟請求:簡單、明確地說明要求法院判令或確認的具體權益。
比如要求給付的具體數額,要求確認的具體事項等。訴訟請求有多項的,應分別列明。
4、事實和理由:寫清楚支撐訴求的事實和法律依據。
把雙方發生爭議的基本事實說清楚,盡量用概括性、簡單明了的語言,而不要長篇大論,碎碎叨叨。當然,雙方爭議及矛盾的焦點還是要說清楚。
注意事實和理由部分要和自己的訴訟請求聯系,成為支撐訴求的依據。
5、尾部:法院名稱、當事人簽字、日期。
在哪個法院起訴,則結尾寫清楚哪個法院的完整名稱。
在「起訴人」後面,當事人是個人的,要由本人親筆簽字。是單位的由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簽字並加蓋單位公章。
日期要填寫完整,最後的日最好填寫起訴當天日期。
6、證據部分:列明准備向法院提交的相關證據
證據較少的,可直接在訴狀後附相關證據並直接在訴狀中列證據清單。證據較多的,可另外製作證據目錄連同起訴狀一並提交給法院。
一般證據要說明「證據名稱」、「證明內容」、「證據來源」等基本情況。向法院起訴一般是先提交證據復印件,但應帶原件備法院核實。
7、訴狀的載體
法院要求起訴狀一律要在A4大小的紙張上。至於是列印還是手寫都可以,當然,現在大多數都是提交列印的訴狀了,有些法院甚至還會要求當事人立案時提交訴狀的電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