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精神病人侵權責任的法律依據

精神病人侵權責任的法律依據

發布時間: 2022-04-07 00:05:00

A. 精神病人侵權誰來賠 精神病傷人要不要承擔責任

一般來說是由精神病人的監護人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的。

B. 精神病人犯罪要負法律責任

精神病人犯病時犯罪,是不負法律責任的,但其監護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賠償受害人的版損失。
刑法》第權十八條【特殊人員的刑事責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C. 我國中國境內涉及精神病人的法律法規條款主要有哪些

《抄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襲法》是一部規范精神障礙患者治療、保障精神障礙患者權益和促進精神障礙者康復的法律,於2013年5月1日正式實施。
《精神衛生法》規定了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並設專章規定了政府及有關部門、用人單位、學校、醫務人員、監獄等場所,社區、家庭、新聞媒體、心理咨詢人員等在心理健康促進和精神障礙預防方面的責任。
《精神衛生法》第七十一條提出加強對精神衛生工作人員的職業保護,提高精神衛生工作人員的待遇水平,並按照規定給予適當的津貼。精神衛生工作人員因工緻傷、致殘、死亡的,其工傷待遇以及撫恤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精神衛生法》規定,精神障礙患者或者其監護人、近親屬認為行政機關、醫療機構或者其他有關單位和個人違反本法規定侵害患者合法權益的,可以依法提起訴訟。賦予患者相關的司法救濟權,將司法手段作為保護患者人身權利的最後一道防線,是重要的「兜底」保障措施。讓患方成為提起訴訟的法律主體,是法治社會的進步,也將推動建立完善的溝通渠道。

D. 精神病人可負法律責任

1.間歇性精神病人是復有的時候精神制正常,有的時候病情發作,對在精神正常期間的行為是要負法律責任的,對在病情發作期間的行為才不負法律責任。
2.只有對方有證據證明你打她加重了對方的病情,才需要你負責賠償,否則就不需要賠償。

E. 精神病人因犯病傷人,家屬承擔責任嗎請列出具體法律規定

精神病人因犯病傷復人,家屬作制為精神病患者的監護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民法通則》第十八條規定: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
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的權利,受法律保護。
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責任;給被監護人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監護人的資格。
《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盡了監護責任的,可以適當減輕他的民事責任」。

F. 精神病人觸犯了法律,該不該追究責任

根據我國《刑法》第十八條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自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和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另外,精神病人在發病時雖然不負刑事責任,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兒第182條規定,過去不知道有精神病的成年人,精神病突友時致人損害的,由本人承擔民事責任,如過去有精神病,其突然發病致人損害的3按照民法通則第十七條的規定,由順序在前的有監護能力的人承擔民事責任。關於精神病的鑒定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呻訴訟法》第一百二十條規定,對精神病的醫學鑒定,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進行。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提出申請可以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
這里你要注意區分一個概念:就是正常人激情犯罪和精神病人的犯罪行為.
激情犯罪是人短暫的失去了理智的控制,從而在一種沖動的支配之下,做出的一種犯罪行為,使人失去理智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正是因為這種原因,才會迫使他不得不去這么做,他的意思表示能力還是沒有失去,所以激情殺人還是要承擔一定的刑事責任的.
但是,精神病人的犯罪就不一樣了,因為精神病人完全無法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因此,精神病人做出的我們不能叫它行為,因為行為是要有意思表示的,但是精神病人沒有意思表示能力.所以,他們的犯罪我們只能說是一個事件,而不是一個行為.
在分清楚這一點後,你就應該知道,因為事件是客觀的,不帶有任何主觀因素的,因此法律對於事件的態度,是比較尊重的,也就是說,法律不會對一個事件去作出是非的判決,事件只是法律用來分析的階梯.
因此,法律不會對一個精神病人所做的事情去判決,這是法的精神.

G. 關於精神病的法律

他家的精神病是什麼類型的 完全喪失認識和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呢,還是間歇性的,還是輕微的呢。她的辱罵指名道姓了么 如果確定辱罵的是你們 應當能算是侵犯了公民人格權中的尊嚴權《民法通則》規定:公民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 禁止用侮辱 誹謗和誣告陷害等方式損害公民的名譽權,情節嚴重者,將受到刑罰的處罰。01年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中第一條: 明確提及自然人因人格尊嚴權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 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刑法246條刑法分則中明文規定了侮辱罪和誹謗罪 不過必須是情節嚴重才算犯罪 這里應該夠不上 刑法第18條規定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後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 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 不負刑事責任 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人嚴加看管和醫療 在必要的時候 由政府強制醫療。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 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 應當負刑事責任 但是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
民事通則中明文規定了,精神病人屬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或者無民事行為人。你所說的那個精神病既然住在居民區,那麼應該是有監護人的,監護人承擔的法定職責中有:
對被監護人進行管束和教育
代理被監護人進行訴訟
個人觀點 先通過居委會進行協商吧 如果對方實在過分就採取民事訴訟吧 雖然說精神病人屬於弱勢 但是對於自己來說家人更重要 如果他們沒法把自己家人看管好 就將他們家那個送到精神病院去 民法不是特別熟 只能找到這些 不過最好和精神病人不要起太大沖突,萬一傷著了 真的很劃不來 沒精力管精神病人就應該送到精神病院去 禍害他人 真的很無聊

H. 精神病人需承擔責任嗎

你好: 根據《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二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監護人盡到監護責任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 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賠償。 如果肇事方經過醫療鑒定確實有精神病,並且砍人時正是發病期,那麼,首先由肇事方的個人財產進行賠償,不足部分由監護人賠償。如果無精神病或不是發病期,那麼,由砍人者承擔刑事責任,並承擔民事賠償。

I. 我們國家法律是怎麼規定精神病人犯罪的

精神病人犯罪不負刑事責任。
間歇性精神病人,在犯病期間犯罪不負刑事責任,但在精神狀態良好的情況下犯罪的,要付刑事責任。

J. 精神病人犯罪怎麼處理

同一行為同時符合侵權構成要件和犯罪構成要件,則同時產生刑事責任版和侵權責任,侵權責任優先權於刑事責任,因此,在加害人的財產不足以支付時,應優先用於承擔侵權責任,賠償受害人的損失。在訴訟程序上,受害人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賠償訴訟追究侵權責任,也可以單獨提起民事侵權賠償訴訟,但需要注意的是,根據《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一百三十八條之規定,目前,不論是提起附帶民事賠償訴訟還是單獨提起民事賠償訴訟,均不受理當事人提起的精神損害賠償。在訴訟時效上,進入刑事審理階段的案件,其民事訴訟時效自刑事裁判文書生效之日起重新計算,因此,未提起附帶民事賠償訴訟的,仍可在刑事程序終結後單獨提起民事賠償訴訟,但應及時提起以免訴訟時效超期。同樣,對於同時產生行政責任的,亦如此遵循「私權優先」原則,優先承擔侵權責任。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四條侵權人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的,不影響依法承擔侵權責任。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和行政責任、刑事責任,侵權人的財產不足以支付的,先承擔侵權責任。

熱點內容
經營風險包括哪些經濟法 發布:2025-05-01 02:05:11 瀏覽:981
司法考試2016年改革 發布:2025-05-01 00:51:19 瀏覽:429
勞動法實習規定 發布:2025-05-01 00:05:48 瀏覽:168
法院合同法警 發布:2025-05-01 00:01:21 瀏覽:182
中國法官協會成員 發布:2025-04-30 23:32:23 瀏覽:141
法院辦公室先進材料 發布:2025-04-30 23:26:23 瀏覽:272
環衛工人有勞動法嗎 發布:2025-04-30 23:11:12 瀏覽:682
北大國際經濟法大綱 發布:2025-04-30 23:10:58 瀏覽:137
司法局簽名 發布:2025-04-30 22:23:56 瀏覽:124
街道機關規章制度總則 發布:2025-04-30 22:04:22 瀏覽: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