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微信群主責任的相關法律

微信群主責任的相關法律

發布時間: 2022-04-17 14:05:27

『壹』 關於微信群成員違法群主連帶責任是真的嗎

群員犯法,為何群主「躺槍」 ?

1、群主和群成員有著最核心的權利上的區別:

群主可以刪減微信群中的所有成員,而群成員並不能刪減微信群中的其他成員。

2、群主也有著法律意義上的監管職責:

微信群主與群員權利的核心區別,決定了群主與群員的不同職責。群主作為群的管理者和權力的擁有者,當然負有監管職責。群主應規范群聊行為,維護群聊內容的非違法性。對於群員發布的違法內容,群主應予警告,直至將該群員踢出群聊。

隨著法律的不斷完善和公民個人權益意識的不斷提高,對於群內的違法行為或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如果群主不履行監管職責,則有可能承擔法律責任

3、群主可能承擔的法律責任:

民事責任☞

群主如及時制止群員發布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內容,則不會因存在過錯而與發布不當內容的群員承擔民事責任。否則,就有可能承擔連帶責任。

治安處罰☞

對群員發布的尚不夠刑事處罰的違法內容,群主如果不履行監管職責,則有可能面臨共同的治安處罰。

刑事責任☞

對群員涉嫌犯罪的行為,如果不行使監管職責,放任群員違法犯罪,在主觀上,有可能構成間接故意,從而與涉罪群員構成共同犯罪。所謂間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有意放任,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心理態度。

『貳』 微信群主承擔什麼責任

摘要 群主需要做的就是首先理清矛盾沖突的點是什麼,其次分析要點各個擊破,吵架肯定是不對的,作為成年人我們都有情緒管理的義務,沒有人會為你的不良情緒買單,需要自己消化;再就是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解決完以後群主總結經驗,避免此類事件再發生,作為群主的話,可以在群公告告示此類事件,明確好群規.平時的聊天內容也應規避敏感詞,做到未雨綢繆.

『叄』 微信群立法立了什麼法

《互聯網群組信息來服務管理規定》源。

『肆』 微信群內接業務出了事群主承擔法律責任嗎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7-18

『伍』 微信群主轉讓後所發生的法律責任有原群主承但嗎

群主轉讓後,需要群主負的責任也同時轉讓給了新群主。如果新群主在任期間發生了應該由群主負的法律責任,自然不需要原群主承擔。

『陸』 關於微信群管理的法律法規是什麼

【法律分析】
《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已經在2017年10月8日正式施行。該法律出台旨在促進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健康有序發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積極健康的網路文化,為廣大網民營造風清氣正的網路空間。該法律要求微信群群主必須對群員的活動負責和監督,微信群主與群員權利的核心區別,決定了群主與群員的不同職責。群主作為群的管理者和權力的擁有者,當然負有監管職責。群主應規范群聊行為,維護群聊內容的非違法性。對於群員發布的違法內容,群主應予警告,直至將該群員踢出群聊。互聯網群組建立者、管理者應當履行群組管理責任,依據法律法規、用戶協議和平台公約,規范群組網路行為和信息發布,構建文明有序的網路群體空間。互聯網群組成員在參與群組信息交流時,應當遵守法律法規,文明互動、理性表達。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為群組建立者、管理者進行群組管理提供必要功能許可權。
【法律依據】
《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管理規定》
第九條 互聯網群組建立者、管理者應當履行群組管理責任,依據法律法規、用戶協議和平台公約,規范群組網路行為和信息發布,構建文明有序的網路群體空間。
互聯網群組成員在參與群組信息交流時,應當遵守法律法規,文明互動、理性表達。
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為群組建立者、管理者進行群組管理提供必要功能許可權。
第十條 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和使用者不得利用互聯網群組傳播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禁止的信息內容。

『柒』 微信群主承擔什麼責任

1、承擔來涉嫌聚眾賭博責任。朋友之間自,喜歡發點紅包增進感情,這種小額互發沒有盈利性質,可視為贈與,不涉及違法。但如果有人以營利為目的創建紅包群,群主就涉嫌聚眾賭博、開設賭場。

2、承擔傳播淫穢物品責任。《刑法》規定:不以牟利為目的,利用互聯網或者移動通訊終端傳播淫穢電子信息,傳播淫穢電影、表演、動畫等視頻文件達40個以上,或成員達30人以上的,對群的建立者、管理者和主要傳播者,以傳播淫穢物品罪定罪處罰。

3、承擔發表不當言論責任。在國家進一步加強網路監管的今天,大家一定要注意規范自己的言行,不要觸犯法律。不信謠不傳謠、敏感話題、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信息不發。

(7)微信群主責任的相關法律擴展閱讀:

微信群主與群員權利的核心區別,決定了群主與群員的不同職責。群主作為群的管理者和權力的擁有者,當然負有監管職責。群主應規范群聊行為,維護群聊內容的非違法性。對於群員發布的違法內容,群主應予警告,直至將該群員踢出群聊。

隨著法律的不斷完善和公民個人權益意識的不斷提高,對於群內的違法行為或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如果群主不履行監管職責,則有可能承擔法律責任。

『捌』 群里發現不良行為群主會受到法律懲罰嗎

群體發現不良行為,
那要看是什麼行為。
一般來說群主是不會受到法律懲罰的,這也沒有這么嚴重。
如果發現不法的事情,群主有權制止或者舉報。

『玖』 微信群主責任新規定

法律分析:群主履行管理責任,互聯網群組建立者、管理者應當履行群組管理責任,依據法律法規、用戶協議和平台公約,規范群組網路行為和信息發布。互聯網群組成員在參與群組信息交流時,應當遵守法律法規,文明互動、理性表達。

法律依據:《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

第四條 公眾賬號信息服務平台和公眾賬號生產運營者應當遵守法律法規,遵循公序良俗,履行社會責任,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價值取向,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產發布向上向善的優質信息內容,發展積極健康的網路文化,維護清朗網路空間。

鼓勵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注冊運營公眾賬號,生產發布高質量政務信息或者公共服務信息,滿足公眾信息需求,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鼓勵公眾賬號信息服務平台積極為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提升政務信息發布、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水平,提供充分必要的技術支持和安全保障。

第五條 公眾賬號信息服務平台提供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信息服務,應當取得國家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相關資質。

公眾賬號信息服務平台和公眾賬號生產運營者向社會公眾提供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應當取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

『拾』 微信群聊天被罵群主不作為需要擔責嗎

微信群聊天被罵,群主不作為可能要擔責。

微信現在對於國人來說,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通訊工具,許多工作和生活上的事物要通過微信處理,但是也有不少人通過微信閑聊,甚至導致在群聊中互相開罵的情形。

近日,廣州互聯網法院 就通報一起典型案例,其中指出,如果微信群里出現罵人的行為,群主慢作為或不作為可能要擔責。

據介紹,此前一案例中廣州一家物業員工李某為履行物業管理需要創建了一個小區微信群,其中有多名小區業主在群內長期多次發布針對張某的惡意辱罵言論,張某多次向擔任群主的李某發送信息,要求採取措施,但其在一年多的時間內都無所作為。

隨後,張某對微信群內發表辱罵言論的業主提起侵權訴訟,法院生效判決認定業主在群內發表辱罵言論的行為構成名譽權侵權,判令業主書面賠禮道歉、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2000元。

張某認為物業公司的不當行為是其名譽受損的重要原因,起訴物業公司要求賠禮道歉、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2萬元。

廣州互聯網法院審理認為,因員工李某創建微信群的行為系履行工作職務的行為,故由此所產生的民事責任應由物業公司承擔。而物業公司對微信群內的侵權行為負有注意義務。

法院指出,李某作為微信群管理者,比一般群成員多出發布群公告、將群成員移出群聊和解散微信群的許可權。故李某應當在自己的許可權范圍內預防和阻止群內的侵權行為。

法院認定,物業公司未及時履行群主管理責任,加重了張某名譽受損的程度,其過錯程度明顯小於直接侵權人,其責任亦應小於直接侵權人。

微信群主須履行注意義務

微信群主負有對微信群的管理職責,須履行注意義務,該注意義務主要來源於三個方面:

一是建群行為和群主享有的管理許可權,建群行為的直接後果是人為創設了一個群聊虛擬空間,微信軟體為群主設定了管理許可權,群主當然要為群成員承擔一定的注意義務;

二是網路空間治理規范,《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第九條第一款明確規定互聯網群組建立者、管理者應當履行群組管理責任;

三是基於特定身份的職責,根據《物業管理條例》第四十五條規定,對物業管理區域內違反有關治安等方面法律、法規的行為,物業服務企業應當制止,在上述案例中,微信群用於物業管理,應將其視為物業服務場所在網路空間的延伸,公然侮辱他人屬於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群主應履行工作職責,制止業主的辱罵行為。

熱點內容
海淀區法院微博 發布:2025-02-13 04:13:04 瀏覽:495
檢擦院和法院 發布:2025-02-13 04:08:07 瀏覽:576
合同法的發展 發布:2025-02-13 02:27:32 瀏覽:367
鄭幸福律師 發布:2025-02-13 01:59:09 瀏覽:844
哈市鄉村台法律援助熱線 發布:2025-02-13 01:30:42 瀏覽:409
新勞動法試用期工資 發布:2025-02-13 00:53:20 瀏覽:703
寧波新勞動法實務培訓 發布:2025-02-13 00:48:24 瀏覽:645
動畫片刑法 發布:2025-02-13 00:35:00 瀏覽:552
民事訴訟法146條6 發布:2025-02-12 23:28:42 瀏覽:865
巴州司法所 發布:2025-02-12 23:00:17 瀏覽: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