賄選的法律責任
1. 賄選村幹部怎麼處置
處理方法是:
村幹部拉票賄選的行為是破壞依法進行的選舉秩序的行為,處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二十三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擾亂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秩序,致使工作、生產、營業、醫療、教學、科研不能正常進行,尚未造成嚴重損失的;
(二)擾亂車站、港口、碼頭、機場、商場、公園、展覽館或者其他公共場所秩序的;
(三)擾亂公共汽車、電車、火車、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
(四)非法攔截或者強登、扒乘機動車、船舶、航空器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影響交通工具正常行駛的;
(五)破壞依法進行的選舉秩序的。
聚眾實施前款行為的,對首要分子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
2. 拉票賄選是刑事犯罪嗎
拉票賄選,情節嚴重的涉嫌刑事犯罪。
刑法第二百五十六條規定: 在選舉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國家機關領導人員時,以暴力、威脅、欺騙、賄賂、偽造選舉文件、虛報選舉票數等手段破壞選舉或者妨害選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3. 賄選的法律界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村委會組織法第十五條規定:「以威脅、賄賂、偽造選票等不正當手段,妨害村民行使選舉權、被選舉權、破壞村民委員會選舉的,村民有權向鄉、民族鄉、鎮的人民代表大會和政府或者縣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人民政府及其主管部門舉報,有關機關應當負責調查並依法處理,以威脅、賄賂、偽造選票等不正當手段當選的,其當選無效。」近年來,隨著村民自治實踐的深入,新的競選手段不斷出現,由於一直缺乏對賄選的權威定性,一度使得一些競選行為游離與合法與非法的邊緣,同時也引起了廣泛的爭議。
2005年民政部下發的通知規定:「要認真研究和區分一般人情往來、候選人捐助公益事業以及承諾經濟擔保等法律未明確禁止的行為,與直接買賣選票行為的不同。」民政部基層政權司司長詹成付就此解釋道:「選舉人公布執政方案時,一些並不針對個人的承諾,如承諾實施自來水工程、翻修學校等,不屬於賄選;候選人選舉前已做或選舉中承諾當選後要做慈善事業、公共事業,不屬於賄選;候選人以自己的財產作為抵押,以表示施政決心,也不屬於賄選。另外,農村紅白喜事、禮尚往來是人之常情,也應該區別對待。」盡管有了這樣的「解釋」,如何界定賄選依然是現實中的難題。
從違法行為構成要素來界定賄選,相對比較科學。構成賄選必須具備三個要件:一是賄選所侵犯的客體必須是村民的選舉權、被選舉權和村委會選舉活動。村民的選舉權,是指村民依法享有的對村委會候選人的提名權、對正式候選人的選舉權以及其他有關權利。村民的被選舉權,是指村民依法享有的村委會候選人的被提名權、當選權以及其他有關權利。村委會選舉活動是指依法選舉村委會的活動,包括選民登記、候選人提名、投票選舉、補選、罷免等選舉活動。賄選就是侵犯村民的民主權利,破壞了村委會選舉活動的行為。二是賄選的方式,即以物質利益和非物質利益收買選民、候選人和選舉工作人員,使之違反自己的真實意願參加選舉,或者在選舉工作中進行舞弊活動。三是賄選的後果必須是足以造成妨害村民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破壞了村委會的選舉。所謂「妨害村民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指非法阻止選民參加登記、投票,或者脅迫、誘使選民違背自己的意願進行投票,以及迫使選民放棄自己的被選舉權等;所謂「破壞村委會選舉」,是指破壞選舉工作的正常進行。以上三個條件須同時具備,才能構成賄選。
對待賄選,應該一面堅決制止一面嚴謹區分;既要嚴格要求,使賄選無由發生,又要注意因為規定太死而妨礙選舉。因此,在立法中,還應防止對賄選作出擴大解釋,對賄選與「拉票」這兩種在村委會選舉過程中既有相似也有不同的行為加以區分。村委會選舉中的「拉票」行為有其合理的空間,但並不意味著所有的「拉票」行為都是正確的。村委會選舉中的「拉票」行為也是泥沙俱下、魚龍混雜,哪些是合理應該的,哪些是不合理甚至是違法的,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的候選人在競選演講時發布施政方針來「拉票」,或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措施,比如減少村裡不合理開支,減輕村民負擔;發展村集體經濟;任職期間不要村裡誤工補貼;違反民主決策程序,造成損失甘願受罰等,這些「拉票」行為都是正當的。但有些「拉票」行為就是不合理、不正常的了,如請客送禮,用金錢賄賂村民等。合理的「拉票」行為應當允許,經過實踐檢驗可以作為典型的選舉經驗予以總結推廣;而不合理的「拉票」實質上就是一種賄選,必須制止。
遏制賄選應該將法律規制與綜合治理相結合:法律規制是綜合治理的前提和基礎,為綜合治理提供法律的依據,可以規范村委會選舉,引導村民自治走上法治的軌道。但是,要根治賄選不能單純依靠法律規制,因為法律規制治標不治本;只有從賄選現象背後鏟除其產生的現實土壤,多角度多層次綜合治理,才能標本兼治。
4. 在選舉法中有賄選情況應該怎樣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
第五十七條 為保障選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對有下列行為之一,破壞選舉,違反治安管理規定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以金錢或者其他財物賄賂選民或者代表,妨害選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
(二)以暴力、威脅、欺騙或者其他非法手段妨害選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
(三)偽造選舉文件、虛報選舉票數或者有其他違法行為的;
(四)對於控告、檢舉選舉中違法行為的人,或者對於提出要求罷免代表的人進行壓制、報復的。
國家工作人員有前款所列行為的,還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以本條第一款所列違法行為當選的,其當選無效。
第五十八條 主持選舉的機構發現有破壞選舉的行為或者收到對破壞選舉行為的舉報,應當及時依法調查處理;需要追究法律責任的,及時移送有關機關予以處理。
5. 村民選舉進行行賄拉票應負什麼法律責任
違反治安管理規定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選舉法第五十五條 為保障選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對有下列行為之一,破壞選舉,違反治安管理規定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以金錢或者其他財物賄賂選民或者代表,妨害選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
(2)以暴力、威脅、欺騙或者其他非法手段妨害選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
(3)偽造選舉文件、虛報選舉票數或者有其他違法行為的;
(4)對於控告、檢舉選舉中違法行為的人,或者對於提出要求罷免代表的人進行壓制、報復的,國家工作人員有前款所列行為的,還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以本條第一款所列違法行為當選的,其當選無效。
第五十六條 主持選舉的機構發現有破壞選舉的行為或者收到對破壞選舉行為的舉報,應當及時依法調查處理;需要追究法律責任的,及時移送有關機關予以處理。
(5)賄選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案例:
1、村委會原主任發14萬元香煙拉票賄選受處分
2013年12月,增城市荔城街西瓜嶺村村委會原主任、黨支部委員馬文輝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領取青苗補助款提供幫助,並收受賄賂5萬元。
2014年2月,馬文輝在村委換屆選舉期間,購買了14萬元的香煙派發給村民進行拉票,順利當選為村委會主任。馬文輝受到開除黨籍處分,其涉嫌犯罪問題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2、村支書11.3萬元公款請80人旅遊被嚴重警告
2013年7月,南沙區橫瀝鎮廟南村黨支部書記黃坤平組織村「兩委」幹部、村民小組組長、村民理財小組和村民監督委員會成員、普通黨員及村民代表共80人,使用村集體公款人民幣11.3萬元,分別赴北京、廣西賀州、廣東河源3地旅遊。
另外,給沒有參加公款旅遊的42名村有關人員發放旅遊補貼2.3萬元。黃坤平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違規使用、發放的公款予以追繳。
6. 我國關於懲治賄選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我國關於懲治賄選會根據行賄罪進行審判,首先要確定行賄對象是不是國家公職人員。
法律分析
行賄罪,是指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含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數額較大,或者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各種名義的回扣費、手續費)的行為。認定行賄罪,應注意以下兩個問題:1.行賄罪與饋贈禮物的界限。其關鍵還是看行為人在給予國家工作人員禮物時,主觀上是否有利用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便利,為自己謀取不正當利益的犯罪目的。2.行賄罪與對公司、企業人員行賄罪的界限。兩者的區別主要在於:(1)犯罪主體不同。行賄罪只能由自然人實施;而對公司、企業人員行賄罪則既可以由自然人實施,也可以由單位實施。(2)犯罪客體和對象不同。行賄罪侵犯的客體是公務行為的廉潔性,犯罪對象只限於國家工作人員;而對公司、企業人員行賄罪侵犯的客體主要是公司、企業的管理秩序,犯罪對象只能是公司、企業中除國家工作人員以外的工作人員。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八十九條 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的,是行賄罪。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數額較大的,或者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的,以行賄論處。因被勒索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沒有獲得不正當利益的,不是行賄。
第一百六十四條 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以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為謀取不正當商業利益,給予外國公職人員或者國際公共組織官員以財物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單位犯前兩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行賄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行賄行為的,可以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九十條 對犯行賄罪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因行賄謀取不正當利益,情節嚴重的,或者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或者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行賄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行賄行為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對偵破重大案件起關鍵作用的,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第三百九十條之一為謀取不正當利益,向國家工作人員的近親屬或者其他與該國家工作人員關系密切的人,或者向離職的國家工作人員或者其近親屬以及其他與其關系密切的人行賄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或者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或者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七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
7. 村書記賄選觸犯刑法嗎
不觸犯刑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村委會組織法第十五條規定:「以威脅、賄賂、偽造選票等不正當手段,妨害村民行使選舉權、被選舉權、破壞村民委員會選舉的,村民有權向鄉、民族鄉、鎮的人民代表大會和政府或者縣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人民政府及其主管部門舉報,有關機關應當負責調查並依法處理,以威脅、賄賂、偽造選票等不正當手段當選的,其當選無效。」
(7)賄選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賄選的整治路徑
第一,以切實保障選舉人選舉權、增強推薦人的責任意識為核心,以增加說明環節和增強公開性為手段,充實和完善候選人提名環節的相關制度規定。
第二,通過修改代表法、增加代表當選後的宣誓環節,事先公布誓詞,幫助人大代表選舉參選人和當選代表進一步明確人大代表的身份和職責、規范選舉行為以及當選後的職責及義務。
第三,通過發揮人大法定職能等手段,形成抵制和打擊賄選的強大輿論場。具體來說是指通過進一步發揮人大法定職能,增強人民群眾和選舉人對於人大地位和作用重要性的認同,增強其關於做好人大代表選舉工作與維護、發展自身利益、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間密切關系的認識,從而增強抵制賄選的自覺性,形成抵制和打擊賄選的強大輿論場,極大地增加行賄者的行賄難度。
8. 人大代表賄選是什麼罪
人大代表賄選,情節嚴重的構成破壞選舉罪。《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56條規定:「在選舉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國家機關領導人員時,以暴力、威脅、欺騙、賄賂、偽造選舉文件、虛報選舉票數等手段破壞選舉或者妨害選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情節嚴重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賄選對賄選行為尚不構成犯罪,但違反治安管理處罰的,依法給予治安處罰。《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23條第(五)項規定,破壞依法進行的選舉程序的,處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
賄選行為人是國家工作人員的,按照違法同時必然構成違紀的事實,在追究法律責任的同時,還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9. 2021年選舉出現了賄選按照法律應該怎麼處理
摘要 具體處罰視情況而定。情節輕微的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處罰,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按《刑法》的規定處罰。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