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律服務人員責任清單

法律服務人員責任清單

發布時間: 2022-04-11 02:38:06

律師的職責和義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律師的職責和義務:

1、按照約定為委託人就有關法律問題提供意見,草擬、審查法律文書,代理參加訴訟、調解或者仲裁活動,辦理委託的其他法律事務,維護委託人的合法權益。律師擔任訴訟法律事務代理人或者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人的,應當在受委託的許可權內,維護委託人的合法權益。

2、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委託人可以拒絕已委託的律師為其繼續辯護或者代理,同時可以另行委託律師擔任辯護人或者代理人。

3、擔任法律顧問、訴訟代理人、刑事辯護人、非訴訟代理,參與調解和仲裁,解答法律咨詢,代寫法律文書等,以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

(1)法律服務人員責任清單擴展閱讀

考試制度

全國律師資格考試始於1986年。全國律師資格為我國律師行業遴選了一大批法律專業人才,其中很多人已成為律師行業的骨幹,他們在執業中,努力依法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努力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為我國民主與法制建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自2002年後,增加了檢察官考試和法官考試兩類系統內部職業資格考試考核,統稱為國家統一司法考試。考試主要測試內容包括:理論法學、應用法學、現行法律規定、法律實務和法律職業道德。國家司法考試實行全國統一命題和評卷,成績由司法部國家司法考試辦公室公布。國家司法考試的考試成績一次有效。通過國家司法考試的人員,由司法部統一頒發《法律職業資格證書》。

Ⅱ 公司法律顧問的要求及職責

1 為聘方涉及法律方面抄的事務提供法律咨詢;2 為聘甲方草擬、審查、修改法律事務文書;3 為聘方經營管理決策或重大事項的決策提供法律意見,或依法進行論證;4 協助聘方開展宣傳教育,運用法律手段加強企業管理;5 應邀為聘方的有關法律事務出具法律意見書或進行見證;6 向聘方提供有關法律信息;

7 代聘方發布有關的聲明、公告、致函等文書;8 接受聘方委託,對有關企業或項目進行資信或可行性調查,並出具調查報告;9 代辦企業工商登記等法律事務;10 參與聘方的經濟合同談判和其他重大商務談判,提供法律意見,准備或審核所需的資料及有關的法律法規,協助制定談判方案等;11 參與處理聘方尚未形成訴訟或仲裁的民事、經濟、行政爭議或其他重大糾紛;12 優先接受聘方委託,代理參加民事、經濟、行政等各類糾紛案件的調解、仲裁或訴訟活動,依法維護聘方的合法權益

Ⅲ 公司法律顧問的主要職責是什麼

1、及時提供法律咨詢。

2、協助公司建立健全各種制度,防範、化解法律風險。

3、應邀代表公司出席或主持股東會議或董事會會議。

4、起草、設定勞動合同和員工手冊,避免勞資糾紛。

5、起草、審查、修改協議、合同、保密和競業禁止協議等文件。

6、應邀代表公司出席、參與各類商務談判。

7、函、法律意見書見證。

8、代理公司訴訟、仲裁案件。

9、資信盡職調查,處理非訴訟法律事務。

10、公司法、合同法勞動法、知識產權、外商投資法律培訓。

11、根據客戶的需要,列席重大會議,現場提供法律咨詢。

12、根據客戶的需要,以法律顧問的名義對函。

13、參與顧問單位的重大經濟項目談判,並提供法律意見。

14、商標權、專利權、著作權、商業秘密和專有經營權的保護。

15、債權清收、商帳催收、風險信用管理。

(3)法律服務人員責任清單擴展閱讀:

法律顧問包括專項法律顧問和常年法律顧問,其服務內容主要包括:協助聘方建立法律糾紛預防機制、及時處理已存在的相關法律問題、與聘方相關部門協作與配合。

具體顧問方面如下:

1.解答法律咨詢、依法提供建議或者出具法律意見書。

2.協助草擬、制訂、審查或者修改合同、章程等法律文書。

3.應客戶要求,參與磋商、談判,進行法律分析、論證。

4.受客戶委託,簽署、送達或者接受法律文件。

5.應要求,就客戶已經、面臨或者可能發生的糾紛,進行法律論證,提出解決方案,出具交涉函件,發表法律意見,或者參與非訴訟談判、協調、調解。

6.應客戶要求,講授法律實務知識。

Ⅳ 律師的責任和義務是什麼

根據抄律師法的規定,律師對委託人應承擔的責任包括:

1、律師接受委託後,無正當理由的,不得拒絕辯護或代理。但委託事項違法,委託人利用律師提供的服務從事違法活動或委託人隱瞞事實的,律師有權拒絕辯護或者代理。(簡稱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辯護或代理)

2、律師不得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擔任代理人。

3、律師不得利用提供法律服務的便利牟取當事人爭議的權益,不得接受對方當事人的財物。

4、律師應當保守在執業活動中知悉的國家秘密,當事人的商業秘密,不得泄露當事人的隱私。(簡稱保密的義務)

Ⅳ 鄉鎮法律服務者業務工作細則

根據國家規來定:鄉鎮源法律服務者業務工作細則依然有效。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 為保障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依法執業,加強對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管理,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是符合本辦法規定的執業條 件,經核准執業登記,領取《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在基層法律服務所中執業,為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的人員。
第三條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職責是依據司法部規定的業務范圍和執業要求,開展法律服務,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促進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和法制建設。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依法執業,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干涉。
第四條 司法行政機關依照本辦法對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進行管理和指導。

Ⅵ 法律職業的職業責任

法律來職業責任包括:源(1)刑事責任。法律職業人員在履行法律職業過程中構成犯罪的,承擔刑事責任。(2)民事責任。法律職業人員在履行法律職業過程中構成民事侵權、形成債權債務關系或者其他行為,承擔民事責任;(3)行政責任和紀律處分。法律職業人員在履行法律職業過程中違反行政法規,職業紀律,違反職業道德(非民事、刑事范圍),承擔行政責任和紀律處分。

Ⅶ 法律工作者在法律服務所有什麼職責

法律工作者在法律服務所的職責:
1、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和規章,以事實為根據,回以法律為准繩答,嚴格依法辦事,自覺維護法律尊嚴與社會正義
2、應當盡職盡責,努力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接受當事人和社會的監督。
3、遵守由基層法律服務所統一收案、統一委派、統一收費的規定
4、當依照有關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
法律工作者執業范圍除不得辦理刑事辯護案件外,其它業務范圍與執業律師范圍區別不大。

Ⅷ 誰執法誰普法誰開展法律服務"責任清單 氣象局

一是明確指導思想。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按照《綱要》和《意見》確定的目標要求,強化部門普法工作責任,健全完善「誰執法
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形成部門分工負責、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普法工作格局,全面推動「法律六進」工作深入持久開展。教育引導全社會增強法治觀念、養成守法習慣、善於依法維權,為建設活力美麗幸福譙城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二是堅持工作原則
。一是堅持執法辦案和普法宣傳相結合的原則。將普法宣傳教育滲透到執法辦案的全過程,利用以案說法、以案普法、以案學法等方式普及法律常識,通過文明執法促進深度普法,通過廣泛普法促進文明執法;二是堅持日常宣傳和集中宣傳相結合的原則。在日常廣泛開展法制宣傳的同時,根據自身職能,結合特殊時段和節點,開展各類重點突出、針對性強的集中法制宣傳活動,切實增強工作的實效性;三是堅持上下聯動和屬地管理相結合的原則。強化上級部門對下級部門、主管部門對下屬單位的指導,堅持區、鄉鎮聯動普法。落實普法工作屬地管理責任,強化黨委對部門普法工作的監督考核,努力形成黨委領導、人大監督、實施、政協支持、各部門協作配合、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法制宣傳教育新格局。

三是細化工作內容。制定了國家機關普法責任清單,並按照責任清單要求,把150條普法責任清單分解到全區33家單位,責任到個人,形成了各級各部門「誰主管誰負責,誰執法誰普法」新常態下普法宣傳工作新格局。

Ⅸ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開展業務應當遵循哪些要求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
第五章執業權利和義務

第三十二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持基層法律服務所出具的介紹信、當事人的委託書和《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經有關單位或者個人同意,可以向他們調查、收集與承辦法律事務有關的證據材料;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查閱有關的案卷或者庭審材料。
第三十三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對堅持非法要求、故意隱瞞重大事實、提供虛假證據或者嚴重違反委託合同約定義務的當事人,可以拒絕為其代理或者解除委託關系。
第三十四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執業中發現本地區政府機關、村民(居民)自治組織、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在執行法律、法規和規章方面存在問題的,可以向其提出法律建議。
第三十五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應聘執業期間,有權獲得執業所需的工作條件,有權參加政治學習和業務培訓,有權參與所務民主管理,有權獲得勞動報酬和享受保險、福利待遇。
第三十六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對侵犯其執業權利的行為,可以請求司法行政機關、有關司法機關或者基層法律服務行業協會組織依法予以保障。
第三十七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和規章,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嚴格依法辦事,自覺維護法律尊嚴與社會正義。
第三十八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盡職盡責,努力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接受當事人和社會的監督。
第三十九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遵守由基層法律服務所統一收案、統一委派、統一收費的規定。
第四十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依照有關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
第四十一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遵守司法、仲裁和行政執法活動的有關制度,尊重司法、仲裁和行政執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法行使職權。
曾擔任法官的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離任後二年內不得擔任原任職法院審理的訴訟案件的代理人。
第四十二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尊重同行和其他法律服務工作人員,同業互助,公平競爭,共同提高執業水平。
第四十三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保守在執業活動中知悉的國家秘密、當事人的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
第四十四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愛崗敬業、堅持原則、誠實守信、舉止文明、廉潔自律,自覺維護執業聲譽和社會形象。
第四十五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勤奮學習,加強職業修養,積極參加司法行政機關組織的業務培訓和進修,不斷提高專業水平和服務技能。

Ⅹ 律師及律師事務所的行政責任種類分別有哪些其基本含義是什麼

第一條 為了規范對律師、律師事務所違法行為的監督和處罰,保障律師行業的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以下簡稱《律師法》)等法律、法規以及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司法行政機關對律師、律師事務所違法行為實施行政處罰,應當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司法行政機關行政處罰程序規定》等規章以及本辦法進行。

第三條 司法行政機關對律師、律師事務所實施行政處罰,應當遵循公開、公正的原則。

實施行政處罰,應當以事實為根據,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

第四條 司法行政機關在查處律師、律師事務所違法行為時,應當充分發揮律師協會的職能作用。

第五條 對律師違法行為實施行政處罰的種類有:

(一)警告;

(二)沒收違法所得;

(三)停止執業;

(四)吊銷執業證書。

第六條 對律師事務所違法行為實施行政處罰的種類有:

(一)警告;

(二)沒收違法所得;

(三)停業整頓;

(四)吊銷執業證書。

沒收違法所得的,可以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罰款。

第七條 律師有《律師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至第十項和第四十五條規定的違法行為的,司法行政機關應當根據《律師法》以及本辦法給予相應的處罰。

第八條 律師有下列行為的,屬於《律師法》第四十四條第十一項規定的「應當給予處罰的其他行為」,司法行政機關應當根據《律師法》以及本辦法給予相應的處罰:

(一)同時在律師事務所和其他法律服務機構執業的;

(二)在同一案件中,同時為委託人及與委託人有利益沖突的第三人代理、辯護的;

(三)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有利害關系的案件中,分別為有利益沖突的當事人代理、辯護的;

(四)擔任法律顧問期間,為法律顧問單位的對方當事人或者有其他利益沖突的當事人代理、辯護的;

(五)為爭攬業務,向委託人作虛假承諾的;

(六)利用媒體、廣告或者其他方式進行不真實或者不適當的宣傳的;

(七)捏造、散布虛假事實,損害、詆毀其他律師、律師事務所聲譽的;

(八)利用與司法機關、行政機關或者其他具有社會管理職能組織的關系,進行不正當競爭的;

(九)接受委託後,不認真履行職責,給委託人造成損失的;

(十)接受委託後,無正當理由不向委託人提供約定的法律服務的;

(十一)超越委託許可權,從事與委託代理的法律事務無關的活動的;

(十二)接受委託後,故意損害委託人的利益,或者與對方當事人、第三人惡意串通侵害委託人利益的;

(十三)為阻撓委託人解除委託關系,威脅、恐嚇委託人,或者無正當理由扣留委託人提供的材料的;

(十四)違反律師服務收費管理規定或者收費合同約定,向委託人索要規定或者約定之外的費用或者財物的;

(十五)執業期間以非律師身份從事法律服務的;

(十六)承辦案件期間,在非工作時間、非工作場所,會見承辦案件的法官、檢察官、仲裁員或者其他有關工作人員,或者違反規定單方面會見法官、檢察官、仲裁員或者其他有關工作人員的;

(十七)曾擔任法官、檢察官的律師,在離任後兩年內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或者擔任其任職期間承辦案件的代理人或者辯護人的;

(十八)違反規定攜帶非律師人員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在押罪犯,或者在會見中違反有關管理規定的;

(十九)向司法行政機關或者律師協會提供虛假材料、隱瞞重要事實或者有其他弄虛作假行為的;

(二十)在受到停止執業處罰期間繼續執業,或者在律師事務所被停業整頓期間、注銷後繼續以原所名義執業的;

(二十一)有其他違法或者有悖律師職業道德、公民道德規范的行為,嚴重損害律師職業形象的。

第九條 律師事務所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行政機關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停業整頓3個月以上1年以下的處罰:

(一)使用未經核定的律師事務所名稱從事活動,或者擅自改變、出借律師事務所名稱的;

(二)變更名稱、章程、負責人、合夥人、住所、合夥協議等事項,未在規定的時間內辦理變更登記的;

(三)採取不正當手段,阻撓合夥人、合作人、律師退所的;

(四)將不符合規定條件的人員發展為合夥人、合作人或者推選為律師事務所負責人的;

(五)不按規定統一接受委託、簽訂書面委託合同和收費合同,統一收取委託人支付的各項費用,或者不按規定統一保管、使用律師服務專用文書、財務票據、業務檔案的;

(六)不向委託人開具律師服務收費合法票據,或者不向委託人提交辦案費用開支有效憑證的;

(七)違反律師服務收費管理規定或者收費合同約定,擅自擴大收費范圍,提高收費標准,或者索取規定、約定之外的其他費用的;

(八)未經批准,擅自在住所以外的地方設立辦公點、接待室,或者擅自設立分支機構的;

(九)聘用律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不按規定與應聘者簽訂聘用合同,不為其辦理社會統籌保險的;

(十)惡意逃避律師事務所及其分支機構債務的;

(十一)利用媒體、廣告或者其他方式進行不真實或者不適當的宣傳的;

(十二)採用支付介紹費、給回扣、許諾利益等不正當方式爭攬業務的;

(十三)利用與司法機關、行政機關或者其他具有社會管理職能組織的關系,進行不正當競爭的;

(十四)捏造、散布虛假事實,損害、詆毀其他律師事務所和律師聲譽的;

(十五)在同一案件中,委派本所律師為雙方當事人或者有利益沖突的當事人代理、辯護,但本縣(市)內只有一家律師事務所,並經雙方當事人同意的除外;

(十六)泄露當事人的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

(十七)向司法行政機關、律師協會提供虛假證明材料、隱瞞重要事實或者有其他弄虛作假行為的;

(十八)允許或者默許受到停止執業處罰的本所律師繼續執業的;

(十九)採用出具或者提供律師事務所介紹信、律師服務專用文書、收費票據等方式,為尚未取得律師執業證的人員或者其他律師事務所的律師違法執業提供便利的;

(二十)為未取得律師執業證的人員印製律師名片、標志或者出具其他有關律師身份證明,或者已知本所人員有上述行為而不予制止的;

(二十一)允許或者默許本所律師為承辦案件的法官、檢察官、仲裁員購買商品、出資旅遊、報銷費用、裝修住宅,或者提供交通、通訊工具的;

(二十二)不依法納稅的;

(二十三)應當給予處罰的其他行為。

第十條 律師事務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行政機關給予吊銷執業證書的處罰;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罰款:

(一)受到停業整頓處罰後拒不改正,或者在停業整頓期間繼續執業的;

(二)向法官、檢察官、仲裁員或者其他有關工作人員行賄的;

(三)受到刑事處罰的;

(四)有其他違法行為,嚴重損害律師職業形象的。

第十一條 律師、律師事務所有《律師法》和本辦法規定的違法行為的,司法行政機關一經發現或者收到有關投訴,應當立案調查,全面、客觀、公正地查明事實,收集證據。被調查的律師、律師事務所應當向調查機關如實陳述事實,提供有關材料。

第十二條 司法行政機關可以委託律師協會對律師、律師事務所的違法行為進行調查。

接受委託的律師協會應當全面、客觀、公正地查明事實,收集證據,並對司法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提出建議。

第十三條 司法行政機關在對律師、律師事務所擬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其查明的違法行為事實、處罰的理由及依據,並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口頭告知的,應當製作筆錄。律師、律師事務所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有權依法申請聽證。

律師、律師事務所對行政處罰不服的,有權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第十四條 律師協會在查處律師、律師事務所違反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行為過程中,發現有依照《律師法》和本辦法規定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情形,應當提交有管轄權的司法行政機關處理。

第十五條 司法行政機關、律師協會在查處律師、律師事務所違法行為過程中,認為其行為構成犯罪的,應當移送有關機關,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第十六條 本辦法由司法部解釋。

第十七條 本辦法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1997年1月31日司法部發布的《律師違法行為處罰辦法》同時廢止。

熱點內容
機關法治文化建設 發布:2025-04-30 08:48:15 瀏覽:5
如何開具有法律效力的借條 發布:2025-04-30 08:47:09 瀏覽:723
道德小品6個人 發布:2025-04-30 08:42:22 瀏覽:49
公司經營觸犯法律法人的責任 發布:2025-04-30 08:38:33 瀏覽:46
安全生產法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04-30 08:31:34 瀏覽:282
企業法學啥 發布:2025-04-30 08:30:39 瀏覽:775
刑法的根基 發布:2025-04-30 08:29:45 瀏覽:536
法院拍賣房不限購 發布:2025-04-30 08:29:45 瀏覽:870
鍾秀勇2017民法真題pdf 發布:2025-04-30 08:29:30 瀏覽:505
上海司法數據 發布:2025-04-30 08:18:30 瀏覽: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