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律職業與社會責任

法律職業與社會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4-17 16:19:42

① 什麼是法學家的社會責任

法律人」,是指以律師法官、檢察官、律師為代表的經法律專業訓練掌握法律知識和技能、信仰法治恪守法律職業倫理的職業共同體成員。資深的法律人稱為法律家,在英語里即lawyers。
堅守社會正義是法律人培養的本質要求。正義作為社會普遍的價值標准,不僅具有一般的社會意義。對於法律來說,正義往往被當作法律最高的或根本的價值,更是具有長久而又深遠的影響。在通常的情況下,許多法學家們都傾向於以正義的價值為出發點和歸宿來對待和評價法的體系或法律制度,在他們眼裡,法律是建立在正義基礎之上的,是由正義才延伸出法律,反過來,法律又維護和促進著正義的實現。
在一定的層面上,可以肯定地認為,正義與法律之間存在著本質上的內在的密切聯系,如果將正義視為法律的內在生命力,而法律則使這種正義的生命力得以物化為可感知的生命肌體。因此,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政法院校必須把追求社會正義作為法律人培養的核心理念來對待,這不僅是一種法律專業主義的專業表現,不僅是一種正義守望者的職業要求,更是法律人所承擔社會責任的一種精神信念。

② 作為一名法律人應擔起哪些社會責任

企業社會責任是指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和員工承擔法律責任的同時,還要承擔對消費者、社區和環境的責任,企業的社會責任要求企業必須超越把利潤作為唯一目標的傳統理念,強調要在生產過程中對人的價值的關注,強調對環境、消費者、對社會的貢獻。
八大社會責任:
明禮誠信
確保產品貨真價實的責任
由於種種原因造成的誠信缺失正在破壞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正常運營,由於企業的不守信,造成假冒商品隨時可見,消費者因此而造成的福利損失每年在2500―2700億元,佔GDP比重的3-3.5%。很多企業因商品造假的干擾和打假難度過大,導致企業難以為繼,岌岌可危。為了維護市場的秩序,保障人民群眾的利益,企業必須承擔起明禮誠信確保產品貨真價實的社會責任。

科學發展
企業的任務是發展和贏利,並擔負著增加稅收和國家發展的使命。企業必須承擔起發展的責任,搞好經濟發展,要以發展為中心,以發展為前提,不斷擴大企業規模,擴大納稅份額,完成納稅任務,為國家發展做出大貢獻。但是這個發展觀必須是科學的,任何企業都不能只顧眼前,不顧長遠,也不能只顧局部,不顧全局,更不能只顧自身,而不顧友鄰。所以無論哪個企業,都要高度重視在「五個統籌」的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發展。

可持續發展
中國是一個人均資源特別緊缺的國家,企業的發展一定要與節約資源相適應。企業不能顧此失彼,不顧全局。作為企業家,一定要站在全局立場上,堅持可持續發展,高度關注節約資源。並要下決心改變經濟增長方式,發展循環經濟、調整產業結構。尤其要響應中央號召,實施「走出去」的戰略,用好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以保證經濟的運行安全。這樣,我們的發展才能持續,再翻兩番的目標才能實現。

保護環境
隨著全球和我國的經濟發展,環境日益惡化,特別是大氣、水、海洋的污染日益嚴重。野生動植物的生存面臨危機,森林與礦產過度開采,給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了很大威脅,環境問題成了經濟發展的瓶頸。為了人類的生存和經濟持續發展,企業一定要擔當起保護環境維護自然和諧的重任。
文化建設
醫療衛生,公共教育與文化建設,對一個國家的發展極為重要。特別是公共教育,對一個國家的脫除貧困、走向富強就更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醫療衛生工作不僅影響全民族的身體健康,也影響社會勞力資源的供應保障。文化建設則可以通過休閑娛樂,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質。我們的國家,由於前一個時期對這些方面投入較少,欠債較多、存在問題比較嚴重。而公共產品和文化事業的發展固然是國家的責任,但在國家對這些方面的扶植困難、財力不足的情況下,企業應當分出一些財力和精力擔當起發展醫療衛生、教育和文化建設的責任。

發展慈善事業
雖然我們的經濟取得了巨大發展,但是作為一個有13億人口的大國還存在很多困難。特別是農村的困難就更為繁重,更有一些窮人需要扶貧濟困。這些責任固然需要政府去努力,但也需要企業為國分憂,參於社會的扶貧濟困。為了社會的發展,也是為企業自身的發展,我們的廣大企業,更應該重視扶貧濟困,更好承擔起扶貧濟困的責任。

保護職工健康
人力資源是社會的寶貴財富,也是企業發展的支撐力量。保障企業職工的生命,健康和確保職工的工作與收入待遇,這不僅關繫到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而且也關繫到社會的發展與穩定。為了應對國際上對企業社會責任標準的要求,也為了使中央關於「以人為本」和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落到實處,我們的企業必須承擔起保護職工生命、健康和確保護工待遇的責任。作為企業要堅決作好尊紀守法,愛護企業的員工,搞好勞動保護,不斷提高工人工資水平和保證按時發放。企業要多與員工溝通,多為員工著想。

發展科技
當前,就總的情況看,我國企業的經濟效益是較差的,資源投入產出率也十分低。為解決效益低下問題,必須要重視科技創新。通過科技創新,降低煤、電、油、運的消耗,進一步提高企業效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為了盡快改變技術落後狀況,實行了拿來主義,使經濟發展走了捷徑。但時至今日,我們的引進風依然越刮越大,越刮越嚴重,很多工廠幾乎都成了外國生產線的博覽會,而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確沒有引起注意。因此,企業要高度重視引進技術的的消化吸收和科技研發,加大資金與人員的投入,努力做到創新以企業為主體。

③ 法律和社會責任的區別

法律和社復會責任是不同范疇的問制題。
法律首先是一種社會規范,它是對社會生活進行調整的一種工具,法律是有國家強制力作為後盾的,而社會責任則不是,社會責任是社會對個人的一種道義要求,它不具有強制力。
法律對人的要求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要求,而社會責任對人的要求則是相對比較高的層面,是站在比較高的高度對人的一種道德等精神層面的要求。
區別:
1,責任具有主動性,而義務則是被動的;
2,違反義務就會產生責任,不負責任與義務沒有必然的關系;
3,責任具有道德性,而義務沒有屬於完全的法律概念。

④ 社會責任按什麼來劃分,可以分為對自我的責任對他人的責任對家庭的責任對職業

摘要 公民的社會責任是指公民在社會生活中對國家或社會以及他人所應當承擔的使命、職責和義務。

⑤ 如何做一個職業法律人

內容摘要: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不自覺的就會把自己當成一名職業法律人,同時也在老師的帶領下思考著如何去做一名合格的職業法律人。作為一名即將要成為職業法律人走入工作崗位的我們來講,第一個條件就是要具備最起碼的政治素質,另外還要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第二個條件是職業道德素養,要把實現公平和正義作為為之奮斗終身的理想;以懲惡揚善、扶弱救困為己任;堅持法律至上,重視憲法和法律,維護法律尊嚴;要帶頭遵紀守法,嚴明紀律;要清正廉潔。第三個基本條件是具備很強的法律知識技能,要精通法律,業務能力強。最後我認為法律職業人還應注意一下司法禮儀,維護法律人的形象。 關鍵詞:職業法律人政治素質社會責任感 職業道德素養公平和正義 法律知識技能司法禮儀正文:誤打誤撞走進了法律的世界,原以為法學是一門特別枯燥的學科,但真正的學習之後發現其實不然,一方面他很實用,這不僅是對於社會還是對於自己本身他都有著必不可少的作用;另一方面細細品味他其實很有趣,法律包含著社會的各個方面,規定各行業的約定俗成以及應該遵守的最低底線,這就使得他的每一個法規每一條法條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不自覺的就會把自己當成一名職業法律人,同時也在老師的帶領下思考著如何去做一名合格的職業法律人。 作為一名即將要成為職業法律人走入工作崗位的我們來講,第一個條件就是要具備最起碼的政治素質,即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促進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尤其是法官和檢察官更要做到執法為民,孟子的「民貴君輕」,魏徵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者政之本」,作為執法者,一定要把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在工作當中堅持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還要加強司法親和力,考慮當事人的文化水平和法律意識,做好指導工作,讓當事人明明白白打官司,使老百姓信任法律,實現司法與社會的和諧。而作為一名律師同樣需要最基本的政治素養,不能走偏路,要有大局觀念,謹慎對待國家、社會、個人的利益,以法為據均衡權益。 另外還要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我們國家正處在法治社會的的建設期。作為一名職業法律人來說,身上肩負的使命是相當重要的。職業法律人是我們民主法制的推進者、傳播者、實施者、甚至是創造者,這就要求法律職業人具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恪盡職守,勤勉盡責用工作中的點點滴滴推動我國法治社會的建設。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所有的這些社會責任,都將推動著法律的發展,促進著社會的和諧。 第二個條件是職業道德素養,要把實現公平和正義作為為之奮斗終身的理想;以懲惡揚善、扶弱救困為己任;堅持法律至上,重視憲法和法律,維護法律尊嚴;要帶頭遵紀守法,嚴明紀律。作為一名法官或者是檢察官,代表著國家,是國家的公職人員,更應該擁有良好的法律操養,要努力的走出自身的狹隘和局限從而實現對公平和正義的正確認識和理解,實現懲惡揚善、扶弱救困。作為肩負維護公平正義重要職責和崇高使命的人民法官和人民檢察官,一定要把維護公平正義作為工作重要准則,不懈追求。要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堅持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並重,使公平正義以人們看得見,感受到的方式實現,讓當事人明明白白打官司。其次,作為一名執法者要清正廉潔。不論是一代廉吏狄人傑、包拯、海瑞,還是當代的任長霞、宋魚水等,都是我們學習的先進人物,而像胡長清、馬向東等因為不能清廉自律,收受賄賂而終致身敗名裂,令人嘆息,側成為反面的典型,是我們必須吸取教訓,引以為戒的。作為執法者,要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職業素質,更要成為遵紀守法的模範,樹立正確的權利觀、利益觀、地位觀,堅持自警、自勵、自省,在執法活動中要剛正不阿,不受利誘,對每一件案件的辦理做到無愧於法律、無愧於群眾、無愧於心。 而作為一名律師來說,堅持公平和正義,這是無可厚非的。但律師又與法官檢察官有所不同,律師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要有報酬,但是不能僅僅為了報酬而進行服務,要把賺取律師費和維護公平正義結合起來,不能背離道德甚至法律來謀取私利,要有自己的法律原則。我個人認為律師的職業道德主要有兩方面:首先要具備正確的正義觀,做一名合格的律師不僅要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還要維護法律的公平正義,法律的正確實施。這就要求律師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應該分得清清楚楚。要支持正義的、善的東西,反對非正義的、惡的東西,或者最起碼要遠離非正義的東西。其次要有正確的利益觀,在我看來律師這一職業更像是服務行業,律師從事的是有償服務(公益律師除外),這就要求律師在辦理當事人委託法律事務的過程中,要把賺取律師費和維護公平正義和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結合起來,要做到重正義淡利益,或者起碼要正義利益並重。一旦天平偏向於利益,那就不會再成為一名合格的律師了,甚至會逐漸走向犯罪的深淵。 第三個基本條件是具備很強的法律知識技能,要精通法律,業務能力強。法律職業人區別於其他人最大的就在於擁有法律技能。而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法律人,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利,懲惡揚善、扶弱救貧,最基本的就是要有法律業務能力,要懂法才能運用法。這就要求現在的我們要刻苦學習,增加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技能,以便以後好好工作造福百姓。法律職業人還 要具有一定的語言及文字表達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清晰敏捷的邏輯思維。語言是交流的工具,需要表達流利、表述流暢,要理清思路,把事情說明白。法律工作總是周旋於各種紛爭和爭論之間,作為法律職業人就必須具備分析並靈活處理各種問題的能力,同時也需要較強的應變能力和正確的法律思維方式。除此之外,還要 精通相關行業的背景知識,這尤其是對於律師來說,如果為金融行業提供法律服務,對金融知識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如果從事房地產的法律服務,也要對房地產行業有一定的了解。最後我認為法律職業人還應注意一下司法禮儀,維護法律人的形象。從內在的來說,要堅持互相尊重、積極配合的原則, 尊重身邊所有的人是基本修養,但是公檢法司之間的相互尊重必須合法的目的,合法的形式,以實現公平為目的。外在的來說,著裝得體、符合法律人的基本形象,這對律師的要求更為嚴格,律師的行業不同於其他行業,律師的形象直接關繫到當事人對我們的看法,一個衣衫不整不修邊幅的人同樣也不可能把一個案件做好。

⑥ 論法律職業精神及培養

法律是一項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的事業。因此,法律職業是一項極其神聖和崇高的職業。這就要求法律職業的從業人員除了要具備一般人才的基本素質外,還要有一種與眾不同的職業品質,這種品質便是法律職業精神。具體說來,法律職業精神是指法律工作者所共同具有的堅定的法律信念、正確的法律價值觀和現代法治理念,它是一種以精良的法律業務素質為基礎、以崇高的法律職業道德為核心、以現代法治理念為指導、以實現法制現代化為目標的職業價值追求。 法律職業精神的獨特品性及其具有的重要社會功能決定了法律人才培養必須以法律職業精神的培養為目標。
首先,要端正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目的。法學專業之所以得到社會的廣泛歡迎,重要原因在於法律職業具有廣泛的現實的社會需求,並且具有潛在的十分誘人的發展前途。對於法律從業人員來說,法律也許只是一種謀生手段,但對於社會來說,法律不僅是一種維護社會秩序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還是分配社會主體權利和利益的手段。因此,法律職業自身就蘊含著一種社會責任。法學教育事業是一項關繫到國家前途和命運的偉大事業,應當摒棄任何功利性目的。
其次,要強化法律職業道德,培養法律從業人員的法律信仰和追求。職業道德教育可以採用多種方法,比如開設《法律職業道德》課、開講座等,廣泛宣貫法律職業精神。但是,言傳不如身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作為法律職業共同體成員的廣大法律教育工作者自身職業道德素質的高低,自身有無法律信仰和為法治事業獻身精神,直接影響著教育的效果。因此,廣大法律從業人員要身體力行,不為三斗米折腰,樹立良好的法律職業精神,是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關鍵。
總之法律思想、精神、方法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具有長期性和潛移默化性。當思想上升為、內化為一種精神的動力,去探索和尋求法律的真諦,方法也就自然產生了,法律職業精神也就形成了。

⑦ 法律職業的職業責任

法律來職業責任包括:源(1)刑事責任。法律職業人員在履行法律職業過程中構成犯罪的,承擔刑事責任。(2)民事責任。法律職業人員在履行法律職業過程中構成民事侵權、形成債權債務關系或者其他行為,承擔民事責任;(3)行政責任和紀律處分。法律職業人員在履行法律職業過程中違反行政法規,職業紀律,違反職業道德(非民事、刑事范圍),承擔行政責任和紀律處分。

⑧ 律師肩負的三重社會責任

法律分析:現階段中國律師群體應承擔的社會責任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一、律師的社會責任首先表現為一種道德責任。二、律師的社會責任還體現為一種政治責任。三、律師的社會責任還應當體現為一種歷史責任。中國律師應該以更加強烈的職業認知感和社會責任感,堅定地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參與到當下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變革進程中來,這既是時代的迫切需要,也應成為中國律師群體的自覺行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 第五條 申請律師執業,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二)通過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取得法律職業資格;(三)在律師事務所實習滿一年;(四)品行良好。實行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前取得的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合格證書、律師資格憑證,與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證書具有同等效力。

⑨ 律師從事法律職業是否以承擔社會責任為前提

任何人,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是承擔社會責任的最好方式了。

律師只要不違法,不教唆當事人違法,為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出謀劃策就已經是承擔社會責任了。

熱點內容
公司規章制度太嚴 發布:2025-02-13 04:59:32 瀏覽:823
海淀區法院微博 發布:2025-02-13 04:13:04 瀏覽:495
檢擦院和法院 發布:2025-02-13 04:08:07 瀏覽:576
合同法的發展 發布:2025-02-13 02:27:32 瀏覽:367
鄭幸福律師 發布:2025-02-13 01:59:09 瀏覽:844
哈市鄉村台法律援助熱線 發布:2025-02-13 01:30:42 瀏覽:409
新勞動法試用期工資 發布:2025-02-13 00:53:20 瀏覽:703
寧波新勞動法實務培訓 發布:2025-02-13 00:48:24 瀏覽:645
動畫片刑法 發布:2025-02-13 00:35:00 瀏覽:552
民事訴訟法146條6 發布:2025-02-12 23:28:42 瀏覽: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