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銷社有關法律知識
⑴ 供銷社破產的法律適用
由於供銷社我國並未出台有關法律,我國國家政策明確「供銷合作社是農民的合作經濟組織」,而根據《企業破產法》第135條的規定「其他法律規定企業法人以外的組織的清算,屬於破產清算的,參照適用本法規定的程序。」當然,在目前法律並未明確作為供銷社這一組織如何清算的情況下,由於供銷社的性質各地或有不同,而且供銷社的情況不一,或許有的是聯合社,有的是基層社,因此如果意圖針對供銷社提出破產的主張或安排,那麼恐怕只能結合其章程去做進一步的判斷。不好簡單做一結論。
⑵ 供銷社是否可以作為行政訴訟被告
供銷社是計劃經濟的產物。判斷其是否是行政主體,是否能成為行政訴訟的被告,這關鍵要看供銷社是處於何種法律關系之中。如果供銷社是作為一個行政機關的身份,對於行政相對人做出的是具體行政行為,(如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等)這樣的話,供銷社是行政訴訟的被告。
⑶ 鄉鎮供銷社是什麼性質的單位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是中國供銷合作社的聯合組織,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領導,行政級別為正部級,是國家行政機關。
供銷合作社是我國農村社會主義商業的一種形式。由農村勞動人民自願入股並由國家扶助組織起來的社會主義商業組織。其組織系統在中央設中華人民共和國供銷合作總社,在地方設各級供銷合作社,在鄉鎮設基屋供銷合作社。
基層供銷合作社。配合鄉、鎮、區鎮府宣傳發動、組織引導農民群眾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組織化水平。基層社作為一級法人實體,是供銷合作社的基礎,是為「三農」服務的前沿陣地。
村級綜合服務站。村級綜合服務站是供銷社設在村、社的以經營生活資料、生產資料、收購農、畜土特產品為主的網點,縣、區社基層供銷社以村級綜合服務站和鄉、鎮供銷社綜合門市部為支撐點開展為農產前、產中、產後系列化服務。
(3)供銷社有關法律知識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早在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劉少奇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就多次論述過合作社的問題。
1949年11月,中央成立了中央合作事業管理局,主管全國合作事業。
1950年7月,中央合作事業管理局召開了中華全國合作社工作者第一屆代表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作社法(草案)》、《中華全國合作社聯合總社章程(草案)》等重要文件,成立了中華全國合作社聯合總社,統一領導和管理全國的供銷、消費、信用、生產、漁業和手工業合作社。
1954年7月,中華全國合作社召開了第一次代表大會,修改了社章,將中華全國合作社聯合總社更名為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建立了全國統一的供銷合作社系統。
2011年,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全系統初步建成了覆蓋縣、鄉、村三級的經營服務網路。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支持供銷合作社開展農產品流通,充分發揮供銷合作社在農業社會化服務中的重要作用,為供銷合作社的改革發展和轉型升級帶來契機。
2014年,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試點列入中央改革辦2014年工作要點,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和《政府工作報告》。4月初,國務院批復同意在河北等4個省開展試點,成為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後中央層面批復的第一家全國性改革試點。
經中央同意,總社會同中央農辦等20多個部委,啟動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文件的調研起草工作,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經審議通過文件稿。
2014年7月,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在人民大會堂召開供銷合作總社成立60周年紀念大會。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深入推進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提升為農服務能力。支持供銷合作社創辦領辦農民合作社,引領農民參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分享產業鏈收益。
《全國供銷合作社「 十三五」發展規劃》印發實施,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引領,提出了後五年的發展目標、具體任務和改革發展的總體要求。
2017年6月,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專項試點啟動,28個省(區、市)32家單位承擔試點任務。
⑷ 供銷合作社是干什麼的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的主要負責研究制訂全國供銷合作社的發展戰略和發展規劃,指導全國供銷合作社的發展和改革;按照政府授權對重要農業生產資料、農副產品經營進行組織、協調、管理;維護各級供銷合作社的合法權益;
協調同有關部門的關系,指導全國供銷合作社的業務活動,促進城鄉物資交流;宣傳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有關農村經濟工作的方針政策;代表中國合作社參與國際合作社聯盟的各項活動;承辦黨中央、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4)供銷社有關法律知識擴展閱讀
1999年,《國務院關於解決供銷合作社當前幾個突出問題的通知》正式出台,供銷合作社的工作重點轉向了扭虧增盈。
2006年,國務院印發了《聽取供銷總社關於建設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路等有關工作匯報的會議紀要》,對「新網工程」思路給予充分肯定。在「新網工程」的強力推進下,供銷合作社業務得到恢復和加強。
2009年11月,《國務院關於加快供銷合作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正式發布,提出新形勢下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的目標和任務,標志著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邁入了新的改革發展階段。
2011年,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全系統初步建成了覆蓋縣、鄉、村三級的經營服務網路。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支持供銷合作社開展農產品流通,充分發揮供銷合作社在農業社會化服務中的重要作用,為供銷合作社的改革發展和轉型升級帶來契機。
2014年,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試點列入中央改革辦2014年工作要點,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和《政府工作報告》。4月初,國務院批復同意在河北等4個省開展試點,成為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後中央層面批復的第一家全國性改革試點。經中央同意,總社會同中央農辦等20多個部委,啟動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文件的調研起草工作,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經審議通過文件稿。
同年7月,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在人民大會堂召開供銷合作總社成立60周年紀念大會。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深入推進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提升為農服務能力。支持供銷合作社創辦領辦農民合作社,引領農民參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分享產業鏈收益。《全國供銷合作社「 十三五」發展規劃》印發實施,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引領,提出了後五年的發展目標、具體任務和改革發展的總體要求。
2017年6月,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專項試點啟動,28個省(區、市)32家單位承擔試點任務。
⑸ 供銷社在改制時將社有資產全部轉讓給個人並簽訂了轉讓協議書,請問轉讓協議書有法律效力嗎
只要該份協議書合法合規,蓋有供銷社的公章,那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⑹ 基層供銷社屬於集體企業,在基層供銷社工作的幹部身份的人員屬於公職人員嗎提供一下法律依據
摘要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⑺ 供銷社是不是法人實體,其對外簽訂合同的效力如何
1.供銷社是注冊登記的獨立法人,具有法人資格。
2.供銷社以自己的名義,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與其他具有法人資格的主體或有民事行為能力的個人簽定的合同應該是合法有效的。
⑻ 曾經的集體土地給供銷社使用了幾十年。現在供銷社是否有權拍賣。如果沒有權拍賣是否可以收回集體
現在供銷社沒有權拍賣,但也不可以收回。因為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法》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 ,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
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集體所有的土地實行徵用。國有土地和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土地使用權轉讓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另行規定。國家依法實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國有土地有償使用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另行規定。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法》第十一條,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8)供銷社有關法律知識擴展閱讀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法》第九條,集體所有的土地,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所有權。全民所有制單位、集體所有制單位和個人依法使用的國有土地,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使用權。
確認林地、草原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確認水面、灘塗的養殖使用權,分別依照《森林法》、《草原法》和《漁業法》的有關規定辦理。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法》第十條,依法改變土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必須辦理土地權屬變更登記手續,更換證書。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法》第十三條,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
全民所有制單位之間、集體所有制單位之間、全民所有制單位和集體所有制單位之間的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個人之間、個人與全民所有制單位和集體所有制單位之間的土地使用權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處理。
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以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現狀,不得破壞土地上的附著物。
⑼ 供銷社屬什麼性質
供銷合作社是一個經濟組織。
供銷合作社是一個合作制的經濟組織。
供銷合作社是一個集體所有制性質的合作經濟組織。
供銷合作社是一個以農民社員為主體的集體所有制性質的合作經濟組織。
(9)供銷社有關法律知識擴展閱讀:
供銷社是一個「官辦」的群眾性組織。供銷合作社有自己的《章程》。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是通過法律法規確定職能和工作規范的。
中央5號文件規定:「按照政社分開的原則,各級供銷合作社退出政府行政機構序列。根據實際需要,可以承擔政府委託的任務,行使政府授權的某些職能,列席政府的有關會議。政府依照法律和政策,對其進行指導、協調、扶持、監督。」
供銷社-網路
⑽ 供銷社轉讓土地使用權立案條件
摘要 您好,標准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