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罵父母的子女法律責任是什麼
Ⅰ 子女贍養過程中辱罵老人法律會判什麼刑
一、如果偶爾為之,可以通過村委會調解,也可以由族中長輩規勸之。
二、如果情節嚴重,法律也規定了:父母可以向法院起訴,追究子女的虐待罪。
1、我國《刑法》第260條明確規定了虐待罪:
(1)虐待家庭成員,情節惡劣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第一款罪,屬於「告訴的才處理。」
2、所謂「告訴才處理」?』
是指必須由父母向法院告訴,法院才追究子女的刑事責任。但是,如果因虐待行為造成父母重傷、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這種情況,國家直接就管了。
三、情節是否惡劣,這是區分虐待罪罪與非罪的主要標志。
根據《刑法》第260條的規定,虐待家庭成員,只有情節惡劣的,才構成犯罪。而「虐待的後果是否嚴重」又是認定「虐待情節是否惡劣」的重要認定標准。
虐待行為一般都會不同程度地給被害人造成精神上、肉體上的痛苦和損害,其中後果嚴重的表現為:由於虐待行為使被害人患了精神分裂症、婦科病或者其他病症;虐待行為致使被害人身體癱瘓、肢體傷殘;將被害人虐待致死;被害人因不堪虐待而自殺等等。凡發生了上述嚴重後果的,都應以情節惡劣論處。
現實生活中,如果只是辱罵,一般不宜以犯罪論處。但父母可以向政府有關部門反映情況。
Ⅱ 父親侮辱謾罵孩子犯法嗎
法律分析:父母隨意打罵孩子屬於違法行為。打罵孩子情節嚴重的可能構成刑事犯罪,如構成虐待罪等,就會承擔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Ⅲ 兒子常漫罵歐打父母,其二十年前有點精神病史,但今有民事行為能力,父可否申請
二十年後的兒子,已經成為了成年人,既然具有民事行為能力,那麼就要為毆打父母付出刑事責任,父親可以報警,也可以直接到法院起訴。
Ⅳ 兒子漫罵父親和歐打是家庭問題派出所管不了嗎
這一方面是家暴問題,更是侵犯人權,派出所理所當然要管,如果他父親超過了60歲,就同時還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法,理應受到法律制裁。
Ⅳ 打罵父母的法律有什麼規定
對於孩子打罵父母的,刑法第260有個虐待罪,虐待家庭成員,情節惡劣的,處2年以下內有期徒刑.拘役容或者管制。這個屬於告訴的才處理。還有個261條的遺棄罪,即對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養活自己能人的,負有撫養義務而拒絕撫養,情節惡劣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我只知道這些,具體的你可以加分讓那些專業律師比如趙荔律師,南瓜秀才,恨海情天===好多,希望他們能給你更加具體點的答案。
Ⅵ 對於不孝敬父母的人國家有什麼處罰
不孝敬父母的人,不會承擔民事、刑事責任,但是會受到道德的譴責。法律在這方面沒有明文規定。不過你可以通過其他辦法解決問題,比如:讓居委會調節、讓警察叔叔教育他......等等方法。實在不行,你可以去恐嚇一下他,但最好別動手。試試看吧!
Ⅶ 兒子對父母不尊重,漫罵算家暴嗎
孩子最害怕什麼?玩具丟失了?還是好吃的沒有了?都不是,孩子最擔心最害怕的都與父母有關,你們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擔心的事,然後以後注意不要再犯,別再傷害了孩子的心。
爸爸媽媽吵架了
曾有一家兒童心理研究機構對3000餘名學齡兒童進行了一次心理狀況調查,其中有一條是「你最怕爸爸媽媽的是什麼」,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媽媽生氣,怕他們吵架」。
有一個答卷寫得很生動:「我最怕爸爸生氣,他生氣的樣子可凶啦!把媽媽都氣哭了,我嚇得像一隻小老鼠,心裡直撲騰,飯也吃不下去……」
爸爸媽媽又發脾氣了
孩子簡直像極了蠟筆小新,又在惡作劇了,當你都催了十遍他還是不動窩的時候,勞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吼了起來。
對孩子發脾氣,確實會讓孩子害怕。在恐懼中,孩子那些讓父母心煩的行為暫時看不見了。但他會怎麼樣呢?有這樣幾種可能:
乖乖地聽你指揮,你讓干什麼,就干什麼;
他被嚇呆了,愣在那兒不動;
大哭起來,不會再干你不希望他乾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讓他乾的事;
學著你的樣子,也發起火來,把你心愛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對人的情緒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發脾氣,也一定會影響到孩子的行為和情緒。
但是,孩子還弄不清,父母為什麼發脾氣。也就是說,在很多父母發脾氣的時候,孩子雖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為,但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發脾氣,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發了火,發完脾氣後,最好向孩子解釋清楚,孩子的問題到底是什麼,該怎麼做,同時還要通過行動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心和愛護。
可能的話,發脾氣前最好提出預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發火了,你能趕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別……」。但是決不能因為發脾氣後的內疚,就放鬆對孩子的要求,該堅持的必須堅持。
在客人面前指責孩子
人來客往,親朋好友相聚,談論各自的孩子,常常成為重要話題之一。
很多父母喜歡在眾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別人訴苦,說自己教育這樣一個孩子多不容易。
但孰不知,自己只顧著吹毛求疵地指責他的短處,這無形中,讓孩子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沒人賞識他,例如學習不行,長相不行,交際不行,幹家務不行,讓家人為他受累,也覺得父母對自己不滿意,和父母逐步疏遠。
從以上七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難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應該有友愛、輕松、寬容、民主和活潑的氣氛。相反,他們最頭痛的是氣氛冷淡、緊張、沉悶、專橫、毫無生氣的家庭。
Ⅷ 父母詛咒謾罵子女犯法嗎子女該怎麼維權
犯法。但無法維權。如果你現在沒有獨立自主的經濟能力來養活自己,那麼勸你一句;忍一時風平浪靜。要記住:沖動是魔鬼。日子還長著呢,誰能笑到最後,還不知道呢。你即使報警了,警察叔叔,一般也就是過來批評教育幾句也就算了,可是你有想過之後的事情嗎?如果你父母知錯了,那麼很好,你會獲得短暫的幸福。如果你父母是有仇必報的,那麼,很遺憾,你將面臨更嚴重的狂風暴雨
Ⅸ 子女欠錢在父母房子上門上寫字威脅,漫罵等過激行為應根據法律條文定為什麼罪
擾亂罪此事鬧事罪,知識巡視最
Ⅹ 二十六歲的人在家毆打謾罵父母,不出去工作,貌似有精神病,如果父母遺棄她,要負法律責任嗎
已滿十八周歲精神正常生理健全的人是完全行為能力人,父母不再有撫養他的義務。但她確實有精神疾病,不能完全辨認或控制自己的行為,則屬於限制行為能力人,不能遺棄她,嚴重的話會構成遺棄罪,是要負刑事責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