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說話承擔法律責任

說話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4-18 07:16:30

1. 說話要負法律責任

說話 當然是需要負法律責任。當然,也需要要看說話的內容和產生的後果來定的。
如果亂說話 就很可能會涉嫌誹謗誣蔑他人,甚至會承擔刑事責任……。
如果 亂說話 胡說話,被社會所允許,那這個社會會變成怎麼樣的一個社會?你想一想,不覺得會有些恐怖嗎?

2. 夜間居民說話聲音大擾民需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這個是不承擔法律責任,只有通過批評教育要改正,以後晚上再說話的時候要注意,超過那個時間點要小聲說話,千萬不要打擾大家休息。

3. 說話的人應該對自己的話語負哪些具體的責任

言語有時會是一種武器,其實說話和做事時一種概念,對自己說過的話負責,就如同內對自己做過的容事負責一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說出的話如果傷害到了無辜之人,那麼,這就是在犯錯,至於如何為錯誤負責,我想大家心裡都清楚。

4. 成年人要為自己說的話負責任,網路不是法外之地 ,造謠會受到什麼處罰

成年人要為自己說的話負責任,網路不是法外之地 ,造謠會受到拘留或者罰款等懲罰。

網路如此發達的社會每一件事情上了熱搜之後,大家都瘋狂的在下面評論發表自己的看法,但是我們也要知道自己說話要有一個底線,不要亂說話去謠言別人,因為成年人了,要對自己所說過的話負責,即使是在網路上也能夠調查清楚你是在哪裡上網能夠查清楚你的姓名。有些人可能覺得造謠很好玩,卻不知道如果是嚴重的造謠被警方知道了之後會被拘留。

作為當代有素質的新青年,我們要懂得如何去辨別是非,不做那個在網路上面胡攪蠻纏的造謠者,而是要做一個監督者堅決的維護法律的地位!

5. 無依據亂說話要負法律責任嗎

是要負責任的。說話當然是需要負法律責任。當然,也需要要看說話的內容和產生的後果來定的。
如果亂說話 就很可能會涉嫌誹謗誣蔑他人,甚至會承擔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規定,公民享有名譽權,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公民的名譽權。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賠償損失、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問題的解釋》規定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但未造成嚴重後果,受害人請求精神損害賠償的,一般不予支持。 公民的名譽權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的名譽。利用網路形式宣揚他人的隱私,或者捏造事實公然醜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犯公民名譽權的行為。互聯網廣泛、快速的傳播性和其本身的專業、復雜性給利用網路侵權行為的認定及其相應的法律保護帶來了全新的挑戰和沖擊,但網路絕不是「法外之地」,利用網路實施的侵權行為絕不會「逍遙法外」。為倡導全社會共管共治網路謠言,共建共享網路文明,中央網信辦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中國文明網、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和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台1日聯合發布《「抵制網路謠言 共建網路文明」倡議書》。

倡議書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類謠言在網上傳播擴散,嚴重誤導公共輿論,損害網民權益,污染網路環境。整治網路謠言亂象、凈化網路生態、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成為社會各界共同心聲。

倡議書強調,網路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各類網路行為主體應嚴格遵守法律法規、社會公德和倫理道德,堅決杜絕造謠傳謠等違法違規行為,絕不讓互聯網成為傳播有害信息、造謠生事的平台。

倡議書提出「嚴守傳播秩序、完善治謠格局、辟除網路謠言、共建網路文明」四點倡議,旨在進一步強化互聯網平台主體責任,提升社會公眾網路媒介素養、科學精神和法治意識,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全社會共同治理網路謠言、共同建設網路文明的良好局面。

6. 網路亂說話觸犯哪條法律

法律分析:網路罵人,需要承擔民事責任 法律規定,每個自然人是享有名譽權的。 在網路上對他人的辱罵,實際上是侵犯了他人名譽權的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7. 亂說話會有哪些法律後果

亂說話有誣陷、誹謗、侮辱、造謠等形式。要根據具體情節,來判斷要承擔的法律後果。不可一概而論。

8. 亂說話需要負什麼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 亂說話的法律責任:1,造謠污衊;2,侵害個人隱私;3,煽動性言論都是要承擔法律後果的。說自己不同的看法,闡述自己的觀點以及學術討論,是不用負法律責任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九百九十條 人格權是民事主體享有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權利。除前款規定的人格權外,自然人享有基於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產生的其他人格權益。

9. 說話不講誠信是否要承擔法律責任

說話不講誠信復不需要承擔製法律責任。
「誠信」是人立身處世的原則,是關乎自己的品行!不講誠信是小人的個人行為,不是用來作為報復的手段或工具!如果以放棄做人立身處世的原則,來報復不講誠信的人,那就是同流合污!那就是放棄了身為人的身份了!讓自己也變成為小人了。

10. 講話要負法律責任

片面了,要分場合的,法律只是調節社會關系最廣泛最兜底的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如果說每個人說的每一句話都要負法律責任,那法律得忙死。

熱點內容
動畫片刑法 發布:2025-02-13 00:35:00 瀏覽:552
民事訴訟法146條6 發布:2025-02-12 23:28:42 瀏覽:865
巴州司法所 發布:2025-02-12 23:00:17 瀏覽:158
道德經庫恩 發布:2025-02-12 22:45:04 瀏覽:344
行政訴訟法八十二 發布:2025-02-12 22:07:11 瀏覽:890
重慶京師律師 發布:2025-02-12 19:52:51 瀏覽:808
法律責任包括下列哪些 發布:2025-02-12 19:04:52 瀏覽:481
合同法中約定優先原則 發布:2025-02-12 18:55:24 瀏覽:690
合同法履行完畢 發布:2025-02-12 18:38:59 瀏覽:231
1993年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2-12 18:13:01 瀏覽: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