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曝光公司法律責任

曝光公司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4-11 09:36:44

『壹』 拼多多前員工在網路上曝光企業的不合理性,合法嗎

拼多多原員工王*(花名太虛)聲稱「因為看到同事被抬上救護車我被拼多多開除了」,但拼多多人力資源部發布的情況說明表示,王* 被公司解約,並非因為其在匿名社區發布了「救護車照片」,而是公司事後調查發現王* 多次在這一匿名社區發布帶有顯著惡意的「極端言論」,違反了員工手冊中雙方約定的行為規范。於是決定與其解約。那麼問題來了,員工如果違反規章制度時公司是否能夠解除勞動合同,答案是可以解除。那麼是不是違反規章制度就一定能解除勞動合同。

這個就不一定了。為什麼呢,因為如果公司制定的規章制度設定不合法、不合理就不能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

我執業過程中就遇到過很多奇葩公司,比如在規章制度約定「男女員工在公司餐廳時用餐時不得在同一餐桌,發現3次以上,公司有權開除該員工」、「下級員工不得和上級領導同時乘坐一部電梯,發現3次以上者,公司有權開除該員工」。之所以有這么多的奇葩規章制度,根本原因還是公司的特權思想和不懂法在作祟。因為不懂法,導致規章制度的制定也違反法律規定,這種情況下又依據錯誤的規章制度解除勞動合同,勢必面臨著違法解除。如何避免規章制度不合法、不合理,個人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規章制度設定前:相關人員熟悉掌握相關法律規定,比如《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女職工保護條例》等等,因為只有熟悉相關法律才能有效避免規章制度設立違法;

(2)規章制度設立時:規章制度的內容應當符合法律規定和一般人的思維邏輯,比如前述提到的男女員工同桌吃飯、上下級不能同乘一部電梯。明顯不符合一般人的思維邏輯,存在不合理,如果適用勢必涉及到違法問題。

(3)規章制度執行時:依法向員工進行公示、確認。並且在員工違反規章制度時,嚴格履行相應的通知手續、並留存相關證據。很多企業制定了規章制度,但是由於沒有向員工進行公示確認,後期以違反規章制度為由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這種情況下就面臨違法的問題。

如果散布謠言,構成犯罪的要依據《刑法》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根據《刑法》第291條之一規定,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246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

『貳』 曝光一家公司被法院強制執行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曝光一家公司被法院強制執行不需要 承擔法律責任,因為現在公司的強制執行信息都是公開的,所有人都可以查詢到。

『叄』 曝光商家要不要承擔法律責任

答:網上曝光 企業名錄 ,是不需要負法律責任的,因為這些企業名錄,信息都是公開的,可以在網上找到的,所以,不涉及隱私,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肆』 無故降薪逼退辭職後,員工可以曝光公司嗎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無故降薪逼員工辭職,這是違背合理用工的不道德的做法。曝光社合,受社會的遣責是應該以,不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伍』 公司法律責任責任承擔范圍有哪些

公司法律責任承擔聲明的具體內容為聲明主體名稱、住所;違法責任;違法事實;歸責原則;免責條件等,最後簽字蓋章,寫下生效日期。法律責任指違法者對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具有強制性的法律上的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九十八條
違反本法規定,虛報注冊資本、提交虛假材料或者採取其他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取得公司登記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對虛報注冊資本的公司,處以虛報注冊資本金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罰款;對提交虛假材料或者採取其他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的公司,處以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撤銷公司登記或者吊銷營業執照。

『陸』 抖音上曝光公司不好事實違法嗎

不違法,但要有事實依據有證據。
還有不能侵害者個人的隱私權,否則你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的

『柒』 網上曝光企業名錄要付法律責任嗎

這是侮辱或者是誹謗他人的行為,至於是否構成犯罪,要看其他情節。如果只是你在問題中所列的幾句,還不能認定就是犯罪。但有可能要承擔民事的法律責任。希望你能吸取教訓,不要輕易說這類的話了。

『捌』 被315打假曝光的企業會怎樣會被罰款嗎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相關規定:
第五十五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五十六條 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一,除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外,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對處罰機關和處罰方式有規定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法律、法規未作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並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的;
(二)在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三)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的;
(四)偽造商品的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篡改生產日期,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等質量標志的;
(五)銷售的商品應當檢驗、檢疫而未檢驗、檢疫或者偽造檢驗、檢疫結果的;
(六)對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的;
(七)拒絕或者拖延有關行政部門責令對缺陷商品或者服務採取停止銷售、警示、召回、無害化處理、銷毀、停止生產或者服務等措施的;
(八)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的;
(九)侵害消費者人格尊嚴、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的;
(十)法律、法規規定的對損害消費者權益應當予以處罰的其他情形。
經營者有前款規定情形的,除依照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外,處罰機關應當記入信用檔案,向社會公布。

『玖』 公司存在很多不良質量內幕,個人如果在網路上曝光會涉及違法嗎

如果有確切的證據,則不會構成侵權,曝光違法違紀事件的資料要客觀、公正,不得摻假,也不得帶感性評論。員工向媒體曝光公司有違法行為,需提供證據,如員工無法證明或經查公司不存在違法行為,員工則涉嫌誹謗,侵害公司名譽權。
法律分析
公司成立後應當依法經營生產,不得違法經營,如用人單位存在不法行為,員工可向相關機構舉報投訴,或向媒體公布,如公司侵害員工自身合法權益,員工可依法提起維權之訴。如經員工曝光的違法行為被查屬實,則需依據公司的具體違法情形處以相應的法律責任。公司如確實存在違法行為,員工通過媒體曝光該違法行為,這是合法的行為,也是法律所提倡鼓勵的行為。員工向媒體曝光公司有違法行為,需承擔舉證責任,如員工無法證明或經查公司不存在違法行為,員工則涉嫌誹謗,侵害公司名譽權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規定,不得侵犯民事主體的名譽權。享有名譽權的主體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及非法人組織。所以員工不得以侮辱、誹謗的方式曝光該公司,造成該公司社會評價降低。否則,公司可以該員工為被告,依法提起侵權損害賠償之訴。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條 民事主體享有名譽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譽權。名譽是對民事主體的品德、聲望、才能、信用等的社會評價。
第一千零二十五條 行為人為公共利益實施新聞報道、輿論監督等行為,影響他人名譽的,不承擔民事責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捏造、歪曲事實;
(二)對他人提供的嚴重失實內容未盡到合理核實義務;
(三)使用侮辱性言辭等貶損他人名譽。

熱點內容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破局五 發布:2025-04-30 03:25:38 瀏覽:620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深山香醫 發布:2025-04-30 03:16:57 瀏覽:957
黨建改革新黨紀條例 發布:2025-04-30 03:15:33 瀏覽:207
法律顧問求職信 發布:2025-04-30 03:14:55 瀏覽:647
廣東省物業管理條例2016 發布:2025-04-30 03:04:09 瀏覽:532
蕪湖勞動法辭退 發布:2025-04-30 02:54:23 瀏覽:913
普民法 發布:2025-04-30 02:39:34 瀏覽:687
勞動法關於培訓時間的規定 發布:2025-04-30 02:28:56 瀏覽:414
廣西公共法律服務網路平台 發布:2025-04-30 02:26:20 瀏覽:785
勞動法臨時辭職工資 發布:2025-04-30 02:24:59 瀏覽: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