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物品所有權的法律責任

物品所有權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4-10 22:56:09

『壹』 法律有明文規定撿到東西使用或者丟失要承擔法律責任

撿到了,人家索要拒不歸還就犯法了;如果因為自己沒盡到保管義務,丟掉的東西版損害了他人的利益,也要承權擔責任,就好比你的車丟了,小偷撞了人,如果抓不到小偷,而法院認為你沒盡到保管義務,你就要賠錢撿到東西沒有失主來索要的,自己使用了也算是保管了,如果因為你的故意或者重大過失,把東西弄沒了弄壞了,如果失主證明是你撿到的,你就要賠償人家的。可能大家會覺得這樣不合理,但這就是法律,對此的解釋就是,如果不是你撿的或許他還能在丟失處找回,或者被他人撿走送還,雖然這兩點不太可能。所以撿到東西要不就還人家,要不就別要丟的人知道是你撿的,要我就選後者。如果知道失主會找到,就別撿了,撿了還要保管保管不善還要賠人家。

『貳』 請問對方沒有付款,但把物交付了,所有權歸誰

摘要 親,這種情況,所有權還是歸原來者所有。因為你們是買賣關系,在對方沒有付款之前,買方對物品是沒有擁有權和使用權的,但是這裡面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你們雙方有沒有事先商量好付款問題,如果是商量到是先用後付而不是一手交錢一手教物的情況。這種對方也是有一定的擁有權的

『叄』 不知情的情況購買到了贓物並銷售了,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嗎

如果確不知情的,一般不構成詐騙罪,不承擔刑事責任,則基本無處罰。
法律分析
詐騙罪必須有詐騙的故意,當事人對詐騙事實為未知狀態,並無詐騙故意如果確實是不知情的就不構成犯罪,但是法律上經常會不認定為不知情,需要結合很多證據來證明,如果不知情的話,則不構成詐騙犯罪共犯,也不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沒有任何責任。法律規定,要認定有責任,必須是故意,即明知。沒有故意就沒有犯罪,從某種意義上講,只是一種犯罪工具。刑事責任方面:沒有犯罪的意圖,也確不知情,不負刑事責任。但在司法實踐中,對於是否是明知的,並不是光聽一人的辯解,如果心裡有數,或者大家是心照不宣的,那仍然可以認定為是明知,即明知別人是在犯罪,卻仍然提供幫助的行為。詐騙罪有以下特徵:
(一)行為人主觀上是出於故意,並且具有非法佔有公私財物的目的。
(二)行為人實施了詐騙行為。至於詐騙財物是歸自己揮霍享用,還是轉歸第三人,都不影響本罪的成立。
(三)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才能構成犯罪,如果詐騙數額較小,則不構成犯罪。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三百一十二條 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而予以窩藏、轉移、收購、代為銷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飾、隱瞞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肆』 法律問題 關於物品所有權的(我猜是這么分類的)

東西還得物歸原主,《物權法》里有個物的追索權,就是說只要東西是你的,無論東西現在在誰手上,你都可以請求其返還。但是也有除外條件,也就是有例外,善意第三人制度就是例外。比如B不知道是A偷的,以為東西就是A的而買了過來,那B就是善意第三人,此時東西已經屬於B了,你只能找A請求其支付該東西的等價的錢財,要不來東西了。想要拿回東西只能從B那裡買。

『伍』 別人到我店裡打砸物品應付什麼法律責任

可以起訴為故意損壞他人財物。故意毀壞他人財物起刑點一般是判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對於情況比較嚴重的一般就會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故意毀壞他人的財特是屬於數額犯,會根據金額的大小來決定最後的結果。
法律分析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的所有權,犯罪對象是各類公私財物,包括動產和不動產。但是,如果破壞某些特定的財物,同時侵害了其它客體,或者以破壞財物的特定手段去完成某些更為嚴重的犯罪,如破壞交通工具罪、破壞電力燃氣易燃易爆設備罪、破壞生產經營罪等,則犯罪行為侵害的主要客體不再是公私財產所有權,而是其他更重要的社會關系,不能以本罪定罪處罰,而應依想像競合犯或牽連犯原則選擇一重罪處斷。犯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非法實施毀壞公私財物的行為,情節嚴重,或給國家、集體、個人造成了數額較大的經濟損失。這里所說的毀壞公私財物,包括毀滅和損壞兩種情況,前者是指使財物的價值和功能完全喪失,後者則是指使財物的價值和功能部分喪失,具體的表現形式則是多種多樣,如焚燒、砸碎、拆卸、淹滅、搗毀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七十五條 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九條 盜竊、詐騙、哄搶、搶奪、敲詐勒索或者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

『陸』 貨物運輸過程中的一些法律問題和責任問題

1、運輸途中,貨來物所有權屬源賣方,賣方須負責貨物的安全送達
2、買方驗貨、簽收貨物後,貨物所有權歸買方
3、貨物運輸過程中,賣方無條件承擔貨物的安全責任,至乙方指定交付地點為止。
4、不知道是什麼貨物,但驗貨須謹慎。收到貨物後,自行運輸途中注意安全,其他貌似沒什麼危險。

『柒』 擁有一個物品會有什麼法律權益

四項基本權利: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權利。受法律保護。
佔有權:你可實際佔有該物品;
2、使用:你可使用該物品;
3、收益:你可用物品創造價值(收入),也可以出租收取租金等;
4、處分:你可將物品買賣、毀滅等最終處分。

別人破壞(侵犯你的物權)應承擔賠償責任。

『捌』 丟棄了的東西,被他人檢到,所有權歸誰

丟棄了的東西,代表物品的原所有人放棄了其所有權,則為無主物,被他人撿到了的話就依據先佔原則取得所有權,所以丟棄了的東西,被他人撿到,所有權歸撿到的人。
法律分析
被丟棄的動產,適用先佔制度取得所有權,意思就是誰先佔有誰就取得所有權。無主物是沒有所有人或者所有人不明的物,如拋棄物等。無主物中,所有人不明的物,是指無法明確所有人,而不是指訟爭之物。對無主物,法律沒有特別規定時,按先佔原則取得所有權,在法律有特別規定時,從其規定。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包括佔有權、使用權、收益權和處分權四項權能。所有權意味著人對物最充分、最完全的支配,是最完整的物權形式。財產所有權在本質上是一定社會的所有制形式在法律上的表現。財產所有權制度構成了民事法律制度的基石。公民個人所有權是公民依法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其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權利,是公民個人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現。在中國,公民個人所有權分為兩類:即公民個人生產資料所有權和公民個人生活資料所有權。構成先佔的事實要件,即行為人實施了先佔行為。佔有行為屬於事實行為,不需要行為人有行為能力,所以未成年人先於他人佔有無主物也可成立先佔。佔有行為也可以指示他人完成,在此情況下,發出指示的人為先佔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三百一十八條 遺失物自發布招領公告之日起一年內無人認領的,歸國家所有。
第三百一十四條 拾得遺失物,應當返還權利人。拾得人應當及時通知權利人領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關部門。

熱點內容
法院何海峰 發布:2025-04-30 09:55:20 瀏覽:414
敬業奉獻道德模範 發布:2025-04-30 09:54:33 瀏覽:359
西南民族大學行政法學 發布:2025-04-30 09:52:57 瀏覽:835
非公司制企業法人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30 09:41:25 瀏覽:710
勞動法員工受傷被開除 發布:2025-04-30 09:27:11 瀏覽:807
重慶法院易 發布:2025-04-30 08:57:52 瀏覽:807
江蘇大學法律碩士調劑 發布:2025-04-30 08:56:17 瀏覽:299
簡述我國合同法擔保法規定的抵押制度 發布:2025-04-30 08:55:40 瀏覽:326
機關法治文化建設 發布:2025-04-30 08:48:15 瀏覽:5
如何開具有法律效力的借條 發布:2025-04-30 08:47:09 瀏覽: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