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一稿多投的法律責任

一稿多投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4-07 19:44:06

『壹』 一稿多投是犯法的嗎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總體而言取決於三個方面的因素:稿件的性質,是圖書稿件還是報紙/雜志類稿件;著作權法律的相關規定;作者與出版商的約定。

請參看以下兩條《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規定:

第三十條 圖書出版者對著作權人交付出版的作品,在合同約定期間享有專有出版權。合同約定圖書出版者享有專有出版權的期限不得超過十年,合同期滿可以續訂。
圖書出版者在合同約定期間享有的專有出版權受法律保護,他人不得出版該作品。

第三十二條 著作權人向報社、雜志社投稿的,自稿件發出之日起十五日內未收到報社通知決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發出之日起三十日內未收到雜志社通知決定刊登的,可以將同一作品向其他報社、雜志社投稿。雙方另有約定的除外。

也就是說,如果你投的是圖書稿件,那麼根據上述第三十條的規定,你應該和圖書出版商(出版社)簽定合同,約定出版社的專有出版權年限。專有出版權年限的長短其實是你(作者)的名氣的大小和你稿件的質量與出版社博弈的結果。一般來說,名氣大的圖書作者,會給予出版社很短年限的專有出版權,比如一年或兩年,過了這個期限,作者就可以向其他出版社投稿。同時,出版社基於作者的名氣,以及該作者所寫的圖書的潛在熱銷,經常也會接受作者的要求。反過來說,很多作者在出第一本著作時或者名氣很小時經常是找人求出版社出版的,他們根本沒有和出版社談判的資本,此時出版社會要求盡可能長的專有出版權的期限,比如八年或十年(當然法律規定不能超過十年)。這樣的話,一旦出版的圖書熱銷,出版社可以在十年內重復出版,就能掙大把大把的錢。此時,作為作者的你也會因為出版社的重復出版獲得版稅(稿酬),但是往往當初約定的版稅就很低,只能眼睜睜看著出版社拿大塊,自己剩下小骨頭了。
在專有出版權期限內,作者向其他出版社投稿並出版的,作者和其他出版社都要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如果你投的是報紙或雜志類稿件,那麼根據上述第三十二條的規定,自稿件發出之日起十五日內未收到報社通知決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發出之日起三十日內未收到雜志社通知決定刊登的,可以將同一作品向其他報社、雜志社投稿。
但是,雙方另有約定的除外。 也就是說,有很多報紙雜志社在約稿時,就將條件寫的很清楚,可能超出法律規定的15日或30日,比如兩個月(但絕不可能太長,因為這不符合民法誠實信用基本原理,以及著作權法鼓勵創作的初衷)。 也有的情況是,處於強勢的作者(名作家、著名評論員等反正名氣等原因)與報紙雜志出版社直接約定,不受上述法律期限限制,作者可以無條件,無期限向多家報紙雜志社投稿。

我想我的答案很清楚了吧,你是哪一種情況,就直接對號入座。
同時,提醒你一下,你與出版社形式上是平等的,是民法的平等主體,所以盡量與出版社協商,爭取自己的權益的最大化。

『貳』 一稿多投符合法律規定嗎

我國《著作權法》第33條對此類問題明確規定:「著作權人向報社、期刊社投稿的,自稿件發出之日起十五日內未收到報社通知決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發出之日起三十日內未收到期刊社通知決定刊登的,可以將同一作品向其他報社、期刊社投稿。雙方另有約定的除外。」由此可見,著作權法規定原則上不允許作者一稿多投,但是如果著作權人將自己的作品投向某一個報社、期刊社,在稿件發出之日起15日內沒有收到報社通知決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發出之日起三十日內未收到期刊社通知決定刊登的,可以將同一作品向其他報社、期刊社投稿。當然,如果著作權人和出版社之間就一稿多投問題事先有了約定就按照約定來處理。

『叄』 一稿多投要面臨什麼後果和處罰

不提倡一稿多投只是新聞出版機關的業類的限制規定,作為新聞稿件限制不是很明確的,一般是限定本報的采編人員不準一稿多投,而對社會上的作者或編外的通訊員是不限制的。
即使限制也還沒有上升到立法層而的法律後果或處罰後果,最多隻是內部批評或考評了會扣出相應的分值。
上世紀80年代我們搞報道時,同一稿在中央級、省部級、地市級或同級的不同報紙或電台採用是很正常的現象,有的採用達幾十家。

『肆』 一稿多投是否違法

合同法規定,著作權人投稿的行為屬於要約,出版單位同意發表是承諾。但是對於報紙與期刊,往往無法與每個著作權人訂立專門的出版合同。

法律並不禁止一稿多投,我國著作權法第32條規定:著作權人向報社、雜志社投稿的,自稿件發出之日起15日內未收到報社通知決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發出之日起30日內未收到雜志社通知決定刊登的,可以將同一作品向其他報社、雜志社投稿。

著作權人如果要一稿多投,應當符合以上要求,否則就違反法律的規定。

『伍』 這樣算算一稿多投嗎會有什麼法律後果嗎

一稿多投沒有法律後果,只有信譽後果。
投稿的圈子往往是固定的,相關媒體間也是有關聯的。一旦一位撰稿人出現一稿多投並出現同時刊發的情況,將會對兩家媒體造成不良影響,造成的名譽損失無法用金錢來進行量化。對此的處理方式大多為追討稿費並責任登報道歉。不會承擔法律上的後果,但對個人的名譽會造成極大的影響。未來將不再可能再次在此媒體上進行內容刊發。

『陸』 一稿多投是否違法

合同法規定,著作權人投稿的行為屬於要約,出版單位同意發表是承諾。但是對於報紙與期刊,往往無法與每個著作權人訂立專門的出版合同。
法律並不禁止一稿多投,我國著作權法第32條規定:著作權人向報社、雜志社投稿的,自稿件發出之日起15日內未收到報社通知決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發出之日起30日內未收到雜志社通知決定刊登的,可以將同一作品向其他報社、雜志社投稿。
著作權人如果要一稿多投,應當符合以上要求,否則就違反法律的規定。

『柒』 一稿多投會負什麽法律責任

不存在法律責任。因為是處分自己的著作權。但違背新聞出版的行業規定。
如果是新聞稿件,允許一稿多投,因為新聞行業有新聞共享的慣例。如果是文學作品,一稿多投會被追回第二次以後取得的稿酬,並被該報刊出版社封殺一段時間。

『捌』 一稿多投行為是怎樣界定的

法律無明文禁止一稿多投
我們經常在媒體上看到關於例如「對一稿多投的稿件一經發現,不發稿酬」的聲明,這讓筆者不明白,既然錄用了人家的作品幾已經證明了該作品符合出版和報道宗旨,並以發表的方式肯定了作品的優劣,即接受了作者關於發表的授權,就應該給予稿酬。實際這種聲明類似於合同中的格式條款,其法律效力是要質疑的。《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是合同當事人地位平等,合同訂立必須遵循自願公平原則,其中還特別強調,「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因此,此聲明只是一種行規,違反了法律保護著作權人合法權益的規定。
從權利和義務一致的法律原則上認識這一問題,我認為,既然出版機構有權利對一些好的作品多次反復再版,作者自己就更應該有權一稿多投。甚至還可以反過來,只有在法律肯定作者有權一稿多投的前提下,才能賦予出版機構再版的權利。

『玖』 請問如果一稿多投,要承擔啥責任

一稿多投一直是個爭論不休的問題。

如果單純站在法律的角度看,一稿多投是有所限制的。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三十二條有規定:「著作權人向報社、期刊社投稿的,自稿件發出之日起十五日內未收到報社通知決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發出之日起三十日內未收到期刊社通知決定刊登的,可以將同一作品向其他報社、期刊社投稿。雙方另有約定的除外。」這就意味著,作者在規定之日內是不得一稿多投的。

然而,如果從新聞宣傳的社會效果來看,一稿多投不但不應限制,而且值得大力提倡。

新聞宣傳的社會效果與受眾的多少成正比,受眾的多寡又與報道的密度成正比。一篇沒有多少受眾的報道,內容縱然如何重大,也談不上有多大的社會效果。因此,新聞宣傳要達到一定的社會效果,就必須反復報道某一類型的新聞或對某些重大的新聞多種或多個媒體同時進行轟炸式報道。

從事新聞傳播的業內人士都知道,每逢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出台之時,我們的新聞媒體都要擬定報道計劃,既有戰役性的近期報道計劃,又有戰略性的長期報道計劃。不管報道計劃的內容以何種形式出現,但內容總是不會偏離軸心,也就是說,報道的內容無非是一些大同小異的或正面的或反面的東西。如果從大范圍來講,這些雷同的東西似乎應算「重稿」或「重復」,但為了達到一定的社會效果,又有哪家新聞媒體特別是黨的報刊網路誰又會因此而不予以「重復」式的報道呢?

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我國一些重大的新聞報道,往往都由新華社統一口徑向全國播發通稿。對於特別重大的新聞,新華社還受權指定各報紙、電視、電台刊播的篇幅、版位或時段、次序。明知是一稿多投和一稿即將被多用,各媒體為何還紛紛採用這種連篇幅、版位或時段、次序都硬性規定了的通稿呢?不就是為了追求新聞最大的宣傳效果嗎?在此我有些迷惑不解:新華社的通稿算不算一稿多投?各媒體採用新華社的通稿算不算一稿多用?為什麼允許新華社一稿多投,而不允許普通作者一稿多投?作為代表政府行為的新華社的一稿多投能帶來一定的社會效果,普通作者的一稿多投難道就不能產生一定的社會效果?

剪刀加漿糊的文摘,有哪一篇文章不是別的媒體用過了的,要說有也只不過是廣告而已。然而,我國目前卻有不少文摘報刊或文摘專版專欄,這些文摘媒體為什麼會有其賴以生成的受眾呢?不就是人們不嫌棄文摘嗎?也就是說,人們在消費信息時,是不在乎信息是否原創首發還是來自剪刀漿糊的,對受眾來說,只要信息重大權威新鮮,他們就願意花錢消費。有些信息在某個媒體上已刊載了,但出現在文摘媒體上時依然有不少受眾,這是因為傳媒有一定的地區性和一定的受眾群體的緣故。這也許是我國允許文摘媒體存在的理由,當然這種理由如果上升到講政治的高度的話,那就是為了加強新聞宣傳效果的需要。我們為什麼不能把一稿多投的稿件視為文摘呢?其實,好稿是難免被媒體轉來轉去的,我曾發表在《人民網》觀點頻道的小文《捏造新聞者應受法律制裁》就被《江南時報》、《千龍新聞網》等不少媒體轉載過。他們都明知《人民網》已發表,為何還要刊載?

我認為,一稿多投就像新華社的通稿和文摘媒體的文摘一樣。新華社的通稿一般情況下並不強迫媒體採用,媒體上已發表的稿件也沒有誰會強迫文摘媒體再登,一稿多投時作者也不會也不能要求所投媒體一定要採用。而有些媒體在明知某些稿件已被別的媒體刊登或可能會被別的媒體發表的情況下卻仍然要採用,不就是看中了某些稿件具有再次刊登的價值嗎?

不管是新華社的通稿,還是文摘稿,還是一稿多投之稿,只要有再刊登的價值——社會反響大,效果好,從而有利於促進我國兩個文明建設,就可以一稿多投,一稿多用。一稿投個上百家媒體,上百家媒體同時刊登同一條重要新聞又有何妨?

『拾』 一稿多投有什麼後果

一般來說,前者會影響版權問題,後者則可能會因為疑似惡意投稿而被取消資格,都不是什麼好結果。

不過如果一份稿子投給不同雜志社或者徵文單位,可能在採用時帶有選擇性,你可以根據對方給出的不同酬勞而選擇最終把版權給哪個。一稿多投

「一稿多投」是指作者把自己的作品同時或者先後發給不同的出版社或其他媒體,即多次使用同一作品的行為,是著作權法賦予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在當今網路時代,不準一稿多投是落後文化,勢必影響信息傳達。現階段,是應該根據新形勢制定新用稿原則的時候了。

熱點內容
江西省水利工程條例 發布:2025-04-30 17:22:18 瀏覽:283
江蘇省司法廳官網 發布:2025-04-30 17:13:02 瀏覽:525
唐嫣發律師函 發布:2025-04-30 17:12:41 瀏覽:306
我國民事訴訟法最新的修改是在哪一年 發布:2025-04-30 17:10:45 瀏覽:564
勞動法辭職延期 發布:2025-04-30 16:45:02 瀏覽:49
勞動和社會保障法考題 發布:2025-04-30 16:30:19 瀏覽:109
企業在勞動合同法實施存在的問題 發布:2025-04-30 16:27:04 瀏覽:719
合同法第54條的相關案例 發布:2025-04-30 16:25:40 瀏覽:737
山東省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條例 發布:2025-04-30 16:20:51 瀏覽:826
勞動工傷賠償勞動法 發布:2025-04-30 16:11:25 瀏覽: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