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乙肝項目檢查需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乙肝項目檢查需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4-08 13:57:25

㈠ 企業就業協議里要查我乙肝五項,這合法嗎

衛生部禁止以攜帶乙肝病毒為由限制入學就業http://news.QQ.com 2009年12月29日10:39 CCTV新聞頻道 我要評論(708) 導讀:專衛生部今屬日通報,我國已於近期制定取消入學就業體檢中乙肝五項檢查有關政策,明確禁止將攜帶乙肝病毒作為限制入學就業的條件。乙肝歧視望能最終消除。

㈡ 有關乙肝的法律

由我國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衛生部於2010年聯合發布的《關於進一步規范入學和就業體檢項目維護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入學和就業權利的通知》中,有如下下內容:
切實取消就業體檢中乙肝項目檢測。……指導督促各類用人單位嚴格執行政策規定。採取多種形式向各類企業宣傳和介紹相關政策規定,禁止企業在就業體檢中採取任何形式要求求職者接受乙肝項目檢測,對企業違規行為,一經舉報查實,要依法處理。……完善醫療衛生機構的體檢服務管理。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監督檢查,督促醫療衛生機構按照相關規定完善體檢項目和體檢表格,明確區分就業體檢和其他健康體檢。有條件的地區,可制定統一的就業體檢表。醫療衛生機構要進一步完善乙肝項目檢測知情同意制度,有關體檢報告應當完全密封,交受檢者本人或受檢者指定的人員,保護乙肝項目受檢者的隱私權。
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嚴厲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加強對人力資源市場和各類用人單位的監督檢查。縣級以上地方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開展主動巡查,切實加強對人力資源市場中介活動及用人單位招工行為的日常監督。對違法違規行為,依法嚴厲查處。……加強對醫療衛生機構的監督管理。對違反規定進行乙肝項目檢測,或泄露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個人隱私的醫療衛生機構或醫務人員,衛生行政部門要依照相關法律法規規定進行處理。

㈢ 用人單位要求應聘者查乙肝五項是否違法

屬於違法行為。

法律依據:

《關於進一步規范入學和就業體檢項目維護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入學和就業權利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人社部發[2010]12號),經衛生部核準的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不得從事的職業和可以開展相關檢測的行業有:

原則上除特警、民航招飛、血戰工作人員外一律不得要求或進行乙肝五項檢查。

對用人單位違反本通知規定,要求受檢者進行乙肝項目檢測的,要及時制止、糾正,並依照《就業服務與就業管理規定》給予罰款等處罰。

(3)乙肝項目檢查需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用人單位招用人員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提供虛假招聘信息,發布虛假招聘廣告;

(二)扣押被錄用人員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

(三)以擔保或者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四)招用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以及國家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招用的其他人員;

(五)招用無合法身份證件的人員;

(六)以招用人員為名牟取不正當利益或進行其他違法活動。

用人單位不得以詆毀其他用人單位信譽、商業賄賂等不正當手段招聘人員。

用人單位在招用人員時,除國家規定的不適合婦女從事的工種或者崗位外,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婦女或者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准。

用人單位錄用女職工,不得在勞動合同中規定限制女職工結婚、生育的內容。

用人單位招用人員,應當依法對少數民族勞動者給予適當照顧。

用人單位招用人員,不得歧視殘疾人。

用人單位招用人員,不得以是傳染病病原攜帶者為由拒絕錄用。但是,經醫學鑒定傳染病病原攜帶者在治癒前或者排除傳染嫌疑前,不得從事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禁止從事的易使傳染病擴散的工作。

用人單位招用人員,除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禁止乙肝病原攜帶者從事的工作外,不得強行將乙肝病毒血清學指標作為體檢標准。

用人單位發布的招用人員簡章或招聘廣告,不得包含歧視性內容。

用人單位招用從事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等特殊工種的勞動者,應當依法招用持相應工種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招用未持相應工種職業資格證書人員的,須組織其在上崗前參加專門培訓,使其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後方可上崗。

用人單位招用台港澳人員後,應當按有關規定到當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備案,並為其辦理《台港澳人員就業證》。

用人單位招用外國人,應當在外國人入境前,按有關規定到當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為其申請就業許可,經批准並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就業許可證書》後方可招用。

用人單位招用外國人的崗位必須是有特殊技能要求、國內暫無適當人選的崗位,並且不違反國家有關規定。

㈣ 乙肝可以做城管嗎法律上有什麼規定

可以的,國家目前並沒有禁止乙肝人員從業城管的行政法規,但實際來說,乙肝就業還是會受一定程度的歧視,如果你受到了不工正待遇,注意一下收集取證,以便到勞動部門維護自身權益。,另外請閱讀一下下面的文件,對你有幫助。。

關於維護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就業權利的意見
(勞社部發[2007]1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局),衛生廳(局):
當前,由於公眾對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簡稱「乙肝」)存在認識上的誤區,造成侵害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就業權益的事件時有發生,社會反映強烈。為維護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的合法就業權利,促進公平就業,現就有關問題提出如下意見。
一、科學認識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
我國是乙肝高流行地區,每年報告乙肝新發病例近100萬。按照1992年全國肝炎血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推算,全國約有1.2億人是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
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雖被乙肝病毒感染,也具有傳染性,但肝功能在正常范圍,肝組織無明顯損傷,不表現臨床症狀,在日常工作、社會活動中不會對周圍人群構成威脅。乙肝病毒主要有血液、母嬰垂直(分娩和圍產期)和性接觸三種傳播途徑,不會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傳染,一般接觸也不會造成乙肝病毒的傳播。
《傳染病防治法》將乙肝列為乙類傳染病,國家制定了控制乙肝的五年防治規劃。由於接種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預防乙肝病毒傳播,因此國家採取免疫預防為主、防治兼顧的綜合措施,優先保護新生兒和重點人群。
二、促進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實現公平就業
(一)保護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的就業權利。除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和衛生部規定禁止從事的易使乙肝擴散的工作外,用人單位不得以勞動者攜帶乙肝表面抗原為理由拒絕招用或者辭退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
(二)嚴格規范用人單位的招、用工體檢項目,保護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的隱私權。用人單位在招、用工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將肝功能檢查項目作為體檢標准,但除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和衛生部規定禁止從事的工作外,不得強行將乙肝病毒血清學指標作為體檢標准。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在對勞動者開展體檢過程中要注意保護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的隱私權。
三、維護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的就業和健康權益
(一)各地勞動保障部門要加強企業勞動用工管理和勞動爭議處理工作,維護勞動者的合法就業權利。各地勞動保障部門要加強對用人單位招、用工行為的規范和指導,防止用人單位在招、用工過程中發生就業歧視問題,依法調處因勞動者感染乙肝病毒而發生的勞動爭議。
(二)各級勞動保障部門和衛生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共同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勞動保障部門要在衛生部門的配合下,指導用人單位加強對勞動者的勞動保護和勞動安全衛生工作,定期對勞動者開展體格檢查。
(三)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公平就業的和諧環境。各級勞動保障部門和衛生部門要加強實現公平就業的輿論宣傳工作,引導用人單位正確認識乙肝疾病和傳播途徑。要指導用人單位樹立公平就業的觀念,消除就業歧視現象,營造公平就業的良好氛圍。

㈤ 最新保護乙肝攜帶者就業的法律有哪些

根據《關於進一步規范入學和就業體檢項目維護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入學和就業權利的通知》(人社部發[2010]12號,以下簡稱《通知》)規定: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教育、衛生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就業促進法、教育法、傳染病防治法等法律及相關法規和規章,切實維護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公平入學、就業權利。

各級各類教育機構不得以學生攜帶乙肝表面抗原為理由拒絕招收或要求退學。除衛生部核准並予以公布的特殊職業外,健康體檢非因受檢者要求不得檢測乙肝項目,用人單位不得以勞動者攜帶乙肝表面抗原為由予以拒絕招(聘)用或辭退、解聘。

有關檢測乙肝項目的檢測體檢報告應密封,由受檢者自行拆閱;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拆閱他人的體檢報告。

醫學研究證明,乙肝病毒經血液、母嬰及性接觸三種途徑傳播,日常工作、學習或生活接觸不會導致乙肝病毒傳播。

各級各類教育機構、用人單位在公民入學、就業體檢中,不得要求開展乙肝項目檢測(即乙肝病毒感染標志物檢測,包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表面抗體、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e抗體、乙肝病毒核心抗體和乙肝病毒脫氧核糖核苷酸檢測等,俗稱「乙肝五項」和HBV-DNA檢測等,下同),不得要求提供乙肝項目檢測報告,也不得詢問是否為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

各級醫療衛生機構不得在入學、就業體檢中提供乙肝項目檢測服務。因職業特殊確需在入學、就業體檢時檢測乙肝項目的,應由行業主管部門向衛生部提出研究報告和書面申請,經衛生部核准後方可開展相關檢測。

經核準的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不得從事的職業,由衛生部向社會公布。軍隊、武警、公安特警的體檢工作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5)乙肝項目檢查需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乙肝攜帶者不可以從事的職業:

1、根據《公務員體檢特殊標准(試行)》,乙肝病原攜帶者不得從事特警崗位;

2、根據《衛生部關於民航空勤人員體檢鑒定乙肝檢測調整意見的復函》,民航招收飛行學生體檢鑒定乙肝項目檢測,可以保留體檢鑒定乙肝項目檢測;

3、血站從事采血、血液成分制備、供血等業務工作的員工也不得為乙肝病毒攜帶者。

近些年來,我國陸續出台新規保障乙肝病毒攜帶者的就業權利。

1、2010年2月,人社部、教育部、衛生部聯合發文,要求除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和衛生部規定禁止從事的工作外,不得強行將乙肝病毒血清學指標作為體檢標准。用人單位不得要求提供乙肝項目檢測報告,也不得詢問是否為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

2、2007年,原勞社部下發的《關於維護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就業權利的意見》指出,用人單位不得以勞動者攜帶乙肝表面抗原為理由拒絕招用或者辭退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

3、「不得以是傳染病病原攜帶者為由拒絕錄用」則在2008年被寫入《就業促進法》。

㈥ 違反規定進行乙肝五項檢查的行為找哪個部門

找當地人力和社會資源保障局和衛生局!要及時反映!維護自己的就業和學習權利。2010年2月10號三部委發布了關於消除乙肝歧視的通知,明確取消乙肝檢測一旦發現違規將嚴厲處罰,放心有關部門會嚴厲處罰醫院的。

㈦ 法律專家進,關於乙肝攜帶就業歧視的問題

法律上很簡單:
如果該行業並無此特殊需要,不得以此為由不錄用或者解除勞動合同,否則你確實有權主張你的權利。
但實踐中的問題的在錄用時單位不會以這個理由不錄用的,恐怕會找其它理由,畢竟錄用與否與解除勞動合同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這個問題希望將來通過勞動部門出具專門規定對於無特殊要求的行業不允許體檢包括相關乙肝項目來解決了。

㈧ 單位體檢要查乙肝怎麼辦.合法嗎/不是國家規定不查

不合法。

近年來,國家對保障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入學(含入幼兒園、托兒所,下同)、就業權利問題高度重視,就業促進法、教育法、傳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明確規定,用人單位招用人員,不得以是傳染病病原攜帶者為由拒絕錄用;受教育者在入學、升學、就業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傳染病病原攜帶者。

教育部衛生部於2010年下發《關於進一步規范入學和就業體檢項目維護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入學和就業權利的通知》中明確指出要取消就業體檢中的乙肝檢測項目,任何體檢組織者不得強制要求進行乙肝項目檢測,禁止醫療衛生機構泄露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個人隱私。違者進行處罰。

(8)乙肝項目檢查需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關於進一步規范入學和就業體檢項目維護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入學和就業權利的通知》

第一條、進一步明確取消入學、就業體檢中的乙肝檢測項目

醫學研究證明,乙肝病毒經血液、母嬰及性接觸三種途徑傳播,日常工作、學習或生活接觸不會導致乙肝病毒傳播。

各級各類教育機構、用人單位在公民入學、就業體檢中,不得要求開展乙肝項目檢測(即乙肝病毒感染標志物檢測,包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表面抗體、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e抗體、乙肝病毒核心抗體和乙肝病毒脫氧核糖核苷酸檢測等,俗稱「乙肝五項」和HBV-DNA檢測等,下同)。

不得要求提供乙肝項目檢測報告,也不得詢問是否為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各級醫療衛生機構不得在入學、就業體檢中提供乙肝項目檢測服務。因職業特殊確需在入學、就業體檢時檢測乙肝項目的,應由行業主管部門向衛生部提出研究報告和書面申請,經衛生部核准後方可開展相關檢測。

經核準的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不得從事的職業,由衛生部向社會公布。軍隊、武警、公安特警的體檢工作按照有關規定執行。入學、就業體檢需要評價肝臟功能的,應當檢查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簡稱轉氨酶)項目。對轉氨酶正常的受檢者,任何體檢組織者不得強制要求進行乙肝項目檢測。

第二條、進一步維護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入學、就業權利,保護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隱私權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教育、衛生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就業促進法、教育法、傳染病防治法等法律及相關法規和規章,切實維護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公平入學、就業權利。各級各類教育機構不得以學生攜帶乙肝表面抗原為理由拒絕招收或要求退學。

除衛生部核准並予以公布的特殊職業外,健康體檢非因受檢者要求不得檢測乙肝項目,用人單位不得以勞動者攜帶乙肝表面抗原為由予以拒絕招(聘)用或辭退、解聘。有關檢測乙肝項目的檢測體檢報告應密封,由受檢者自行拆閱;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拆閱他人的體檢報告。

第三條、進一步加強監督管理,加大執法檢查力度

入學、就業體檢有關工作要依照修訂後的《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公務員錄用體檢通用標准(試用)》、招生體檢工作相關規定的要求執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教育、衛生部門要抓緊對現行有關政策進行清理,凡屬本部門發布的與本通知規定不一致的文件,自接到本通知之日起不再執行;

屬於地方人民政府發布的,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教育、衛生部門要依據職責,向所屬人民政府提出廢止或修改的建議,自接到本通知之日起30日內完成廢止或修改工作。

教育部門要按照修改後的招生體檢工作相關規定,進一步規范入學體檢表格內容。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部門要加強對教育機構的監督檢查,督促教育機構在招生體檢中嚴格執行本通知相關規定,及時制止、糾正違規進行乙肝項目檢測的行為;

對教育機構違反本通知規定,要求學生進行乙肝項目檢測的,要及時制止、糾正,給予通報批評,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進行處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要加強對用人單位招工、招聘體檢和技工院校招生體檢的監督檢查,督促用人單位、技工院校嚴格執行本通知的規定;

對用人單位違反本通知規定,要求受檢者進行乙肝項目檢測的,要及時制止、糾正,並依照《就業服務與就業管理規定》給予罰款等處罰;對技工院校違反本通知規定,要求學生進行乙肝項目檢測的,要及時制止、糾正,給予通報批評,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進行處分。

縣級以上地方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醫療衛生機構及其醫務人員開展體檢的監督管理,確保醫療衛生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按照本通知規定,停止在入學、就業體檢中進行乙肝項目檢測,並保護受檢者的隱私。對違反本通知規定進行乙肝項目檢測,或泄露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個人隱私的醫療衛生機構,衛生行政部門要及時糾正,給予通報批評;

違規情節、後果嚴重的,禁止其開展體檢服務。對泄露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隱私的醫護人員,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要依照執業醫師法第三十七條、《護士條例》第三十一條的規定給予警告、責令暫停執業活動或者吊銷執業證書的處罰。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教育、衛生部門要設立並公布投訴、舉報電話,認真受理投訴、舉報;要督促黨政機關在錄用人員體檢中帶頭執行不檢測乙肝項目的規定。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教育、衛生行政部門要對本通知的貫徹落實作出專門部署,並按照職責分工,明確監督檢查對象,落實責任人,對其工作人員和下級部門履行本通知規定職責的情況加強監督。

上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教育、衛生部門發現下級部門,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教育、衛生部門發現本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未按照本通知要求履行職責,有失職、瀆職行為的,要在職權范圍內及時予以糾正,並依照《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第二十條的規定給予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或者開除的處分。

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教育、衛生部門要自覺接受監察機關對本行政機關履行本通知規定職責情況的檢查,配合監察機關依法查處失職、瀆職行為。

熱點內容
民法總則187 發布:2025-04-30 11:47:33 瀏覽:342
婚姻法24條規定 發布:2025-04-30 11:28:02 瀏覽:69
法律與道德的例子 發布:2025-04-30 11:21:01 瀏覽:103
民法表述 發布:2025-04-30 10:59:27 瀏覽:329
行政法精粹電子版 發布:2025-04-30 10:59:12 瀏覽:533
法官是怎麼徇私舞弊的 發布:2025-04-30 10:49:33 瀏覽:263
土地調處條例 發布:2025-04-30 10:47:59 瀏覽:295
法學碩士兩年制 發布:2025-04-30 10:46:40 瀏覽:815
精武司法所 發布:2025-04-30 10:41:16 瀏覽:977
中國國際責任法律 發布:2025-04-30 10:39:56 瀏覽: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