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律規定僱主與雇員的賠償責任

法律規定僱主與雇員的賠償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4-08 13:26:23

A. 僱主與雇員的賠償責任

侵權責任法:
第三十五條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自己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
人身損害司法解釋:
第十一條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僱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B. 僱傭關系的法律規定

僱傭關系的法律規定有:
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九條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 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
前款所稱"從事僱傭活動",是指從事僱主授權或者指示範圍內的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雇員的行為超出授權范圍,但其表現形式是履行職務或者與履行職務有內在聯系的,應當認定為"從事僱傭活動"。
第十一條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僱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屬於工傷保險條例調整的勞動關系和工傷保險范圍的,不適用本條規定。
第十二條依法應當參加工傷保險統籌的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因工傷事故遭受人身損害,勞動者或者其近親屬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用人單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告知其按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處理。
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第三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僱傭關系是指受僱人向僱用人提供勞務,僱用人支付相應報酬形成權利義務關系。 僱傭關系是僱主和受僱人達成契約的基礎上成立的,僱傭合同可以是口頭也可以是書面的。僱傭合同在我國法律沒有明確規定,但大陸法系各國一般都對僱傭合同設有規定,例如法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 廣義上的僱傭關系包含「勞動關系」,對二者的區別,台灣著名學者史尚寬先生認為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勞動契約的受僱人與雇傭人間存在「特殊的從屬關系」,受僱人的勞動須「在於高度服從雇方之情形下行之」;二是勞動者系提供其職業上之勞動力。

C. 僱主是否需要承擔賠償責任

僱主需要承擔賠償責任。

雇員受傷的賠償責任是一種侵權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規定,「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

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法律之所以這樣規定,是因為在僱主對僱工的管理活動中,雇員是為僱主完成工作的,僱主是受益人。僱主應當盡到更多的注意責任。

雇員為僱主從事勞動,其利益歸屬於僱主,責任也首先歸屬於僱主。既然僱主對雇員的賠償責任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那麼這種責任的成立就不需要審查僱主主觀上存在過錯與否,即無過錯要承擔責任,有過錯更應承擔責任。

僱主承擔責任的條件為:

1、受害人需為雇員。

2、受害人需在進行受僱工作中而遭受損害。

3、僱主需沒有免責事由。

(3)法律規定僱主與雇員的賠償責任擴展閱讀:

民事賠償責任是行為人侵犯他人民事權利所應承擔的法律後果。這種法律後果是由國家法律規定並以強制力保證執行的。規定民事責任的目的,就是對已經造成的權利損害和財產損失給予恢復和補救。民事賠償責任是因為違反民事義務而產生的。

但民事責任與民事義務不同,民事義務是規定義務人應當做什麼或不做什麼,不具有制裁性,而民事責任是違反義務應當承擔的法律後果,具有制裁性;民事義務因法律規定或雙方約定產生,民事責任只能因違反義務的違法行為而產生。根據產生責任的原因,民事責任可分為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

D. 民法典僱傭關系人身損害賠償

法律分析:雇員重大過錯包括故意和重大過失造成他人損害的,僱主賠償受害人後可以向雇員追償。一般情況下,雇員造成他人損害,由僱主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是,雇員嚴重過錯造成他人損害,僱主賠償受害人後可以向雇員追償。僱傭關系人身傷害賠償如下,如果屬於醫療費用的,要根據醫院出具的醫療費、住院費等代收證明,再結合病歷、診斷證明等相關證據進行確定。如果是誤工費,應該要根據受害人的時間和收入確定。如果是個人的護理費,應該要根據護理人員的收入狀況、護理人員的人數和護理的周期進行確定。(1)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2)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3)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4)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僱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條 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工作人員追償。勞務派遣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單位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責任。

E. 僱主向雇員追償法律依據

這涉及的是僱主追償權問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這里的僱主不僅包括用人單位,還包版括私人僱傭關系中的個人權僱主。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正確認識《侵權責任法》第34條與第50條第1句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9條的適用關系,因為《侵權責任法》並沒有規定僱主與雇員連帶責任及追償問題,但這並不意味著《侵權責任法》對《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9條關於「僱主與雇員連帶責任及追償」的規定予以了否定,相反,乃《侵權責任法》的有益補充。因此,根據《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9條的規定,僱主有權向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雇員進行追償。比如,雇員疲勞駕駛致使發生車禍造成他人損失,僱主賠償受害人後,僱主就有權向疲勞駕駛的雇員行使追償權。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即使符合有權追償的條件,但僱主追償的范圍不一定是全部,這取決於僱主是否對雇員盡到了必要合理的監督管理教育義務,換言之,僱主向雇員行使追償權能夠實現的范圍還要看僱主與雇員內部之間責任劃分情況。

F. 僱主與雇員責任問題是什麼

1、勞務關系的主體:勞務關系是指提供勞務的一方為需要的一方以勞動形式提供勞動活動,而需要方支付約定的報酬的社會關系。勞務關系的主體,不僅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合夥、國家、外國組織以及其他特殊組織(包括非法人組織、清算組織等)。 因此,與自然人之間形成的所謂的個人之間的勞務關系只是勞務關系的一種。2、歸責原則問題:《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五條規定的只是勞務關系中個人之間勞務關系中發生提供勞務一方受損害時的歸責原則,即過錯責任原則,此類關系並不能涵蓋所有的勞務關系。而《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規定涵蓋了所有的有關勞務關系中雇員受到傷害時確定的歸責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
3、沖突解決:在出台新的司法解釋前,只能認為在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時,提供勞務的一方因勞務自己受到損害的可以根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確定賠償數額。其它的勞務關系中發生因損害的只能按照《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進行操作。

G. 雇員受傷僱主承擔責任的法律規定

雇員受傷僱主承擔賠償責任。
僱主對雇員的自身損害要承擔無過錯責任,即無論雇員是否有過錯,雇員造成自身損害的,僱主要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僱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受害人因傷致殘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後續治療費,賠償義務人也應當予以賠償。
僱傭者,即僱主,指雇請被僱傭者的實體或者個人,僱傭者通過支付薪水以交換勞動者所付出的勞動。僱傭者擁有支配權,擁有土地,資本,知識產權,事實上,所有財富都是由被僱傭者的貢獻。在一個實體內部,法人即為僱主,內外的一切活動通過法人代表來管理和體現。僱主是一個人或機構聘用雇員或工人。僱主提供工資給工人,換取職工的勞動力。在大型組織的管理員工往往交由人力資源部進行。
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條 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工作人員追償。
勞務派遣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單位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責任。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條 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提供勞務一方追償。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
提供勞務期間,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提供勞務一方損害的,提供勞務一方有權請求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也有權請求接受勞務一方給予補償。接受勞務一方補償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H. 僱傭關系的法律規定是怎樣的

僱傭關系的法律規定:
一、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
二、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
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僱傭關系的相關司法解釋》第九條規定,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

熱點內容
民法總則187 發布:2025-04-30 11:47:33 瀏覽:342
婚姻法24條規定 發布:2025-04-30 11:28:02 瀏覽:69
法律與道德的例子 發布:2025-04-30 11:21:01 瀏覽:103
民法表述 發布:2025-04-30 10:59:27 瀏覽:329
行政法精粹電子版 發布:2025-04-30 10:59:12 瀏覽:533
法官是怎麼徇私舞弊的 發布:2025-04-30 10:49:33 瀏覽:263
土地調處條例 發布:2025-04-30 10:47:59 瀏覽:295
法學碩士兩年制 發布:2025-04-30 10:46:40 瀏覽:815
精武司法所 發布:2025-04-30 10:41:16 瀏覽:977
中國國際責任法律 發布:2025-04-30 10:39:56 瀏覽: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