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使用盜版軟體的法律責任
Ⅰ 企業用戶使用盜版軟體將會承擔的法律責任有那些
企業用戶使用盜版軟體屬於復制著作權人軟體的侵權行為,為此 要承擔相應的行政、民事甚至刑事責任。
1、行政責任
根據我國《行政處罰法》以及2009年修訂施行的《著作權行政處罰實施辦法》規定,對侵犯著作權違法所得數額(即獲利數額)二千五百元以上的等情形可進行處罰,可根據情況責令盜版用戶承擔停止侵權,並處正版軟體價格5倍以下的罰款。
2、民事責任
《著作權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一項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一條的規定:計算機軟體用戶未經許可或者超過許可范圍商業使用計算機軟體的構成侵權,要根據不同的情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3、刑事責任
《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以及最高法、最高檢2004年、2007起先後施行的「關於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二」:
認為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行為構成侵犯著作權的犯罪,並以「復製品數量合計在五百張(份)以上的;違法所得數額在三萬元以上的;非法經營數額在五萬元以上的」等三種情形構築商業使用盜版行為犯罪構成的底線。
(1)個人使用盜版軟體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而且,根據我國《著作權法》規定,如果要求你賠償盜版軟體的損失話,那麼賠償損失的計算方式有下面三種:
1、按照權利人的實際損失給賠償;
2、按照侵權人的違法所得給予賠償;
3、根據「法定賠償」給,在權利人的實際損失或者侵權人的違法所得不能確定時,法院就會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你五十萬元以下的賠償。
參考資料: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Ⅱ 個人若是使用盜版軟體,是否屬於違法
嚴格來說確實是違法的,只不過是比較輕微而已,但也是違法。
Ⅲ 個人使用盜版軟體算違法嗎
「違法」一詞可以作廣義和狹義兩種解釋。廣義的違法,包括刑專事違法(犯罪)、屬民事違法和行政違法等;狹義的違法則指犯罪以外的一般違法。
違法一定要受到法律制裁的,個人使用盜版軟體算違法的,那麼至少有一半的中國人要受到法律制裁,那太可怕了。其實單純使用盜版計算機軟體並不構成犯罪,如果僅是滿足個人學習工作等需要,在不傳播的情況下,並不因此必然承擔法律責任。但是如果大量使用,營利性或非法傳播,則使用盜版軟體要承擔的法律責任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民事責任,停止侵權、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著作權法第48條規定了法定賠償額,侵權人要賠償五十萬元以下的損失。
Ⅳ 個人用盜版軟體會有事嗎
法律分析:從法律上的規定看,你在沒有經過權利人的許可就使用對方的軟體的話,就是盜版侵權。如果你盜版軟體到一定數量的話,那麼你是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不過,實踐中因為個人使用盜版軟體給權利人帶來的損失不大的,因為權利人也要考慮訴訟成本,因此你這么少損失的話,一般是不會要求你個人承擔法律責任的。所以實際中較少個人因使用盜版軟體而承擔責任,但你要注意,這並不代表就不用承擔責任,只要侵權都可能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按規定,包括任何單位和個人在沒有經過軟體著作權人許可,使用盜版軟體就是非法,可能被處每件100元或者貨值金額5倍以下的罰款,甚至承擔刑事責任。因此,你不要覺得自己是個人,不像一般的公司,盜版他人軟體,一旦被查出就極有可能需要承擔法律責任。而且,實際中有些軟體公司要求你侵權的並不只要求盜版數量問題,而是你盜版之後給他實際帶來多少損失。就是說他製作出來的軟體本身價值就很大,那麼即使就是你個人盜版了,也會因為這個較大價值承擔責任的。
法律依據:《關於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 第十三條 關於通過信息網路傳播侵權作品行為的定罪處罰標准問題以營利為目的,未經著作權人許可,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他人文字作品、音樂、電影、電視、美術、攝影、錄像作品、錄音錄像製品、計算機軟體及其他作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規定的「其他嚴重情節」:
(一)非法經營數額在五萬元以上的;
(二)傳播他人作品的數量合計在五百件(部)以上的;
(三)傳播他人作品的實際被點擊數達到五萬次以上的;
(四)以會員制方式傳播他人作品,注冊會員達到一千人以上的;
(五)數額或者數量雖未達到第(一)項至第(四)項規定標准,但分別達到其中兩項以上標准一半以上的;
(六)其他嚴重情節的情形。實施前款規定的行為,數額或者數量達到前款第(一)項至第(五)項規定標准五倍以上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規定的「其他特別嚴重情節」。
Ⅳ 使用盜版軟體需承擔侵權責任嗎
法律分析:三種觀點:軟體用戶明知或應知使用的是侵權軟體的,構成侵權,應承擔法律責任。軟體用戶購買、使用侵權軟體不用承擔侵權責任。營利單位和政府部門使用盜版軟體應承擔侵權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第十條 著作權包括下列人身權和財產權:
(一)發表權,即決定作品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
(二)署名權,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權利;
(三)修改權,即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
(四)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
(五)復制權,即以印刷、復印、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數字化等方式將作品製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
(六)發行權,即以出售或者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
(七)出租權,即有償許可他人臨時使用視聽作品、計算機軟體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計算機軟體不是出租的主要標的的除外;
(八)展覽權,即公開陳列美術作品、攝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
(九)表演權,即公開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種手段公開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權利;
(十)放映權,即通過放映機、幻燈機等技術設備公開再現美術、攝影、視聽作品等的權利;
(十一)廣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公開傳播或者轉播作品,以及通過擴音器或者其他傳送符號、聲音、圖像的類似工具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的權利,但不包括本款第十二項規定的權利;
(十二)信息網路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使公眾可以在其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
(十三)攝制權,即以攝制視聽作品的方法將作品固定在載體上的權利;
(十四)改編權,即改變作品,創作出具有獨創性的新作品的權利;
(十五)翻譯權,即將作品從一種語言文字轉換成另一種語言文字的權利;
(十六)匯編權,即將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過選擇或者編排,匯集成新作品的權利;
(十七)應當由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
著作權人可以許可他人行使前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並依照約定或者本法有關規定獲得報酬。
著作權人可以全部或者部分轉讓本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並依照約定或者本法有關規定獲得報酬。
Ⅵ 個人使用盜版軟體是侵權嗎
如果個人使用盜版軟體供本人使用、學習的,一般不構成侵權;如果使用盜版軟體謀利的、公開發行的,是侵權,需要向軟體所有權人承擔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十二條
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一)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發表其作品的;
(二)未經合作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創作的作品當作自己單獨創作的作品發表的;
(三)沒有參加創作,為謀取個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
(四)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
(五)剽竊他人作品的;
(六)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展覽、攝制視聽作品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編、翻譯、注釋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十一)其他侵犯著作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行為。
Ⅶ 使用盜版軟體需承擔侵權責任嗎答案有三個
屬於。根據《最高人民關於審理著作權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一條 計算機軟體用戶未經許可或者超過許可范圍商業使用計算機軟體的,依據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一)項的規定承擔。而根據著作權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2010年修訂後的《著作權法》第四十八條第一款)「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表演、放映、廣播、匯編、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其作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及《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一)項「復制或者部分復制著作權人的軟體的;」可知,我國現行法律將未經合法授權或者超過許可范圍商業使用計算機軟體的行為定位為「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製作品的行為」,也就是說,使用盜版軟體或使用未經授權的軟體侵犯了著作權人對計算機軟體享有的復制權。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一條 計算機軟體用戶未經許可或者超過許可范圍商業使用計算機軟體的,依據著作權法第四十八條第(一)項、《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一)項的規定承擔民事責任。
Ⅷ 使用盜版軟體的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
對侵犯著作權違法所得數額(即獲利數額)二千五百元以上的等情形可進行處罰,可根據情況責令盜版用戶承擔停止侵權,並處正版軟體價格5倍以下的罰款。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行為構成侵犯著作權的犯罪,並以「復製品數量合計在五百張(份)以上的;違法所得數額在三萬元以上的;非法經營數額在五萬元以上的」等三種情形構築商業使用盜版行為犯罪構成的底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 第六十七條 未經商標注冊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構成犯罪的,除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構成犯罪的,除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構成犯罪的,除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