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摔傷法律知識

摔傷法律知識

發布時間: 2022-04-16 12:07:07

㈠ 老人遛彎掉井裡,摔傷責任誰來承擔

根據民法典的相關法律法規來看,道路的產權歸誰,那麼就應該要由這個道路產權的單位來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以及相應的醫療責任。因為我們都非常清楚井蓋出了問題,肯定是這個道路的產權單位,他們承擔責任的,當然作為這名老人,他可以申請相應的法律援助,它可以通過法律的手段,通過訴訟司法的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畢竟我們都清楚每一條道路它都有產權的所屬單位,同樣也有著道路維護單位,就是道路維護部門他們應該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不過說實在的,當然責任我們可以去追究,醫療費賠償金可能來得稍微晚一點,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最主要的還是應該要多注意安全的問題。最近我們都知道這些賠償金也好,這些補償金也好,我們都不想要去用,我們也不想去拿,在平時我們行走的時候多一點,注意安全,平時走路的時候多關注一下自己腳下的路況,才能夠避免悲劇的發生,才能夠讓我們不至於有額外的麻煩。

㈡ 孩子在學校意外受傷應該得到怎樣的賠償

一般人身傷害賠償范圍包括: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等,構成殘疾的還應賠償傷殘賠償金、精神損害撫慰金。按照法律規定,賠不賠,賠多少,怎麼賠,分以下情形,供參考:

一、不滿8周歲的孩子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孩子在學校上學,處於學校的監管和保護之中,學校對孩子的人身安全負有保護責任,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對學校實行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原則,

學校應該對孩子的意外受傷的責任進行舉證,如果學校不能舉證證明並非自己的過錯則學校應該承擔賠償責任。如果學校存在部分過錯則按照責任比例承擔。

二、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受傷,則由受傷方舉證學校存在過錯,學校在過錯范圍內,根據過錯比例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2)摔傷法律知識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規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具體標准如下:

醫療費

醫葯治療費的賠償,一般應以所在地治療醫院的診斷證明和醫葯費、治療費、住院費的單據或病歷、處方認定。必要時,可以委託法醫予以鑒定。

所在地治療醫院,一般是指距離受害人住所或侵權行為發生地較近的醫院。

受害人先後到數個距離基本相等的醫院治療的,一般應認定最先就診醫院的醫療費,但該醫院治療失誤或有其他特殊情況的除外。

應經醫務部門批准而未獲准擅自另找醫院治療的費用,一般不予賠償。

受害人重復檢查同一科目而結果相同的,原則上應僅認定首次的檢查費用,但治療醫院確需再行檢查的除外。如檢查結果不一致,確診之前的檢查費用均應認定。

受害人擅自購買與損害無關的葯品或治療其他疾病的,其費用不予賠償。

受害人確需住院治療或觀察的,其費用應予賠償。但出院通知下達後故意拖延,或治療與損害無關的疾病而延長住院時間的,其延長期間的住院費不予賠償。

受害人進行與損害有關的必要的補救性治療的費用,應予賠償。

在訴訟過程中,治療尚未結束的,除對已經治療的費用賠償外,對尚需繼續治療的費用,經有關醫療機構證明或者經調解雙方達成協議的,可以一次性給付;也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告知受害人在治療結束後另行起訴。

㈢ 臨時工上下班途中摔傷算工傷嗎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規定,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負主責的交通事故或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應認定為工傷。如果是你自己摔傷的,那麼不能認定為工傷。。

㈣ 法律問題:農民工在建築工地摔傷

可以算工傷,與僱主協商索賠,不行的話委託律師索賠,需要進行工傷鑒定,證據方面盡量能請目擊證人幫助作證

㈤ 和朋友一起喝酒,朋友酒後摔傷了要負責任嗎

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吃飯喝酒是很正常的事情。酒後的安全問題是很重要的,那麼飲酒後摔倒受傷,一起喝酒的人需要承擔責任嗎?其法律依據是是什麼?下文華律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這方面的知識,歡迎閱讀!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飲酒後摔倒受傷,一起喝酒的人需要承擔責任嗎

需要。詳見文中解答部分。

根據《民法典》規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這里的「過錯」,既包括故意也包括過失。三五朋友相約喝酒,同行人過量飲酒時,其他人有一定的提醒、勸阻義務。

在明知其喝多了,而未將其安全送到家,未盡到審慎安全注意義務,對酒後摔傷這一結果存在一定的過失,因此其餘同行人需要承擔侵權責任,給予適當的賠償。

如果都是是成年人的話,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在喝酒時未能做到自律,這是導致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自己就要承擔主要責任。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過錯責任原則】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㈥ 關於私人工地受傷的法律知識咨詢

讓包工頭負責賠償,同時也可以要求發包人、分包人承擔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一條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僱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㈦ 下班半小時內騎車摔傷算不算工傷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勞動者在勞動中發生人身損害事故時,是可以申請工傷認定的,認定為工傷後可以獲得工傷保險的賠償,那麼下班途中騎車不小心摔傷算不算工傷?下面由華律網小編為讀者進行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識對讀者有所幫助。

一、下班途中騎車不小心摔傷算工傷嗎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在上班過程中不小心摔傷的,如果不屬於交通事故的,不能認定為工傷,如果是屬於交通事故,並且不是當事人承擔主要責任的,可以認定為工傷。

《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四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二、沒簽合同受了工傷怎麼辦

建議按流程先申請工傷認定,賠償金額只有等鑒定等級後才能最終確定。

第1、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原勞動局)申請工傷認定,公司需要在事故發生的一個月內申報,如果公司不申請,則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在一年內提出認定申請。需提交材料:工傷認定申請表(人社局的網站一般有下載)、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醫療診斷證明等;

第2、如果經過治療傷情相對穩定後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應當申請勞動能力鑒定,向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申請(一般設立在同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第3、根據不同的傷殘等級,獲得的補償是不一樣的。主要補償有:醫療費、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次性就業補助金、一次性醫療補助金、停工留薪期工資、伙食補助費、護理費等;

第4、如果你沒有勞動合同及其他證明存在勞動關系的證據,無法申請工傷認定,可以先申請勞動仲裁確認你與用人單位之間存在勞動關系。經過勞動仲裁確認存在勞動關系後,再申請工傷認定;

第5、工傷維權程序比較多,如果自己不熟悉,最好委託律師代理。

㈧ 上班途中騎電動車自己摔傷在9月1日新勞動法里算不算工傷

上班途中自己摔傷,屬於本人責任,不得認定為工傷。《工傷保險專條例》規定:在上下屬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應當認定為工傷。
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三章 工傷認定
第十四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㈨ 小學生在校期間受傷學校應承擔怎樣的責任

家長將孩子送到學校學習知識,偶爾出現人身傷害事故,比如在課間時候,玩游戲導致磕掉門牙、摔傷胳膊,或者是老師對學生進行體罰導致受傷,又或者是第三人持刀到校園內進行傷害等。自家孩子自己疼,家長們想要知道孩子在校園內受傷,學校要不要承擔責任?小編將為您介紹。

一、孩子在校園內人身傷害事故有哪些類型?

1、學生在運動、玩游戲或者其他原因導致的傷害,受害人是學生,而加害人也是學生。

2、老師或者學校員工體罰學生等原因導致學生受到人身損害,那麼受害人是學生,而加害人是負有教育、管理等職責的老師或者教職員工。

3、學生受到教育機構人員之外的第三人傷害的人身傷害事故,而受害人是學生,加害人是第三人。

4、意外事故導致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那麼受害人是學生,加害人並非老師和學生,而是意外事故。

二、孩子在校園內受傷,學校要不要承擔責任?

根據侵權責任法第38條到40條規定了,無民事行為能力(不滿8周歲)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8周歲至18周歲)在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教育機構應承擔責任。幼兒園、學校、教育機構要不要承擔責任,要看他們是否盡到教育、管理職責。

1、不滿8周歲的學生在學校等教育機構受傷,需要由教育機構證明自己沒有過錯。教育機構不能夠證明無過錯,即推定教育機構有過錯並承擔相應民事責任。

2、8周歲到18周歲的學生在學校受到教職員工的人身傷害,需要由受傷的學生及家長承擔舉證責任,證明學校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

3、18周歲以下的學生受到第三人侵害的情況,要根據受傷的學生不同,學校承擔不同責任。不滿8周歲的學生受到第三人侵害,學校要承擔舉證責任,如果學校不能夠證明責任,那麼需要承擔相對應責任。8周歲到18周歲的學生受到第三人侵害,需要由受害人承擔舉證責任。

4、受害人是學生,加害人也是學生情況下,根據侵權責任法第32條規定,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監護人盡到監護責任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如果發生這類人身傷害事故,學校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也要承擔責任。

熱點內容
法考過了cpa免考經濟法嗎 發布:2025-02-13 14:19:22 瀏覽:662
臨海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5-02-13 13:42:37 瀏覽:211
合同法江平 發布:2025-02-13 13:31:01 瀏覽:241
電信服務不適用合同法 發布:2025-02-13 13:23:11 瀏覽:336
法律顧問讓調解更高效 發布:2025-02-13 13:12:53 瀏覽:651
人民法院最高審 發布:2025-02-13 12:58:04 瀏覽:491
沈陽市供暖條例 發布:2025-02-13 12:55:11 瀏覽:816
民法典河邊 發布:2025-02-13 12:26:49 瀏覽:46
公司不發底薪符合勞動法嗎 發布:2025-02-13 12:22:41 瀏覽:594
濟南市鐵路法院 發布:2025-02-13 11:17:20 瀏覽: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