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讓我們簽空白合同請問有法律效力嗎
⑴ 簽訂空白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簽訂空白合同一般不具有法律效力。當事人簽訂合同,應當就主要條款達成一致。簽訂空白合同一般不認為是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當事人事後填補的,須經簽字、蓋章或者按指印後生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六條 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以虛假的意思表示隱藏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依照有關法律規定處理。
第一百五十三條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⑵ 公司跟我簽訂的是空白的勞動合同怎麼辦
簽訂空白合同是無效的,用人單位給勞動者簽訂空白合同是違反勞動法的,如果已經簽訂了空白的勞動合同,要求用人單位給勞動者新的勞動合同簽署,核對單位填寫的內容,內容不符合自己當初和單位談好的待遇,可以要求修改,如果單位不肯重新簽訂合同,那麼可以向勞動部門投訴,申請勞動仲裁,維護自己的權利。
法律分析
對於這種情況,用人單位的作法是違法的,可以要求用人單位再簽訂新的合同或者將已經簽訂的空白合同填上,並核實內容,如果單位不肯,這時候要盡快收集證據然後向勞動部門投訴,申請勞動仲裁,維護自己的權利。所謂空白合同,就是法律規定的必備條款等內容不事先填寫,卻讓勞動者在姓名處簽名。而伴隨著空白合同的違法行為,必然是不把勞動合同交給勞動者。因為空白勞動合同一旦交給勞動者,其事後填寫的內容必將引發爭議。不把空白勞動合同交給勞動者,違法企業的目的,就是在日後發生勞動爭議時,想怎麼填就怎麼填,怎麼有利企業就怎麼做。因此,勞動者與企業簽訂空白勞動合同,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把自己的合法權益交給了企業,任人宰割。空白勞動合同填不得,從理論上來說,這是毫無疑問的事。但在現實生活中,如果職工不簽名,企業可能就以勞動者不簽勞動合同為由,借機辭退。對此,勞動者要有心理准備,當然,勞動者實在怕丟飯碗,即便被迫無奈簽了空白合同,也要及時索要,如果企業不給,那就證明日後企業肯定會做出不利於勞動者的事,與其日後被侵權而無法維護,倒不如趁早離開這種違法企業。如果企業提供了職工簽名的空白合同,其填寫的內容,與當初承諾職工或職工實際得到的不一樣,比如,職工月實際拿到的工資是三千多元,但勞動合同上填寫的,卻是最低工資。碰到這種情況,職工必須立即與企業交涉,要求企業更整。如果企業不改,職工必須盡快訴之法律。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十六條 勞動合同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並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文本上簽字或者蓋章生效。勞動合同文本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各執一份。
第十七條 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二)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三)勞動合同期限;(四)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五)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六)勞動報酬;(七)社會保險;(八)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九)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勞動合同除前款規定的必備條款外,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約定試用期、培訓、保守秘密、補充保險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項。
第八十一條 用人單位提供的勞動合同文本未載明本法規定的勞動合同必備條款或者用人單位未將勞動合同文本交付勞動者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⑶ 空白合同是否有法律效力
空白合同主要是對合同內容中的一些權利以及義務等條款存留空白,一般情況下,合同只要雙方簽字了的話,就有效。空白合同簽字具有法律效力,但是法律風險很大,建議當事人不要輕易簽訂空白合同。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四百七十條
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一般包括下列條款: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
(二)標的;
(三)數量;
(四)質量;
(五)價款或者報酬;
(六)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
(七)違約責任;
(八)解決爭議的方法。
當事人可以參照各類合同的示範文本訂立合同。
⑷ 簽訂空白合同有沒有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如果合同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簽空白合同的行為是有效的。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五十三條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⑸ 公司讓員工在空白勞動合同上簽字,這樣做違法嗎
公司讓員工在空白勞動合同上簽字肯定是不合法的。
首先,我們要明白法律規定公司與簽訂勞動合同的初衷就是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其次勞動合同的定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規定是勞動者與用工單位之間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明白這兩點之後,我們就已經可以判斷,公司讓我們簽訂空白的勞動合同是不合法的,接下來我們說說詳細點。
試用期的時長也不是隨便就可以確認的,其中我們的勞動關系時長不足三個月的,不允許簽訂試用期;超過一年不超過三年的,可以最長簽訂兩個月的試用期;三年以上的勞動關系可以最長不超過六個月的試用期。所以我們在簽訂勞動合同的時候,尤其需要注意這么幾個時間點。
關於我們的薪酬也要明確地標明,這個可以作為以後的一個證據存在,證明我們薪資標準的重要文件。明確薪資可以作為我們仲裁的證據,防止扯皮現象的出現。
在簽署勞動合同的時候,需要認真地查看,防止「釣魚合同」等類似合同的出現,危害自己的合法權益。
⑹ 工司給勞動者簽空白合同,又沒給員工一份,合同有效么
是無效的。根據法律規定,用人單位在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時,應該在勞動合同上簽章,即由法人代表簽字,並加蓋企業公章。本案中的勞動合同上沒有加蓋公司的公章是不符合勞動法規定的,但畢竟有法人代表(總經理)的簽名,法人代表有權代表公司訂立合同。
法律分析
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若員工已簽了名,如何證明單位是採取欺詐等手段訂立勞動合同因此,員工千萬別在單位沒有填寫內容以及單位沒有簽字和蓋章的情況下,簽訂勞動合同。 不能因為沒有蓋公章就認定是無效合同。其次,關於勞動合同的鑒證,我國目前的法律規定的鑒證是「鼓勵鑒證」,而不是「強制性鑒證」。也就是說,鑒證只是勞動合同管理部門對合同進行審查認定的一種形式,不能作為衡量勞動合同是否有效的標志。因此,稱勞動合同未經鑒證機關審核蓋章,就是無效合同的說法,是沒有法律根據的。綜上所述,盡管該合同在形式上有一定缺陷,但還不能因此認定該合同無效。只要該合同內容是合法的,且雙方在簽訂時沒有任何一方存在欺詐或脅迫行為,仲裁機構可以將它看做一份有效的勞動合同。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十六條 勞動合同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並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文本上簽字或者蓋章生效。勞動合同文本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各執一份。
第二十六條 下列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一)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二)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對勞動合同的無效或者部分無效有爭議的,由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⑺ 公司讓員工簽空白合同有效嗎
法律分析:無效的。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空白勞動合同」,事後自行填補內容的且不讓勞動者確認,不交給勞動者一份。這種情形嚴重的損害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勞動合同法》在第10條、第16條、第17條中明確規定;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勞動合同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並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文本上簽字或者蓋章生效。勞動合同文本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各執一份。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十八條 勞動合同對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等標准約定不明確,引發爭議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重新協商。協商不成的,適用集體合同規定;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勞動報酬的,用人單位應當對勞動者實行同工同酬;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勞動條件等標準的,適用國家有關規定。
⑻ 公司讓我簽了兩份空白合同,事後也沒給我一份,這樣的合同有效嗎
簽空白合同不給當事人一份屬於違法行為。
法律分析
簽空白合同應當謹慎,不然對當事人是有不利的風險的,其次合同應該一式兩份,如果屬於有意不給當事人一份的話,屬於違法行為。如果用人單位簽訂合同後,未給勞動者一份的,可以要求公司給一份的。空白合同,是指合同的正文部分留有空白,缺乏具體權利義務內容的合同。但在現實生活中空白合同多指簽訂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上簽字蓋章後,但是合同內容中的權利義務等條款留有空白,手持合同的一方可以任意填寫空白內容的合同。一般來說,合同是雙方當事人達成的合意,合意就要有雙方共同的認同性,但是空白合同不具有雙方共同認同性,不屬於有效合同。問題是該合同上有雙方當事人簽字蓋章,很難辨別是否是一方當事人在簽字蓋章後補填的內容。所以簽訂空白合同後的風險非常大,盡可能的在自己簽訂的合同上不要留有空白項,如果迫不得已,需要留有證據,證明自己無法與對方達成合意,對方不允許自己完善合同內容。如果合同內容中的條款有和法律相違背的地方,則為無效條款,應按照相關法律規定執行,而其他不違背法律規定的條款還是有效的,按雙方簽訂的勞動合同來執行。也就是說法律承認勞動合同的部分條款的有效性,而不會因為個別條款的無效判定整個勞動合同全部無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十六條 勞動合同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並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文本上簽字或者蓋章生效。勞動合同文本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各執一份。
第八十一條 用人單位提供的勞動合同文本未載明本法規定的勞動合同必備條款或者用人單位未將勞動合同文本交付勞動者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⑼ 和工作單位簽的是空白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嗎
1、對來方已經做好如果你告自他,就把空白合同填上對用人單位有利的信息,他們決不會拿著空白合同和你上法庭的,這比沒有合同更可怕,如果你不能提供是被脅迫簽訂或是對方補填合同內容的證據,那麼雙方就要按照勞動合同的內容辦事,畢竟上面有你的簽字,而合同當時是否為空白誰也無法說明白。
2、如果合同內容中的條款有和法律相違背的地方,則為無效條款,應按照相關法律規定執行,而其他不違背法律規定的條款還是有效的,按雙方簽訂的勞動合同來執行。也就是說法律承認勞動合同的部分條款的有效性,而不會因為個別條款的無效判定整個勞動合同全部無效。
3、掌握確實對你自己有利的證據,尤其是直接證據,書面的最有力,或者證人的證明,證人如果能為你出庭當然更好,可是這對於勞動者來說是相當困難的。
4、如果沒有把握,那就當這次是個教訓,以後不要再隨便簽字了,簽字是要負法律責任的,以後要保護好自己的權益,還要特別注意搜集證據。
⑽ 請問簽空白勞動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勞動合同是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的基礎上訂立的,一旦簽字就得履行約定的義務,承擔法律責任。除非是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勞動合同才會無效或部分無效。
如果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者報酬、拒絕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或者提供勞動條件,使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而發生勞動爭議的,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作為企業,如果想通過惡意規避法律規定的行為來獲利,或貪圖一時方便讓員工簽訂空白合同,一旦發生勞動爭議,將得不償失。
勞動合同無效的情況:
《勞動合同法》第26的規定,下列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 :
1、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無效。
2、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無效。
3、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
4、有關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等標准低於集體合同的。
我國《勞動合同法》第十七條規定,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
1、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2、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
3、勞動合同期限;
4、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
5、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6、勞動報酬;
7、社會保險;
8、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
9、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
勞動合同除前款規定的必備條款外,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約定試用期、培訓、保守秘密、補充保險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項。
顯然,空白勞動合同違反了《勞動合同法》第17條的規定,根據《勞動合同法》第26條的規定,空白勞動合同無效。
簽空白勞動合同的後果
由於空白勞動合同依法屬於無效合同,則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實際沒有簽訂勞動合同。只要勞動者能保留好證據證明空白勞動合同的存在,則可以要求用人單位支付雙倍工資。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