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逃逸司機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逃逸司機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4-11 06:42:51

Ⅰ 肇事司機逃逸車主該負什麼責任

肇事司機逃逸應承擔全部責任,根據道法的的相關規定,發生道路交通事故一旦逃逸,司機將承擔該事故的全部責任,保險公司拒絕理賠,根據民法典的相關規定,當肇事司機無力賠償剩餘部分,車主將會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因此,借車需小心,因為肇事司機無能賠償時,車主會承擔連帶責任。

Ⅱ 事故逃逸司機要怎麼處罰

法律分析:1、造成交通事故後逃逸,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並處十五日以下拘留。2、發生交通事故後當事人逃逸的,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責任。當事人故意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的,承擔全部責任。發生交通事故後當事人逃逸的,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九十九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

(一)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機動車駕駛證被吊銷或者機動車駕駛證被暫扣期間駕駛機動車的;

(二)將機動車交由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或者機動車駕駛證被吊銷、暫扣的人駕駛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後逃逸,尚不構成犯罪的;

(四)機動車行駛超過規定時速50%的;

(五)強迫機動車駕駛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和機動車安全駕駛要求駕駛機動車,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構成犯罪的;

(六)違反交通管制的規定強行通行,不聽勸阻的;

(七)故意損毀、移動、塗改交通設施,造成危害後果,尚不構成犯罪的;

(八)非法攔截、扣留機動車輛,不聽勸阻,造成交通嚴重阻塞或者較大財產損失的。

行為人有前款第二項、第四項情形之一的,可以並處吊銷機動車駕駛證;有第一項、第三項、第五項至第八項情形之一的,可以並處15日以下拘留。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 第九十二條 發生交通事故後當事人逃逸的,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責任。

當事人故意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的,承擔全部責任。

Ⅲ 肇事司機逃逸責任怎麼認定

司機肇事逃逸的責任認定情況如下:
1、因為司機逃逸導致無法認定責任的;或者事故的認定結果是雙方均無責的;以及事故的認定結果是逃逸方有違法行為或駕駛有錯誤,他方沒有過錯,均認定由逃逸司機承擔事故全部責任。
2、如果事故的認定結果是事故當事人雙方均有責任,在確定過錯比例的基礎上適當減輕逃逸方的責任。
【法律依據】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交通事故現場勘驗、檢查、調查情況和有關的檢驗、鑒定結論;
及時製作交通事故認定書,作為處理交通事故的證據。交通事故認定書應當載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實、成因和當事人的責任,並送達當事人。

Ⅳ 逃逸後負什麼責任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發生道路交通事故後,當事人為逃避法律責任,駕駛或者遺棄車輛逃離道路交通事故現場以及潛逃藏匿的行為。雖然現在法律法規日漸完善、交通科技日益發達,但仍有一些法律意識比較薄弱駕駛人,發生交通事故後,存有僥幸心理,肇事逃逸。在這里明確告訴您:交通肇事逃逸不可取,否則讓你後悔莫及!
01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怎麼查?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由公安機關進行緝查,發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後,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當事人陳述、證人證言、交通事故現場痕跡、遺留物等線索,及時啟動查緝預案,布置堵截和查緝。案發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通過發協查通報、向社會公告等方式要求協查、舉報交通肇事逃逸車輛或者偵破線索。發出協查通報或者向社會公告時,應當提供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基本事實、交通肇事逃逸車輛情況、特徵及逃逸方向等有關情況。

接到協查通報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立即布置堵截或者排查。發現交通肇事逃逸車輛或者嫌疑車輛的,應當予以扣留,依法傳喚交通肇事逃逸人或者與協查通報相符的嫌疑人,並及時將有關情況通知案發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案發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立即派交通警察前往辦理移交。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查獲交通肇事逃逸車輛後,應當按原范圍發出撤銷協查通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偵辦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期間,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受害人及其家屬向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詢問案件偵辦情況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告知。
《交通事故處理工作規范》第九條
各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制定群死群傷道路交通事故應急處置預案、載運危險品車輛交通事故應急處置預案、惡劣天氣條件下交通事故現場應急處置預案、自然災害造成的交通事故現場應急處置預案和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緝等預案,並與相鄰省、設區市、縣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建立協作、查緝機制。
02
交通事故逃逸承擔什麼責任
發生交通事故後逃逸的,承擔的法律責任有:
(一)民事責任
根據《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一十六條機動車駕駛人發生交通事故後逃逸,該機動車參加強制保險的,由保險人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機動車不明、該機動車未參加強制保險或者搶救費用超過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需要支付被侵權人人身傷亡的搶救、喪葬等費用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墊付。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墊付後,其管理機構有權向交通事故責任人追償。
(二)行政責任
發生交通事故後逃逸,尚不構成犯罪的,處200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可以並處15日以下拘留;
發生交通事故後逃逸且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交警部門吊銷其機動車駕駛證,且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
(三)刑事責任
一般的交通肇事罪,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但如果交通肇事後有逃逸行為,則又分為兩種情況:
1、駕駛人明知發生了交通事故,為逃避救助被害人的義務而逃逸的,這是一種不作為犯罪,其作為義務來自於先前的肇事行為,這種不作為犯其實就是遺棄罪的行為,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2、駕駛人在交通肇事後故意不救助被害人,致使被害人有救活可能卻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如駕駛人在交通肇事後,為逃避法律追究,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隱藏或者遺棄,致使被害人無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嚴重殘疾的,分別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論處。
根據《刑法》第133條規定,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03
交通事故的責任有哪些劃分
我國現行的交通事故責任共分五類:全部責任、主要責任、同等責任、次要責任和無責任。
交通事故當事人的責任,是由公安機關按照事故現場勘驗和調查的事實,依據交通法規而作出的鑒定。它是以責論處、處罰得當、賠償合理的基礎,將直接關繫到當事人要承擔刑事、民事和行政責任問題。因此,必須充分運用各種證據材料和計算數據進行全面、合理的分析和認定。
(1)全部責任和無責任。完全由當事人中一方違章造成的事故,由違章者負全部責任,而與事故無直接因果關系的另一方無責任。
(2)主要責任和次要責任。主要因一方違章,另一方或第三方也有違章行為造成的事故,主要違章者要負主要責任,另一方或第三方負次要責任。
(3)同等責任。造成交通事故的各方當事人均有違章行為,情節相當,各方負同等責任。
通過上面的相關知識,我們可以知道,對於交通肇事逃逸後的責任是比較重的。如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停車,保護現場;造成人身傷亡的,建議您立即搶救受傷人員,並迅速報告執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最大利益保護在他人和自己的合法權益。文章來源於律圖網,僅供學習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如您還有其他問題,歡迎後台留言咨詢。

Ⅳ 交警對於肇事逃逸的司機做出怎麼處罰

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發生重大事故致一人死亡,或者重傷三人,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被交警判定肇事逃逸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若是屬於交通違法行為肇事後逃逸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且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
【法律依據】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條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規定,發生重大交通事故,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並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造成交通事故後逃逸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且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

熱點內容
英語婚姻法 發布:2025-04-30 07:29:58 瀏覽:402
關於道德的畫簡單 發布:2025-04-30 07:19:43 瀏覽:563
購買個人信息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4-30 07:14:44 瀏覽:727
議論文道德責任 發布:2025-04-30 06:47:22 瀏覽:3
國際經濟法試題2017上半年 發布:2025-04-30 06:38:06 瀏覽:684
何明法院 發布:2025-04-30 06:37:58 瀏覽:237
執行法官談話不去 發布:2025-04-30 06:33:43 瀏覽:284
巴南法院 發布:2025-04-30 06:33:21 瀏覽:451
新治超條例 發布:2025-04-30 06:33:10 瀏覽:85
賣水產和律師 發布:2025-04-30 06:17:18 瀏覽: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