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意投訴司法部門的法律責任
1. 惡意投訴違反了哪些法律規定
看是什麼投訴了。
如果是向公檢法等司法機關惡意舉報你,那麼構成誣告陷害罪,可回以追究其刑事責任答。
如果是向公安舉報你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那麼也構成誣告陷害,但是不構成犯罪,你有證據可以向公安機關舉報,可以對其進行治安管理處罰。
如果是向你工作單位假投訴之類,這個是你們單位自己處理的問題了,你對其沒有太大的辦法。
侮辱誹謗都必須對不特定人公開,造成社會負面評價,不公開的話,不構成侮辱誹謗。
2. 惡意投訴可以報警嗎
法律分析:可以的。
1、惡意投訴後,被投訴人是可以報警處理的,涉嫌構成誣告陷害罪。
2、惡意投訴的法律責任。對他人進行惡意投訴的,如果目的是讓他人承擔刑事責任的,就是屬於誣告陷害的行為,情節嚴重會構成刑事犯罪。
3、被惡意投訴的,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後,被投訴人可以收集相關的證據,證明自己沒有做違法犯罪的行為,反過來可以投訴誣告陷害的人。
4、被他人誣告陷害的,被誣告人最好委託律師處理案件,律師介入後對收集證據和辯護都有非常大的幫助。
誣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行為。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人身權利和司法機關的正常活動。 這種犯罪是行為人企圖假借司法機關實現其誣陷無辜的目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三條 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
不是有意誣陷,而是錯告,或者檢舉失實的,不適用前兩款的規定。
3. 舉報人惡意舉報不實咋處理是否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惡意舉報不實怎麼處理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通過捏造事實、虛構事實等方式進行惡意舉報,意圖讓他人承擔刑事責任的,就會構成誣告陷害罪,要承擔刑事責任。
相關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三條 【誣告陷害罪】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
不是有意誣陷,而是錯告,或者檢舉失實的,不適用前兩款的規定。
4. 12388實名舉報的後果
只要舉報的問題屬實,語言誇張或表述不準確、不嚴密不構成過錯,也不能認定為侵權,所以不會有法律後果。
1、舉報人是否會承擔法律責任,要認定是否是惡意舉報。如不是,則不需要負法律責任。如果是惡意舉報,被舉報的一方可以起訴舉報人誣告陷害罪。
2、誣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實,作虛假告發,意圖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為。這里的「他人」,是指所有的第三人,既包括一般的幹部、群眾,也包括正在服刑的罪犯和其他在押的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誣告陷害他人,必須是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為目的。如果不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為目的而捏造事實誣告的,如以敗壞他人名譽、阻止他人得到某種獎勵或者提升等為目的而誣告他人有違法或不道德行為的,不構成本罪。
3、《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條、第17條的規定,誣告陷害罪的主體是任何年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即屬於一般主體。但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誣告陷害罪的,從重處罰。雖已年滿16周歲但不滿18周歲的人犯誣告陷害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一、實名舉報,經查,舉報不屬實的,原則上沒有任何責任。
我國法律鼓勵公民依法行使監督權,只要不是有意誣告,而是錯告,或者檢舉失實的,不構成犯罪。
二、如果舉報人,企圖假借司法機關實現其誣陷無辜的目的,涉嫌誣告陷害罪。
我國憲法將懲治誣告陷害提高為憲法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必須捏造犯罪事實,即無中生有、栽贓陷害、借題發揮把杜撰的或他人的犯罪事實強加於被害人。所捏造的犯罪事實,只要足以引起司法機關追究被害人的刑事責任即可,並不要求捏造詳細情節與證據。
對監察對象(監察法規定的六類公職人員,下同)不依法履職,違反秉公用權、廉潔從政從業以及道德操守等規定,涉嫌貪污賄賂、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權力尋租、利益輸送、徇私舞弊以及浪費國家資財等職務違法犯罪行為的檢舉控告。黨員對黨紀處分或者紀律檢查機關所作的其他處理不服,提出的申訴。監察對象對監察機關涉及本人的處理決定不服,提出的申訴。被調查人及其近親屬對監察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法律法規、侵害被調查人合法權益的行為,提出的申訴。對原行政監察機關作出的政紀處分和其他處理決定不服未超過申請期限,提出的申訴。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批評建議。
5. 惡意投訴如何處理辦法
惡意投訴處理辦法的具體規定如下:
1、惡意投訴涉嫌誹謗。被誹謗後,可以要求侵權人停止侵害、賠禮道歉、賠償損失。如果協商不成,可以直接報警處理,情節較輕的,由公安機關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處以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予以刑事拘留。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2、遇到投訴時,處理投訴的相關負責人應當找到與投訴內容相關的業務部門,聽取他們的意見,全面了解事實,只有這樣才能正確的作出下一步處理方案。必須注意的是,有些惡意投訴事件中,被投訴的人或單位,的確存在某方面的過失,但業務的具體經辦人可能會出於自我保護的原因刻意隱瞞,因此在核實事實時不能完全相信具體經辦人 的說法,還要根據投訴內容,全面的了解事實,以免被動;
3、在核實事實時,不能僅僅調查案件本身事實,還需要了解背景事實,因為有些投訴是一些人別有用心 策劃的,背後往往會有推手,雖然背景事實的調查會有一定的難度,但必須要去努力做,一旦調查到一些線索,對惡意投訴的全面徹底解決是一條很好的捷徑。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1、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2、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3、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4、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5、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6、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6. 公職人員被惡意舉報投訴如何處理
被誹謗後,可以要求侵權人停止侵害、賠禮道歉、賠償損失。如果協商不成,可以直接報警處理,情節較輕的,由公安機關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處以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予以刑事拘留。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1)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2)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3)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4)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5)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6)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7. 惡意舉報怎麼認定
惡意舉報,造成國家人財資源的浪費不說,給被陷害人造成名譽和精神上的創傷。惡意投訴是指投訴人為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不惜顛倒是非,捏造事實,向有關部門反映不實的內容和不存在的問題。也指個別消費者提出非分要求,明顯的無理取鬧,行為,語言粗魯,雖經合理而耐心的解釋,但仍發生投訴。
法律分析
對於是否存在惡意舉報的區別,主要看舉報的事情是否有事實依據的,如果是通過捏造事實、虛構事實等方式舉報的,就是屬於惡意的舉報。1、舉報人是否會承擔法律責任,要認定是否是惡意舉報。如不是,則不需要負法律責任;如果是惡意舉報,被舉報的一方可以起訴舉報人誣告陷害罪。2、誣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實,作虛假告發,意圖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為。這里的「他人」,是指所有的第三人,既包括一般的幹部、群眾,也包括正在服刑的罪犯和其他在押的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誣告陷害他人,必須是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為目的。如果不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為目的而捏造事實誣告的,如以敗壞他人名譽、阻止他人得到某種獎勵或者提升等為目的而誣告他人有違法或不道德行為的,不構成本罪。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三十八條 債務人以放棄其債權、放棄債權擔保、無償轉讓財產等方式無償處分財產權益,或者惡意延長其到期債權的履行期限,影響債權人的債權實現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
第五百三十九條 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以明顯不合理的高價受讓他人財產或者為他人的債務提供擔保,影響債權人的債權實現,債務人的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情形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
8. 「惡意投訴」法律上怎麼定性的
個人理解:故意捏造不實事實,對他人(單位或個人)進行詆毀、侮辱、貶損等泄憤內和損害目容的;或為使他人得到不法追究;或擾亂正常的工作秩序,或報復社會、發泄不滿等等。可產生以下責任後果:
1、民事責任:人格、名譽、商譽受損的侵權
2、行政責任:行政處分、治安處罰
3、刑事責任: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罪、擾亂市場秩序罪、擾亂公共秩序罪、妨害司法罪等方面
在此拋磚引玉。不當、錯誤之處請指正;還望得到其它網友的更好闡述。
9. 12315實名舉報的風險和後果
一般來說,12315實名舉報會保護舉報人的信息,所以沒有風險。 實名舉報的結果是受理符合規定的投訴並通知投訴人。 如果12315實名舉報不符合規定的投訴不予受理的,告知投訴人不予受理的理由。
12315的職責范圍:
1、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的,被投訴一方屬於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管轄的;
2、在消費者消費過程中,權益受到侵害的;
3、消費者發現製造假冒商品和假冒商品的「穴位」時;
4、如果消費者發現虛假廣告,欺騙消費者,請撥打12315報警電話。 有助於糾紛的調解。 如發現違法違規行為,將依法調查。
實名舉報和匿名舉報有區別嗎?
1、性質不同
匿名舉報。 舉報人在舉報時,不報真實姓名或不報真實姓名。 實名舉報,舉報人使用自己實名舉報。
2、原因不同
實名舉報對黨員、黨組織和行政監察對象的違紀問題向紀檢監察機關檢舉、控告。 匿名舉報問題是一種復雜的社會現象,其存在有一定的社會原因。
3、不同的特點
實名舉報必須通過信函、來訪、電話、傳真、電子郵件等方式進行。 匿名報告有很強的隱蔽性。 匿名舉報在信訪中占很大比例,這給信訪效率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
另外,對指控提出虛假指控的,應當嚴格區分是虛假指控還是虛假指控。 故意捏造事實,誣告陷害患者人的,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嚴格處理; 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認定冤情,必須經地市級以上(包括地市級)黨委或者紀委批准。 由於對事實了解不夠,發生錯誤指控時,應當在一定范圍內明確是非,消除對被錯誤指控者的影響,教育錯誤的檢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