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父母財產給子女的法律責任
A. 父母財產分給兒女,怎麼起法律效力
輕輕的告訴你:叫你父母拿上你們家的房產證或到居委會打個證明,帶上你父母的贈與的書面合同,到當地公證處做下公證。這樣避免你們兄妹之間在未來發生爭議。
B. 父親把所有房產和財產都給了女兒,兒子還有贍養義務嗎
首先你要了解清楚什麼是贍養義務
父母財產分配與贍養義務沒有直接關系
以下法規給你參考:
一、贍養義務人
1、承擔贍養義務的子女必須是具有成年子女。可以是年滿18周歲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也可以是年滿16周歲,不滿18周歲但是以自己的經濟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人。
2、成年子女必須已經獨立生活,無經濟收入、喪失勞動力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不是贍養義務人。無經濟收入的成年子女雖然可以免除贍養義務,但也應當盡扶助義務。
二、父母符合哪些條件才能享有被贍養的權利
1、並非每個父母都需要被贍養,只有符合法律上規定的情況時才有被贍養的權利,如:喪失勞動能力,無經濟收入或收入不足以維持當地的基本生活水平的。
2、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在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的時候有向法院起訴要求子女履行義務的權利。
C. 如果父母在生前把房產留給其中一個子女,並做了公證,有效嗎
當然是有效的,這屬於遺囑繼承,遺囑繼承優先於法定繼承。特別是還做了公證,從程序上來說很嚴謹。
1、父母生前把房產留給其中一個子女,屬於遺囑繼承。遺囑具有法律效力。《繼承法》第十六條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規定立遺囑處分個人財產,並可以指定遺囑執行人。公民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指定由法定繼承人的一人或者數人繼承。公民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贈給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
2、遺囑繼承優先於法定繼承。《繼承法》第五條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
3、遺囑有自書遺囑、代書遺囑、錄音遺囑、口頭遺囑。《繼承法》第十七條公證遺囑由遺囑人經公證機關辦理。經公證的遺囑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自書、代書、錄音、口頭遺囑,不得撤銷、變更公證遺囑。
4、無效遺囑:《繼承法》第二十二條無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所立的遺囑無效。遺囑必須表示遺囑人的真實意思,受脅迫、欺騙所立的遺囑無效。偽造的遺囑無效。遺囑被篡改的,篡改的內容無效。
D. 父母欠債,父母把房產過戶給子女,法院能執行到子女嗎!
父母欠債,父母把房產過戶給子女,法院能執行到子女。
為躲避債務轉移名下財產的,會被認定為過戶的行為無效,法院仍然可以執行。
房產過戶是指通過轉讓,買賣,贈予,繼承遺產等方式獲得房產,去房屋權屬登記中心辦理的房屋產權變更手續,即產權轉移從甲方轉移到乙方的全過程。
房產過戶有幾種不同的情形,有繼承的房產過戶,贈與的房產過戶,二手房過戶等。
房產過戶注意事項:
1、若單位購買私房,還需提交單位法人或其它組織資格證明營業執照或組織機構代碼,原件及復印件加蓋公章,單位法定代表人辦證委託書收件窗口領取,受託人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
2、若非住宅轉移,還需提交土地使用權證書;
3、若當事人不能親自辦理,需出具委託書或公證書,受委託人需出具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
4、房屋若已出租,且承購人非承租人的,需提交承租人放棄優先購買權證明;
5、若有共有權人需出具共有權人同意出售證明和共有權證書;
6、若經法院判決的,需出具法院判決和協助執行通知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七百二十六條 出租人出賣租賃房屋的,應當在出賣之前的合理期限內通知承租人,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購買的權利;但是,房屋按份共有人行使優先購買權或者出租人將房屋出賣給近親屬的除外。
出租人履行通知義務後,承租人在十五日內未明確表示購買的,視為承租人放棄優先購買權。
第七百二十八條 出租人未通知承租人或者有其他妨害承租人行使優先購買權情形的,承租人可以請求出租人承擔賠償責任。但是,出租人與第三人訂立的房屋買賣合同的效力不受影響。
E. 關於父母贈予給孩子房產的法律問題
贈與不動產以是否交付登記為前提,既然已登記在兒子名下,根據物權法的規定要不回來,但考慮當時父親有出資可能會給予一定的補償,至於兒子說至死不贍養父親的話,那也是沒有法律依據的的,根據法律規定,對生父母哪怕他沒有撫養過你你都得盡贍養義務,更何況他履行過父親的義務,只是夫妻關系不好,如果影響到孩子對父親的看法未免有失偏頗了,當然不知道他們的家庭關系所以不能妄下評判,只是從道德層面說,畢竟父親給了你生命,親人間有再大的仇也沒有解不開的,想想父親好的地方吧!
F. 新財產繼承法規定父母有權把財產給其中一個孩子嗎
父母有權將自己個人財產給子女中的一個子女,但是要有為另外的孩子預留有撫養費,夫妻雙方可以對共有財產進行約定,將其都給一個孩子。法律規定: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法律分析
父母可以把財產都給一個孩子。只要將遺產留給一個子女繼承,是父母的真實意思表示,並且由父母採取書面、口頭或者其他形式訂立了遺囑的,則遺囑當中指定的繼承人可以繼承父母的全部遺產。除了親生子女,父母也可以通過其遺囑,將房產交給任意一個人繼承,無論這人是不是法定繼承人或者跟父親(被繼承人)有沒有血緣關系。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對於自己個人所有財產在任何情況下均可以獨自處分,其中包括自己的婚前財產和專屬於自己的財產;而對於共同所有財產,夫妻雙方擁有平等的處理權。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共同財產均為共同共有,除非共同共有存在條件滅失,不然不得分割共有物,所以單方處分共有物時必須徵得共同共有人的同意。因此,夫妻雙方作為父母,可以對個人部分進行自由處分,也可以對共有財產進行約定,將其都給一個孩子。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七條 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給付撫養費的權利。成年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的,缺乏勞動能力或者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給付贍養費的權利。
第一千零八十七條 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按照照顧子女、女方和無過錯方權益的原則判決。對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
第二百四十條 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第二百四十一條 所有權人有權在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上設立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用益物權人、擔保物權人行使權利,不得損害所有權人的權益。
G. 父親欠債有一房 如果把房子過戶到子女名下 子女是否有償還父親債務的責任
只要父親在世,子女沒有為父親償還債務的義務,父親離世後,子女在繼承遺產的范圍內具有償還父親債務的義務。父親有債務卻把房子過戶到子女名下,父親的贈與行為已經侵害了債權人的債權,則債權人可以起訴撤銷父親的贈與行為。該贈與行為無效,債權人可以申請財產保全後起訴要求歸還債務。
法律分析
相關法律沒有父債子女還的規定,父債子女可還可不還,個人權利、個人義務都歸屬於本人,與別人無關。按照現代的法學理論,父與子是兩個獨立的民事主體,不因血緣關系的存在而混同,父債與其子女無關。按照國家有關法律規定,繼承遺產應償還被繼承人生前所欠債務,但應以遺產實際價值為限,超出部分,繼承人不負償還義務。從這個意義上說,父債子還在法律上是沒有依據的。子女在繼承了父親遺產、接受父親贈予、使用父親所借財務的情況下,子女需要償還父親的債務。除此之外的父債子償都是沒有法律依據的。父親的個人債務,子女不承擔償還的義務;如果父親有財產,就由父親的財產來償還;如果財產已經被繼承人繼承,那麼繼承人就應該償還這筆債務。如果財產不足償還債務份額,那麼繼續人繼承了多少財產,就償還多少債務,不足的部分不用償還。但在以下情況,子女應當代替父親償還債務:接受了父親的贈與,造成父親的債務不能償還,不論這種贈於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的;從父親那裡繼承了遺產,在接受遺產范圍內,承擔債務的;父親借的債務是用於家庭共同生活,特別是用於子的生活,而子又是與父親一起生活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三條 既有法定繼承又有遺囑繼承、遺贈的,由法定繼承人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超過法定繼承遺產實際價值部分,由遺囑繼承人和受遺贈人按比例以所得遺產清償。
H. 民法典關於父母房產過戶給子女的規定
當事人結婚前,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自己子女個人的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雙方的除外。
當事人結婚後,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依照約定處理;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繼承或者受贈的財產處理。
離婚財產分割中的一方父母出資的情況,即使房子是婚後由父母購買的,如果是產權登記在出資方父母子女名下的,離婚時屬於一方個人財產,離婚時不予分割。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第二十九條;
當事人結婚前,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自己子女個人的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雙方的除外。
當事人結婚後,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依照約定處理;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條第一款第四項規定的原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