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認購書有法律效力
Ⅰ 簽訂認購書的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認購書為預約合同,其效力必須區別於本約即商品房銷售合同的效力。
認購書的效力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鑒於買賣雙方對交易標的物所擁有的信息不對稱,開發商應當充分披露可能影響買方訂立本約的信息。二是不應強加具有不合理條件的實際談判義務,特別是開發商不得利用自身的優勢,免除自己的責任或加重買方的責任。三是持續談判的義務,除非出現重大僵局或終止談判的事由,雙方當事人應恪守誠信義務,繼續進行談判。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Ⅱ 認購協議書有法律效力嗎
認購協議書是否有法律效力視具體情況而定。
如果具備以下要件就是有法律效力的:
1、協議書當事人具有相應的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2、協議書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
3、協議書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認購書中一般約定簽訂購房合同的時間,購房人應按時前往,否則會造成對自己不利的後果。購房協議沒有法律效力的情況如下:
1、房地產分離出賣,由於房屋是建築在土地上的,為土地的附著物,具有不可分離性,因此,房屋的所有權通過買賣而轉讓時,該房屋佔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也必須同時轉讓。如果賣方將房產和土地分別賣於不同的買方,或者出賣房屋時只轉讓房屋所有權而不同時轉讓土地使用權,買方可以提出這種買賣合同無效;
2、產權未登記過戶,房屋買賣合同的標的物所有權的轉移以買賣雙方到房屋所在地的房管部門登記過戶為標志,否則,房屋買賣合同不能生效,也就不能發生房屋所有權轉移的法律效果。即使房屋已實際交付也屬無效;
3、產權主體有問題,出賣房屋的主體必須是該房屋的所有權人。非所有權人出賣他人房屋的,其買賣行為無效。房屋的產權為數人共有的,必須徵得共有人同意才能出賣。出賣共有房屋時,須提交共有人同意的證明書。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五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效力】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依法成立的合同,僅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第四百九十五條 【預約合同】當事人約定在將來一定期限內訂立合同的認購書、訂購書、預訂書等,構成預約合同。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預約合同約定的訂立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預約合同的違約責任。
Ⅲ 商品房認購書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商品房認購書是商品房買賣雙方在簽訂商品房預售合同或商品房現房買賣合同之前所簽訂的文書,是對雙方交易房屋有關事宜的初步確認。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商品房的認購、訂購、預訂等協議具備《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第十六條規定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的主要內容,並且出賣人已經按照約定收受購房款的,該協議應當認定為商品房買賣合同。」同時第四條規定:「出賣人通過認購、訂購、預訂等方式向買受人收受定金作為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擔保的,如果因當事人一方原因未能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應當按照法律關於定金的規定處理;因不可歸責於當事人雙方的事由,導致商品房買賣合同未能訂立的,出賣人應當將定金返還買受人。」綜上,認購書在一定的情況下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Ⅳ 認購書有法律效力嗎
「認購書」如果符合《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規定的下列條件,則具備法律效力: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2、意思表示真實;3、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法律分析】
一般來說,「認購書」是買家與發展商之間達成的一種協議,它並不具備法律效力。因此,「認購書」是否具備法律效力要看其具體內容,不能一概而論。在這里,要特別提醒的是,在訂立涉及誠意金、訂金或定金的條款時,要註明在支付首期購房款時,是否將該款項作為購房款的一部分。而誠意金、訂金或定金這三者也是有區別的,當買家不想購房時,誠意金一般可以退還;而訂金與定金的退還則有一定難度,除非特別註明,否則必須在發展商出現違約的情況下,訂金或定金才能退還。不少置業者在簽訂「認購書」時,往往會疏忽大意,沒有仔細研究相關條款,給某些發展商有機可乘,到最後才發現自己吃了虧。各位置業者應該引以為戒,仔細研讀各項條款,有懷疑的地方一定要問清楚,最後才決定是否簽字。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五條 商品房的認購、訂購、預訂等協議具備《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第十六條規定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的主要內容,並且出賣人已經按照約定收受購房款的,該協議應當認定為商品房買賣合同。
Ⅳ 購房認購書具有法律效力嗎
認購書全稱為《商品房認購書》,是購房者與開發商對交易房屋有關事宜的初步確認內。在沒有簽訂《商品容房買賣合同》前,是解決買房相關事項的條款,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當您簽認購書時,需要注意開發商的信息是否准確;有沒有「預售/銷售許可證」的證書編碼;房屋基本信息包括樓層、朝向、戶型、房價等要約定清楚;定金繳納的時間、金額及違約處理辦法要與開發商進行約定;還要注意將開發商對你的承諾寫進認購書中。
因為認購書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在簽時,還要仔細查看。
Ⅵ 認購協議是否有法律效力
認購協議屬於預約,具有法律效力,一方不履行承擔的是違約責任,另一方可以主張違約賠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五條當事人約定在將來一定期限內訂立合同的認購書、訂購書、預訂書等,構成預約合同。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預約合同約定的訂立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預約合同的違約責任。
Ⅶ 房屋認購書有法律效力么
房屋認購書的法律效力有:取得預售許可證後簽訂的認購書有法律效力,未取得預售許可證簽訂的認購書沒有法律效力,但在起訴前取得合法有效預售許可證的認購書可以認定為有效。簽訂認購書後,開發商應當與購房者在約定的期限內簽訂正式的商品房買賣合同。
【法律依據】
《城市商品房預售管理辦法》第五條
商品房預售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已交付全部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取得土地使用權證書;
(二)持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施工許可證;
(三)按提供預售的商品房計算,投入開發建設的資金達到工程建設總投資的25%以上,並已經確定施工進度和竣工交付日期。
《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第六條
商品房預售實行預售許可制度。商品房預售條件及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的辦理程序,按照《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和《城市商品房預售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