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言論規避法律責任怎麼說

言論規避法律責任怎麼說

發布時間: 2022-04-07 07:09:56

① 個人能對別人說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話嗎

摘要 「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力」的意思是:沒有放棄追究責任的權利。 在法律上有明確具體的規定;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執行,由國家授權的機關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實施法律制裁,其他組織和個人無權行使此項權力。法律責任分為:刑事法律責任、民事法律責任、行政法律責任、經濟法律責任、違憲法律責任。

② 怎樣規避法律責任

法律是公平的,你訂的貨不要,有不想負違約責任,又不想要這批貨,哪有這么容易的事專情。即屬使沒有合同,你們的訂單也能視為一個簡易合同,如果到了法院,按沒有約定違約責任處理,《合同法》上有明確規定沒有規定違約責任的處理方式,但沒有一種說是不用負責任的,如果打官司,你們一定是得負責任的。到是時間金錢都會被浪費,還不如現在同對方協商,可能成本會小一些。
看你將的你們之間的關系,有點像是定做合同,這樣的話,法律上規定你可以隨時解除合同,但是要補償對方因此已經付出的對價。如果你們早點明確表明解除定做合同,可能損失會更小,不是任何事情拖就能更有利的。

③ 發表不當言論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表不當言論要看是什麼樣的不當言論,如果是造謠誹謗這種比較嚴重的不當言論的話,還是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如果要是那些比較不影響他人不觸犯法律的不當言論,是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就像是賀軍翔在采訪中說自己希望下一胎能夠生一個兒子,如果要是生不了兒子的話,他是不想要那個孩子的。這個不當言論雖然也比較過分,但是不是特別嚴重的,沒有觸犯什麼法律,所以他是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不過賀軍翔這一番言論還是讓一些網友非常憤怒的,因為網友覺得男女平等,怎麼這個孩子如果不是男孩子,你就不想要你的親生孩子了嗎?大家都對賀軍翔重男輕女,這一點是比較憤怒的。

而且現在我國的一些女性也開始要求自己的權益了。對於這種重男輕女的明星,肯定是要抵制他們的。所以賀軍翔才對自己的不當言論發表了道歉聲明。作為一個公眾人物,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為自己的言行有可能就會給別人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

④ 不當言論的法律定義

一定有界定,凡是在公眾傳播虛假,不實,謠言或篡改事實真相的信息並引發社會不良後果的,這些都很好界定,只要公開發表牢騷如果攻擊他人,並產生後果的也是要擔負法律責任的
(4)言論規避法律責任怎麼說擴展閱讀:
1、民事責任:利用網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一般不當言論最多侵害的是他人的名譽權、榮譽權及隱私權等人身權利,確認構成侵權的法院可判決侵權人承擔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或者恢復名譽的責任,對被侵權人構成精神損害的,還需承擔精神損害賠償責任。
2、行政責任:網路言論不當造成不良社會影響,將面臨行政處罰。
依照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及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不論在現實生活中還是網路上的不良言論均受上述法條的約束,造成不良影響的將受到相應的行政處罰。
3、刑事責任:不當網路言論影響惡劣,構成犯罪的,應依法承擔刑事責任。
依照我國《刑法》規定通過網路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涉嫌侮辱罪、誹謗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根據司法解釋的規定,利用信息網路誹謗他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即應認定為上述條款中的「情節嚴重」:(一)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精神失常、自殘、自殺等嚴重後果的;(三)二年內曾因誹謗受過行政處罰,又誹謗他人的情形。
現代社會倡導言論自由,但言論自由是建立在不侵害他人的基礎之上的。網路上發表看法、意見很容易,但在不了解事實基礎的情況下謹慎評價、謹慎轉發。你的無心之失可能加重的是對他人的傷害,亦可能因此而承擔法律責任。

⑤ 傳播不經調查的不實言論造成嚴重後果的要負法律責任

要承擔法律責任。
傳播不經調查的不實言論情節較輕的可能屬於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治安管理處罰法》中關於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的處罰有:
1、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2、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傳播不經調查的不實言論造成嚴重後果的,可能涉及侮辱罪,尋釁滋事罪。
侮辱罪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尋釁滋事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五條:「利用信息網路辱罵、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破壞社會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第一款第(二)項的規定,以尋釁滋事罪定罪處罰。
編造虛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虛假信息,在信息網路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路上散布,起鬨鬧事,造成公共秩序嚴重混亂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第一款第(四)項的規定,以尋釁滋事罪定罪處罰。」

⑥ 發表不當言論如何處理

一般情況下,關於網路傳播不實言論的量刑的法律依據如下:

一、因為這些有的可能屬於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治安管理處罰法》中關於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的處罰有:

1、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2、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二、造謠嚴重侵犯人權時,可以參照《刑法》侵犯人身權利的條款。

誹謗罪《刑法》條文 第二百四十六條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6)言論規避法律責任怎麼說擴展閱讀:

相關法律解釋: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

網路造謠根據具體情節涉嫌構成構成誹謗罪、尋釁滋事罪、敲詐勒索罪、非法經營罪、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煽動暴力抗拒法律實施罪、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等罪名,部分罪名將面臨最高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辦理利用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解釋

⑦ 在網上的言論或評論要付法律責任嗎他們能抓住嗎

在網上的言論或評論要付法律責任,刻意的在網路上攻擊他人,沒有正回當理由的,對他人答產生心理傷害是要付出法律責任的,現在關於互聯網的法律正在完善中。所以最好不好刻意的無理由的攻擊他人
這個是絕對能抓到的,因為每台電腦上網都有一獨立IP,你在網上發貼,公安部門可以通過你的IP查到你的所在地~~~和你的一切相關信息~~
《計算機信息網路互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第四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互聯網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秘密,不得侵犯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得從事違法犯罪活動;第五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國際聯網製作、復制、查閱和傳播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信息。

⑧ 言論自由已經影響他人什麼法律責任

刑事責任就是誹謗罪了。民事就是侵犯了別人的名譽權。
當然別的也有可能比如說危害國家安全罪。

⑨ 亂說話需要負什麼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 亂說話的法律責任:1,造謠污衊;2,侵害個人隱私;3,煽動性言論都是要承擔法律後果的。說自己不同的看法,闡述自己的觀點以及學術討論,是不用負法律責任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九百九十條 人格權是民事主體享有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權利。除前款規定的人格權外,自然人享有基於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產生的其他人格權益。

⑩ 網上散布不實言論怎麼處理法律依據是什麼

一般情況下,關於網路傳播不實言論的量刑的法律依據如下:

一、因為這些有的可能屬於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治安管理處罰法》中關於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的處罰有:

1、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2、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二、造謠嚴重侵犯人權時,可以參照《刑法》侵犯人身權利的條款。

誹謗罪《刑法》條文 第二百四十六條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10)言論規避法律責任怎麼說擴展閱讀:

網路造謠誹謗的立案標准:

利用信息網路誹謗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1、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500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500次以上的。

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精神失常、自殘、自殺等嚴重後果的。

3、二年內曾因誹謗受過行政處罰,又誹謗他人的。

4、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此外,一年內多次實施利用信息網路誹謗他人行為未經處理,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轉發次數累計計算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定罪處罰。

網路誹謗罪的主體認定:

網路誹謗與傳統的誹謗罪主體一樣,凡是具備刑事責任年齡,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能成為本罪的主體。然而網路空間里很少有人以自己的真實面目出現。

這就必然涉及到對網路服務提供商的責任認定問題。網路服務提供商主要分為網路技術服務商(ISP)和網路內容提供商(ICP)兩種。

ISP(InternetServiceProviders),是指營利性使用網路,為網路用戶提供諸如網路聯結、訪問以及信息服務等從事互聯網經營活動的服務提供商。

ICP(InternetContentProvider)是指向廣大用戶綜合提供互聯網信息業務和增值業務的電信運營商。世界各國關於在網路傳播中ISP是否要應承擔責任的規定並不統一。

熱點內容
合肥法律顧問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4-30 21:08:40 瀏覽:436
合同法與租賃合同關系 發布:2025-04-30 21:00:19 瀏覽:278
獨立法人法人 發布:2025-04-30 20:39:42 瀏覽:955
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原則 發布:2025-04-30 20:24:13 瀏覽:378
道路交通安全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30 20:13:53 瀏覽:30
物理法學小說 發布:2025-04-30 19:55:33 瀏覽:242
經濟法學名詞解釋 發布:2025-04-30 19:55:32 瀏覽:873
道德違禁感 發布:2025-04-30 19:54:57 瀏覽:766
最新勞動法2017辭退 發布:2025-04-30 19:45:58 瀏覽:810
合同法承包合同期限 發布:2025-04-30 19:42:43 瀏覽: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