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夥的法律責任
⑴ 有限合夥人與普通合夥人在入伙,退夥中的法律關系。
1、作為有限合夥人的自然人在有限合夥存續期間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其他合夥人不得因此要求其退夥。這是因為有限合夥人不執行合夥事務,有限合夥人喪失行為能力對合夥事業沒有實質性影響。
再者,有限合夥一般投資回報期很長,要求喪失行為能力人者退夥,就不能取得合夥的收益,因而不夠公平、如果合夥協議約定有限合夥人喪失行為能力為退夥事由,從其約定。
2、作為有限合夥人的自然人死亡、被依法宣告死亡或者作為有限合夥的法人及其他組織終止時,其繼承人或者權利承受人可以依法取得有限合夥人在合夥企業中的資格。
這是因為有限合夥人不執行合夥事務,有限合夥人的出資轉讓給有限合夥以外的人,對有限合夥事務沒有實質性影響。這樣處理既可減少因退夥而進行結算的麻煩,又能維護有限合夥財產的穩定。
有限合夥人退夥後,對基於其退夥前的原因發生的有限合夥債務,以其退夥時從有限合夥中取回的財產承擔責任。這與普通合夥的合夥人退夥不同,普通合夥的合夥人退夥對基於退夥前的原因發生的合夥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3、有限合夥人於普通合夥人的相互轉變。根據自願原則,普通合夥人可以轉變為有限合夥人,有限合夥人可以轉變為普通合夥人。由於有限合夥人於普通合夥人的相互轉變關繫到對合夥債務承擔的重大問題,因此除合夥協議另有約定外,其轉變應當經全體合夥人一致同意。
有限合夥人轉變為普通合夥人的,對其作為有限合夥人期間合夥發生的債務承擔無限連的責任的原理相同。普通合夥人轉變為有限合夥人的,對其作為普通合夥人期間合夥發生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這於與普通合夥的退夥人對其在合夥期間的合夥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原理相同。
(1)退夥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有限合夥人與普通合夥人在入伙退夥注意事項:
1、當有限合夥企業僅剩普通合夥人時,有限合夥企業轉為普通合夥企業,並應當進行相應的變更登記。
2、當有限合夥企業僅剩有限合夥人時,則該企業不再是合夥企業,故應解散。
3、經全體合夥人一致同意,普通合夥人可以轉變為有限合夥人,有限合夥人可以轉變為普通合夥人。
有限合夥人轉變為普通合夥人的,對其作為有限合夥人期間合夥企業發生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普通合夥人轉變為有限合夥人的,對其作為普通合夥人期間合夥企業發生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參考資料
網路-有限合夥
⑵ 普通合夥人退夥後的法律責任、新入伙的合夥人的法律責任
退夥人對基於其退夥前的原因發生的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新合夥人對入伙前合夥企業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當然以上是針對普通合夥人的相關規定。還有特殊的合夥人等等
⑶ 個人合夥與合夥企業在合夥人入伙、退夥時承擔的法律責任一樣么舉一個例子吧。謝謝謝謝!
甲,乙,丙三人合夥經營。甲出資40%,乙,丙各出資30%。三人約定利潤和責任按專照4:3:3 比例承擔。(這只屬是合夥人之間的內部約定,不能對抗第三人)。
但是,後來虧損100萬。債權人起訴甲,乙,丙。這時三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3人必須得把這些錢還清,不管誰有錢,誰沒有錢3人一起或者其中一人,倆人把這些責任都得承擔。
但是,把債務還清之後承擔責任比例超過自己約定的比例的可以向其他合夥人追償。這里就體現有限責任,因為三人之前約定過責任承擔比例,所以多出的部分可以向其他合夥人追償。
至於,甲,乙,丙當中一人或者二人退夥時,必須經過其他合夥人同意,並且在合夥期間的債務等責任承擔連帶責任。
⑷ 普通合夥企業的法律責任是如何承擔的
普通合夥企業的法律責任承擔的具體情況如下:
一、普通合夥的合夥人均為普通合夥人,對合夥企業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個人合夥的無限連帶責任具有如下特點:
1、合夥人的連帶責任隨合夥債務的產生而產生,隨其消滅而消滅。合夥人僅就其合夥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2、合夥人的連帶責任是一種對外責任。在合夥內部,仍然按照投資比例或協議約定確定債務的承擔。因此如果一個合夥人超過自己應當承擔的部分對外承擔了債務,有權就超過自己應當承擔數額的部分向其他合夥人追償。
3、除法律另有規定以外,這種連帶責任不以當事人之間有無約定為轉移。
二、新加入的合夥人與其他合夥人享有一樣的權利和義務。
對其加入之前合夥已經存在但尚未清償的債務,應與其他合夥人一起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合夥人退出合夥的,退夥人對退出合夥前原合夥的債務,仍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4)退夥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關於普通合夥企業的法律責任具體條款:
第一百零三條合夥人違反合夥協議的,應當依法承擔違約責任。
合夥人履行合夥協議發生爭議的,合夥人可以通過協商或者調解解決。
不願通過協商、調解解決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按照合夥協議約定的仲裁條款或者事後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合夥協議中未訂立仲裁條款,事後又沒有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一百零四條有關行政管理機關的工作人員違反本法規定,濫用職權、徇私舞弊、收受賄賂、侵害合夥企業合法權益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一百零五條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一百零六條違反本法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和繳納罰款、罰金,其財產不足以同時支付的,先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
⑸ 如果合夥人都要退夥退股,那由誰來繼續承擔未來可能產生的法律責任義務
第一、你最好還是和合夥人簽訂合夥協議以明確各方的權利義務。
第二、如果合回伙人一致同意,合夥組織可以答將該房產轉租,但是前提是原租賃合同是允許轉租的。
如果需要幫助可以與我助理聯系13661982247,預約時間來事務所面談。
以上意見,僅供參考。
⑹ 合夥退夥的法律後果
如果有簽署相關的合同,中途退夥,就屬於違約。
這個主要是看合內伙之前有沒有相關的合同容約定條款,如果合同之中有對相關的違約情況有說明,則中途退夥則屬於違約情況,則可以提請法院申請相關賠償;
如果沒有相關的約定和規范,則最多屬於違背諾言,是道德問題,並沒有什麼法律責任。
⑺ 有限合夥人退夥有哪些法律規定
新入伙的有限合夥人對入伙前有限合夥的債務,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承擔責任。這與入伙的普通合夥人不同,入伙的普通合夥人對入伙前有限合夥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有限合夥人退夥的條件與普通合夥人退夥的條件主要不同之處在於:
(1)作為有限合夥人的自然人在有限合夥存續期間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其他合夥人不得因此要求其退夥(第79條)。這是因為有限合夥人不執行合夥事務,有限合夥人喪失行為能力對合夥事業沒有實質性影響。再者,有限合夥一般投資回報期很長,要求喪失行為能力人者退夥,就不能取得合夥的收益,因而不夠公平、如果合夥協議約定有限合夥人喪失行為能力為退夥事由,從其約定。
(2)作為有限合夥人的自然人死亡、被依法宣告死亡或者作為有限合夥的法人及其他組織終止時,其繼承人或者權利承受人可以依法取得有限合夥人在合夥企業中的資格(第80條)。這是因為有限合夥人不執行合夥事務,有限合夥人的出資轉讓給有限合夥以外的人,對有限合夥事務沒有實質性影響。這樣處理既可減少因退夥而進行結算的麻煩,又能維護有限合夥財產的穩定。
有限合夥人退夥後,對基於其退夥前的原因發生的有限合夥債務,以其退夥時從有限合夥中取回的財產承擔責任。這與普通合夥的合夥人退夥不同,普通合夥的合夥人退夥對基於退夥前的原因發生的合夥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⑻ 退夥承擔債務是否合理,有法律依據嗎
普通合夥人是承擔連帶責任的,對於退夥前合夥企業的債務,合夥人原則上應當承擔連帶責任,但可以內部進行追償
⑼ 合夥企業的退夥人,是否要對退夥前的債務承擔責任
該借款是發生來在某甲合夥源期間。所以對銀行而言,某甲仍要對銀行承擔還款責任。
但是,某甲已辦理了,退夥手續,相信也明確了債權債務,對內部而言,某甲應該不承擔此款項。所以,如果某甲因此承擔了損失,可以向其他合夥人追究。
⑽ 合夥的出資范圍是什麼,強行退夥有什麼法律責任
這須從廣義理解與狹義理解化分:廣義上合夥企業的財產的法律屬性屬於共有財產。狹義上合夥企業的財產分為共同共有和共有兩部分,合夥企業財產中出資部分的法律性質,取決於當事人的約定,若無約定或約定不明時,則其收益均屬合夥人共有財產,出資部分屬於共同共有財產。1986年頒布的《民法通則》對個人合夥的財產歸屬是這樣規定的:合夥人投入的財產,由合夥人統一管理和使用(即共同共有)。合夥經營積累的財產,歸合夥人共有。 合夥企業存續期間,合夥企業的財產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合夥人出資形成的財產;二是合夥經營創造和積累的財產,即以合夥名義取得的收益。合夥企業財產的性質可從以下兩方面理解:第一,合夥人出資財產。在合夥人出資財產中,不同的出資所反映的性質不完全一樣:以現金或明確以財產所有權出資的,意味著所有權的轉移,出資人不再享有出資財產的所有權,而由全體合夥人共有。以土地使用權、房屋使用權、商標使用權,專利使用權等權利出資的,出資人並不因出資行為而喪失土地使用權、房屋所有權、商標權、專利權等權利,這些出資財產的所有權或使用權屬於出資人,合夥企業只享有使用權和管理權。第二,合夥積累財產。合夥經營積累的財產歸合夥人共有。這種共有從本質上講是一種按份共有關系,但只在分配利潤、退夥以及解散清算時,合夥人既不得以份額比例才具有實際意義。在其他情形下,合夥人既不得以份額比例要求分割財產,也不得按份額大小決定合夥人管理使用合夥財產以及執行合夥企業事務等權利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