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毀的欠條有法律效力么
① 撕毀欠條犯法嗎
故意撕毀欠條涉嫌觸犯故意破壞財產罪,目前刑事案件的立案標准為5000元,如果達到5000元以上,可以依法要求追究該人的刑事責任。一般而言,你作為債權人應妥善保管好欠條,一旦發生類似情況,應立即報警。一經查實,行為人將受到治安處罰,構成犯罪的將被追究刑事責任。如果你當時有及時報警,有警方的相關記錄,並且有一份欠條復印件或者能夠還原被撕毀的欠條,即使對方不構成犯罪,你也可以起訴追償。因此,這是一種涉嫌觸犯故意破壞財產罪。可以根據欠條的金額多少來進行依法維權,達到了犯罪的金額就可以進行立案調查,如果達不到就可以通過法院訴訟來進行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一般而言,作為債權人應妥善保管好欠條,一旦發生類似情況,應立即報警。一經查實,行為人將受到治安處罰,構成犯罪的將被追究刑事責任。如果你當時有及時報警,有警方的相關記錄,並且有一份欠條復印件或者能夠還原被撕毀的欠條,即使對方不構成犯罪,你也可以起訴追償。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條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訴時,應當提供借據、收據、欠條等債權憑證以及其他能夠證明借貸法律關系存在的證據。當事人持有的借據、收據、欠條等債權憑證沒有載明債權人,持有債權憑證的當事人提起民間借貸訴訟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被告對原告的債權人資格提出有事實依據的抗辯,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原告不具有債權人資格的,裁定駁回起訴。
② 借條撕毀後還具有法律效力嗎
借條撕毀重粘,如果借條的內容仍然清晰明確的,則還有法律效力,但是如果無法辨認的,法律效力會減弱。因此當事人之間可以協商一致,重新訂立欠條或作出相應的變更。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五百四十三條
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合同。
第五百四十四條
當事人對合同變更的內容約定不明確的,推定為未變更。
第六百六十七條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並支付利息的合同。
第六百六十八條
借款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間借款另有約定的除外。
借款合同的內容一般包括借款種類、幣種、用途、數額、利率、期限和還款方式等條款。
③ 己撕毀的欠條是否可以作為證據
撕毀的欠條能否做為證據需要根據以下方面判斷:
一、借條雖已經被撕毀,但是關鍵部分仍然具有完整的內容和形式可以證明;
二、舉證責任的承擔和轉移,承擔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應當擁有完整的證據鏈;
三、訴訟中待證事實處於真偽不明的情形需要判斷是否具有高度蓋然性。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
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④ 撕毀的欠條是否具有證據效力
法律分析:民事訴訟中的證據是指能夠證明民事案件真實情況的客觀真實材料。它具備三個基本特徵,即客觀真實性、關聯性及合法性。因欠條原件已不復存在,所以對證據的復製件應結合其他有效證據加以證明。另外,因為證據具有證明案件事實的作用,所以應具備完整的內容和形式。撕毀的欠條是形式不完整的證據,應視為瑕疵證據,要與其他證據相互佐證,否則不能單獨作為認定事實的訴訟證據。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二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後果。
⑤ 被撕毀的欠條效力應如何認定
【案情】
敖某向法院起訴稱,劉某因生意需要,分別於2009年月28日、2009年4月20日向敖謀借款10000元、5000元,並向敖某出具借條一張,約定利息按月息一分二厘計算。後敖某多次催促劉某歸還借款,2010年5月22日,劉某答應還款並要求敖某攜帶借條會面付款,會面時,劉某奪過借條立即將其撕毀,否認借款事實,故訴至法院。劉某則辯稱:其向敖某借款15000元是事實,但已到敖某家中將15000元借款及2000元利息歸還給了敖某,且當場將借條撕毀。現敖某將撕毀的借條拼貼向法院起訴不應得到法律保護。
【評析】
本案的特殊之處在於:全案審理過程中僅有一份證據,即敖某提供的一張撕毀後經拼貼的借條,那麼,在民間借貸法律關系中,撕毀的借條的法律效力該如何認定呢?
第一種觀點認為:從借條的形式來看,敖某舉證的借條雖是被撕毀的碎片,但是經過粘貼,借條仍保持了證明雙方之間借款事實的完整性,而且劉某自己對借條上的簽名的真實性也予以認可,進一步說明了借條的客觀真實性,因此,就借條本身而言,雖有瑕疵,但仍具備了證據的完整性,保持了證明雙方間借款事實的完整性,能夠反映出雙方借款時的真實情況,因此該借條能夠作為定案依據。此時,敖某主張借款事實存在的舉證責任已經完成,而劉某則負有提供證據推翻敖某舉證的責任。但是劉某未能提供能夠證明敖某主張的借條債務已經得到清償的證據。劉某僅憑口頭陳述顯然不足以對抗敖某所提出的事實和主張,故應當承擔舉證不能的後果。所以,應認定敖某提供的借條的效力。
第二種觀點認為:在民事訴訟中,借條屬於證據形式中的書證,當事人所提供的書證應當完整,如提供的書證有缺損,舉證人應當對此給予合理的解釋,否則,該證據不能單獨作為定案的依據,舉證人要承擔不利的後果。本案中,敖某所舉的借條系撕毀後重新拼貼而成,存在嚴重瑕疵,根據「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分配原則,敖某應對借條被撕毀的原因作出合理解釋,現敖某沒有證據證實劉某未還借款並撕毀了借條,因此敖某所出示的借條在沒有其他證據印證的情況下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
筆者同意第二種觀點,可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從證據形式上分析,借條屬於我國民事訴訟法所規定的七種證據形式中的書證,當事人向人民法院出示的書證應當完整,而本案中,敖某所舉的借條系撕毀後重新拼貼而成,在證據形式上存在嚴重瑕疵,故該證據不能單獨作為定案的依據,敖某對此要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後果。
其次,從舉證責任上分析,按照我國民事訴訟法和最高法院頒布實施的《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有關規定中所體現的「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承擔原則,一方當事人提出主張,就有責任和義務提供證明其權利主張的證據。敖某主張借款事實成立,並提交了借條作為證據,但該借條系撕毀後拼貼而成,在證據形式上存在重大瑕疵,故敖某作為舉證人,同時應對借條被撕毀的具體原因作出了符合情理的解釋,現本案的敖某訴稱是劉某在未還款的情況下擅自將借條撕毀,對於這一說法,敖某亦未提供證據予以證明,故應視為其未完成舉證責任。
最後,從證據認定上分析,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六十四條規定:「審判人員應當依據法定程序,全面、客觀地審核證據,依據法律的規定,遵循法官職業道德,運用邏輯推理和日常生活經驗,對證據有無證明力和證明力大小獨立判斷,並公開判斷的理由和結果。」這是我國首次以司法解釋的方式明確規定以經驗法則評判證據價值和認定案件事實。所謂日常生活經驗,在西方自由心證制度中的傳統表述方式是 「經驗法則」。它是指法官在其日常生活中認識和領悟的客觀事物之必然聯系或一般規律,具有普遍公認或不證自明的性質。在審判實踐中,日常生活經驗既有利於法官正確認定事實和公正作出裁判,也有利於法官正確地理解和適用法律。
就本案所涉的民間借貸關系而言,作為出借人的敖某已提供了最關鍵的證據——借條,其處於敖某地位的舉證責任本已完成,但因該借條系撕毀後拼貼而成,從日常生活經驗來分析,在民間借貸法律關系中,借款人向出借人出具借條,證明借款事實,借條由出借人保管;若日後借款人還清了借款,則會從出借人處將借條取回或是直接撕毀,已證明雙方之間款項已結清。本案中所涉的借條系撕毀後拼貼而成,現出借人敖某未能對此合理解釋,應視為借款人劉某是在還清借款的情況下將借條撕毀,故敖某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後果,其提供的借條不能單獨作為定案的依據。
⑥ 撕毀的欠條有效嗎
這種情況不能一概而論:
1、債權人在債權獲得清償後,將欠條專撕毀,這屬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情況,這時無疑問,欠條無效。
2、債權人意外致使欠條破損,進行修補,這時如能表現原來的債權債務關系,應當有效,因為欠條僅僅是證明債務存在的證據之一。
3、債權人意外致使欠條破損,進行修補,這時如不能正確表現原來的債權債務關系,這個證據無效。
4、撕毀的含義和塗改是不一樣的,他不涉及對內容的改變,所以要仔細區分。
⑦ 借條被撕破了是否還有法律效力
借條被撕破了還有法律效力,只要能夠識別即可。如果借條全部撕毀,不能識別,不能辨認就沒有法律效力了。
⑧ 撕毀的欠條還具有效嗎
在生活中,我們有可能會有借錢的時候,對於借款人在寫了欠條之後如果撕毀欠條犯法嗎?這是很多人都不清楚的問題,但是對於出借人來說就是很重要的一點,關繫到自己的合法利益。下面小編整理了以下內容為您解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撕毀欠條犯法嗎
故意撕毀欠條涉嫌觸犯故意破壞財產罪,目前刑事案件的立案標准為5000元,如果達到5000元以上,可以依法要求追究該人的刑事責任。一般而言,你作為債權人應妥善保管好欠條,一旦發生類似情況,應立即報警。一經查實,行為人將受到治安處罰,構成犯罪的將被追究刑事責任。如果你當時有及時報警,有警方的相關記錄,並且有一份欠條復印件或者能夠還原被撕毀的欠條,即使對方不構成犯罪,你也可以起訴追償。
因此,這是一種涉嫌觸犯故意破壞財產罪。我們可以根據欠條的金額多少來進行依法維權,達到了犯罪的金額就可以進行立案調查,如果達不到就可以通過法院訴訟來進行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果您有其他問題,歡迎咨詢專業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