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疫情法律知識小學生
A. 小學生防疫知識宣傳內容有哪些
小學生防疫知識宣傳內容有:
1、不要吃野味,肉蛋要熟透。
2、不給國家去添亂,心裡默默要牢記。
3、眾志成城,齊心協力防控疫情。
4、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5、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
6、不信謠不傳謠,官方媒體最可靠。
7、重科學,聽官宣,謠言消息莫去傳。
8、抗擊疫情,人人有責。
9、重視預防早知道,快來聽我報一報。
10、戴口罩,講衛生,打噴嚏,捂口鼻,噴嚏後,慎揉眼。
B. 疫情防控知識10條有哪些
一、處理食物時注意生熟分開
在處理生鮮、冷凍食物時要特別注意生熟分開,防止交叉污染。
二、排隊等候時保持一米距離
新冠病毒可通過近距離飛沫噴濺傳播,排隊等候時人員容易聚集,應注意保持1米以上距離。
三、清潔時別忘手機等小物件
新冠病毒可通過接觸傳播,手機、滑鼠、鍵盤等高頻接觸的小物件尤其要注意清潔,定期消毒。
四、使用公廁期間全程佩戴口罩
公共廁所容易藏污納垢,加上人員流動較大,若消毒不及時,環境中容易殘留病毒。進入公共廁所時應先戴好口罩。
五、在電梯、電影院等密閉場所時注意個人防護
在狹小的空間,人與人之間距離小,環境密閉、空氣不流通,更利於新冠病毒傳播。
六、戴口罩時要正確佩戴
口罩是預防新冠病毒的重要防線,正確佩戴口罩除了能預防新冠肺炎,還能預防流感等其他呼吸道疾病。
七、上班途中需謹慎
正確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盡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議步行、騎行或乘坐私家車、班車上班。如必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務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盡量避免用手觸摸車上物品。
八、入樓工作
進入辦公樓前自覺接受體溫檢測,體溫正常可入樓工作,並到衛生間洗手;若體溫超過37.2℃,請勿入樓工作,並回家觀察休息,必要時到醫院就診。
九、上下班路上
洗手後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外出,回到家中摘掉口罩後首先洗手消毒。手機和鑰匙使用消毒濕巾或75%酒精擦拭。居室保持通風和衛生清潔,避免多人聚會。
十、公務出差
須佩戴口罩出行,避開密集人群。與人接觸保持1米以上距離,避免在公共場所長時間停留。乘坐的車輛內部及門把手建議每日用75%酒精擦拭1次。
C. 疫情防控知識有哪些
疫情防控知識有:
1.所處地區的風險等級,如中、高風險地區要戴口罩。
2.看所處的環境,如果處於人員密集、通風不良的場所,或者長時間停留在公共區域,則應佩戴口罩。
3.某些服務行業和特殊職業,如公共交通工具的司機和乘務員,餐廳、超市、商場服務人員以及幼兒園教師、醫生、養老院服務人員等,需要佩戴口罩。
4.出現咳嗽、咽痛、打噴嚏等呼吸道症狀時,要戴口罩以防傳染他人。
5.一些場所有特殊規定的,要遵從管理方要求佩戴口罩。
D. 小學生防疫知識10條是什麼
1、常通風、戴口罩,七步洗手不能少。
2、一米線、不聚集,社交距離要保持。
3、早報告、不隱瞞,堅持測溫早就醫。
4、受管控、多理解,積極配合管控查。
5、少出門,不遠行,開學返校報行程。
6、上下學,莫打鬧,健康步行少公交。
7、若咳嗽,若發燒,身體不適早治療。
8、不信謠,不傳謠,師長教誨要記牢。
9、每天早晚量體溫,個人衛生要緊跟。上學必須戴口罩,交流距離要做到。
10、每天報備新情況,身體是否有異樣。其他家庭莫前往,以防萬一有損傷。
E. 疫情防控知識教育內容是什麼
疫情防控預防知識:
1、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並用流動水洗手,用一次性紙巾或干凈毛巾擦手。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如打噴嚏後)應立即洗手。
2、保持良好的呼吸道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噴嚏後洗手,避免用手觸摸眼睛、鼻或口。
3、增強體質和免疫力。均衡飲食、適量運動、作息規律,避免產生過度疲勞。
4、保持環境清潔和通風。每天開窗通風數次不少於3次,每次20-30分鍾。戶外空氣質量較差時,通風換氣頻次和時間應適當減少。
5、盡量減少到人群密集場所活動,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患者。
6、如出現呼吸道感染症狀如咳嗽、流涕、發熱等,應居家隔離休息,持續發熱不退或症狀加重時及早就醫。
相關知識:
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和「一盤棋」思想。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要按照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充分發揮我們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優勢,讓黨旗在防控疫情斗爭第一線高高飄揚。
堅持樹立「一盤棋」思想,既抓好本地區本領域防控,又協同應對重點地區和全國防控大局,堅決服從黨中央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做到令行禁止,統籌兼顧、協調聯動,從而匯聚起疫情防控的強大合力。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疫情防控不放鬆!六條防護知識要牢記
F. 小學生防控疫情內容有哪些
小學生防控疫情內容有:疫情期間別亂跑,還是呆在家裡好。不要互相去打擾,網上也可紅包討。
戰勝新冠肺炎疫情,我們不僅需要「科學家的科學」,以科技攻關提升防控水平和治療能力,也應提倡和鼓勵「公眾的科學」,以科學防護守衛自身安全,以科學素養培育健康文明習慣。
面對突發的疫情,迅速拉起防線十分必要,拉起合格防線卻並不容易。這其中,要避免形式主義設防和過度防護。確保醫療防護資源使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是保護醫護人員、確保戰勝疫情的重要前提。為此,有必要提倡公眾合理使用防護物資,確保防控一線的需要。
G. 疫情防控小常識20條是什麼
疫情防控小常識
1、盡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議步行、騎行或乘坐私家車上班。如必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務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盡量避免用手觸摸車上物品。
2、進入辦公樓時,請自覺接受體溫檢測。體溫正常者,從指定通道進入辦公樓,低樓層盡量採取走樓梯方式,並第一時間到樓層衛生間洗手消毒。
3、保持辦公區環境清潔,建議每日通風3次以上,每次20-30分鍾,通風時注意保暖。人與人之間保持1米以上距離,多人辦公時須佩戴口罩。
保持勤洗手、多飲水,堅持在進食前、入廁後充分洗手。若感覺身體不適,出現發熱、咳嗽、頭痛、心慌、胸悶等症狀,請自覺檢測體溫,必要時可觀察休息或到醫院就診。
4、參加外單位組織的會議,建議全程佩戴口罩,進入會議室前洗手消毒,開會人員間隔1米以上。應減少會議,能不開的盡量不開。
如確需集中開會,建議採取電視電話會議等形式,控制會議時間、會議規模及參會人數,做好會場消毒、會場通氣及人員防護工作,會議期間須全程佩戴口罩。茶具用品建議使用一次性杯具或者開水浸泡後消毒櫃消毒。
5、採取分散錯時用餐,盡可能減少人員聚集。同一辦公室內幹部職工建議錯時取餐並盡量單獨用餐。往返食堂請全程佩戴口罩。餐具由食堂工作人員對其進行統一清洗消毒。
6、下班時,請及時洗手並佩戴口罩外出。回到家中第一時間摘掉口罩並洗手消毒,同時使用消毒濕巾或75%醫用酒精對手機和鑰匙進行擦拭。居室保持通風和衛生清潔,避免多人聚會。
7、外出采購須佩戴口罩出行,避開密集人群,人與人之間保持1米以上距離,避免在公共場所長時間停留。
8、建議盡量減少公務來訪,嚴控外來人員,多採取電話辦公、網路辦公的形式。如因工作原因確需公務來訪,請告知來訪人員須全程佩戴口罩,進入機關大院時自覺進行體溫檢測,並介紹有無湖北接觸史和發熱、咳嗽、呼吸不暢等症狀。無上述情況且體溫正常,方可入院公幹。
10、文件運轉盡量減少人員流動,建議指定專人負責文件交換等工作,避免交叉感染。盡量採取網上公文交換,減少紙質文件傳遞。如確需傳遞紙質文件,請全程佩戴口罩並在傳遞前後均需洗手消毒。
H. 小學生開學疫情防控知識內容
小學生開學疫情防控要嚴格落實學生晨檢制度,班主任參與晨檢;學生錯峰入校,嚴格控制外來人員進入學校;錯峰就餐或分餐、送餐,盡可能減少聚集用餐;教室在學生放學後進行消毒等。
小學開學後疫情防控內容:
1、每日掌握教職員工及學生健康情況,加強對學生及教職員工的晨、午檢工作,實行「日報告」「零報告」制度,並向主管部門報告。
2、妥善保管消毒劑,標識明確,避免誤食或灼傷。實施消毒處理時,操作人員應當採取有效防護措施。
3、各類生活、學習、工作場所(如教室、宿舍、圖書館、學生實驗室、體育活動場所、餐廳、教師辦公室、洗手間等)加強通風換氣。每日通風不少於3次,每次不少於30分鍾。課間盡量開窗通風,也可採用機械排風。如使用空調,應當保證空調系統供風安全,保證充足的新風輸入,所有排風直接排到室外。
4、加強物體表面清潔消毒。應當保持教室、宿舍、圖書館、餐廳等場所環境整潔衛生,每天定期消毒並記錄。對門把手、水龍頭、樓梯扶手、宿舍床圍欄、室內健身器材等高頻接觸表面,可用有效氯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劑進行擦拭,也可採用消毒濕巾進行擦拭。
5、加強餐(飲)具的清潔消毒,餐(飲)具應當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建議學生自帶餐具。餐(飲)具去殘渣、清洗後,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分鍾;或採用熱力消毒櫃等消毒方式;或採用有效氯250mg/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鍾,消毒後應當將殘留消毒劑沖凈。
6、衛生潔具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鍾後,清水沖洗干凈。
7、確保學校洗手設施運行正常,中小學校每40~45人設一個洗手盆或0.6m長盥洗槽,並備有洗手液、肥皂等,配備速干手消毒劑,有條件時可配備感應式手消毒設施。
8、加強垃圾分類管理,及時收集清運,並做好垃圾盛裝容器的清潔,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劑定期對其進行消毒處理。
9、建議教師授課時佩戴醫用口罩。
10、嚴格落實教職員工及學生手衛生措施。餐前、便前便後、接觸垃圾後、外出歸來、使用體育器材、學校電腦等公用物品後、接觸動物後、觸摸眼睛等「易感」部位之前,接觸污染物品之後,均要洗手。洗手時應當採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動水下按照正確洗手法徹底洗凈雙手,也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劑揉搓雙手。
11、加強因病缺勤管理。做好缺勤、早退、請假記錄,對因病缺勤的教職員工和學生及時追訪和上報。
12、不應組織大型集體活動。
13、對教職員工、學生和家長開展個人防護與消毒等防控知識宣傳和指導。示範學生正確的洗手方法,培養學生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咳嗽、打噴嚏時用紙巾、衣袖遮擋口鼻。
I. 防疫法律法規10條
一、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的主要法律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三條
本法規定的傳染病分為甲類、乙類和丙類。甲類傳染病是指:鼠疫、霍亂。乙類傳染病是指: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丙類傳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根據傳染病暴發、流行情況和危害程度,可以決定增加、減少或者調整乙類、丙類傳染病病種並予以公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第一條
為了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的發生,控制、減輕和消除突發事件引起的嚴重社會危害,規范突發事件應對活動,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環境安全和社會秩序,制定本法。
第二條
突發事件的預防與應急准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事後恢復與重建等應對活動,適用本法。
第三條
本法所稱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採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 按照社會危害程度、影響范圍等因素,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四級。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突發事件的分級標准由國務院或者國務院確定的部門制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
第一條
為了防止傳染病由國外傳入或者由國內傳出,實施國境衛生檢疫,保護人體健康,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通航的港口、機場以及陸地邊境和國界江河的口岸(以下簡稱國境口岸),設立國境衛生檢疫機關,依照本法規定實施傳染病檢疫、監測和衛生監督。
第三條
本法規定的傳染病是指檢疫傳染病和監測傳染病。 檢疫傳染病,是指鼠疫、霍亂、黃熱病以及國務院確定和公布的其他傳染病。 監測傳染病,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確定和公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
第十二條
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對動物疫病狀況進行風險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制定相應的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措施。 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根據國內外動物疫情和保護養殖業生產及人體健康的需要,及時制定並公布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技術規范。
第十三條
國家對嚴重危害養殖業生產和人體健康的動物疫病實施強制免疫。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確定強制免疫的動物疫病病種和區域,並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國家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根據國家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制訂本行政區域的強制免疫計劃;並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內動物疫病流行情況增加實施強制免疫的動物疫病病種和區域,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並報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備案。
J. 小學生疫情防控安全小常識有哪些
小學生疫情防控安全小常識:
1、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做好個人清潔衛生。少出門,戴口罩,勤洗手,保持作息規律,合理膳食均衡營養,增強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
2、控制電子產品使用時間,做到合理有度。網課結束後盡量適當運動,遠離電子產品,讓身心和眼睛都得到放鬆,確定每天使用電子產品的時段和時長。
3、聽從學校和老師安排,適應居家學習環境,制定嚴格的家庭作息表並遵守。延遲開學期間,同學們藉此機會提高自我學習管理的能力,還可以和同學約定在線上探討學習,互相督促,一起進步。
疫情防控的措施:
1、提高思想認識,高度重視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和問題的嚴重性。目前疫情防控進入關鍵階段,喀什地區連續出現感染人員,各單位要時刻綳緊疫情防控這根弦,嚴格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加強重點部位、重點人群的防護。
2、認真扎實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各項措施。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疫情防控常態化措施要做到位,不能流於形式,各部門、各單位要認真落實防疫規定動作,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對通勤班車、主控室、員工餐廳等關鍵部位、關鍵場所進行消殺。
做好冷鏈食品的檢測,持續抓好測溫、佩戴口罩、衛生清理等常態化疫情管控各項措施。
3、嚴格落實對外來人員的管理。屬地單位要落實防疫責任,加強對外來人員的管理,掌握准確的行程信息,要管理好本單位的員工,不去有疫情的地方,同時也要做好外防輸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