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罵人要負法律責任嗎

罵人要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時間: 2020-12-22 00:01:40

1. 故意罵人 需要負 法律責任

罵人如果產生了法律後果,是要承擔法律責任。如果是當眾辱罵,其行為就違反了《治安管理處罰法》第條2項的規定,涉嫌公然侮辱他人,依法你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要求追究其治安行政責任。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根據《刑法》刑法第246條的規定,涉嫌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節嚴重的,應予立案。如果在公共場合,公然侮辱他人,造成嚴重後果,則是觸犯了刑法規定的侮辱罪。比如一幫人在大街上罵一女孩子是破鞋,女孩子受不了,精神恍惚得了精神病,那麼罵人的人就要受到刑事處罰。

(1)罵人要負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一般性的朋友鄰里因糾紛而罵人,社會危害性小,都不會達到侮辱罪的程度;有很特殊的人很記仇的那種人,你惹他一次,他就天天見你就罵,或者在大街牆壁上寫罵你的話,甚至在網路上編造丑惡事實罵你,那麼他的行為就觸犯刑法了。

當自己被罵時,看情況分別對付,情節輕微的,和他理論,用文明的語言回擊他,如果對方不依不饒不堪入耳,最理智的做法是報警,讓公安對他進行教育,一般給予警告或罰款。

由罵人引起的打架,先動手的肯定不對,如果打成輕傷,構成刑事案件,先動手的肯定要承擔一定責任,後動手的可以辯護正當防衛,這樣責任就相對輕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網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國人大網

2. 請問在網上罵人會負法律責任嗎

在網上罵人也是需要負法律責任的,按情節嚴重程度會有不同程度的處罰。可以辱罵信息截圖或者去公證處進行公證作為維權的證據。

按照《計算機信息網路互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第二十條的規定:對網上罵人者,將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有法律所得的,沒收非法所得,對個人可以並處5000元以下的罰款;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照《治安管理條例》的規定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根據《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2)罵人要負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在網上被別人辱罵的追責方法:

1、與罵人者進行溝通,雙方協商解決,避免矛盾激化,通知相關網站,要求刪除相關辱罵網帖。

2、報警處理,要求警方介入調查處理。

3、在網路上辱罵他人屬於侵權行為,被辱罵者不堪其擾,應保留辱罵信息截圖或者去公證處進行公證,然後提起侵權之訴,要求對方賠禮道歉,消除影響,並賠償相應的損失。

3. 罵人致使別人自殺,要負刑事責任嗎

罵人者承擔責任。屬於過失致人死亡。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條規定,過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為人因疏忽大意沒有預見到或者已經預見到而輕信能夠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剝奪他人生命權的行為。

過失致人死亡罪構成要件有客體要件、客觀要件、主體要件、主觀要件。

(一)本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生命權;

(二)本罪在犯罪客觀方面的表現是:

1、行為人具有致人死亡的行為;

2、客觀上必須發生了致人死亡的結果;

3、行為人的過失行為與被害人死亡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

(三)本罪的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即年滿十六周歲以上、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構成本罪主體;

(四)本罪在犯罪主觀上的表現為過失,包括過於自信的過失和疏忽大意的過失兩種,該過失是針對死亡結果而言。

(3)罵人要負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本罪的主體要件為一般主體,凡達到法定責任年齡且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自然人不能成為本罪主體。

首先,無論從行為人的主觀惡性、客觀行為,還是社會危害性上看,本罪均不是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犯罪。

其次,對過失致人死亡的結果的預見,要求行為人具有一定的認識能力和辨別能力。

年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由於身心發育尚不成熟,知識水平及對客觀事物的觀察和認識能力、對自身行為可能造成的危害結果的認識,都有一定局限性,所以,他們是限制行為能力(含責任能力)人,因此,法律上不要求他們對過失行為負刑事責任。

本次刑法修訂中於第17條將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自然人應負刑事責任的犯罪中的「殺人罪」明確界定為「故意殺人罪」,其意亦在於此。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過失,即行為人對其行為的結果抱有過失的心理狀態,包括疏忽大意的過失和過於自信的過失。

疏忽大意的過失是指行為人主觀上對自己的行為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的結果應當預見而沒有預見,應當預見是法律對行為人實施某種有意識的行為時,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結果的主觀認識上的要求。

根據一般人的能力和行為時的客觀條件,行為人能夠預見並防止危害結果的發生,只是因為其疏忽大意才未預見,以致發生嚴重危害結果,他就應當對此結果負法律責任。過於自信的過失,是指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可能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結果已經預見,但卻輕信能夠避免這種結果的發生。

由於行為人已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他人死亡的結果,進而產生了避免這種結果發生的責任,他卻沒有有效地防止他人死亡結果的發生,沒有盡到自己應盡的責任。

因此,行為人應對自己因主觀上的過於自信所造成的危害結果負刑事責任。輕信能夠避免他人死亡結果的發生,是過於自信的過失致人死亡區別於間接故意殺人的界限。

4. 對方在微信群里罵人讓他負法律責任,准備哪些

網路上的侮辱與現實中的侮辱要承擔相同的法律責任。即如果侮辱情節較輕,被害人可以要求其停止侵害,恢復名譽,並賠償損失。如果侮辱情節嚴重,涉嫌構成侮辱罪的,可申請追究侵害人的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01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



(4)罵人要負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在公共場所辱罵他人,可能要承擔法律責任。在網路發達的今天,通過微信群隨意辱罵他人,能否不要承擔法律責任嗎?日前,廣西大新縣人民法院對一起名譽權糾紛進行判決,答案是肯定的,即判決被告在其朋友圈登載致歉聲明,對原告賠禮道歉,並賠償原告精神損害撫慰金800元。

微信作為一種信息交流平台,具有公開性和傳播性。便捷快速,散播廣泛。被告在微信群中發布誹謗、侮辱、貶低原告的信息,並配發原告的個人照片,造成相關信息的公開傳播,引發他人對原告聲譽的猜測,致使原告的名譽權受到損害,侵害了嚴格的名譽權,依法應承擔侵權責任。

5. 把人罵死負什麼法律責任

和人吵架、辱罵致死,對於情節嚴重、屢教不改、惡意故意或帶有致死目的的情況視為觸犯法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規定,尋釁滋事罪,是指肆意挑釁,隨意毆打、騷擾他人或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或者在公共場所起鬨鬧事,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行為。刑法中尋釁滋事罪的客觀表現形式包含追逐、攔截、辱罵、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的情況。

因鄰里糾紛隨意辱罵他人,引發死亡的嚴重後果,涉嫌尋釁滋事罪,建議偵查機關按尋釁滋事罪構成要件補充偵查。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尋釁滋事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三款規定「因鄰里糾紛,實施辱罵行為的,一般不認定為尋釁滋事,但經有關部門批評制止或者處理處罰後,繼續實施前列行為,破壞社會秩序的除外」。

(5)罵人要負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2014年6月18日,西充縣51歲的村民周華(化名)趕集回家途中,發現自家的鴨子死在鄰居張英(化名)的田裡,遂懷疑是張英毒死了自己家的鴨子。之後,心存疑慮的周華找到張英,並對其進行謾罵。盡管張英解釋,自己並未下毒,「鴨子死在我的田裡就懷疑是我下毒,太無道理了。」

不過,周華並未就此罷休,繼續對張英進行辱罵。當日下午,當地村幹部聞訊趕到現場,對二人進行調解,並及時中斷周華的沖動行為。但第二日上午,周華繼續對張英進行謾罵;下午,她更是跑到張英家中進行辱罵、羞辱。

村幹部再次對周華進行批評、制止,但周華不聽勸解,辱罵行為直至當日傍晚,52歲的張英倒地,送醫搶救無效死亡。經法醫鑒定,張英系高血壓誘發腦內出血而亡。另據對周華家死亡鴨子的檢測,未檢出毒葯成分。

承辦此案的檢察官楊女士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周華稱並不知道張英有高血壓,更不知道吵架會致人死亡。周華明知張英患有高血壓的證據不足,案發時周華不能夠預見辱罵行為可能導致其死亡,不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

但是,檢察官提出,周華因鄰里糾紛隨意辱罵他人,引發一人死亡的嚴重後果,涉嫌尋釁滋事罪,建議偵查機關按尋釁滋事罪構成要件補充偵查。經公安部門補充偵查,證實周華家的鴨子並非被毒死,同時證實村委對周華進行兩次批評制止。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尋釁滋事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三款規定「因鄰里糾紛,實施辱罵行為的,一般不認定為尋釁滋事,但經有關部門批評制止或者處理處罰後,繼續實施前列行為,破壞社會秩序的除外」。

檢察院據此認為,此案應該以尋釁滋事罪來處理。最終該案一審宣判,法院最終採納了檢察機關的意見,認定周華構成尋釁滋事罪,鑒於被告人周華在審理期間進行了積極賠償,法院遂對其判處有期徒刑1年,緩刑1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尋釁滋事罪

參考資料來源:成都商報-吵架吵到「罵死」了人 事情大了

6. 簡訊罵人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承擔法律責任有點大了,罵人是不道德行為,可以報警,讓警方介入對其批評教育阻止罵人行為。

7. QQ里罵是否要負法律責任

要負責的。他侵犯了你的名譽權。
根據去年十月份頒布的侵權責任法
第三十六條 網路用內戶、網路服務提供容者利用網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網路用戶利用網路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被侵權人有權通知網路服務提供者採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網路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後未及時採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路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也可以要求騰訊公司封殺該用戶。同時提交相關證據。
注意收集證據 包括每次罵你的記錄保存最好是截屏。相關QQ信息。
可以要求其停止侵害 賠禮道歉;以及可以提起精神損害賠償。不過這個數額可能不會多。

8. 罵人要受法律責任嗎

違法,嚴重的構成犯罪。
可處治安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內究其刑事容責任。

法律依據: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尋釁滋事罪】有下列尋釁滋事行為之一,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隨意毆打他人,情節惡劣的;
(二)追逐、攔截、辱罵、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的;
(三)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情節嚴重的;
(四)在公共場所起鬨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
糾集他人多次實施前款行為,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並處罰金。

9. 罵人為什麼不需要負法律責任

罵人如果產生了法律後果,是要承擔法律責任。如果是當眾辱罵,其行為就違反了《治安管理處罰法》第42條2項的規定,涉嫌公然侮辱他人,依法你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要求追究其治安行政責任。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根據《刑法》刑法第246條的規定,涉嫌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節嚴重的,應予立案。 如果在公共場合,公然侮辱他人,造成嚴重後果,則是觸犯了刑法規定的侮辱罪。比如一幫人在大街上罵一女孩子是破鞋,女孩子受不了,精神恍惚得了精神病,那麼罵人的人就要受到刑事處罰。
(9)罵人要負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第一百四十條第一款規定:「以書面、口頭等形式宣揚他人隱私、或者捏造事實公然醜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

熱點內容
微信轉賬憑證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2-01 17:45:25 瀏覽:717
2017年婚姻法債務問題 發布:2025-02-01 17:23:04 瀏覽:918
殘疾人法律援助存在問題 發布:2025-02-01 17:16:28 瀏覽:595
考律師證看什麼書 發布:2025-02-01 17:05:24 瀏覽:635
新婚姻法以父母名義買房 發布:2025-02-01 17:03:45 瀏覽:669
民法精講課 發布:2025-02-01 16:42:51 瀏覽:659
司法服務專線 發布:2025-02-01 16:42:12 瀏覽:987
聘用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1 14:23:18 瀏覽:609
江蘇勞動法立法權 發布:2025-02-01 12:09:09 瀏覽:684
新婚姻法24條廢除了嗎 發布:2025-02-01 12:01:25 瀏覽: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