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押權的法律效力
❶ 抵押物的法律效力是怎麼認定的
抵押權的效力如何確定 ?有約定的,依照約定。沒有約定的,抵押擔保的范圍包括主債權及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金和實現抵押權的費用。第三人與抵押物所有人為附合物、混合物或者加工物的共有人的,抵押權的效力及於抵押人對共有物享有的份額。
首先、對標的物的效力。1.抵押效力及於從物,擔保法解釋第63條規定:「抵押權設定前為抵押物的從物的,抵押權的效力及於抵押物的從物。但是,抵押物與其從物為兩個以上的人分別所有時,抵押權的效力不及於抵押物的從物。」
其次、對孳息的效力。債務人不履行債務致使抵押物被人民法院依法扣押的,自扣押之日起抵押權人有權收取由抵押物分離的天然孳息以及抵押人就抵押物可以收取的法定孳息。收取的孳息首先充作收取孳息的費用,其次是主債權的利息,再次是主債權。
第三、對添附物的效力。對於添附物,依據擔保法解釋62條規定可以分如下情形對待:(1)添附物歸第三人時適用物上代位的有關規定。抵押物因附和、混合或者加工使抵押物的所有權為第三人所有的,抵押權的效力及於補償金。(2)添附物歸抵押人所有時及於整個抵押物。抵押物所有人為附合物、混合物或者加工物的所有人的,抵押權的效力及於附合物、混合物或者加工物。(3)共有時及於抵押人的份額。
第四、對抵押人的效力——抵押人的權利。1.佔有、使用、收益的權利抵押人在其財產設定抵押後,仍享有對抵押物的使用、收益和處分權。2.處分權。
(1)轉讓標的物的權利
標的物抵押後抵押人仍可轉讓其抵押物。但是在我國,抵押人轉讓抵押物的,受到如下之限制a.應通知抵押權人並告知受讓人轉讓物已抵押的情況。不通知、不告知的,不影響轉讓的效力,即轉讓仍然有效。
b.抵押人轉讓抵押物所得的價款,應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所擔保的債權或提存。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
c. 抵押物轉讓後,抵押權人基於物權的追及效力仍然可以向受讓人就抵押物行使抵押權。當然,若債務人已經清償了其債務的,抵押權消滅。
(2)就標的物再次設定抵押權或者質權等擔保物權。
(3)就抵押物為他人設定用益物權。
(四)對抵押權人的效力——抵押權人的權利
1.抵押權的保全
在抵押權人因抵押物受到損害而遭受損失時,抵押權人基於其抵押權可以行使如下權利,保全其抵押權:
(1)在抵押人的行為足以使抵押物的價值減少時,抵押權人有權要求抵押人停止其行為。
(2)抵押物價值減少時,抵押權人有權要求抵押人恢復抵押物的,或提供與減少的價值相當的擔保。抵押人對抵押物價值的減少無過錯的,抵押權人有權在抵押人因損害而得到的賠償范圍內要求提供擔保。抵押物價值減少的部分,仍作為債權的擔保。
2. 處分抵押物的權利
在債權到清償期而未受到清償時,債權人有權將標的物進行處分,以受償。
3.優先受償權
❷ 車輛作為抵押物,沒有進行抵押登記的,抵押的法律效力如何
以車輛為抵押標的,應當在運輸工具的登記部門進行抵押登記,抵押物自登記之日專起生效,這是屬《擔保法》的規定,不過法律是在不斷進步和完善的,《物權法》出台後,對抵押擔保採取了更自由的立法。
一、《物權法》生效前,車輛抵押不辦理登記的,抵押無效。 《擔保法》第41條規定:「當事人以本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的財產抵押的,應當辦理抵押物登記,抵押合同自登記之日起生效。」
二、《物權法》生效後,抵押車輛不辦理登記,抵押合同有效,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 隨著立法鼓勵自由交易,不輕易認定合同無效的趨勢,《物權法》第15條等都規定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也就是物權法確立了和擔保法不同的合同效力規定,《物權法》把抵押合同生效和抵押權設定區分開來,不輕易認定合同無效。
三、根據新法優於舊法的規定,《物權法》出台後的車輛抵押如果沒有辦理登記,抵押合同是有效的,只不過沒有設定抵押權登記,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 在新出台的《物權法》第187條規定:「以本法第一百八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至第三項規定的財產或者第五項規定的正在建造的建築物抵押的,應當辦理抵押登記。抵押權自登記時設立。」
❸ 銀行的抵押權對購房人有法律效力嗎
根據《物權法》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的相關規定,在抵押權和其他債權都存在的前提下,有抵押的債權優先受償。
1.銀行一開始設立抵押權時存在瑕疵;雖然銀行辦理了抵押登記,表面上符合抵押權設立的形式要件,但是根據《物權法》第184條的規定,下列財產不得抵押:……(四)所有權、使用權不明或者有爭議的財產。和開發商簽訂《房地產買賣合同》在先,銀行設立抵押權在後,銀行在設立該房屋抵押權時應該確保該房屋沒有其他爭議,使用權明確等,銀行應該到該房屋房管部門查詢一下,是否已經辦理房產證就已對外出售或已經交付使用。銀行沒有盡到謹慎的審核義務,雖然辦理了抵押權登記,但是畢竟有瑕疵。
2.依據法理生存權大於萁他權利的精神。張先生購買房屋自己居住,並且已經交納了全部購房款,其生存居住的權利應該得到優先保護,這也體現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的批復》的規定中,故銀行的觀點於法無據,法院的判決是正確的。
購房者如果遇到上述情況,還是應該先停止裝修,避免自己遭受更大的損失。然後盡快和銀行進行協商,如果達不成一致意見,則可向法院提起訴訟維護自己的權益。
❹ 抵押登記的法律效力有哪些,抵押物登記須知到哪些
抵押登記的法律效力有哪些
抵押登記就是法定登記機關對抵押物已抵押的情況進行登記公示,以取得具有公信力的法定外部表現形式的方法,分為抵押登記和注銷抵押登記。它不僅適用於不動產、不動產用益物權和法律上視為不動產而加以管制的民用航空器、船舶、機動車輛的抵押,而且也適用於一般動產的抵押。《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三十五條和第三十八條規定:「土地使用權和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抵押,應當依照規定進行抵押。」「抵押權因債務清償或者其他原因而消滅的,應當依照規定辦理注銷抵押登記。」我國《海商法》第十三條規定:「設定船舶抵押權,由抵押權人和抵押人共同向船舶登記機關辦理抵押登記;未登記的,不得對抗第三人。」《擔保法》第四十三條規定:「當事人以其他財產抵押的,可以自願辦理抵押登記。」
對抵押登記的法律效力,我國法律兼采生效要件主義與對抗要件主義。生效要件主義即非經登記,當事人訂立的抵押合同不能生效。《擔保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當事人以第四十二條規定的財產抵押的,包括土地使用權、城市房地產、鄉鎮和村企業的廠房等建築物、林木、航空器和車輛船舶、企業的設備和其他動產,應當辦理抵押登記,抵押合同自登記之日起生效。反過來講,如未就作為抵押物的以上財產進行登記,抵押合同便不能生效。對抗要件主義即抵押合同未經登記也可生效,但不發生對抗善意第三人的效力。那麼如何對抗第三人呢?根據法律規定,抵押權具有追及的效力,也就是抵押權所具有的使抵押權人得跟蹤抵押財產而行使抵押權的效力。關於抵押的追及效力,《擔保法》第四十九條規定:「抵押期間抵押人轉讓已辦理抵押登記的抵押物的,應當通知抵押權人並告知受讓人轉讓物已經抵押的情況;抵押人未通知抵押權人或者未告知受讓人的,轉讓行為無效。轉讓抵押物的價款明顯低於其價值的,抵押權人可以抵押人提供相應的擔保;抵押人不提供的,不得轉讓抵押物。抵押人轉讓抵押物所得的價款,應當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所擔保的債權或者向與抵押權人約定的第三人提存。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但本條只適用於經登記的抵押權,對按《擔保法》第四十三條的規定未經登記的抵押權,不得對抗第三人,不具有追及效力,當抵押人擅自轉讓抵押物時,抵押權人只能請求抵押人另行提供相應的擔保,不能追及至抵押物的受讓人行使抵押權。
❺ 私人簽訂房屋抵押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嗎
所謂合同的效力,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合同的法律效力。合同生效專是法律對當事人合意的屬肯定評價,發生了當事人預期的法律效果。因此,合同的效力,即當事人約定的權利義務的發生。抵押合同在當事人就抵押事項達成合意時成立,但並不立即生效。只有待辦理抵押登記時,合同方生效。首先,從法理上講,房地產抵押合同僅是當事人之間就抵押物設定抵押權的債權債務合同,其成立乃至生效時,抵押權尚未產生,訂立抵押合同,屬於一種債權行為。抵押合同的履行,即抵押人實際設立抵押權予以抵押登記,才是物權的行為;其次,國家在辦理房地產抵押登記時,對違反國家規定的強制性、禁止性規范的抵押登記予以堅決的否定,即當事人雙方意思表示真實、一致,也不能承認其法律效力,而只對符合法律要求的抵押才予以設立登記,才承認其法律效力。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四十一條【抵押物登記及其效力】當事人以本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的財產抵押的,應當辦理抵押物登記,抵押合同自登記之日起生效。《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四條【合同的生效】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生效的,依照其規定。
❻ 抵押的優點及法律效力是什麼
抵押是屬於融資擔保的一種手段。在擔保法和物權法中均有體現。
抵押權本身屬於擔保物權,是對世的權利。而一般債權是相對權,僅在合同雙方間有效。
在有抵押的情況下,貸款方的風險會得到相應降低,而融資方也可以憑借抵押獲得超出原本自身資信的貸款額,這是抵押對於借貸雙方的好處。
其實,現在的融資環境內,抵押已經擺脫原先單純的擔保手段的性質,而是成為一種輔助融資的工具或途徑。
至於抵押的法律效力問題,簡單的說,就一句話,適格的抵押下,抵押權人即貸款人,在借款人無力依約償還貸款的情況下,可以針對被抵押財產優先受償,這個有限權是排他的。
而新物權法對於老的擔保法在抵押效力的認定上作出了部分調整。主要是簽訂合同生效,辦理登記等公示手續後可以對抗善意第三人。當然,也有例外,不逐一描述。
引用物權法抵押權部分以供參考:
第十六章 抵押權
第一節 一般抵押權
第一百七十九條 為擔保債務的履行,債務人或者第三人不轉移財產的佔有,將該財產抵押給債權人的,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債權人有權就該財產優先受償。
前款規定的債務人或者第三人為抵押人,債權人為抵押權人,提供擔保的財產為抵押財產。
第一百八十條 債務人或者第三人有權處分的下列財產可以抵押:
(一)建築物和其他土地附著物;
(二)建設用地使用權;
(三)以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經營權;
(四)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
(五)正在建造的建築物、船舶、航空器;
(六)交通運輸工具;
(七)法律、行政法規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財產。
抵押人可以將前款所列財產一並抵押。
第一百八十一條 經當事人書面協議,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業生產經營者可以將現有的以及將有的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抵押,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債權人有權就實現抵押權時的動產優先受償。
第一百八十二條 以建築物抵押的,該建築物佔用范圍內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一並抵押。以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的,該土地上的建築物一並抵押。
抵押人未依照前款規定一並抵押的,未抵押的財產視為一並抵押。
第一百八十三條 鄉鎮、村企業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不得單獨抵押。以鄉鎮、村企業的廠房等建築物抵押的,其佔用范圍內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一並抵押。
第一百八十四條 下列財產不得抵押:
(一)土地所有權;
(二)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但法律規定可以抵押的除外;
(三)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和其他社會公益設施;
(四)所有權、使用權不明或者有爭議的財產;
(五)依法被查封、扣押、監管的財產;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財產。
第一百八十五條 設立抵押權,當事人應當採取書面形式訂立抵押合同。
抵押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條款:
(一)被擔保債權的種類和數額;
(二)債務人履行債務的期限;
(三)抵押財產的名稱、數量、質量、狀況、所在地、所有權歸屬或者使用權歸屬;
(四)擔保的范圍。
第一百八十六條 抵押權人在債務履行期屆滿前,不得與抵押人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抵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
第一百八十七條 以本法第一百八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至第三項規定的財產或者第五項規定的正在建造的建築物抵押的,應當辦理抵押登記。抵押權自登記時設立。
第一百八十八條 以本法第一百八十條第一款第四項、第六項規定的財產或者第五項規定的正在建造的船舶、航空器抵押的,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第一百八十九條 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業生產經營者以本法第一百八十一條規定的動產抵押的,應當向抵押人住所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依照本法第一百八十一條規定抵押的,不得對抗正常經營活動中已支付合理價款並取得抵押財產的買受人。
第一百九十條 訂立抵押合同前抵押財產已出租的,原租賃關系不受該抵押權的影響。抵押權設立後抵押財產出租的,該租賃關系不得對抗已登記的抵押權。
第一百九十一條 抵押期間,抵押人經抵押權人同意轉讓抵押財產的,應當將轉讓所得的價款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轉讓的價款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
抵押期間,抵押人未經抵押權人同意,不得轉讓抵押財產,但受讓人代為清償債務消滅抵押權的除外。
第一百九十二條 抵押權不得與債權分離而單獨轉讓或者作為其他債權的擔保。債權轉讓的,擔保該債權的抵押權一並轉讓,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一百九十三條 抵押人的行為足以使抵押財產價值減少的,抵押權人有權要求抵押人停止其行為。抵押財產價值減少的,抵押權人有權要求恢復抵押財產的價值,或者提供與減少的價值相應的擔保。抵押人不恢復抵押財產的價值也不提供擔保的,抵押權人有權要求債務人提前清償債務。
第一百九十四條 抵押權人可以放棄抵押權或者抵押權的順位。抵押權人與抵押人可以協議變更抵押權順位以及被擔保的債權數額等內容,但抵押權的變更,未經其他抵押權人書面同意,不得對其他抵押權人產生不利影響。
債務人以自己的財產設定抵押,抵押權人放棄該抵押權、抵押權順位或者變更抵押權的,其他擔保人在抵押權人喪失優先受償權益的范圍內免除擔保責任,但其他擔保人承諾仍然提供擔保的除外。
第一百九十五條 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抵押權人可以與抵押人協議以抵押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抵押財產所得的價款優先受償。協議損害其他債權人利益的,其他債權人可以在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請求人民法院撤銷該協議。
抵押權人與抵押人未就抵押權實現方式達成協議的,抵押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拍賣、變賣抵押財產。
抵押財產折價或者變賣的,應當參照市場價格。
第一百九十六條 依照本法第一百八十一條規定設定抵押的,抵押財產自下列情形之一發生時確定:
(一)債務履行期屆滿,債權未實現;
(二)抵押人被宣告破產或者被撤銷;
(三)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
(四)嚴重影響債權實現的其他情形。
第一百九十七條 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致使抵押財產被人民法院依法扣押的,自扣押之日起抵押權人有權收取該抵押財產的天然孳息或者法定孳息,但抵押權人未通知應當清償法定孳息的義務人的除外。
前款規定的孳息應當先充抵收取孳息的費用。
第一百九十八條 抵押財產折價或者拍賣、變賣後,其價款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
第一百九十九條 同一財產向兩個以上債權人抵押的,拍賣、變賣抵押財產所得的價款依照下列規定清償:
(一)抵押權已登記的,按照登記的先後順序清償;順序相同的,按照債權比例清償;
(二)抵押權已登記的先於未登記的受償;
(三)抵押權未登記的,按照債權比例清償。
第二百條 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後,該土地上新增的建築物不屬於抵押財產。該建設用地使用權實現抵押權時,應當將該土地上新增的建築物與建設用地使用權一並處分,但新增建築物所得的價款,抵押權人無權優先受償。
第二百零一條 依照本法第一百八十條第一款第三項規定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的,或者依照本法第一百八十三條規定以鄉鎮、村企業的廠房等建築物佔用范圍內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一並抵押的,實現抵押權後,未經法定程序,不得改變土地所有權的性質和土地用途。
第二百零二條 抵押權人應當在主債權訴訟時效期間行使抵押權;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第二節 最高額抵押權
第二百零三條 為擔保債務的履行,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對一定期間內將要連續發生的債權提供擔保財產的,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抵押權人有權在最高債權額限度內就該擔保財產優先受償。
最高額抵押權設立前已經存在的債權,經當事人同意,可以轉入最高額抵押擔保的債權范圍。
第二百零四條 最高額抵押擔保的債權確定前,部分債權轉讓的,最高額抵押權不得轉讓,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二百零五條 最高額抵押擔保的債權確定前,抵押權人與抵押人可以通過協議變更債權確定的期間、債權范圍以及最高債權額,但變更的內容不得對其他抵押權人產生不利影響。
第二百零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抵押權人的債權確定:
(一)約定的債權確定期間屆滿;
(二)沒有約定債權確定期間或者約定不明確,抵押權人或者抵押人自最高額抵押權設立之日起滿二年後請求確定債權;
(三)新的債權不可能發生;
(四)抵押財產被查封、扣押;
(五)債務人、抵押人被宣告破產或者被撤銷;
(六)法律規定債權確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百零七條 最高額抵押權除適用本節規定外,適用本章第一節一般抵押權的規定。
❼ 房屋抵押如何辦理採用法律效力
房屋抵押需要下列程序:
抵押人和抵押權人簽訂書面的房屋抵押合同;內
雙方帶房屋容所有權證書和身份證件共同到房屋所在地的房屋管理局申請抵押登記。
《房地產管理法》 第四十七條房地產抵押,是指抵押人以其合法的房地產以不轉移佔有的方式向抵押權人提供債務履行擔保的行為。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抵押權人有權依法以抵押的房地產拍賣所得的價款優先受償。
第四十八條依法取得的房屋所有權連同該房屋佔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可以設定抵押權。
以出讓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可以設定抵押權。
第四十九條房地產抵押,應當憑土地使用權證書、房屋所有權證書辦理。
第五十條房地產抵押,抵押人和抵押權人應當簽訂書面抵押合同。
❽ 車輛作為抵押物,沒有進行抵押登記的,抵押的法律效力如何
以車輛為抵押標的,應當在運輸工具的登記部門進行抵押登記,抵押物自登記之日起生效,這是《擔保法》的規定,不過法律是在不斷進步和完善的,《物權法》出台後,對抵押擔保採取了更自由的立法。 一、《物權法》生效前,車輛抵押不辦理登記的,抵押無效。 《擔保法》第41條規定:「當事人以本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的財產抵押的,應當辦理抵押物登記,抵押合同自登記之日起生效。」第42條規定「辦理抵押物登記的部門如下:(一)以無地上定著物的土地使用權抵押的,為核發土地使用權證書的土地管理部門;(二)以城市房地產或者鄉(鎮)、村企業的廠房等建築物抵押的,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規定的部門;(三)以林木抵押的,為縣級以上林木主管部門;(四)以航空器、船舶、車輛抵押的,為運輸工具的登記部門;(五)以企業的設備和其他動產抵押的,為財產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可見按照法律規定,以車輛抵押的,應當在交通運輸工具的登記部門,就是車管所,辦理抵押物登記,抵押自登記之日生效,如果沒有辦理抵押登記的,抵押條款不生效。 二、《物權法》生效後,抵押車輛不辦理登記,抵押合同有效,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 隨著立法鼓勵自由交易,不輕易認定合同無效的趨勢,《物權法》第15條等都規定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也就是物權法確立了和擔保法不同的合同效力規定,《物權法》把抵押合同生效和抵押權設定區分開來,不輕易認定合同無效。根據新法優於舊法的規定,《物權法》出台後的車輛抵押如果沒有辦理登記,抵押合同是有效的,只不過沒有設定抵押權登記,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 在新出台的《物權法》第187條規定:「以本法第一百八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至第三項規定的財產或者第五項規定的正在建造的建築物抵押的,應當辦理抵押登記。抵押權自登記時設立。」第180條的第一款到第三款分別是「債務人或者第三人有權處分的下列財產可以抵押:(一)建築物和其他土地附著物;(二)建設用地使用權;(三)以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經營權;」對於第六款「交通運輸工具;」沒有規定必須辦理抵押登記。 不過沒有辦理抵押的,抵押合同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物權法》188條規定「以本法第一百八十條第一款第四項、第六項規定的財產或者第五項規定的正在建造的船舶、航空器抵押的,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❾ 房屋抵押未作抵押登記,抵押權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不動產抵押,就是以房屋、土地或在建工程等不動產為自己或他人的債務提供抵押擔保的行為。根據擔保法的規定,以土地使用權、建築物作抵押的,應當辦理抵押物登記,抵押合同自登記之日起生效。
根據《擔保法》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的規定,以不動產抵押,應當依法辦理抵押登記,否則抵押權不發生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