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各年齡段應付的法律責任
㈠ 我國刑法規定,已滿多少周歲的人犯罪應付刑事責任
我國的刑事責任年齡為16周歲,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的階段就是14周歲至16周歲出於這個年齡段的人只對法律規定的8種犯罪承擔刑事責任。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投毒罪。
根據《刑法》第十七條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1)人各年齡段應付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案例一:一個15歲山西少年在網上下過這樣的帖子:「她讓我沒有一點上網自由,我恨她,請幫我除掉她,願意者請與我聯系,重金酬謝。」這是一則雇兇殺母的帖子,僅僅是因為每次上網都受到母親的阻止。可悲的是,幾天後山西省一名同樣沉迷網游的初中生,竟然真的為了這200元「酬金」成為兇手,他們竟聯手將這位母親砍死。
案例二:遠在合肥市新站開發區的胡某,年僅16歲,在網吧玩一種用刀捅人的暴力游戲時,由於技術欠佳,胡某每次都被別的玩家「捅」倒。而坐在一旁的同齡少年也在玩同一種游戲,他忍不住對胡某冷嘲熱諷了幾句。在網上「殺」紅了眼的胡某當即火冒三丈,抽出半尺長的防身刀具,捅向同齡少年的胸口,導致他當場死亡,而胡某則又坐回電腦前,依舊沉浸在暴力游戲中。直到警方趕到現場,胡某才驚醒:「我是不是殺死人了?會不會坐牢?」
案例三:鄭州少年15歲的小威,父母離異,父母雙方都不要孩子,爺爺奶奶又管不了,小威輟學在家無聊迷上了到電子游廳玩電子游戲,幾乎瘋狂。2006年10月3日,在「作戰」過程中,游戲對家將小威在游戲中「殺死」。一怒之下,小威在游戲廳內將其游戲對家活活打死。
根據《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五條:對於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開審理。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開審理。
上面說的三個案例,三個少年都不滿18周歲,所以,法庭也沒有公開審理這些案件。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十七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上述的案例三個少年都已經滿了14周歲,所以他們都被判刑 ,被判5到7年不等。
㈡ 各個年齡段犯罪所負的法律責任
刑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負刑事責任。」也即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人只對自己實施的這八種嚴重犯罪承擔刑事責任,在司法實踐中必須嚴格遵守罪刑法定原則,不得突破這一界限。
具體規定
1、已滿 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即為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
2、己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即為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14周歲—16周歲的人不犯上述之罪的,不追究刑事責任。
3、不滿14周歲的人,不管實施何種危害社會的行為,都不負刑事責任,即為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
4、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5、實施犯罪時的年齡,一律按照公歷的年、月、日計算。過了周歲生日,從第二天起,為已滿周歲。
6、因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7、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對犯罪時的年齡沒有查清,而又關繫到應否追究刑事責任和判處何種刑罰的公訴案件,應當退回檢察院補充偵查。
8、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及死緩。
9、已滿75歲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10、審判的時候已滿75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http://ke..com/view/281412.htm?fr=aladdin
㈢ 已滿多少周歲的人要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要負刑事責任。
【法律分析】
刑事責任年齡,就是法律規定的應當對自己犯罪行為負刑事責任的年齡。只有達到法定年齡的人實施了犯罪行為,才能成為犯罪的主體,並追究其刑事責任。對於沒有達到法定年齡的人,即使實施了危害社會的行為,也不構成犯罪,不負刑事責任。這樣規定主要是考慮到犯罪行為不只是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同時還是人的有意識的行為,而人們控制、認識自己行為的能力,是受到年齡的限制的,只有在人們達到一定年齡時,其接受社會教育和社會經驗有了一定的積累,才能具備識別是非善惡,並在行動中具備自我控制能力,因此也就才能要求其對自己的犯罪行為承擔刑事責任。我國刑法總結了建國以來同犯罪斗爭的經驗,充分借鑒了國外刑事立法中一些有益的經驗,對刑事責任年齡作了明確規定。是關於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段的規定。即在這個年齡段中的行為人不是實施了任何犯罪都負刑事責任,而是依照法律規定,有條件地負刑事責任。根據本款的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只有實施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犯罪的,才負刑事責任。應當注意的是,為懲治恐怖活動,保障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秩序。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七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對依照前三款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的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第十七條之一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㈣ 刑事責任年齡及責任年齡的劃分
刑事責任年齡的劃分主要是三段:1、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不滿14周歲,不具備責任能力,無須負法律責任;2、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只對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負刑事責任;3、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已滿16周歲的人對自己實施的刑法所禁止的一切危害行為負擔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
《刑法》第十七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㈤ 我才17歲要不要負法律責任
十七歲犯罪,是負法律責任。具體看情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回【刑事責任年齡】答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㈥ 我國法律規定多少歲犯罪要負刑事責任
刑事來責任能力指行為人構自成犯罪和承擔刑事責任所必須具備的刑法意義上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對於一般公民來說,只要達到一定的年齡,生理和智力發育正常,就具有了相應的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從而具有刑事責任能力。有的人因患病等原因會喪失或減弱刑事責任能力。
自然人的刑事責任能力刑事責任年齡
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14周歲(≥14周歲)不滿16周歲(<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8種)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㈦ 我國法律規定青少年到多大年齡應付法律責任
對於民事法律責任,沒有年齡限制。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盡了監護責任的,可以適當減輕他的民事責任。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適當賠償,但單位擔任監護人的除外。
對於行政責任:不滿14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處罰,但是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
對於刑事責任:
1、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
按照我國刑法典第17條的規定,不滿14周歲,是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一般地說,不滿14周歲的人尚處於幼年時期,還不具備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即不具備責任能力。因此法律規定,對不滿14周歲的人所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概不追究刑事責任;但必要時可依法責令其家長或監護人加以管教,也可視需要對接近14周歲,如12~13周歲的人由政府收容教養。
2、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
按照我國刑法典第17條第2款的規定,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是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也稱相對無刑事責任階段。達到這個年齡階段的人,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辨別大是大非和控制自己重大行為的能力,即對某些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具備一定的辨認和控制能力。因此,法律要求他們對自己實施的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即「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負刑事責任。
3、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
按照我國刑法典第17條第1款的明文規定,已滿16周歲的人進入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由於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的體力和智力已有相當的發展,具有了一定的社會知識,是非觀念和法制觀念的增長已經達到一定的程度,一般已能夠根據國家法律和社會道德規范的要求來約束自己,因而他們已經具備了基本的刑法意義上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因此,我國刑法認定已滿16周歲的人可以構成刑法中所有的犯罪,要求他們對自己實施的刑法所禁止的一切危害行為負擔刑事責任。
㈧ 人多大可以負法律責任
分三來種不同的法律責任,整自理如下,以供參考:
1、刑事責任: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2、民事責任:沒有年齡限制。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盡了監護責任的,可以適當減輕他的民事責任。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適當賠償,但單位擔任監護人的除外。
3、行政責任:不滿14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處罰,但是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
㈨ 承擔法律責任的年齡
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即為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
己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即為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14周歲—16周歲的人不犯上述之罪的,不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
《刑法》第十七條,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