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履行職責後無法律責任的
① 學生在校外發生意外學校有責任嗎
分析:學生在校外發生意外,學校是否有責任,要根據具體情況判斷。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學生在校外發生安全事故,學校已經履行相應職責的,不存在不當行為,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法律依據:《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十二條,學校已經盡到了相應的義務,不存在不當行為,不承擔法律責任: (一)因地震、雷擊、台風、洪水等不可抗力自然因素造成的;(2)來自校外的突發性、偶發性侵害;(三)學生有特殊體質、特定疾病或者異常心理狀態,學校不知道或者難以知道的;(4)學生自殺或自傷的;(五)在對抗性或者危險性體育比賽中發生意外傷害的;(6)其他意外因素。第十三條下列情形造成學生人身傷害的事故,沒有學校不當行為的,學校不承擔責任;事故責任的認定依據相關法律法規或者其他有關規定: (一)發生在學生上下學、離校、返校、自行離校途中的;(二)發生在學生外出或者擅自離校期間的;(三)放學後、節假日或者其他學校工作時間,學生留校或者自行來校的;(4)學校管理職責范圍以外發生的其他事情。
不一定,但學校或多或少都有。
② 學生自殺了,學校有責任嗎
是有責任的
因為不管為什麼,都是在學校出的事,除非不是在學校,而是在校外自殺的,那麼就不管學校的事情了,因為一旦出校,學校就不會再有這個義務負責你的安全,一旦在學校發現這種事情,學校不但有責任,還要賠款。
安全
所以不要輕易自殺,這是一條不歸路,有事情可以找老師傾訴,找同學傾訴,找父母傾訴
③ 有哪些情形造成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哪些情形學校不需要承擔責任
一、學校應承擔法律責任的情形:
1、《侵權責任法》規定:
第三十八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第三十九條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
第四十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人身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2、《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規定
第九條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一)學校的校舍、場地、其他公共設施,以及學校提供給學生使用的學具、教育教學和生活設施、設備不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或者有明顯不安全因素的;
(二)學校的安全保衛、消防、設施設備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顯疏漏,或者管理混亂,存在重大安全隱患,而未及時採取措施的;
(三)學校向學生提供的葯品、食品、飲用水等不符合國家或者行業的有關標准、要求的;
(四)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教育教學活動或者校外活動,未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並未在可預見的范圍內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五)學校知道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患有不適宜擔任教育教學工作的疾病,但未採取必要措施的;
(六)學校違反有關規定,組織或者安排未成年學生從事不宜未成年人參加的勞動、體育運動或者其他活動的;
(七)學生有特異體質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參加某種教育教學活動,學校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
(八)學生在校期間突發疾病或者受到傷害,學校發現,但未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採取相應措施,導致不良後果加重的;
(九)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或者在履行職責過程中違反工作要求、操作規程、職業道德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
(十)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在負有組織、管理未成年學生的職責期間,發現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但未進行必要的管理、告誡或者制止的;
(十一)對未成年學生擅自離校等與學生人身安全直接相關的信息,學校發現或者知道,但未及時告知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導致未成年學生因脫離監護人的保護而發生傷害的;
(十二)學校有未依法履行職責的其他情形的。
第十條
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監護人由於過錯,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學生傷害事故,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一)學生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違反社會公共行為准則、學校的規章制度或者紀律,實施按其年齡和認知能力應當知道具有危險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為的;
(二)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學校、教師已經告誡、糾正,但學生不聽勸阻、拒不改正的;
(三)學生或者其監護人知道學生有特異體質,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知學校的;
(四)未成年學生的身體狀況、行為、情緒等有異常情況,監護人知道或者已被學校告知,但未履行相應監護職責的;
(五)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監護人有其他過錯的。
二、學校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情形:
《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規定
第十二條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已履行了相應職責,行為並無不當的,無法律責任:
(一)地震、雷擊、台風、洪水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造成的;
(二)來自學校外部的突發性、偶發性侵害造成的;
(三)學生有特異體質、特定疾病或者異常心理狀態,學校不知道或者難於知道的;
(四)學生自殺、自傷的;
(五)在對抗性或者具有風險性的體育競賽活動中發生意外傷害的;
(六)其他意外因素造成的。
第十三條
下列情形下發生的造成學生人身損害後果的事故,學校行為並無不當的,不承擔事故責任;事故責任應當按有關法律法規或者其他有關規定認定:
(一)在學生自行上學、放學、返校、離校途中發生的;
(二)在學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離校期間發生的;
(三)在放學後、節假日或者假期等學校工作時間以外,學生自行滯留學校或者自行到校發生的;
(四)其他在學校管理職責范圍外發生的。
(3)學校履行職責後無法律責任的擴展閱讀:
1、事故處理:
《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規定
第十五條
發生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當及時救助受傷害學生,並應當及時告知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有條件的,應當採取緊急救援等方式救助。
第十六條
發生學生傷害事故,情形嚴重的,學校應當及時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門及有關部門報告;屬於重大傷亡事故的,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向同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教育行政部門報告。
第十七條
學校的主管教育行政部門應學校要求或者認為必要,可以指導、協助學校進行事故的處理工作,盡快恢復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第十八條
發生學生傷害事故,學校與受傷害學生或者學生家長可以通過協商方式解決;雙方自願,可以書面請求主管教育行政部門進行調解。成年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也可以依法直接提起訴訟。
第十九條
教育行政部門收到調解申請,認為必要的,可以指定專門人員進行調解,並應當在受理申請之日起60日內完成調解。
第二十條
經教育行政部門調解,雙方就事故處理達成一致意見的,應當在調解人員的見證下簽訂調解協議,結束調解;在調解期限內,雙方不能達成一致意見,或者調解過程中一方提起訴訟,人民法院已經受理的,應當終止調解。調解結束或者終止,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書面通知當事人。
第二十一條
對經調解達成的協議,一方當事人不履行或者反悔的,雙方可以依法提起訴訟。
第二十二條
事故處理結束,學校應當將事故處理結果書面報告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門;重大傷亡事故的處理結果,學校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向同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教育行政部門報告。
2、損害賠償:
《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規定
第二十三條
對發生學生傷害事故負有責任的組織或者個人,應當按照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承擔相應的損害賠償責任。
第二十四條
學生傷害事故賠償的范圍與標准,按照有關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或者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中的有關規定確定。
教育行政部門進行調解時,認為學校有責任的,可以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及國家有關規定,提出相應的調解方案。
第二十五條
對受傷害學生的傷殘程度存在爭議的,可以委託當地具有相應鑒定資格的醫院或者有關機構,依據國家規定的人體傷殘標准進行鑒定。
第二十六條
學校對學生傷害事故負有責任的,根據責任大小,適當予以經濟賠償,但不承擔解決戶口、住房、就業等與救助受傷害學生、賠償相應經濟損失無直接關系的其他事項。
學校無責任的,如果有條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本著自願和可能的原則,對受傷害學生給予適當的幫助。
第二十七條
因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在履行職務中的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予以賠償後,可以向有關責任人員追償。
第二十八條
未成年學生對學生傷害事故負有責任的,由其監護人依法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學生的行為侵害學校教師及其他工作人員以及其他組織、個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失的,成年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應當依法予以賠償。
第二十九條
根據雙方達成的協議、經調解形成的協議或者人民法院的生效判決,應當由學校負擔的賠償金,學校應當負責籌措;學校無力完全籌措的,由學校的主管部門或者舉辦者協助籌措。
第三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學校舉辦者有條件的,可以通過設立學生傷害賠償准備金等多種形式,依法籌措傷害賠償金。
第三十一條
學校有條件的,應當依據保險法的有關規定,參加學校責任保險。
教育行政部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鼓勵中小學參加學校責任保險。
提倡學生自願參加意外傷害保險。在尊重學生意願的前提下,學校可以為學生參加意外傷害保險創造便利條件,但不得從中收取任何費用。
參考資料:網路-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
④ 學生在學校參加運動會受傷了學校承擔責任嗎
學校有義務保障學生在學校期間的安全,並盡到注意義務,學生在學校受到傷害,學校應擔承擔相應的責任。
針對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傷害的,《侵權責任法》則明確,學校、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該條文的規定體現了學校、其他教育機構承擔責任的原則是以存在過錯為前提。(過錯責任原則)
根據《侵權責任法》第二十四條公平責任原則規定:當事人雙方在對造成損害均無過錯,但是依照法律規定又不能適用無過錯責任的情況下,由人民法院根據公平的觀念,在考慮加害人的損害、雙方當事人的財產狀況及其他相關情況的基礎上,判令加害人對受害人的財產損失予以適當補償。(公平責任原則)
注意事項:
比賽期間,學生不得進入安全警示範圍,不得在跑道上逗留或橫穿跑道,不得站在賽區內影響比賽,危及安全。
班主任要了解學生身體狀況,凡有高血壓、心臟病及其他不適合參加劇烈運動之疾病的學生一律不準參加比賽。參賽學生要有家長同意的回執條。
各班應在劃定區域觀看比賽,舉止文明,並保持觀看區的清潔衛生。愛護校園內的一草一木,不留下任何廢棄物。
⑤ 學校組織足球比賽,造成學生受傷,學校應不應當承擔責任
學校不承擔賠償責任。
根據《民法典》規定:
1、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一般指0-10周歲兒童)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2、制民事行為能力人(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九條【教育機構的過錯推定責任】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是,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二百條【教育機構的過錯責任】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二百零一條【在教育機構內第三人侵權時的責任分擔】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第三人人身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承擔補充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根據《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的規定,在對抗性或者具有風險性的體育競賽活動中發生以外傷害的,學校已履行了相應職責,行為並無不當的,無法律責任。
⑥ 學校對學生傷害事故不負責任的情形有哪些
1、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已履行了相應職責,行為並無不當的,無法律責任: (1)地震、雷擊、台風、洪水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造成的; (2)來自學校外部的突發性、偶發性侵害造成的; (3)學生有特異體質、特定疾病或者異常心理狀態,學校不知道或者難於知道的; (4)學生自殺、自傷的; (5)在對抗性或者具有風險性的體育競賽活動中發生意外傷害的; (6)其他意外因素造成的。 2、下列情形下發生的造成學生人身損害後果的事故,學校行為並無不當的,不承擔事故責任;事故責任應當按有關法律法規或者其他有關規定認定: (1)在學生自行上學、放學、返校、離校途中發生的; (2)在學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離校期間發生的; (3)在放學後、節假日或者假期等學校工作時間以外,學生自行滯留學校或者自行到校發生的; (4)其他在學校管理職責范圍外發生的。 3、因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與其職務無關的個人行為,或者因學生、教師及其他個人故意實施的違法犯罪行為,造成學生人身損害的,由致害人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⑦ 什麼情況下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已經履行職責,學校無法律責任
教育部頒布的《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中,
第十二條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版學生傷害事權故,學校已履行了相應職責,行為並無不當的,無法律責任:
(一)地震、雷擊、台風、洪水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造成的;
(二)來自學校外部的突發性、偶發性侵害造成的;
(三)學生有特異體質、特定疾病或者異常心理狀態,學校不知道或者難於知道的;
(四)學生自殺、自傷的;
(五)在對抗性或者具有風險性的體育競賽活動中發生意外傷害的;
(六)其他意外因素造成的。
第十三條 下列情形下發生的造成學生人身損害後果的事故,學校行為並無不當的,不承擔事故責任;事故責任應當按有關法律法規或者其他有關規定認定:
(一)在學生自行上學、放學、返校、離校途中發生的;
(二)在學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離校期間發生的;
(三)在放學後、節假日或者假期等學校工作時間以外,學生自行滯留學校或者自行到校發生的;
(四)其他在學校管理職責范圍外發生的。
⑧ 學生在校期間發生意外學校應該負什麼責任
學生在學校發生意外學校有責任嗎?
學生在校期間發生意外,學校是否應該承擔責任,要根據發生意外的情況確定,具體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12號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執行。
第九條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一)學校的校舍、場地、其他公共設施,以及學校提供給學生使用的學具、教育教學和生活設施、設備不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或者有明顯不安全因素的;
(二)學校的安全保衛、消防、設施設備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顯疏漏,或者管理混亂,存在重大安全隱患,而未及時採取措施的;
(三)學校向學生提供的葯品、食品、飲用水等不符合國家或者行業的有關標准、要求的;
(四)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教育教學活動或者校外活動,未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並未在可預見的范圍內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五)學校知道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患有不適宜擔任教育教學工作的疾病,但未採取必要措施的;
(六)學校違反有關規定,組織或者安排未成年學生從事不宜未成年人參加的勞動、體育運動或者其他活動的;
(七)學生有特異體質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參加某種教育教學活動,學校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
(八)學生在校期間突發疾病或者受到傷害,學校發現,但未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採取相應措施,導致不良後果加重的;
(九)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或者在履行職責過程中違反工作要求、操作規程、職業道德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
(十)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在負有組織、管理未成年學生的職責期間,發現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但未進行必要的管理、告誡或者制止的;
(十一)對未成年學生擅自離校等與學生人身安全直接相關的信息,學校發現或者知道,但未及時告知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導致未成年學生因脫離監護人的保護而發生傷害的;
(十二)學校有未依法履行職責的其他情形的。
第十條 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監護人由於過錯,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學生傷害事故,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一)學生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違反社會公共行為准則、學校的規章制度或者紀律,實施按其年齡和認知能力應當知道具有危險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為的;
(二)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學校、教師已經告誡、糾正,但學生不聽勸阻、拒不改正的;
(三)學生或者其監護人知道學生有特異體質,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知學校的;
(四)未成年學生的身體狀況、行為、情緒等有異常情況,監護人知道或者已被學校告知,但未履行相應監護職責的;
(五)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監護人有其他過錯的。
第十一條
學校安排學生參加活動,因提供場地、設備、交通工具、食品及其他消費與服務的經營者,或者學校以外的活動組織者的過錯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有過錯的當事人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十二條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已履行了相應職責,行為並無不當的,無法律責任:
(一)地震、雷擊、台風、洪水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造成的;
(二)來自學校外部的突發性、偶發性侵害造成的;
(三)學生有特異體質、特定疾病或者異常心理狀態,學校不知道或者難於知道的;
(四)學生自殺、自傷的;
(五)在對抗性或者具有風險性的體育競賽活動中發生意外傷害的;
(六)其他意外因素造成的。
第十三條 下列情形下發生的造成學生人身損害後果的事故,學校行為並無不當的,不承擔事故責任;事故責任應當按有關法律法規或者其他有關規定認定:
(一)在學生自行上學、放學、返校、離校途中發生的;
(二)在學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離校期間發生的;
(三)在放學後、節假日或者假期等學校工作時間以外,學生自行滯留學校或者自行到校發生的;
(四)其他在學校管理職責范圍外發生的。
第十四條
因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與其職務無關的個人行為,或者因學生、教師及其他個人故意實施的違法犯罪行為,造成學生人身損害的,由致害人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⑨ 學生在校外發生意外學校有責任嗎
法律分析:學生在校外發生意外學校是否有責任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判定。依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內容可知,學生在校外發生安全事故的,如果學校已經履行了相應職責,行為並無不當的,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
第十二條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已履行了相應職責,行為並無不當的,無法律責任:(一)地震、雷擊、台風、洪水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造成的;(二)來自學校外部的突發性、偶發性侵害造成的;(三)學生有特異體質、特定疾病或者異常心理狀態,學校不知道或者難於知道的;(四)學生自殺、自傷的;(五)在對抗性或者具有風險性的體育競賽活動中發生意外傷害的;(六)其他意外因素造成的。
第十三條 下列情形下發生的造成學生人身損害後果的事故,學校行為並無不當的,不承擔事故責任;事故責任應當按有關法律法規或者其他有關規定認定:(一)在學生自行上學、放學、返校、離校途中發生的;(二)在學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離校期間發生的;(三)在放學後、節假日或者假期等學校工作時間以外,學生自行滯留學校或者自行到校發生的;(四)其他在學校管理職責范圍外發生的。
⑩ 學校沒有責任的情形有哪些
【案情一】高校學生在撿球時與對方同學相撞
【案情】某高校體育學生趙某在參加完排球測試後,准備加入籃球教學比賽。他在向籃球場行進途中,見場內籃球彈出場外,隨即跑過去撿球,這時恰恰與從籃球場跑出追球的體育學生劉某相撞,劉某被撞倒受傷。
【案例分析】劉某在籃球比賽過程中,因球彈出場外而跑去撿球,行為正當,且其在前面奔跑,無法看見或預見到趙某會來和他搶球,故劉某在與趙某相撞事件中不存在過錯,不承擔賠償責任。趙某在尚未正式參與籃球比賽時,即在籃球場外進行搶球,且沒有注意安全,與正常撿球的球員劉某相撞,是導致劉某受傷的直接原因,故趙某應對劉某損失承擔全部責任。學校在體育課上對學生進行充分的安全教育,而且學校的教學安排和管理沒有疏漏,故學校對劉某的損失不承擔責任。
【案例二】高校比賽中肢體碰撞引發打架
【案情】2005年6月25日,寧波某高校學生因打籃球發生口角,繼而引發打群架事件。那天,下課後幾名同學來到了體育館邊上的室外籃球場,和同學們一起進行籃球比賽。比賽中由於一方指責對方動作太粗魯,以至發生口角,你一言我一語,情緒越來越激動,推推搡搡之間,王某伸手就在同學馬某頭上給了一巴掌。
馬某場上被打,心裡忿忿不平,但出於當時對方人多,只得忍氣吞聲。回到寢室,想到球場上被打的那一幕,於是有了想搬救兵出口氣的念頭。馬某找到了同班好友李某、許某、葉某找到王某並展開了一場混戰。直到老師趕到事態才平息。此時王某在混戰中被打得頭破血流,送往醫院實施了傷口縫合手術,經檢查為中度腦震盪。
打架事件發生後,學校保衛部門迅速展開調查,並對肇事者按情節輕重分別做出了處理。經研究,決定勒令馬某退學,並負擔醫院費8000元,對馬某其他兩位學生給予留校察看的處分。
【案例評析】這是一起因體育活動中肢體接觸碰撞繼而引發的打架事件。在體育活動中,經常會發生一些肢體接觸碰撞,這是很正常的事,只要大家能相互體諒,雙方克制一下是可以大事化小的。王某拍打了馬某,只要道聲歉,另一方謙讓一下,也就過去了。事情原來可以到此為止,不料馬某卻又找來同學,在球場外大打出手。最終被學校勒令退學。生活中當發生爭執時一定要首先克制自己,冷靜思考、解決問題。
【案例三】劉某患有特殊疾病,上體育時猝死
【案情】劉某是廣州市某技工學校學生。在學校,一直正常參加體育課,並各項測驗也正常。1999年3月24日上午9時55分,劉某在上體育課時突然暈倒,後送往醫生搶救無效死亡,醫院確診劉某的死因是猝死。家長認為學校沒有及時調取劉某的檔案材料了解其身體健康情況,事發後又沒有及時採取搶救措施,才導致劉某在上體育課時突然死亡,對這次事故技工學校應承擔責任。因此把學校告上法庭,要求賠償12多萬元。
【案例評析】劉某在入讀該校之前,曾被一家醫院診斷為雙膝、雙肘、左臀部結節性黃色瘤;是由於發育、營養不良造成的,建議不要做劇烈運動。劉某不宜劇烈運動的情況在其檔案中有所記載,但因為多種客觀原因,技工學校一直沒有拿到劉某的檔案。學校是在事故發生後才獲悉這一情況的,學校並不知情,不存在過錯,不應該承擔事故的相應責任。父母作為孩子的法定監護人,負有保護被監護人安全的監護職責,本應如實地將孩子的身體健康情況及時告知學校,以便學校在安排學生參加體育活動時審慎考慮,但卻沒有告訴,未盡監護職責(告知義務)。應對這次事故的發生負責。
【案例四】張某參觀博物館時,頭皮被電梯撕傷
【案情】原告張某今年10歲是師大附小一年級新生。星期五,原告張某參加學校組織的參觀博物館活動。參觀結束後,全班34位學生排成兩列縱隊在3位老師陪護下乘自動扶梯從3樓至2樓。在運行的自動扶梯上,因為前排學生突然跌倒,使原告張某也失去重心,向後倒下頭部撞到梯級踏板上,致使頭部受傷。老師馬上派人將張某送往附近的醫院進行醫治,傷者張某頭部右側頭皮撕傷,經治療,目前頭部右側留有疤痕,無頭發生長,屬10級傷殘,根據傷情能夠整容。
【案例評析】這次事故的責任主體是一方還是多方的認定問題。從本案事故發生情況看,張某本人不存在不聽指揮、有意冒險闖禍的行為。因此,對於這次事故的發生不存在過錯。張某是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學校負有保護其安全的職責,有保護其在課外活動安全的義務。張某在學校統一組織下到博物館參觀,在乘自動扶梯時發生這次意外事件,事故發生時,學校派有專人(3位老師)組織、管理學生,對張某受到意外傷害的結果已經盡到了謹慎注意的義務,不存在過錯,不應該負法律責任。而博物館方面在每層樓面設有的保安人員應對前來參觀的遊客負有保護人身安全的責任。從運行的自動扶梯上發生意外事故到引起眾多小學生混亂,保安人員有義務處理好這樣的事件,尤其小學生就更應該及時採取必要措施,不能強調其他客觀原因,且自動扶梯上設有關閉按紐,第一被告也確認在發生意外情況下是可以關閉電梯,但沒有關閉。因此,其不作為行為主觀上已經存在過失,這種不作為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存在法律上因果關系。對這次事故應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