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該負什麼法律責任
A. 滴滴公司該負什麼法律責任
摘要 聯系滴滴客服投訴方法
B. 滴滴網約車違規出京被罰15萬,滴滴司機是否也需要承擔相應責任
網約車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可以說已經得到了普及,所以說在網約車的使用這一方面我們也特別關心。然而在網約車行駛的過程當中肯定也會出現一系列違規這一些違規操作肯定也會受到懲罰,這是毋庸置疑的。在熱點上就有滴滴網約車違規出京被罰15萬,網友們對於這一件事情都比較關注,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於這件事情的一系列看法。對於滴滴網約車違規出京被罰15萬這件事情來說,滴滴司機是否也需要承擔相應責任呢?
C. 滴滴司機反復撞擊乘客致死,你覺得滴滴司機應受到怎樣的懲罰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逐漸提升,有很多的人們也都會選擇乘坐滴滴出行。這樣的話不僅僅為自己的出行帶來了方便,同時也為那些不會開車的人們解決了麻煩。但是有些時候滴滴司機也會曝光出一些不好的行為和現象,在網上就發生了這樣一起令網友們痛心的事情。有一位滴滴司機反復撞擊乘客,然後導致了這名乘客的死亡。對於這一行為,網上的很多網友們也是進行了評價。有不少網友表明,這位滴滴司機應該受到相應的法律責任,同時也應該為自己的行為付出比較慘重的代價。
其實這也與滴滴平台有非常大的責任與關系,如果說滴滴平台在招聘這些滴滴司機的時候,能夠對他們進行良好的教育。告訴他們安全第一,本著對乘客負責認的態度,那麼就不會有這種事情的發生了。希望每位滴滴司機們都能夠負責任,不要做出一些沖動的行為和不理智的事情。不然的話也是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同時也需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
D. 空姐滴滴打車遇害,滴滴應該承擔什麼責任
滴滴平台應當依法合規地審查司機和乘客的具體信息,由於信息審核不嚴而發生的糾紛,滴滴應當按照其過錯程度承擔相應責任。
我國合同法第424條規定:「居間合同是居間人向委託人報告訂立合同的機會或者提供訂立合同的媒介服務,委託人支付報酬的合同。」可見,作為居間人的滴滴平台,其義務是為委託人雙方提供訂立合同的媒介服務。
那麼,進行嚴格的信息審核義務,為委託人雙方提供真實、准確、合格、合法車輛及駕駛服務,並進行必要的安全管理和保障工作就是平台法律義務的具體內容。如果滴滴平台隱瞞了訂立合同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損害用戶利益,此時需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4)滴滴該負什麼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信息審核義務是平台的基礎義務。作為提供出行搭乘居間服務的平台,提供真實准確、合理合法的信息是居間人的首要義務,也是確保平台生命力的重要前提。平台兩端的乘客和司機完全是基於出行信息發生法律關系的,滴滴平台應當依法合規地審查司機和乘客的具體信息。
空姐遇害案中的滴滴平台履行義務的完成程度究竟如何,因目前所了解的具體事實有限,尚無法對滴滴平台法律責任妄下定論,但其法律責任絕不是格式合同中的免責條款可以排除的。
嫌疑人劉某在案發前曾有一起言語性騷擾投訴記錄,客服五次通話聯系不上嫌疑人,由於判責規則不合理,後續未對投訴做妥善處理。這些具體細節均可以作為判斷滴滴未履行嚴格審核信息義務的重要依據。
E. 滴滴司機開車沖撞乘客,司機和平台將承擔怎樣的責任
滴滴司機開車沖撞乘客,司機和平台將承擔怎樣的責任?
一、滴滴司機開車沖撞乘客的原因是什麼?每一件事情的發生都是有緣由的,雖然有時候結果讓人有一些不能理解,可是深究起來的原因卻讓人覺得非常的常見,滴滴司機開車沖撞乘客,導致乘客身亡的事情在網上不斷的發酵,引發了大家熱烈的討論,在這個事件當中,這名滴滴司機接到了一名男乘客和一名女乘客,在行車的過程當中,雙方發生了矛盾,原因是由於司機在准備接這兩名乘客的時候給乘客打了電話,而男乘客認為司機打電話影響到了家人的休息。本來是很小的一件事情,雙方卻發生了爭執,在經過女乘客的勸阻之後,司機開著車連續對這名男乘客進行沖撞,隨後這名男乘客被撞身亡,結果讓人看了之後覺得非常的震驚。
F. 滴滴打車是違法的嗎
滴滴打車本身不違法,但是沒有運營證的私家車炮滴滴,則屬於違法行為。
中央一級這樣形容滴滴打車:這是新事物,正在調研,因此未定性。總的來說,如果提供的是專車服務,大部分地方是允許的。
滴滴打車的誕生更是改變了傳統打車市場格局,顛覆了路邊攔車概念,利用移動互聯網特點,將線上與線下相融合,從打車初始階段到下車使用線上支付車費,畫出一個乘客與司機緊密相連的o2o閉環,最大限度優化乘客打車體驗。
根據《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申請從事網約車經營的,應具備線上線下服務能力。其中,線上服務能力由企業注冊地省級相關部門一次認定,全國有效。
(6)滴滴該負什麼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1、滴滴出行平台以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名義在天津市完成了線上服務能力認定(不開展私人小客車合乘業務)。
2、滴滴出行獲得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的城市有:天津、成都;沈陽、青島、杭州、貴陽、寧波 、南京 、廈門 、北京 、鄭州、武漢。
3、2018年9月4日,滴滴宣布將於2018年9月8日23點至9月15日凌晨5點期間在中國大陸地區暫停提供深夜23:00-5:00時間段的計程車、快車、優步、優享、拼車、專車、豪華車服務。
G. 我現在跑滴滴出事故了,保險拒賠,滴滴會承擔責任嗎
摘要 如果注冊了滴滴,但是行駛證上的車輛性質還是私家車,那保險公司無法判定是營運車輛,出現事故後會賠償的。
H. 滴滴快車出交通事故後,如果乘客受傷,滴滴會負責嗎
滴滴打車的經營模式主要有四種,因此交通事故的責任劃分也相應分四種情況,即按計程車模式、快車模式、順風車模式、專車模式四種情形來區分。
1、計程車模式:責任承擔方為計程車公司,滴滴公司不需要負責。
2、快車模式:駕駛員乘客按過錯原則擔責
這種模式下,打車軟體將乘客的用車信息與私家車主的車輛信息匹配。私家車車主與乘客根據上述匹配信息自願成立服務合同關系,私家車主向乘客提供服務,乘客支付費用,費用歸私家車主所有。
滴滴平台未在快車模式進行抽成,亦未參與經營,僅向雙方提供信息匹配服務,難以據此要求滴滴承擔賠償責任。
從保險賠付方面看,快車模式中,私家車車輛從事載客營運的業務,屬於改變了車輛的使用性質,從而導致被保險機動車危險程度增加。
根據《保險法》第52條的規定,在合同有效期內,保險標的的危險程度顯著增加的,被保險人應當按照合同約定及時通知保險人,保險人可以按照合同約定增加保險費或者解除合同……被保險人未履行前款規定的通知義務的,因保險標的的危險程度顯著增加而發生的保險事故,保險人不承擔賠償保險金的責任。
所以,保險公司可以根據法律規定以及相應的保險條款,對此類私車營運發生的車禍導致的乘客受傷或者車損拒絕賠償。
3、順風車模式:駕駛員乘客按過錯原則擔責
這里,私家車以節約成本為目的,經由駕車人同意,搭車者順路搭車。駕車人在滴滴平台發布自己的行車路線,或接受他人的合乘需求,並通過滴滴平台與搭乘者搭乘合意。但搭乘者需要支付一定數額的金錢,用以分擔私家車車主在油費、過路費、汽車維修費等方面的開銷。
發生事故後,應根據各方在交通事故中的過錯責任大小來確定責任承擔。具體有幾種情況:
一是若交通事故損害的發生是由於第三方機動車的過錯造成的,則應當由第三方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二是由於駕車人的過錯發生事故的。車主或駕車人作為車輛的管理者,有義務保證搭乘人的人身安全,若搭乘人在拼車過程中發生交通事故並受到人身損害,車主或駕車人有義務對其賠償。若搭乘者在「拼車」中也存在過錯的,可以適用過失相抵規則,適當減輕或者免除駕駛人或車輛所有人的賠償責任。
三是由於搭乘人的過錯發生事故的。此時,車主對搭乘人的損害賠償責任可以免除或減輕,即過失相抵原則。《民法通則》第131條規定:受害人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害人的民事責任。
四是由於駕車人和搭乘人的共同過錯而導致事故的發生。「拼車」車主與搭乘者如果事先就雙方的權利義務達成協議,那麼當發生交通事故產生人身損害賠償時,雙方可以按照協議中的約定承擔賠償責任。
關於順風車發生事故的保險賠償問題。目前,由於私家車都是以非營運車輛的方式參加保險,保險合同中一般會規定:「非營業性的單位和私有車輛用做營業用途,不能獲得保險賠償。」因此,一旦發生意外,保險公司就有可能會對有償順風車拒賠或少賠。
4、專車模式:多方按過錯原則承擔責任
此種模式,為滴滴平台到目前為止唯一有金錢抽成的模式。
責任承擔方包括:滴滴平台,並就汽車租賃公司、勞務派遣公司、司機的過錯對乘客承擔連帶責任;汽車租賃公司;勞務派遣公司;司機。
該模式採取了「車輛租賃+司機代駕」的模式,涉及到五個關系方,即:乘客、專車軟體平台(滴滴平台)、司機、汽車租賃公司和勞務派遣服務公司。
如果按滴滴打車軟體在其APP客戶端的「專車使用條款」中的表述理解:乘客作為專車用戶與租車公司形成了汽車租賃關系,和勞務服務公司形成了勞務服務關系。乘車人除了乘客的身份之外,還是計程車輛的承租人,勞務派遣公司的雇方。
因此除了乘客自身受損的風險之外,他還需承擔下述風險,即:作為承租方,在汽車租賃公司無過錯時就車輛損傷承擔責任;作為僱主,對駕駛員對第三方造成的損害以及在駕駛員無過錯的情況下就駕駛員受損,都需承擔責任。
而專車模式如此不公平不合理的架構,源於滴滴平台本身並不具備出租汽車經營服務資質,為了規避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而設計出如此架構。滴滴平台採用多方合作的方式,一方面與有資質的汽車租賃公司合作,要求其提供有運營資質的汽車。
另一方面與勞務派遣公司合作,要求其提供適格的司機,而滴滴平台的優勢是擁有一個具備強大用車需求的用戶群。而乘客支付的車資,則由四方按約定的比例分配,即:汽車出租公司、勞務派遣公司、司機、滴滴平台。
(8)滴滴該負什麼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案例:
2016年5月11日訊 廈門的王女士膝蓋剛拆線完,與丈夫呂先生乘坐陶師傅的「滴滴快車」准備回家。哪想,途中車追尾前車,坐副駕駛的王女士頭撞到了前擋風玻璃,膝蓋傷口裂開,兩顆牙被撞掉,又住院了二十幾天。
王女士的兒子小呂打海都熱線通95060,稱司機聯系不上,滴滴公司也沒有給出賠償。司機陶師傅前天稱,已先行墊付5000元醫葯費,剩下的賠償王女士可找公司索賠。昨天,滴滴公司公關部相關負責人李女士對此事作出回應。
滴滴出行公關部相關負責人李女士表示,首先,深表歉意。按照平台的先行墊付,之後再定責、走保險的流程,滴滴出行一直與乘客、司機保持溝通;
並且平台已經啟動了醫葯費先行墊付機制,只要乘客、司機提供與本次事故有關的蓋有醫院公章的診斷證明書、醫療票據等,將會把司機墊付的費用支付給司機,還會承擔受傷乘客的後續醫葯費。
由於司機不配合本次事故處理,已與司機解除了合作,但是工作人員會與乘客保持聯系,妥善處理後續的治療、醫葯費墊付等事宜。至於乘客提出的誤工費、精神損失費等,希望雙方能夠盡量協商,如果協商無法達成一致,建議乘客走司法途徑。
滴滴出行雖然是信息平台,但是在發生交通事故時,事故雙方只要有一方處於滴滴訂單服務中,則「滴滴平台願意主動承擔相關安全的保障責任」,主動承擔保險不覆蓋部分的理賠責任。
同時,對於在事故中造成的人員傷亡,無論事故責任如何劃分,只要符合墊付范圍的費用,滴滴將全額先行墊付。此次王女士的事故,他們也會啟動保險進行賠償。
I. 滴滴司機被運管抓了滴滴公司承擔責任嗎
滴滴司機被運管抓了滴滴公司承擔責任。加盟滴滴成為網約車司機不要求辦理雙證,如果發生被抓的情況,不同城市援助金額不同,平台會有專人予以處理。
《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網約車平台要有《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駕駛員要有《網路預約出租汽車駕駛員證》,車輛要有《網路預約出租汽車運輸證》,三證合一才是合法的網約車經營行為。
由於沒有網約車運輸證,屬於違法上路,一旦被運管部門抓到,要被罰款5000元到30000元。
網約車證要辦理,以下為非法營運:
1、平台有證,車輛有道路尋求許可證,司機無從業資格證;
2、司機有從業資格證,平台在當地有營運資格證,但車輛無道路運輸證;
3、司機有從業資格證,平台在當地沒有營運資格證,車輛也無道路運輸證;
如果碰到運管查車,將面臨1~3萬的罰款。
以上內容參考:鳳凰網-滴滴「縱容」司機無證上路 乘客出行安全誰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