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國家安全法主題法律知識
Ⅰ 如何提高大學生群體的國家安全意識,構建安全中國
一、加強高校對國家安全意識培養的重視,充分認識到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與中國未來發展戰略之間的深刻關系。
高校要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從國家安危和民族未來命運的高度來認識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培養工作的重要性,將它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要成為教學、科研的常規工作。
因此,應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國家安全意識培養中的主導作用,或設立專門課程,或納入到德育課、思想政治課、文化素質課程中,以《國家安全法》和我國《憲法》、《愛國主義教育綱要》、《刑法》等規定的權利、義務為基本內容,結合軍訓與國防教育、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形勢與政策教育以及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教育,形成系統有機的培養機制,使學生能高層次、遠視野地認識國家安全問題,能夠認清國內外大勢和各種國內外矛盾的實質,理性的愛國。
二、豐富國家安全意識培養方式,大力建設校園文化。
充分利用學校的各種資源,如校園網路、廣播台、櫥窗、海報、宣傳欄等輿論工具,以時事報導和評論的形式,使學生們及時了解、認清問題的實質;充分利用課外時間,組織學生觀看《祖國之盾》、《中華之劍》、《秘密戰記》等有關國家安全的影視資料和時事評論等專題片。
適時開展「國家安全教育周」活動,以宣傳標語、條幅、板報、競賽、文藝表演、專題講座等形式進行主題宣傳,將國家安全意識培養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三、校園內外交互性培養。
高校應經常性邀請國家安全機關、軍事院校結合工作實際,對大學生進行國家安全教育。如北京市國家安全局經常深入高校,舉辦座談會,進行宣傳展覽,並介紹當前國際國內面臨的隱蔽戰線上的敵情形勢,揭露境外間諜情報機關和境內外敵對勢力、敵對分子對我國顛覆、滲透、竊密、破壞活動的表現手法,以此提高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
另外,還可以結合學科專業特點進行國家安全意識培養,如電子信息、財政金融等專業,可邀請相關單位的工作人員,結合行業特徵,以生動的事例培養學生學科專業方面的防範意識和措施。
南海爭端問題幾起幾落,釣魚島問題又劍拔弩張,國外勢力趁機滲入、破壞,致使國內反日愛國行為中出現了別有用心者挑動的不理性甚至是違法犯罪現象。我國的內憂外患連綿不斷,日益復雜、尖銳的國內外矛盾和沖突,更需要我們的大學生具備辨明是非的能力,更應增強國家安全意識、增強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這直接關繫到我國政權的鞏固和國家的長治久安、繁榮富強,關繫到中華民族的尊嚴和利益。
Ⅱ 國家安全教育(手抄報100字)
1、公民和組織支持、協助國家安全工作的行為受法律保護。因支持、協助國家安全工作,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可以向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請求予以保護。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應當會同有關部門依法採取保護措施。
2、中國面臨著對外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對內維護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雙重壓力,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非傳統領域安全日益凸顯,因此,制定一部綜合性、全局性、基礎性的國家安全法,是應對國家安全新形勢的需要。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要深入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實施國家安全戰略。
3、國家安全法確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其中最重要的實踐意義,就是要動員政府和全社會共同參與到維護國家安全的各項工作中來。維護國家安全與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也是「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核心價值。只有人人參與,人人負責,國家安全才能真正獲得巨大的人民性基礎,也才能有堅實的制度保障。
4、2020年4月14日,「居安思危 大國長安」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主題展覽在廣西大學正式開幕。展覽由國家安全機關製作,共分18個板塊,既有對國家安全領導機制、總體國家安全觀、法律保障體系、大事記的系統梳理,又介紹了各重點領域國家安全工作任務,展示了各級機關維護國家安全的工作舉措和典型案例,是一個具有鮮明時代特點、不可多得的國家安全教育鮮活教材。
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有利於增強國家安全法普及宣傳的效果。國家安全法設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是為了集中地向社會公眾傳播國家安全方面的知識,便於在短時間內起到良好的宣傳效果,讓更多的社會公眾接觸和了解到國家安全方面的法律知識,特別是懂得如何依法履行自身的維護國家安全方面的職責和義務。
Ⅲ 國家安全包括哪十一大方面的基本內容,每個方面的重要性如何體現
當代國家安全包括11個方面的基本內容,即國民安全、領土安全、主權安全、政治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態安全、信息安全和核安全。其中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是國民安全。 國家安全是國家的基本利益,是一個國家處於沒有危險的客觀狀態,也就是國家沒有外部的威脅和侵害也沒有內部的混亂和疾患的客觀狀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2015)》第2條:「 國家安全是指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對處於沒有危險和不受內外威脅的狀態,以及保障持續安全狀態的能力。 (3)鄂爾多斯國家安全法主題法律知識擴展閱讀:國家安全的重要意義: 國家安全的概念是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提出的,意思是保證一個國家的安全不僅是不受外國侵略,而且在國內也要穩定,要反對顛覆。並且隨著國家安全的提出,我國有了一個概念性的轉折,由毛澤東時代的「戰爭與革命」發展成為了「和平與發展」。 這樣使得中國在國際地位上更加發達,強調了經濟戰略。2001年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講話中提出:要頭腦清醒,居安思危,深刻認識新形勢,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經濟安全,國防安全的極端重要性,緊迫性。確保信息安全,金融安全和糧食、石油等戰略物資安全。 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根據新世紀新階段國際國內的形式發展,沿著上述國家安全發展的思想道路,明確提出了要確保國家政治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國防安全的要求。這說明我國國家領導人對國家安全所包括的方面逐步的擴大。更加確保了我國在不受外國侵略的同時,防止內部矛盾,發展經濟的目標。
Ⅳ 新國家安全法把每年的4月15日現在是第幾個安全日
2020年是第五個安全日。
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National Security Ecation Day)是為了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維護國家安全而設立的節日。2015年7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第十四條規定,每年4月15日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
2020年4月7日,司法部、全國普法辦聯合印發通知,在全國部署開展2020年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傳活動,提高全民國家安全法治意識,營造維護國家安全的濃厚法治氛圍,增強防範和抵禦安全風險能力。今年活動主題為「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保障」。
(4)鄂爾多斯國家安全法主題法律知識擴展閱讀:
2016年4月12日,為迎接首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河北冀州市在中小學生中廣泛開展國家安全知識普及,通過邀請革命老軍人進校園、製作講解宣傳畫等形式,為孩子們講述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孩子們的國家安全意識。2020年4月,司法部、全國普法辦聯合印發通知,在全國部署開展2020年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傳活動。
Ⅳ 全民安全教育日是幾月幾日
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是為了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維護國家安全而設立的節日。2015年7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第十四條規定,每年4月15日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
2021年4月15日是第六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活動主題為「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營造慶祝建黨100周年良好氛圍」。
設立背景:
2015年7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國家安全法》規定,國家安全是指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對處於沒有危險和不受內外威脅的狀態,以及保障持續安全狀態的能力。
中國面臨著對外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對內維護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雙重壓力,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非傳統領域安全日益凸顯,因此,制定一部綜合性、全局性、基礎性的國家安全法,是應對國家安全新形勢的需要。
「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要深入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實施國家安全戰略。要制定實施政治、國土、經濟、社會、資源、網路等重點領域國家安全政策,保障國家政權主權安全,防範化解經濟安全風險,加強國家安全法治建設。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
Ⅵ 新安全法學習心得體會
新《安全生產法》將於2014年12月1日開始施行,為了提高公司員工的法律安全意識,分公司發布《關於組織學習新安全生產法的通知》。為了貫徹分公司的學習精神,本人近段時間認真系統地學習國家《安全生產法》,進一步使我認識到安全生產的重大意義。以下是我個人的一點心得體會。
新法首次提出了「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的理念。安全是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這條紅線就是要堅守「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這條紅線,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正確處理重大險情和事故應急救援中「保財產」還是「保人命」的問題,所以就要求生產必須安全,安全才能生產。新法為促進和實現這個理念,從兩個方面進行了加強:一是明確了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各個方面及各類人員的職責,包括生產經營單位及其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管理機構與安全管理人員的職責,各級政府及負有安全管理職責的部門的職責,工會的職責,中介機構的職責等;二是加大了對違法單位及人員的懲罰力度。
對新法的學習,我發現責任的明確,責任的落實,責任的追究是新法的主要關注點。新法的責任體系是「強化和落實生產經營單位的主體責任,建立生產經營單位負責、職工參與、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的機制」。落實生產經營單位的主體責任就要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管理方針。安全第一,是指"安全"是生產的前提條件,不安全不生產;為此需要預防為主,包括消除事故隱患及事故應急救援隱患兩個方面;要實現上述要求就需要綜合治理,包括政府綜合有關力量和社會綜合有關方面對企業加以管理與監督,和企業內部各職能及各層次的安全管理與監督,並從技術上對人、機、環境生產三要素進行系統的治理。企業主體責任體現為從制度、規范、措施、實施程序、檢驗、責任等都得到落實。
對於安全管理人員來說,我最關注的一條是新法確立了注冊安全工程師制度。危險物品的生產、儲存單位及礦山、金屬冶煉單位應當有注冊安全工程師從事安全生產管理工作,鼓勵其他生產經營單位聘用注冊安全工程師從事安全生產管理工作。這體現了國家對安全生產越來越重視,安全生產需要更專業化,職業化的隊伍來管理。這就要求我們現在安全管理人員改變觀念,從以前安全管理無計劃,無目的,粗放型向有計劃,有目的,精細型轉變,認真學習安全生產技術,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法規,先進的安全管理技術,做一個合格的安全人。
Ⅶ 國家安全教育日的由來,為什麼要設立教育日
設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意義深遠。首先,有利於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
自1996年起,中國確定每年3月份最後一周的星期一,為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設立這一制度是為全面深入地推動中小學生安全教育工作,大力降低各類傷亡事故的發生率,切實做好中小學生的安全保護工作,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2008年3月31日是第十三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主題是「迎人文奧運,建和諧校園」。3月31日,教育部、公安部、國家質檢總局、國家安監總局、國務院應急辦、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北京海淀區公共安全館聯合舉行了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主題宣傳教育活動。
教育部副部長陳小婭發表了重要講話。公安部、國家質檢總局、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國務院應急辦等有關部門領導同志出席了活動。
Ⅷ 每年什麼時候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第十四條每年4月15日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
2020年4月7日,司法部、全國普法辦聯合印發通知,在全國部署開展2020年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傳活動,提高全民國家安全法治意識,營造維護國家安全的濃厚法治氛圍,增強防範和抵禦安全風險能力。今年活動主題為「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保障」。
(8)鄂爾多斯國家安全法主題法律知識擴展閱讀:
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有利於提高政府和社會公眾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意識。國家安全法以「總體國家安全觀」作為指導思想,規定了一系列不同於傳統國家安全觀的國家安全制度,將國家安全的內涵擴展到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各領域,突出強調了維護國家安全不僅僅是專門機關的任務,而是所有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公民的義務和職責。
通過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的一系列活動,可以讓政府和社會公眾有效地了解國家安全法提出的各項要求,從而強化責任意識,提高大家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
Ⅸ 安全教育日的內容
國家安全教育日,這些內容你需要知道!
鄭州大學
2019年04月15日 · 鄭州大學官方賬號
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是2016年4月15日實施的首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國家安全並不只和安全部門有關系。根據2015年7月1日起實施的新國家安全法,國家安全是指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對處於沒有危險和不受內外威脅的狀態,以及保障持續安全狀態的能力。2015年7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國家安全法規定,國家加強國家安全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國家安全宣傳教育活動。將國家安全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公務員教育培訓體系,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每年4月15日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
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
國家安全教育日的起源:
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取代了舊的國家安全法。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第29號主席令予以公布,並規定自2015年7月1日起施行。為加強全國人民的安全意識,積極維護國家安全,該法在第一章總則部分的第十四條中規定:「每年的4月15日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每年的4月15日前後,我國都會開展相應的活動。
國家國家安全教育日的設立:
安全法規定,國家安全工作應當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託,維護各領域國家安全,構建國家安全體系,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國務院法制辦政法國防法制司司長吳浩認為,我國當前面臨著對外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對內維護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雙重壓力,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非傳統領域安全日益凸顯,因此,制定一部綜合性、全局性、基礎性的國家安全法,是應對國家安全新形勢的需要。
「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要深入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實施國家安全戰略。要制定實施政治、國土、經濟、社會、資源、網路等重點領域國家安全政策,保障國家政權主權安全,防範化解經濟安全風險,加強國家安全法治建設。
國家安全包括: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規定,國家安全涵蓋了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11個領域,並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對這11個領域的的國家安全任務進行了明確,構建起集11個領域於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和總體國家安全觀。
國家安全包括
國家安全教育日的慶祝方式:
國家安全教育日是每年的4月15日。在這一天,為提升中國人民的國家安全意識,築牢國家安全的人民防線,全國各地都會舉行國家安全教育日法治宣傳活動。例如,學校會在各班開展國家安全教育日主題班會;居民在社區舉辦安全教育宣傳大會。除此之外,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種代表也通過媒體保證,為了國家安全,絕對不會邁過那條軍事禁區的「紅線」。
為什麼把月15日定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
為提升全社會的國家安全意識,《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將每年4月15 日定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規定, 國家加強國家安全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國家安全宣傳教育活動,將國家安全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公務員教育培訓體系,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 國家加強武裝力量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建設與保衛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需要相適應的武裝力量;實施積極防禦軍事戰略方針,防備和抵禦侵略,制止武裝顛覆和分裂;開展國際軍事安全合作,實施聯合國維和、國際救援、海上護航和維護國家海外利益的軍事行動,維護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發展利益和世界和平。美國曾任總統杜魯門簽署了《國家安全法》,世人熟知的五角大樓、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央情報局等機構 都是這部法律的產物。英國則更早。英國在1911年就發布過一部《反間諜》 的成文法,1989 年又發布了一部《政府保密法》。「911」事件 後,英國在10 年內連出了部與反恐和國家安全相關的法律。 法國、德國、葡萄牙等國也專門把國家安全寫進了該國的《刑法典》。 專門制定了《國家安全法》《普通軍訓與兵役法》《國家安全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為國家安全教育提供了 組織、人力、物力保障。
國家安全教育日是每年的4月15日
國家國家安全教育日的意義:
首先,有利於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總體國家安全觀」。2014年4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首次明確提出了「總體國家安全觀」,這是新時期中國共產黨維護國家安全的根本方針政策。國家安全法規定:國家安全工作應當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託,維護各領域國家安全,構建國家安全體系,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公眾廣泛參與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將獲得弘揚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良好效果。
其次,有利於提高政府和社會公眾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意識。國家安全法以「總體國家安全觀」作為指導思想,規定了一系列不同於傳統國家安全觀的國家安全制度,將國家安全的內涵擴展到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各領域,突出強調了維護國家安全不僅僅是專門機關的任務,而是所有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公民的義務和職責。通過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的一系列活動,可以讓政府和社會公眾有效地了解國家安全法提出的各項要求,從而強化責任意識,提高大家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
最後,有利於增強國家安全法普法宣傳的效果。國家安全法設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是為了集中地向社會公眾傳播國家安全方面的知識,便於在短時間內起到良好的宣傳效果,讓更多的社會公眾接觸和了解到國家安全方面的法律知識,特別是懂得如何依法履行自身的維護國家安全方面的職責和義務。
由此可見,國家安全法確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其中最重要的實踐意義,就是要動員政府和全社會共同參與到維護國家安全的各項工作中來。維護國家安全與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也是「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核心價值。只有人人參與,人人負責,國家安全才能真正獲得巨大的人民性基礎,也才能有堅實的制度保障。
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的義務
(一)遵守憲法、法律法規關於國家安全的有關規定;
(二)及時報告危害國家安全活動的線索;
(三)如實提供所知悉的涉及危害國家安全活動的證據;
(四)為國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條件或者其他協助;
(五)向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和有關軍事機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協助;
(六)保守所知悉的國家秘密;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此外,該條還明確規定:任何個人和組織不得有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不得向危害國家安全的個人或者組織提供任何資助或者協助。
公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應提高警惕注意發現哪些危害國家安全的活動?
(1)一些可疑人員未經批准到內部作調查,進行科技、經濟、企業等情況搜集。發現這種情況不能隨意提供,並向當地公安機關或國家安全機關報告;
(2)警惕境外電台、電視、網路等傳媒的煽動、造謠;
(3)一些境外組織和人員經常出現在我軍事、保密單位周邊,乘機盜取秘密情報和信息。如遇有可疑人員要立即報告;
(4)一些有境外背景的組織和個人,利用一些群眾不滿情緒,煽動與政府對抗。遇到這些情況,應立即報告;
編輯:伊合帕拉木
內容來源:法學院
圖源:網路
Ⅹ 今年的4月15日是第幾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
2020年4月15日是第六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
2015年7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第十四條規定,每年4月15日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是為了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維護國家安全而設立的節日。
建立國家安全教育日有利於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總體國家安全觀」。2014年4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首次明確提出了「總體國家安全觀」,這是新時期中國共產黨維護國家安全的根本方針政策。
國家安全法規定:國家安全工作應當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託,維護各領域國家安全,構建國家安全體系,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