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責任的讀後感
① 中國刑事責任學讀後感
學習刑法的心得體會一:學習刑法的心得體會
經過對刑法分則近兩個月的學習,我了解到、體會到更多刑法的樂趣,揣摩到更多屬於刑法的真諦。上學期通過學習刑法總則,開始接觸到什麼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知道那是統治階級為了維護自身利益而設置的對抗犯罪分子的法律,分清了違法與犯罪的根本性區別等。犯罪是指違反刑事法律並且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對犯罪的定義體現了罪刑法定的思想,犯什麼法、量什麼刑,都要依據法律——刑法的規定。刑事責任,基於我的簡單理解就是犯罪人應負擔的法律責任,負責任就有承擔懲罰的義務。刑罰是刑法規定的由國家審判機關依法對犯罪人適用的限制或剝奪其某種利益的強制性制裁方法。我是這樣理解的:犯罪是特定的行為——是對社會的一種嚴重的侵害;刑罰是制裁的方法——是國家對犯罪分子的嚴厲懲罰。刑罰也是惡,直觀的看是「以惡制惡」。所以「制惡」是不得已的,是為了國家、社會的安定,是為了保護大眾的平等的權益不受侵害,所以我們強調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因為刑罰是「以惡制惡」,於是我們又強調刑罰人道主義,刑罰個別化等等。
讀著這一步步從中間向四面八方延伸的法言法語,當時即對刑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這學期的刑法分則學習,讓我更清楚的意識到,刑法真正的魅力所在並非那些真實的卻曲折離奇的案件,也不是電視劇上那虛構的狗血劇情,而在於刑法在各大部門法之中,唯一一個與犯罪有關,且關系無比密切的法律。同時,犯罪,作為一個與暴露人性丑惡有關的行為動詞,集心理、倫理、醫學以及科技等於一身。更准確的界定如下,我國刑法第13條規定:「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這一犯罪概念是對各種犯罪現象的理論概括,它不僅揭示了犯罪的法律特徵,而且闡明了犯罪的社會政治內容,從而為區分罪與非罪的界限提供了原則標准。
② 《環境法律責任研究》讀後感
[《法律的界碑》讀後感]懷著敬畏而好奇的心情,讀完了丹寧勛爵的這本《法律的界碑》,《法律的界碑》讀後感。敬畏是因為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影過最偉大的法律改革家」,丹寧勛爵的這本書的確成為了英國法律史上的一塊界碑;而好奇又是因為對於英國這樣的一個泱泱大國,我一直好奇是怎麼樣的法律讓這個君主立憲制國家成為一個強大的法制國家。終於,我在這本書中找到了我所想要的。在《法律的界碑》中,丹寧勛爵用了許多典型事例來論述不同的罪行,然後再加以點評,表達自身的思想。有趣的是,他所列舉的每一個案例都會詳細介紹主人公的生平以及家庭背景,讓我們更了解案例。在那麼多的案例與那睿智的觀點面前,明顯的,彈丸之地的大不列顛會成為人類社會自由與法治的發源地不是沒有理由的。歷史上,值得我們敬佩的正義的法官不勝枚舉,特別是英國,更是數不勝數。可是,在被正義掩蓋的事實下,我們也發現到,傑出的法官其實純屬極個別,同時存在著平庸、畏懼權力淫威乃至專橫跋扈、濫用權力的法官。比如1670年威廉.佩恩、威廉.米德案中的審判官,在陪審團堅持對兩被告作出無罪裁決之後,這位法官不惜以凍、餓等生理折磨的方法來逼迫陪審員改變裁決;在陪審團第五次裁決被告人無罪後,他竟然在惱羞成怒之下將全部陪審員投入監獄。值得指出的是,在當時的英格蘭,法官採取此類行為是為法律所允許的。其實,這個案件也不禁令我心生疑惑,這些極個別的英雄為何能免遭曇花一現的命運,不僅沒有被當時的普遍性的黑暗所吞噬,相反他所蒂造的傳統竟然一躍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流?在一個等待著新思想,新觀念的時代中,在一個渴望著改革與驟變的國家中,必須有那麼一些人站出來,為改革獻身,為推新努力。丹寧勛爵就是那個時代里的那麼一根「脊樑骨」。在某種意義上,文明確實是由「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英雄們創造的,芸芸眾生永遠只是充當著墊底的角色。但是,埋頭細想,就會發現,其實支撐「脊樑骨」的骨架也同樣重要。「脊樑骨」其實也是脆弱的,而只有當有了骨架,才能撐起一副身軀。就如一種新思想的提出,也需要得到群眾的認可與支持後才會成為主流。所以,這個時候,群眾就扮演著骨架的角色。的確,那些正直的法官在學法律的我心中有著崇高的地位,但是,相對而言,我更敬重如威廉.佩恩、威廉.米德案和1752年歐文案中那些固守良知、堅守職責的普通陪審員。在我看來,他們才真正代表著一個民族的基本素質,他們才是為民族生存而撐起身軀的骨架。在我看來,如果說那些偉大的法官是司法天空中閃爍的星星的話,那麼,這些普通民眾就是鑲嵌星星的整片天空。沒有後者撐起的這方天空,星星註定無處棲身,殞落塵間化為頑石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讀後感《《法律的界碑》讀後感》。有了提出新思想的人,有了支持改革的群眾,就必須還要有以身試法者。在《法律的界碑》中,我認為最勇敢且無所畏懼的試法者就是休拉蒂默和尼古拉斯里德利,被牛津用紀念碑懷念著的兩位偉大的殉道者。在他們那個宗教的時代,每個人都堅信著變體論,即在基督獻身後端上聖餐台的餅和酒是耶穌的肉和血。但是受過良好教育且有著新思想的他們並不贊成變體論,認為聖餐台上的餅和酒並不是耶穌的肉和血,它們還是它們自身。這在當時的社會引起了極大的討論。在死刑與接受之間,他們毅然選擇放棄生命。他們寧願被熊熊烈火燒為灰燼,也不願意違背自己的堅持。正是因為有他們這些堅持真理的獻身者,才會有今天法治大國的存在。在他們離開人世後的今天,變體論早已被否定,他們的獻身也得到了回報。如果說改革者是「脊樑骨」,支持者是「撐起身軀的骨架」,那麼為革命獻身,讓群眾認識錯誤,追求真理的他們,便是連接脊樑骨與骨頭的關節,推動著思想的拓展與延伸。從這本書中不難讀出,持有跨時代觀點的丹寧勛爵主張「平衡論」,他認為英國的憲法的特徵就在於:自由和責任是平衡的,權利和義務是平衡的,既不能濫用權利和自由,也不能不承擔義務和責任。而且他認為法官的責任在於使自由與責任之間的天平平衡,使權利和義務之間的天平平衡。像是在沃爾特雷利夫審判案中,雷利夫因為反對詹姆斯斯圖亞特而遭到別人告發他有叛國罪,因找不到有力證據定雷利夫的罪,斯圖亞特用各種酷刑來逼供,讓雷利夫受盡了皮肉之苦。但在當時,用各種手段來獲取供詞都是合法的。在雷利夫案50年後這種現象才得以改變,法律才規定供詞必須是自願說出,否則無效。丹寧勛爵對此案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罪犯在犯罪後但沒被定罪前,仍享有最起碼的自由權利以及人身權。所以,他堅持的是普通法,堅持自由和責任是一致的,權利與義務也是一致的。通過對這本書的閱讀,我們不僅收獲了新思想,還學會了深層思考。正是制度在影響人們的思維模式和行為選擇,不同的制度造就不同的民族。良好的法律制度賦予普通公民以抗拒邪惡、追求正義的膽識和信心,使懦夫變成勇士,孕育出一個優秀、勇敢、理性而充滿活力的民族,從而使社會發展呈現良性運行的態勢。而惡劣的法律制度則汲幹人們的正義感和抗爭意識,使勇士變成懦夫,往往分娩出一個奴性十足、戰戰兢兢、人人只知明哲保身的自私而懦弱的民族,從而最終使社會發展陷入惡性循環之中。自由和法治會萌發於哪類社會,我們一目瞭然。也正是基於此,那個偉大帝國在今日的衰落,絲毫不影響我們對它的敬重和景仰。掩卷抒懷,獲益良多。〔《法律的界碑》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③ 求一篇兩個中職生觸犯法律額案例的讀後感。700字左右
中學生犯罪案例分析給我們的啟示 一天晚上,某縣中學的4位學生,晚餐在校同桌飲酒後,傍晚闖進了城郊某中學的男生寢室里,?其中3位封門堵道,一位大聲地對學生喊叫:「弟兄們,快把你們的錢物交上來,若誰頑抗脫逃,就要誰的狗命。」他一邊說著,一邊就揪住1位學生,把他打翻在地,並掏出匕首對准他的脖子,在場的其他學生嚇得驚慌失措,不知怎辦才好,不得不乖乖地把自己的錢掏出來。當晚,他們採取這種強制手段,?共收取了人民幣480餘元。由於受害學生報案及時,他們在作家40分鍾後同時落網。在此案中,行為人「在客觀上表現為對財物的保管者、所有者、守護者使用暴力、脅迫或其他方法,迫使其支出財物;」在方法上,實施暴力,公然「對被害人的身體實施打擊或者強制,例如,捆綁、毆打、禁閉、傷害等等」,嚴重威脅著他人的生命、健康的安全;在主觀上,是有意地採用暴力手段,奪取錢物,並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故,4位學生的行為已觸犯了刑律。我國刑法還對刑事責任年齡問題作了明確的規定:「(1)犯罪時已滿16歲的人是完全負刑事責任時期。因為他們的智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已具有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應當要求他們對自己的一切犯罪行為負刑事責任。(2)犯罪時已滿14歲不滿16歲的人是相對負刑事責任時期,只對幾種社會危害性較大的犯罪如殺人、重傷、搶劫、放火、慣竊罪或者其他嚴重破壞犯罪負刑事責任。達到這種年齡的人,雖然具有一定的識別能力,但畢竟尚小,社會知識缺乏,對不少犯罪行為還不具有完全辨認和控制自己的能力,因此,把他們負刑事責任的范圍控制在幾種重大犯罪之內是適宜的。」這4位學生犯罪時3位16周歲,一位15周歲,理應根據刑事責任年齡,追究他們應負的法律責任,他們是罪有應得。中學生是祖國的未來,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加強對他們的法制教育,把中學生違法犯罪消滅在萌芽階段,把每一位學生都培養成為遵紀守法的好公民。此案給我的啟示是:第一,作為班主任,不能只管教不管導,上例就是很好的教訓。要在平時教育學生遵紀守法,並根據這個主題多開展活動,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不可輕德重智。第二,學校要有計劃地組織青少年學生學法用法,使學生明白什麼是法律禁止做的,什麼是法律規定必須做的,什麼是提倡努力去做的。使他們通過學法用法提高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第三,校政教處要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動。如法制報告會,組織指導觀看法制題材的電影、電視劇,組織學生參加公開審判會等,使學生直觀地認識到法律的神聖和威嚴。第四,全校教職工要把對學生的行為規范教育作為自己工作的共同任務,不能誤認為規范教育是政教處、班主任、政治教師的事,與己無關。要嚴格禁止學生的吸煙飲酒、談情說愛、打架斗毆等不良行為。從日常行為抓起,從小事抓起,只有這樣,才能控制不良傾向的產生,才能避免違法違紀事件的產生。 中學生犯罪案例分析鹿苑中學 朱鶴穎一個人走上犯罪道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常言道: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如從小養成了各種不良習性的話,以後要改正就很難,平時如果不注重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注重規定自己的言行,不按照各種規章制度做事,最後必將釀成大錯。下面是幾個真實的案例:一個是發生在2002年的一名十四周歲的中學生投毒案,這起案件發生在2002年的四月份某天下午,該學生將自己買來未吃的冰袋咬破一口,再灌入一點老鼠葯,而後放入附近一同學的課桌上,第二天,坐該課桌的同學喝了這有毒的冰袋後,很快就死了。這起案件偵破後,該投毒的中學生後悔不已,他說自已沒有想害死人,只是想讓同學吃了拉肚子,但是嚴重的後果已經造成,該學生的後悔不能代替法律的懲罰,根據《刑法》的規定,投毒致人重傷、死亡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死刑。後該同學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同樣是2002年發生的一個案件,被告人劉某年僅15周歲,原是某中學的學生,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進網吧玩了一下,覺得挺好玩,以後就經常到網吧玩,之後一直沉迷於玩網吧和游戲機,但父母不給錢,怎麼辦呢,他想到了向同學下手敲錢,一天,他在該中學操場玩時,看見同學方某,劉某就走上前要方某給他錢,並威脅方某說,你以前跟別人打過架,被打的人叫我來拿醫葯費,自己認識許多社會上的人,不給錢就叫人來打死你,方某很怕,將自己身上僅有的五元錢給了劉某,以後劉某陸續向方某要了三次,共計六十餘元,最後一次,被告人劉某逼方某拿五十元,方某不給,劉某便將方某帶到一偏僻地方,用玻璃刮方某手掌,用煙頭燙方某,並要求方某第二天中午把錢交到劉某手中,在這種情況下,方某才將這件事告訴其父親,方某父親馬上到公安機關報案,並配合公安人員將被告人劉某抓獲歸案,劉某在接受審判時說道:「我以為只是敲點同學的錢好玩,不知道會有這么嚴重的後果」,劉某後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六個月。再就是一個發生在2001年夏天的案例:杜某十四歲,成績一直很好,他在暑假裡,與同學玩時認識了在社會上混的李某等一夥人,他見李某比自己才大兩歲,卻比自己瀟灑得多:李某出手大方,經常帶杜到網吧、游戲室等地方玩,他很羨慕李某,於是天天跟著李玩,但是出去玩必須要有錢,李某口袋中的錢很快就用完了,李某就對杜說:「我們現在沒錢玩了,要玩就必須搞錢」,他們一合計杜某決定到一個他認為有錢的同學家去搶錢,杜某帶著李某等三人趁同學的父母上班、同學一人在家之時闖入同學家實施搶劫,同時還將該同學打成重傷。公安機關很快就破了案,將李某和杜某等人抓獲歸案。到了9月1號,杜某坐在牢房裡悔恨交加,他痛哭道:「今天是開學的日子,我多麼想背著書包去上學呀,當時我只是想到好玩,我沒想到我的行為是犯法的,我後悔呀。」但是法律是無情的,誰觸犯了它就要受到處罰。 中學生犯罪案例分析來源:管理員 時間:2009-12-11 17:40:35 瀏覽:2372次
案例一:
一天晚上,某縣中學的4位學生,傍晚闖進了城郊某中學的男生寢室里,掏出匕首威脅並毆打宿舍學生,共搶劫200餘元。由於受害學生報案及時,他們在回家40分鍾後同時落網。
案例分析:在此案中,行為人「在客觀上表現為對財物的保管者、所有者、守護者使用暴力、脅迫或其他方法,迫使其交出財物」;在方法上,實施暴力,公然「對被害人的身體實施打擊或者強制,例如,捆綁、毆打、禁閉、傷害等等」,嚴重威脅著他人的生命、健康的安全;在主觀上,是有意地採用暴力手段,奪取錢物,並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故4位學生的行為已觸犯了刑法。我國刑法還對刑事責任年齡問題作了明確的規定:「(1)犯罪時已滿16歲的人是完全負刑事責任時期。因為他們的智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已具有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應當要求他們對自己的一切犯罪行為負刑事責任。(2)犯罪時已滿14歲不滿16歲的人是相對負刑事責任時期,對社會危害性較大的犯罪如故意殺人、故意傷害、強奸、搶劫、販毒、放火、爆破、投毒等犯罪負刑事責任。這4位學生犯罪時3位16周歲,一位15周歲,理應根據刑事責任年齡,追究他們應負的法律責任。
案例二:
16歲的中學生劉某是某中學高二學生,家庭條件很好,劉某從小就嬌生慣養,在學校不求上進,幾乎每天都出入網吧並染上了賭博的惡習,花錢如流水,時間長了,父母知道他的惡習,便嚴格控制他的經濟來源。由於找父母要錢這條路走不通,又實在渴望出去瀟灑一下,一天,他趁父母外出之機,將家裡的5000元現金偷走。一個多月後,劉某的父母發現5000元現金被盜,很快就懷疑到他,於是追問兒子有沒有拿家裡的錢。此時,5000元錢都快被他揮霍光了,劉某害怕家長責備,便一再說自己沒有拿,其父親便向公安機關報了案。公安機關經過縝密的偵查後將犯罪目標鎖定在劉某身上。在大量事實面前劉某不得不承認錢是自己偷的,公安機關遂將其刑事拘留,後轉為逮捕。父母知道竊賊是自家的兒子後,認為兒子偷拿父母的錢財不犯罪,他們也不想追究責任,要求公安機關釋放劉某,但公安機關認為劉某已涉嫌犯罪,因此對於劉某父母的請求未予允許。
案例分析:盜竊父母或近親屬的財物,在是否構成犯罪和處罰上有其特殊性。法律規定:「偷拿自己家的財物或者近親屬的財物,一般可不按犯罪處理;對確有追究刑事責任必要的,處罰時也應與在社會上作案的有所區別。」劉某偷盜自家錢財達5000元,數額大,在父母追問時又拒不承認,且把偷拿的錢用於賭博和揮霍,結合這些情節看,劉某應當屬於「確有追究刑事責任必要的」情形。司法機關以涉嫌盜竊罪將劉某刑事拘留,這是完全符合相關法律規定的。不過,劉某偷盜的財物畢竟是自己家的,其社會危害性明顯比在社會上作案要小,加之他屬於未成年人,因此法院在宣告其有罪的同時,通常會給予較大幅度的減輕處罰。
案例三:
二00二年七月的一天晚上,某中學三位同學乘門衛不注意,悄悄溜進學校,直奔某班教室。一名同學對著教室門先踹了幾腳,然後另兩名同學接著踹,將教室門板踢下一塊,三人乘此鑽進教室,又開始毀壞其他東西,後揚長而去。
案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72條規定:「結伙斗毆、尋釁滋事、擾亂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教育教學秩序或破壞校舍、場地及其他財產的由公安機關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三名同學破壞校舍及其他財產行為,應由公安機關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有關規定給予處罰。
案例四:
李某(男,19歲)、王某(男,19歲)、徐某(男,15歲)預謀綁架某鄉中學生劉某、張某,然後向其家勒索現金。於2005年5月8日晚6時許,犯罪嫌疑人李、王帶著事先准備好的凶器卡簧刀二把,繩子三根,鐵棍一根,膠帶一卷,預先到達某鄉大橋東頭第三瀉洪口處,另一犯罪嫌疑人徐以去河西玩電腦游戲為由將劉某(男,16歲)、張某(男,15歲)從家中騙出,當三人走到西大橋東頭時,徐借口說去橋墩取事先藏在那的錢,將被害人騙至西大橋東頭第三個橋墩處,這時躲在橋墩處的李、王手持卡簧刀將二被害人逼住,李用鐵棍猛擊劉頭部數下,劉倒地後王、徐又用事先准備好的繩子將劉的脖子勒住,約一分鍾後見劉不動了,又用同樣的手段將被害人張打倒,認為二被害人已死亡迅速逃離現場。三犯罪嫌疑人第二天給張某家打電話索款,要人民幣五萬元。
案例分析:李某、王某和徐某預謀實施的是綁架罪,但具體實施犯罪過程中,他們不僅實施了綁架的行為,並且還實施了故意殺人的行為。按照我國刑法的規定,實施綁架行為並殺害被綁架人的,以綁架罪論處。這種類型的綁架罪實質上包含兩種具體的行為:一為綁架行為,二為殺害被綁架人的行為。這兩種情況在我國刑法中均可構成獨立的犯罪,即一般情節的綁架罪和故意殺人罪。本案中,李某、王某已夠法定年齡,所以應承擔完全刑事責任。徐某案發時的年齡為未滿16周歲,根據刑法第17條的規定,其不應對綁架罪承擔刑事責任,但應對其實施的故意殺人罪承擔刑事責任。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並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積累、漸變過程。讓我們每一個同學自尊自愛,遵規守紀,做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法制安全辦(宣091204) 2009年12月
④ 兩法一條例 讀後感 必須是自己寫的
兩法一條例
甲:兩法一條例是什麼請xx同學給大家介紹一下。
乙:兩法一條例就是《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XX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未成年人保護法》是我國第一部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專門法律,它具體規定了保護未成年人的指導思想、保護內容、保護工作的原則,對未成年人的合法權利予以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的方法與內容,以及各種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行為的法律責任。《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包含了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預防、對未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的矯治、未成年人對犯罪的自我防範、對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預防以及法律責任方面的內容。
甲:謝謝xx同學的介紹,相信大家對兩法一條例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如何培養和增強學生作為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法制觀念呢?下面請xx同學介紹一下。
丙: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已逐步成為全社會的共識。然而,社會各方面的保護和幫助還要通過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家長、教師和社會不可能時時刻刻呵護著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長本事,才能有效防範來自社會生活中的侵權侵害,應該讓他們懂得,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自我保護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維權不僅能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維護法律的尊嚴。所以,在加強來自家庭、學校、社會保護的同時,增強未成年人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依法維護自身權益則十分必要。
甲:接下來再請xx同學講解如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丁:1、未成年人應當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及社會公共規范,實踐證明未成年人一旦養成了種種不良習性後要矯正過來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費更大的力氣,因此,未成年人就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和學習中,處處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社會公共規范,遵重社會公德,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加強自我修養,自我調節、自我完善,自覺抵制違法犯罪行為的引誘。2、樹立自尊、自立、自強的意識,增強辯別是非和自我保護的能力。自尊、自律、自強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也是未成年人進行自我防範和贏得社會保護的途徑。3、未成年人只有學好知識,豐富社會生活經驗,鍛煉各種能力,才能對違法犯罪行為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才能分清是非。未成年人還要加強鍛煉身體,增強體魄,這樣有助於未成年人在遭到暴力侵害的時候,及時逃脫或者進行正當防衛,不至於受犯罪行為的隨意侵害。
甲:因此,未成年人就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和學習中,處處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社會公共規范,遵重社會公德,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加強自我修養,自我調節、自我完善,自覺抵制違法犯罪行為的引誘,加強未成年人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
⑤ 關於法律護航快樂成長讀後感900字數
法律護航快樂成長 在法制的藍天,我們從羽毛未豐滿的小鳥轉換成展翅騰飛的雄鷹。 ——題記 青少年在成長的同時,也是世界觀,人聲觀逐步形成的關鍵時期。我們面對的世界,有鮮花也有野草,有陽光燦爛,也有暗夜陰霾,有攜手同歌,也有拼搏競爭。
從我們很小的時候,我們的父母就教育我們要做一個知法守法的人,老師也常教導我們要做一個守法的人,甚至於電視上也常常播放一些關於違法犯罪的事,以此來警告我們這些未成年的孩子,不要重蹈這些人的覆轍。
我曾經從電視上看到過這樣幾個鏡頭。
鏡頭一:
在山西鳳凰街上,那裡的人們都在忙碌的買賣著。有一位女同志正在往前走著。這時突然有把銀色的鑷子伸進了這位女同志的口袋裡,用鑷子夾出來的是一個嶄新的手機,這位1號小頭把東西偷到手以後,就把這個手機交給他的團伙2號小偷,轉交成功後,他們倆一同離開了現場。
當這位被盜的女同志反應過來,摸口袋時,才發現自己的手機居然不見了。而這時,那些扒竊手早已不見蹤影,消失在茫茫人群中。
當女同志報警後,警方數十天後,在一家旅館內將小偷全部抓獲。這些小偷將會過著不加天日的生活。
鏡頭二: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本是十分高興的母女二人,各騎一輛自行車和機動車在馬路邊上行駛。這時,出人意料的事發生了,從旁邊拐過來一輛機動車,正好撞上了那個小女孩,並把小女孩撞到了5米以外的地方。當母親緩緩爬向那個女孩時,女孩已奄奄一息。那個母親當場嚎啕大哭,但無論用多少滴眼淚,多少句懺悔的語言,都換不會女孩的寶貴生命了。
生活中的小偷有許多,很多人可能以為做小偷很賺錢,不用幹活,只需動一動自己的小腦,幾百元錢就輕易到手了。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如果做小偷的話,當畫著那些偷來的錢,會感到安心嗎?會覺得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嗎?當晚上睡覺的時候,難道不會做噩夢嗎?當夢到你自己的錢或財務被偷了,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當你被警察抓了,被關在那不見天日的監獄里,此時,你有會有什麼樣的想法呢?
反過來說,如果我們在生活中多一些防範,做好這方面的了解,在出門時多一些防範,做好關於這方面的了解,在出門時多一些警惕性,難道還會成為那不幸的被竊者嗎?答:當然不會。只要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多注意一些,留意一些,後腦勺時刻長只「眼睛」我們的人身,財物安全不就得到保障了嗎?
近年來,我國的交通事故概率越來越大,中小學生的死亡人士也越來越多。主要是由於我們中小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好勝心強,好面子等心理特徵。是交通事故頻繁發生。
我們正處於增長智力、腦力的「黃金時期」。在這么好的時期中,如果喪命,那多可惜!沒有了生命,就沒有了一切,更不用說報效祖國,建設祖國了。因此,我們要在交通安全方面時刻注意,以保障我們的身體健康。
由此可見,知法,守法有多麼的重要,它關繫到我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我們要做一個知法守法的人。從現在做起,從此時此刻做起,從每分每秒做起。
知法、守法與我們密切相關。我們要做一個合格的公民,做一個合格的中學生。
⑥ 有關法律的讀後感400個字
今天,我們上閱讀課的時候,在閱覽室里看了一些有關法律的書,我深有感觸。
現代社會是法制社會,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相應的規定。社會中的每一個人,做任何事都要按規則去做。
國家制定相關的法律,目的是為了公民能更好的實現自己的權利與自由,同時也對破壞和妨礙他人權利與自由的人也起懲治作用。
在法制社會里,每個人時時處處都離不開法律。作為一個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就應該遵守法紀。
如果我們不小心違反觸犯了法律,應該勇於承擔責任按照規定進行補救,千萬不要耍小聰明,結果反而會害了自己。
我們不但要遵守有明文規定的法紀,做一個合格的小公民,還要警惕那些有可能導致違法的不良誘惑。
21世紀是網路時代,電腦、多媒體、光纖通訊,信息高速公路發展迅速。上網,也要遵守網路的法紀。青少年使用互聯網是為了學習,提高學習成績,掌握網路技術。互聯網有很多功能可培養少年兒童,不能沉溺於網上游戲與聊天。如果毫無節制,染上了癮,過量過度,就會適得其反,給身心帶來不良影響,甚至危害。在各種不良的書刊和網路侵蝕面前,我們一定要明辨是非,抵制誘惑。這里有幾句贈言送給大家:
要善於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
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
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
要維護網路安全,不破壞網路秩序;
要有利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
……
所以,我們要用法維權!!!
⑦ 法制教育觀後感
人生會面臨許多選擇,當你正處於十字路口不知道該何去何從時,你將做出如何決擇?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不能明辨是非而選錯了道路使自己後悔一生,當然尤其是我們青少年.
由於這方面的原因,學校為我們組織了一節法制教育課.這對於我們來說真可畏意義重大.
我認真地聽完了這次報告會的內容,給我的感觸很深.做這個報告會的是三位正在服刑的人員,不僅如此,他們都是擁有自己美好青春的三位年輕青年.他們為我們講述了自己是如何走上這條不歸路的,又是如何的後悔與失去自由的無奈和悲哀.
他們用自己犯的過錯來警示我們——這些正處於美好青春年華的少男少女們,這些正享受著生活的美好與自由的可貴的我們,告訴我們要從小樹立省法律意識.遵紀守法,要學法、懂法、守法,做一個社會上的好公民.同時還告訴我們要慎重交友並無論處於何時何地都不忘父母對我們的恩情.這是一個處於失去自由的天空的人發自內心的悔恨和領悟.他想把這些道理傳達給擁有自由的我們.這對於我們來說是有很大的啟發,甚至可以產生心靈的震撼.
聽完這節課,我想這對於我以後的人生道路起著巨大的作用.它給了我許多真理和啟發,告訴我要想成才必先學會做人,我會一直受用!
聽了今天的報告,我感覺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為什麼呈上升趨勢,主要是他們法律意識淡薄,有的不懂法,還有的不知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什麼是自己應有的權利,什麼是自己應盡的義務。沒能真正理解遵紀守法的重要意義,不能在社會行為中自覺地運用法律知識來規范自己的言行。要培養未成年人的自覺法律意識,首先應組織未成年人系統學習法律,多形式組織未成年人學習新《憲法》、《刑法》、《刑訴法》和《社會治安處罰條例》等法律條文,在社會行為中自覺地運用法律知識來規范自己的言行。用法律武器與一切違法犯罪的現象作斗爭。
學校、家庭和社會應注重引導未成年人了解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徵,調解自己的情緒,加強自己抗挫能力的培養,以適應社會上各種環境的考驗。因為,未成年人正是長身體的時期,他們已開始產生強烈的獨立意識,不想事事依賴成人,想獨立去處理一些問題,但是,他們的認識和判斷能力又跟不上獨立意識的發展,往往分不清是非,易偏激和固執使自己的行動帶有很大盲目性,這就需要我們成人對他們進行整體引導,逐步提高他們能分析和去解決問題的能力
⑧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讀後感 至少400字
學習《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有感
我國於1999年6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並於11月1日起實施。通過幾次的法制報告和學習,使我對此法深有感觸。
通過學習此法,使我懂得了要干什麼,不該干什麼,哪些行為是犯罪,更使我懂得了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
目前,我國的青少年犯罪案例不少。由不久前浙江金華的某高中生殺害親生母親一案,實在令人心驚膽顫。作為一位當代青年,竟能把生他、養他十幾年的親生母親殺害,這是何等的大逆不道,我想這在有著尊老愛幼優良傳統的中華民族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吧!這給國人敲響了警鍾,特別是我們這些未成年的青少年們。我們如今正處在黃金階段,思想正在逐漸成熟,可是性格又較魯莽,容易沖動,搞不好便出亂子,甚至於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因此,我們必須首先擺正思想作風,學習好此法,搞清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其次,做事前想一想,此事該不該做,這樣做好不好,克服一時沖動;再次,把錯後多做自我批評,分析把錯原因,及時改正;最後得學會忍讓並且搞好同學、朋友間的關系,互相幫助、糾正錯誤,這樣可以達到最佳的預防效果。
⑨ 法治教育觀後感怎麼寫300字
每一個人,都必須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一旦鑄成大錯,悔恨,自責,毫無用處。內因為,世上沒容有後悔葯可買。很多時候,犯罪只是一時沖動,如同法制教育片里的那些孩子。所以,當我們遇到矛盾,火冒三丈的時候,一定要抑制住自己的沖動。切記,沖動是魔鬼!
同學們,讓我們自尊自愛,慎重交友,並且認真學習法律知識,做一個知法,懂法,依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我祝願,藍天之下,所有的青少年,都能健康茁壯的成長!
我祝願,陰暗骯臟的監獄里,永遠都不會有青少年那稚嫩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