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人之間的法律責任
A. 母親在女兒家裡出事女兒應付什麼法律責任
如果母親出事,是因為意外導致的,那無論在哪裡,任何人都不用付出法律責任,如果是因為某個人造成的,無論在哪裡,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這和出事的地點沒有太大關系,通常來說,親人之間不可能互相謀害的,具體是意外,還是謀殺,必須由相關部門來偵查定性,如果有任何疑問,是可以報案處理的!
B. 家人欠債,親人是否要承擔法律責任
我們國家是一個人情社會,人與人之間能夠有更加友好的相處關系,而且人與人之間也能夠有更加密切的聯系。對於很多人來說,家人都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家人遇到了比較困難的事情的話,那麼其他人都是會勇於出面,並且能夠去幫助自己的家人渡過難關的。
我們中國有一句俗話叫做欠債還錢,天經地義,而這句話在我們的法治社會可能會有一定的變化,而且也不一定能夠完全適用於我們社會的發展。那麼家人欠債,親人是否要承擔法律責任?其實是否要承擔法律責任,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認定:
一、是否繼承了欠債的家人的財產。
有很多的人可能都會認為親人是需要替自己的家人還債的,因為從情理上來說,這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的,而且這也是符合我們的傳統社會道德的,但是如果從法律上來說的話,親人如果沒有繼承家人的財產的話,親人是沒有法定的義務進行還債的,而且也不需要還債。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
C. 親人之間犯包庇罪如何處罰
《刑法》第310條規定:犯包庇罪,不問什麼關系,輕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重者處最高為十年有期徒刑。我記得中國法制史上,孔子主張「父為子隱,子為父隱」不為罪。漢朝儒家思想家提出「親親得相首匿」,後來被漢朝法律所確認。即指法律允許在一定親屬范圍內,除犯謀反、大逆罪以外,均可互相首謀隱匿犯罪行為 ,而減免刑罰 。而我國現行的法律並未體現這種原則,反觀國外特別是西方國家,大多貫徹這一原則,從法的繼承或移植來看,我國當今立法應否借鑒?我認為:對於親人之間犯包庇罪可從寬處罰,至少與非親人之間犯包庇罪有所區別,親人之間犯包庇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這不等於放縱和鼓勵犯罪,而是體現人情親情,也體現「以德治國」的方略,對減少犯罪和穩定社會政治局面也許有積極的作用。
D. 親人間的包庇行為構成犯罪嗎
根據我國現行法律,親人間的包庇行為是犯罪行為。
對我國古代制度有興趣、有了解的人,應該會聽過“親親相隱”這四個字吧?所謂“親親相隱”,其實說的就是親屬之間的窩藏包庇行為不屬於犯罪行為,哪怕親屬之間互相窩藏包庇,不予告發或作證,其也不會因此受到刑事方面的任何處罰。
話說回"親親相隱"原則與制度,其實它的形成與古代社會及倫理思想有一定的關系,它具有很強的倫理親情色彩。但在現代法律中,法律則更強調法律性、懲罰性,這是現代法律同古代律法不同的一面。不過,現代法律也跟現代社會及倫理思想有一定的關系。所以,大家要用辯證的觀點來看問題。
E. 親人見死不救是否要承擔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見死不救,從本質上說是一種不作為的行為。一般公民見死不救承擔社會輿論的譴責,不承擔法律責任,因為沒有法律特定義務,但負有特定義務的公務員、工作人員及法律授權的人員不但違法甚至犯罪。如警察、黨員、夫妻關系的,有撫養扶助關系的父母和子女。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條 對於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再如交通肇事罪,如果肇事人逃逸致人死亡會加重刑罰。
F. 成人觸犯法律,家人有義務承擔法律責任嗎
1、成年人,一個完全行為能力人,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其父母沒有責任。除非父母對其行為進行了包庇等。
2、父母也不承擔賠償責任,除非其願意替其子女向受害者承擔賠償。
G. 成年人犯法跟家人有關系嗎就是自己殺人了,家人要不要承擔法律責任,像坐牢阿、賠錢阿…之類的。
成年人犯罪,抄在法律責任上襲是由他個人承擔的,家人要確定不知情,無牽扯,事發後無隱瞞等。像你兒子這樣,如果有了違法犯罪的事,刑事上的責任肯定是由他自己承擔,但如果經濟上沒有單獨成家,可能父母親是會要受到牽連的,要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分析的。
H. 親屬之間打架與常人在法律處罰上有什麼不同
親屬之家打架和你和其他人打架在法律層面是一視同仁的。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
第四十三條 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並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
(一)結伙毆打、傷害他人的;
(二)毆打、傷害殘疾人、孕婦、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或者六十周歲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毆打、傷害他人或者一次毆打、傷害多人的。
(8)親人之間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 因生命、健康、身體遭受侵害,賠償權利人起訴請求賠償義務人賠償財產損失和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本條所稱「賠償權利人」,是指因侵權行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損害的受害人、依法由受害人承擔扶養義務的被扶養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親屬。
本條所稱「賠償義務人」,是指因自己或者他人的侵權行為以及其他致害原因依法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第二條 受害人對同一損害的發生或者擴大有故意、過失的,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一條的規定,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但侵權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受害人只有一般過失的,不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
適用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三款規定確定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時,受害人有重大過失的,可以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
I. 直系親屬一方發生債務問題,其他人要承擔責任么
直系親屬的直系親屬當然要,負責任了。就像孩子出去借了錢父親要還債一樣。
J. 法律方面,如果有親戚關系的哥哥把妹妹上了,會判什麼刑
法律方面,如果利用暴力脅迫手段,在對方不是自願的情況下與對方發生性關系,會按強奸罪來判刑,是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根據法律規定,利用暴力和脅迫的手段強制與女性發生關系,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且,受害人如果未滿十四歲、有情節嚴重的等情形,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死刑。
【法律分析】
如果行為人和受害人之間是有親戚關系的,並且強行違背受害人的意願與對方發生關系,也是違背了社會公序良俗的,人民法院在最終的審判環節時,也會將此點考慮進量刑的標准里。另外,行為人明知受害人是未滿十四周歲的幼女而與對方發生性關系,不管幼女是否自願,都要按照強奸罪來定罪處罰,有情節惡劣的,有導致受害人重傷、死亡或是其他非常嚴重的後果的,是要按照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是死刑來處罰的。除非,行為人確實是不知道對方是不滿十四周歲的幼女,雙方又是自願發生性行為的,沒有造成嚴重後果,情節又是顯著輕微,將不會認為是犯罪。不要試圖挑戰法律的底線,不要試圖去做一名加害人,被追究刑事責任以後,該記錄是會一輩子記在個人檔案里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條 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強奸婦女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姦淫不滿十四周歲的幼女的,以強奸論,從重處罰。強奸婦女、姦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一)強奸婦女、姦淫幼女情節惡劣的;
(二)強奸婦女、姦淫幼女多人的;
(三)在公共場所當眾強奸婦女、姦淫幼女的;
(四)二人以上輪奸的;
(五)姦淫不滿十周歲的幼女或者造成幼女傷害的;
(六)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
第二百三十六條之一對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女性負有監護、收養、看護、教育、醫療等特殊職責的人員,與該未成年女性發生性關系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惡劣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有前款行為,同時又構成本法第二百三十六條規定之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