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違約責任是一種什麼法律關系

違約責任是一種什麼法律關系

發布時間: 2022-04-14 03:45:31

❶ 違約責任的種類有哪些,違約責任的特點是什麼

您好,我國將違約行為區分為預期違約和屆期違約兩種類型。

1、預專期違約。預期違約是指屬在履行期限到來之前一方無正當理由而明確表示其在履行期到來後將不履行合同,或者其行為表明其在履行期到來以後將不可能履行合同。《合同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了預期違約,並將預期違約分為明示的預期違約和默示的預期違約兩種。明示與默示的區別在於違約的合同當事人是否通過意思表示明確表達自己不再履行合同的意願。

2、屆期違約。在履行期限到來以後,當事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義務的,將構成屆期違約。屆期違約可以分為不履行和不適當履行兩類

違約責任的特點:

1、違約責任的產生以合同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為條件。

2、違約責任的相對性。因為合同關系的相對性,違約責任也有相對性

3、違約責任主要具有補償性。即違約責任旨在彌補或補償因違約給對方造成的損害。

4、違約責任可由當事人約定。違約責任具有一定強制性,但仍有一定任意性,雙方當事人可以約定,如違約金、損害賠償數額計算方法等。

5、違約責任是民事責任的一種形式。民事責任包括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二種,違約責任是民事責任之一種,是民事財產責任。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❷ 違約責任有哪些法律特徵

違約責任具有以下法律特徵:1、民事責任包括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因此,違約責任是民事責任的一種,不同於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2、違約責任是當事人不履行債務所導致的結果。構成違約,必須存在有效成立的合同關系,而且存在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的事實。因此,違反合同義務是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相區別的重要特點。3、違約責任具有相對性。違約責任只能發生在特定的合同當事人之間,只有守約方才能基於合同向違約方提出請求或提起訴訟,與合同無關的第三人不能依據合同對違約方提出請求或訴訟。4、當事人可以預先約定違約責任。當事人根據合同自由原則,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對違約責任預先約定。例如預先約定違約金的數額幅度,預先約定損害賠償額的,預先設定免責條款等。當然,當事人對違約責任的預先約定必須公正合理,否則將會被宣告無效或被撤銷。5、違約責任具有懲罰性和補償性雙重屬性。違約責任具有懲罰性毋庸置疑,法律通過對違約方的制裁促使債務人履行債務,同時也可以起到預防或減少違約現象發生的作用。另一方面,根據平等、等價有償的原則,違約責任以損害賠償作為違約責任的主要方式,具有較強的補償性。根據違約責任的補償性,一方在違約後,所承擔的賠償責任應相當於另一方因此而受到的損失。

❸ 簡述違約責任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如下責任:

1. 繼續履行合同。違約人應繼續履行沒盡到的合同義務。

2. 採取補救措施,如質量不符合約定的,可以要求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

3. 支付違約金。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違約金條款。在合同實施中,只要一方有不履行合同的行為,就得按合同規定向另一方支付違約金,而不管違約行為是否造成對方損失。以這種手段對違約方進行經濟制裁,對企圖違約者起警戒作用。違約金的數額應在合同中用專門條款詳細規定。

違約金同時具有補償性和懲罰性。《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的規定,「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違反合同所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若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所造成的損失,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這保護了受損害方的利益,體現了違約金的懲罰性,有利於對違約者制約,同時體現公平原則。

(3)違約責任是一種什麼法律關系擴展閱讀

違約責任的構成要件

違約責任的構成要件是指合同當事人承擔違約責任所應當具備的條件。違約責任的構成要件是確定當事人是否應當承擔違約責任、承擔何種違約責任的依據,對於保護合同雙方當事人的利益以及指導司法審判人員執法都具有重要意義。

違約責任的構成要件可分為一般構成要件和特殊構成要件。一般構成要件,是指違約當事人承擔任何違約責任形式都必須具備的要件。特殊構成要件,是指各種具體的違約責任形式所要求的構成要件。

違約行為是承擔各種違約責任的必備要件。違約行為是合同當事人違反合同義務的行為,其主體是合同關系的當事人,合同外的第三人的行為不構成違約。違約行為在性質上是違反了合同義務,在後果上導致了對合同債權的侵害。

過錯是實行過錯原則情況下承擔違約責任的要件。我國的合同法實行無過錯責任原則,因而過錯不是承擔違約責任的必備要件。

❹ 違約責任與法律責任的區別

法律責任是指因違反了法定義務或契約義務,或不當行使法律權利、權版力所產生的,由行為人承擔權的不利後果。

違約責任,又稱違反合同的民事責任,是指合同當事人同違反合同所應承擔的責任。
合同債務是違約責任的前提,沒有合同債務也就不存在違約責任;同時,違約責任制度的設立又是保障債務履行以及保護、救濟債權人合法權益的有效手段。

違約責任屬於法律責任的一種,任何法律行為都可以引起法律責任。
違約責任的產生是以合同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為條件的。
違約責任具有相對性,違約責任具有補償性,違約責任可由當事人約定,違約責任是民事責任的一種形式。
法律責任首先表示一種因違反法律上的義務(包括違約等)關系而形成的責任關系,它是以法律義務的存在為前提的,法律責任還表示為一種責任方式,即承擔不利後果,法律責任具有內在邏輯性,即存在前因與後果的邏輯關系,法律責任的追究是由國家強制力實施或者潛在保證的。

❺ 違約需要負起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違約需復要向對方賠償因違約而造成的制經濟損失。

有違約金或者違約金計算方法的,按合同約定支付違約金。

如果違約金不足以彌補損失的,還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如果合同尚有履行的可能,未違約方可以要求繼續履行合同。

❻ 違約責任的定義是什麼,違約責任的幾種責任形式

違約責任是違反合同的民事責任的簡稱,是指合同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合同約定所應承擔的民事責任。
違約責任的形式,即承擔違約責任的具體方式。對此,民法通則第111條和合同法第107條做了明文規定。合同法第107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據此,違約責任有三種基本形式,即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和賠償損失。當然,除此之外,違約責任還有其他形式,如違約金和定金責任。

繼續履行
採取補救措施
1.採取補救措施的含義。採取補救措施作為一種獨立的違約責任形式,是指矯正合同不適當履行(質量不合格)、使履行缺陷得以消除的具體措施。這種責任形式,與繼續履行(解決不履行問題)和賠償損失具有互補性。
2.採取補救措施的類型。關於採取補救措施的具體方式,中國相關法律做了如下規定:(1)合同法第111條規定為: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2)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4條規定為: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賠償損失;(3)產品質量法第40條規定為:修理、更換、退貨。
3.採取補救措施的適用。在採取補救措施的適用上,應注意以下幾點:(1)採取補救措施的適用以合同對質量不合格的違約責任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而依合同法第61條仍不能確定違約責任為前提。換言之,對於不適當履行的違約責任形式,當事人有約定者應依其約定;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者,首先應按照合同法第61條規定確定違約責任;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又不能按照合同法第61條規定確定違約責任的,才適用這些補救措施。(2)應以標的物的性質和損失大小為依據,確定與之相適應的補救方式。(3)受害方對補救措施享有選擇權,但選定的方式應當合理。
賠償損失
1.賠償損失的概念與確定方式。賠償損失,在合同法上也稱違約損害賠償,是指違約方以支付金錢的方式彌補受害方因違約行為所減少的財產或者所喪失的利益的責任形式。賠償損失具有如下特點:
(1)賠償損失是最重要的違約責任形式。賠償損失具有根本救濟功能,任何其他責任形式都可以轉化為損害賠償。
(2)賠償損失是以支付金錢的方式彌補損失。金錢為一般等價物,任何損失一般都可以轉化為金錢,因此,賠償損失主要指金錢賠償。但在特殊情況下,也可以以其他物代替金錢作為賠償。
(3)賠償損失是由違約方賠償守約方因違約所遭受的損失。首先,賠償損失是對違約行為所造成的損失的賠償,與違約行為無關的損失不在賠償之列。其次,賠償損失是對守約方所遭受損失的一種補償,而不是對違約行為的懲罰。
(4)賠償損失責任具有一定的任意性。違約賠償的范圍和數額,可由當事人約定。當事人既可以約定違約金的數額,也可以約定損害賠償的計算方法。
賠償損失的確定方式有兩種:法定損害賠償和約定損害賠償。
2.法定損害賠償。法定損害賠償是指由法律規定的,由違約方對守約方因其違約行為而對守約方遭受的損失承擔的賠償責任。根據合同法的規定,法定損害賠償應遵循以下原則:
(1)完全賠償原則。違約方對於守約方因違約所遭受的全部損失承擔的賠償責任。具體包括:直接損失與間接損失;積極損失與消極損失(可得利益損失)。合同法第113條規定,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可見其賠償范圍包括現有財產損失和可得利益損失。前者主要表現為標的物滅失、為准備履行合同而支出的費用、停工損失、為減少違約損失而支出的費用、訴訟費用等:後者是指在合同適當履行後可以實現和取得的財產利益。
(2)合理預見規則。違約損害賠償的范圍以違約方在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損失為限。合理預見規則是限製法定違約損害賠償范圍的一項重要規則,其理論基礎是意思自治原則和公平原則。對此應把握以下幾點:①合理預見規則是限制包括現實財產損失和可得利益損失的損失賠償總額的規則,不僅用以限制可得利益損失的賠償;②合理預見規則不適用於約定損害賠償;③是否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可能的損失,應當根據訂立合同時的事實或者情況加以判斷。
(3)減輕損失規則。一方違約後,另一方應當及時採取合理措施防止損失的擴大,否則,不得就擴大的損失要求賠償。其特點是:一方違約導致了損失的發生;相對方未採取適當措施防止損失的擴大;造成了損失的擴大。
3.約定損害賠償。約定損害賠償,是指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預先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賠償金或約定損害賠償額的計算方法。它具有預定型(締約時確定)、從屬性(以主合同的有效成立為前提)、附條件性(以損失的發生為條件)。
違約金
1.違約金的概念和性質。違約金是指當事人一方違反合同時應當向對方支付的一定數量的金錢或財物。
依不同標准,違約金可分為:(1)法定違約金和約定違約金;(2)懲罰性違約金和補償性(賠償性)違約金。合同法施行之前,中國的違約金制度兼容以上各種形態,合同法則做了全新的規定。
根據現行合同法的規定,違約金具有以下法律特徵:(1)是在合同中預先約定的(合同條款之一);(2)是一方違約時向對方支付的一定數額的金錢(定額損害賠償金);(3)是對承擔賠償責任的一種約定(不同於一般合同義務)。
關於違約金的性質,一般認為,現行合同法所確立的違約金制度是不具有懲罰性的違約金制度,而屬於賠償性違約金制度。即使約定的違約金數額高於實際損失,也不能改變這種基本屬性。關於當事人是否可以約定單純的懲罰性違約金,合同法未作明確規定。通說認為此種約定並非無效,但其性質仍屬違約的損害賠償。
2.違約金的增加或減少。違約金是對損害賠償額的預先約定,既可能高於實際損失,也可能低於實際損失,畸高和畸低均會導致不公平結果。為此,各國法律規定法官對違約金具有變更權,中國合同法第114條第2款也做了規定。其特點是:(1)以約定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或「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為條件;(2)經當事人請求;(3)由法院或仲裁機構裁量;(4)「予以增加」或「予以適當減少」。

❼ 違約責任包括哪些內容

一、違約責任是一種民事責任
法律責任有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等類型,民事責任是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因實施民事違法行為或基於法律的特別規定,依據民法所應承擔的民事法律後果。民法通則專設「民事責任」一章(第六章),規定了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兩種民事責任。違約責任作為一種民事責任,在目的、構成要件、責任形式等方面均有別於其他法律責任。
二、違約責任是違約方對相對方承擔的責任
合同關系的相對性決定了違約責任的相對性,即違約責任是合同當事人之間的民事責任,合同當事人以外的第三人對當事人之間的合同不承擔違約責任。具體而言:
(1)違約責任是合同當事人的責任,不是合同當事人的輔助人(如代理人)的責任;
(2)合同當事人對於因第三人的原因導致的違約承擔責任。合同法第121條規定:當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違約的,應當向對方承擔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間的糾紛,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約定解決。
三、違約責任是履行合同不完全或不履行合同義務而承擔的責任
首先,違約責任是違反有效合同的責任。合同有效是承擔違約責任的前提。這一特徵使違約責任與合同法上的其他民事責任(如締約過失責任、無效合同的責任)區別開來。
其次,違約責任以當事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為條件。能夠產生違約責任的違約行為有兩種情形:一是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即未按合同約定提供給付;二是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條件,即其履行存在瑕疵。
四、違約責任具有補償性和一定的任意性
其一,違約責任以補償守約方因違約行為所受損失為主要目的,以損害賠償為主要責任形式,故具有補償性質。
其二,違約責任可以由當事人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約定,具有一定的任意性。合同法第114條第1款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五、違約責任是財產責任,不是人身責任。
違約責任可以約定(如約定違約金、約定定金),也可以直接適用法律的規定(如支付賠償金、強制實際履行等)。
六、違約責任有一定的選擇性。
違約相對人可以選擇違約人承擔違約責任的方式,比如說違約人違反約定沒有完成合同義務,相對人可以在損害賠償和違約金中選擇一項要求違約人承擔責任。不過這種選擇是一種形成權,因此違約相對人一旦選擇就不能改變,不然將會對違約人造成很多負擔,不利於法律關系的穩定。

熱點內容
刑事訴訟法有關庭審方式的規定 發布:2025-04-28 22:40:45 瀏覽:160
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對嗎 發布:2025-04-28 22:39:06 瀏覽:946
法律顧問合同的解除 發布:2025-04-28 22:38:15 瀏覽:232
鐵路運輸安全法律法規 發布:2025-04-28 22:37:44 瀏覽:322
故意損壞法官證件 發布:2025-04-28 22:36:21 瀏覽:967
企業有道德案例 發布:2025-04-28 22:21:20 瀏覽:568
解決刑法疑難問題 發布:2025-04-28 22:16:22 瀏覽:636
司法考試勞動法在哪裡考 發布:2025-04-28 22:16:19 瀏覽:909
行為道德證明 發布:2025-04-28 22:03:52 瀏覽:947
黃韋博2016行政法 發布:2025-04-28 21:56:12 瀏覽: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