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死人有法律責任嗎
㈠ 分手導致死亡要不要承擔責任
【法律分析】
從法律的角度上來說,是不需要承擔責任的。因為我國刑法,以因果關系作為定罪的條件,分手不是法律所禁止的行為,而且一般來說分手也是不會導致死亡的結果,所以如果因為提分手,導致對方死亡,不屬於法律禁止的行為,也與對方自殺不具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三十三條 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㈡ 在法律上情侶因分手導致一方死亡另一方有法律責任嗎
一般不需要負法律責任。情侶分手中,如果是你的責任導致對方死亡則需要負法律責任,如果是對方為情自殺。後果由他自己承擔,從法律上說,另一方沒有任何責任。戀愛屬於感情問題和道德問題,法律並沒有強制性規定,公民享有戀愛自由的權利。
法律分析
如果戀愛過程中有一方因為感情自殺,另外一方是否承擔法律責任,要視具體情況而定。比如對於一方的自殺是否存在法律上的過錯等。行為人致人自殺的。既由於行為人先前所實施的行為,而引起他人自殺結果的發生。對此,應區別三種情況分別處理:(1)行為人的先前行為是正當的或只是一般錯誤、一般違法行為,他人自殺的主要原因是由於自殺者本人的心胸過於狹窄,這時不存在犯罪問題;(2)行為人先前實施了嚴重違法行為,結果致被害人自殺身亡的,可把致人自殺的結果作為一個嚴重情節考慮,將先前嚴重違法行為上升為犯罪處理。如當眾辱罵他人的,致其當即自殺的,可對辱罵者以侮辱罪論處;(3)行為人先前實施某種犯罪行為,引起被害人自殺的,只要行為人對這種自殺結果沒有故意,應按其先前的犯罪行為定罪,而將自殺結果作為量刑時考慮的一個從重或選擇較重法定刑處罰的情節。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㈢ 分手導致對方死亡需要賠償嗎
法律分析:如果分手後,對方由於傷心自殺,是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因為分手行為本身並不具有法益侵害性,不是法律所禁止的行為;而且一般來說分手也是不會導致死亡的結果,與對方自殺不具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法律依據:《刑法》第十三條 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㈣ 如果女朋友因分手問題自殺了,我要付法律責任嗎
通常不負法律責任。
女朋友作為完全行為能力人,其自殺的專行為後果由其自行承屬擔,如果她自殺了,畢竟也跟你多多少少有關系的,你內心裡肯定也不好受,會受到自己良心的譴責。
但是,如果男方在女方自殺的過程中存在過錯的,比如,自殺時在場、言語相激或明知女方意欲自殺而不制止放任她自殺的,則涉嫌過失致人死亡,男方應承擔相應的法律和物質上的賠償責任;如果女方還未成年或者明知女方有精神上的障礙,則男方也應承擔相應的責任的。
㈤ 女朋友因為分手 要自殺 我是否要承擔法律責任
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但是如果存在教唆他人自殺,就需要負法律責任,甚至可能構成故意殺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
第二十九條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教唆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
如果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對於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第二百三十二條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5)分手死人有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自殺過程中致人死亡的,也屬於違法。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中國法律法規信息庫: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㈥ 分手導致對方死亡需要賠償嗎
開頭先來問大家一個問題:
假設你談了個男/女朋友 ,你提出分手,TA不同意,並以死相逼,那還敢分手嗎?
如果後來TA真的自殺了,TA的家人來找你索賠你會主動賠償嗎?
最近安徽的錢某就遇到了題目中的難題:
錢某和谷女是戀人關系,2020年8月22日凌晨,谷女與錢某因分手問題發生爭吵後,谷女在巢湖邊溺水死亡。
2020年9月7日,谷女的父母到法院起訴,要求錢某賠償157萬余元。
案子開庭,庭審時,錢某一直沉默,很快案子在2020年12月份就判決了。
法院經審理認為,依據《侵權責任法》第24條,受害人和行為人對損害的發生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雙方分擔損失。
在本案中,從現有證據來看,錢某與谷女父母對谷女的死亡均沒有過錯,但谷女的死亡確實對父母造成了很大的損失,特別是精神打擊。
考慮到本案實際情況,法院酌定判決錢某補償谷女父母20萬元。
2
此刻大家是否非常震驚:原來我提分手,對方自殺,我要賠付20萬。
這還是在安徽,要是在上海會不會更高呢?
有沒有突然覺得分手也變成了一個高風險的事情。
而法院給出的判決理由是什麼呢?
起初看到這個新聞,還以為是假的,之後通過法院文書網找到了判決書,判決書給的理由比較長,總結下來就是:
谷女是自殺,男友錢某分手是導致谷女情緒崩潰自殺的直接原因,但是分手和自殺沒有法律上的因果關系,錢某不需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可谷女的父母實在是太可憐,男友錢某應該補償谷女的父母,依據公平原則,法院酌情判決錢某補償谷女的父母20萬。
本來以為錢某會上訴,但後來新聞采訪中報道,錢某不僅沒有上訴,並且還借錢履行了判決的20萬補償款。
那麼,這個案子判決出來後,後續會不會引發效仿案例?
後續效仿案例估計有點難度,因為《民法典》修改了法院判決的法律依據《侵權責任法》第24條,民法典最新規定:
第1186條受害人和行為人對損害的發生都沒有過錯的,依照法律的規定由雙方分擔損失。
㈦ 網戀男方如果要分手,而女方因為分手而想不開死亡男方會受到法律責任嗎
男方不會有法律責任,畢竟雙方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責。雖然說男方可以有點道德上的責任,但是沒有法律責任。
㈧ 兩個人交往,因為分手而一方自殺了,對方有責任嗎
1、如果兩人戀愛分手中,有一方不願意分手,因此為情自殺,另一方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2、公民具有人身自由的權利,戀愛關系屬於雙方自願,戀愛自由,愛誰是自由的,不想談了想分手也是自由的,是公民的權利,沒有誰可以強制、威逼你一定要愛誰、只能愛誰,每個人都有選擇戀愛對象的權利;
3、兩人戀愛分手中,有一方不願意分手,因此為情自殺。自殺屬於他自己的選擇,後果由他自己承擔,從法律上說,另一方沒有任何責任。
4、戀愛屬於感情問題和道德問題,法律並沒有強制性規定,如果一方以自殺來威逼另一方繼續跟他戀愛,實際上是限制或剝奪另一方的戀愛自由的權利,沒有任何法律規定,另一方必須跟他繼續談愛。
㈨ 分手死了對方有責任嗎
【法律分析】
沒有。分手本身與一方死亡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僅就分手導致的一方死亡,另一方不承擔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㈩ 如果兩個人戀愛最後分手了造成另一方死亡 負法律責任嗎
成年人用義務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如果不是自己的直接行為導致戀人死亡是不用付出法律責任的。
戀人分手後如果一方因無法承受而死亡那麼另一方是不用承擔法律責任的,但是他的內心可能會感到愧疚,但道德上的譴責不代表法律,無需付出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