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律義務和法律責任

法律義務和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4-18 07:37:11

法律責任是否是法律義務,為什麽

法律責任與法律義務雖然有密切聯系,但畢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各有其不同的本質。法律要求當事人應為的行為,稱為義務。義務與權利是相對應的。義務的履行即為權利的實現。義務的違反即發生責任。可見,法律責任以法律義務的存在為前提。要先有義務,然後才談得上責任。無義務,即無責任。雖有義務存在,如果義務人能正確履行義務,也不發生責任。只在義務人違反義務時,才發生責任。換言之,法律責任為違反法律義務的當事人應承擔的法律後果。
現有些《民法概論》中將法律責任與法律義務的區別歸結為:義務是應為的行為,責任是必為的行為。此說未能劃清二者界線

Ⅱ 義務和責任的區別

法律分析:責任與義務的區別包括以下幾點:1、義務是應為的行為,責任是必為的行為。2、 法律要求當事人應為的行為,稱為義務。3、義務與權利是相對應的。義務的履行即為權利的實現。義務的違反即發生責任。4、法律責任為違反法律義務的當事人應承擔的法律後果。法律義務是指法律規定的法律關系主體應該這樣行為或不這樣行為的限制和約束;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由於違約行為、違法行為或者由於法律規定而應承擔的某種不利的法律後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外國制裁法》第十四條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執行、不配合實施反制措施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第二十四條 產生廚余垃圾的單位、家庭和個人應當依法履行廚余垃圾源頭減量義務。

Ⅲ 法律責任和法律義務的關系是什麼

法律責任與法定權利與義務有密切的聯系。
首先,法律責任規范著內法律關系主體行使權利的界容限,以否定的法律後果防止權利行使不當或濫用權利;
其次,在權利受到妨害,以及違反法定義務時,法律責任又成為救濟權利、強制履行義務或追加新義務的依據;
再次,法律責任通過否定的法律後果成為對權利、義務得以順利實現的保證。總之,法律責任是國家強制責任人作出一定行為或不作一定行為,救濟受到侵害或損害的合法利益和法定權利的手段,是保障權利與義務實現的手段。
http://www.law-lib.com/law/

Ⅳ 法律責任與法律義務的關系是什麼

法律責任與法定權利與義務有密切的聯系。
首先,法律責任規范著法律關系專主體行使權利的界屬限,以否定的法律後果防止權利行使不當或濫用權利;
其次,在權利受到妨害,以及違反法定義務時,法律責任又成為救濟權利、強制履行義務或追加新義務的依據;
再次,法律責任通過否定的法律後果成為對權利、義務得以順利實現的保證。總之,法律責任是國家強制責任人作出一定行為或不作一定行為,救濟受到侵害或損害的合法利益和法定權利的手段,是保障權利與義務實現的手段。

Ⅳ 法律義務可分為哪兩類

法律義務可分為積極義務和消極義務。
積極行為即是指作為,應當為某事,是以主體作用於客體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又稱作為,是指以積極、主動作用於客體的形式表現的,具有法律意義的行為。
消極行為是指不作為,即主體以沉默,放棄作為,主體不施加於客體干擾的形式表達出來的。又稱不作為,是指以消極、抑制的形式表現的、具有法律意義的行為。
(5)法律義務和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1.積極義務又稱作為義務,是指以義務人須為一定行為(作為)為內容的義務。如交付財物的義務。
積極義務是由命令性規則所規定的,人們必須或者應當作出某種行為的規則,如婚姻法規定「現役軍人的配偶要求離婚,須得軍人同意」,公司法第十一條規定的「設立公司必須依照本法制定公司章程」等等,就屬於規定積極義務的情況。
2.消極義務又叫不作為義務,是禁止性規則所規定的,禁止人們作出一定的行為。
3.法律義務,是指法律關系主體依法承擔的某種必須履行的責任。是設定或隱含在法律規范中、實現於法律關系中的,主體以相對抑制的作為或不作為的方式保障權利主體獲得利益的一種約束手段。是指法律關系的主體依據法律規范必須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以保證權得人的權利得以實現,當負有義務的主體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自己的義務時,要受到國家強制力的制裁,承擔相應的責任。
4. 法律義務具有法定的強制性,違反法律義務必須承擔法律責任。根據法律規定,違反法律義務導致的法律責任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等。
5. 民法典律關系指由民法典律規范調整的當事人在民事流轉過程中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民法典律關系同其他法律關系一樣,由主體、客體和內容構成。
1、主體:參加合同關系法律關系,依法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當事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
2、客體: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在法律關系中,主體間的權利與義務之爭總是圍繞著一定的對象所展開的,沒有一定的對象,也就沒有權利義務之分,當然也就不會存在法律關系了。民法典律關系客體包括行為,物,財產,智力成果。民法典律關系的內容,即是合同主要條款所規范的主體的權利和義務。依據《民法典》。

Ⅵ 責任與義務的區別

區別如下:

義務:

公民或法人按法律規定應盡的版責任。

法律義務是指法律規定的法律關系主體應該這樣行為或不權這樣行為的限制和約束;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由於違約行為、違法行為或者由於法律規定而應承擔的某種不利的法律後果。

責任:

分內應做的事。

法律責任必是與不利後果相關的,需要由國家機關來追究。

拓展資料:

義務是「權利」的對稱。

①又稱「社會責任」、「直接社會義務」。

社會普遍認為的為了滿足一定社會關系參加者享受直接社會權利,其他人應作出的一定作為或不作為,是客觀的社會規律、人們曰常的生產活動和生活活動以及其他各種條件直接作用的結果,一般為習慣、道德等社會規范所確認。

這種意義上的義務是法律義務的直接基礎和社會內容。

②「法律權利」的對稱。又稱「法律義務」。

法律規定權利主體應作出一定行為或不作一定行為的責任,是保證法律權利得以實現的條件,是國家對一定的直接社會責任的確認,有鮮明的階級性,體現著統治階級的意志,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

法律關系的主體一般都應履行法律義務,但並非所有法律主體都必然承擔法律責任。

法律義務並不必然同不利後果相關,只有違反法律義務者才承擔不利後果;

Ⅶ 違法主體、法律義務主體、法律責任主體分別是誰。

第一、違法主體是楊某等三人,因其侵犯了范某對自家竹筍的所有權,所以是侵權的違法行內為;
第二、法容律義務主體是除范某以外的所有人,因為范某對自家的竹筍享有絕對權,其義務主體為范某以外的所有人;
第三、法律責任主體是楊某等三人的監護人,本案中為:楊父、陸父、王父。因為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監護人承擔的是無過錯責任,即由被監護人侵權造成的損害應當由監護人承擔。

Ⅷ 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的特點

法律權利與法律義務平等表現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被確立為基本原則,這里的平等講的就是權利和義務平等。其次,在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的具體設定上要平等。再次,權利與義務的實現要體現平等,互利共贏。
法律分析
法律權利及其特徵,法律權利是各種權利中十分重要的權利,具有以下四個方面的特徵:法律權利的內容、種類和實現程度受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制約。法律權利的內容、分配和實現方式因社會制度和國家法律的不同而存在差異。法律權利不僅由法律規定或認可,而且受法律維護或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法律權利必須依法行使,不能不擇手段地行使法律權利。法律義務的履行表現為兩種形式:一種是作為,是指義務人實施積極的行為;另一種是不作為,是指義務人不得實施某種行為。法律義務具有法定的強制性,違反法律義務必須承擔法律責任。法律義務具有以下四個特點:法律義務是歷史的;法律義務源於現實需要;法律義務必須依法設定;法律義務可能發生變化。權利人可以在法定范圍內享有某種利益或實施一定的行為。權利人可以請求義務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以保證其享有或實現某種利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三十三條 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第三十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

Ⅸ 什麼叫法律義務

法律義務也稱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主體,在享受權利的同時必須承擔的責任,這在法律上稱為權利義務對等原則。

熱點內容
動畫片刑法 發布:2025-02-13 00:35:00 瀏覽:552
民事訴訟法146條6 發布:2025-02-12 23:28:42 瀏覽:865
巴州司法所 發布:2025-02-12 23:00:17 瀏覽:158
道德經庫恩 發布:2025-02-12 22:45:04 瀏覽:344
行政訴訟法八十二 發布:2025-02-12 22:07:11 瀏覽:890
重慶京師律師 發布:2025-02-12 19:52:51 瀏覽:808
法律責任包括下列哪些 發布:2025-02-12 19:04:52 瀏覽:481
合同法中約定優先原則 發布:2025-02-12 18:55:24 瀏覽:690
合同法履行完畢 發布:2025-02-12 18:38:59 瀏覽:231
1993年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2-12 18:13:01 瀏覽: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