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消防承擔法律責任的構成條件

消防承擔法律責任的構成條件

發布時間: 2022-04-18 10:22:00

⑴ 滿足哪些條件才構成消防責任事故罪

滿足下列要件構成消防責任事故罪:
1、本罪的主體要件為一般主體;
2、主觀要件即過失的心理態度;
3、客體要件為國家的消防監督制度和公共安全;
4、客觀要件即行為人違反消防管理法規,經消防監督機構通知採取改正措施而拒絕執行,並造成嚴重後果的行為。
【法律依據】
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條
違反消防管理法規,經消防監督機構通知採取改正措施而拒絕執行,造成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十三條
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⑵ 消防責任事故罪具體構成要件

1.客體要件,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的消防監督制度和公共安全。
2.客觀要件,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消防管理法規且經消防監督機構通知採取改正措施而拒絕執行的行為。違反消防管理法規而造成嚴重後果,是這種犯罪行為的本質特徵。
3.主體要件,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行為人既包括自然人,年滿十六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也包括單位。
4.主觀要件,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過失。可以是疏忽大意的過失,也可以是過於自信的過失。
【法律依據】
《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條,違反消防管理法規,經消防監督機構通知採取改正措施而拒絕執行,造成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⑶ 構成消防責任事故罪的條件

構成消防責任事故罪的要件為:
1、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的消防監督制度和公共安全。
2、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消防管理法規且經消防監督機構通知採取改正措施而拒絕執行的行為。
3、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
4、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過失。
【法律依據】
《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條
違反消防管理法規,經消防監督機構通知採取改正措施而拒絕執行,造成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⑷ 消防責任事故罪構成要件具體規定

法律分析:消防責任事故罪構成要件如下:

1.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的消防監督制度和公共安全;

2.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消防管理法規且經消防監督機構通知採取改正措施而拒絕執行的行為;

3.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

4.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過失。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三十九條 違反消防管理法規,經消防監督機構通知採取改正措施而拒絕執行,造成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⑸ 構成消防責任事故罪的要件包括哪些

構成消防責任事故罪的要件有:
1、客體要件,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的消防監督制度和公共安全;
2、客觀要件,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消防管理法規且經消防監督機構通知採取改正措施而拒絕執行的行為;
3、主體要件,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
4、主觀要件,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過失。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條
違反消防管理法規,經消防監督機構通知採取改正措施而拒絕執行,造成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⑹ 消防責任事故罪的犯罪構成要件都有什麼呢

消防責任事故罪的犯罪構成要件具體有:
(一)主體要件:主體為一般主體;
(二)主觀要件:在主觀方面表現為過失;
(三)客體要件:侵犯的客體是國家的消防監督制度和公共安全;
(四)客觀方面: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消防管理法規且經消防監督機構通知採取改正措施而拒絕執行的行為。
【法律依據】
《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條
違反消防管理法規,經消防監督機構通知採取改正措施而拒絕執行,造成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⑺ 什麼情況下屬於構成消防責任事故罪

客體是國家的消防監督制度和公共安全,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消防管理法規且經消防監督機構通知採取改正措施而拒絕執行的行為。主體為一般主體,既包括自然人,年滿十六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也包括單位,且主觀方面表現為過失的才會構成消防責任事故罪。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條
違反消防管理法規,經消防監督機構通知採取改正措施而拒絕執行,造成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⑻ 構成消防責任事故罪應具備哪些條件

消防責任事故罪的犯罪構成如下:

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的消防監督制度和公共安全。消防工作是全民同火災作斗爭的事業,關繫到國計民生和社會的安定,涉及到各行各業、千家萬戶。我國對消防工作實行嚴格的監督管制,專門制定了《消防法》、《消防監督程序規定》等消防法規,其中規定,我國消防工作由各級公安機關實施監督,縣以上公安機關設置消防監督機構,消防監督機構發現有重大火災隱患的,應及時向被檢查的單位或居民以及上級主管部門發出《火險隱患整改通知書》,被通知單位的防火負責或公民,應當採取有效措施,消除火災隱患,並將整改的情況及時告訴消防監督機構。每個單位和公民都必須嚴格遵守消防法規,認真搞好消防工作,及時消除火災隱患。而有些單位和公民片面追求經濟效益,違反消防管理法規,經消防監督機構通知採取改正措施而拒絕執行,因而發生火災,造成嚴重後果。嚴重破壞消防監督管理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給國家、集體和人民群眾帶來巨大損失。

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消防管理法規且經消防監督機構通知採取改正措施而拒絕執行的行為。違反消防管理法規而造成嚴重後果,是這種犯罪行為的本質特徵。

1.所謂違反消防管理法規,是指違反了我國《消防條例》、《消防條例實施細則》、《倉庫防火安全管理規則》、《高層建築消防管理規則》等。

2.經消防監督管理機構通知採取改正措施而拒絕執行。如行為人只是違反了消防管理法規,但沒有接到過消防監督機構採取改正措施的通知,則即使造成了嚴重後果,也不構成本罪。消防監督機構,是指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建立的專門負責消防監督檢查工作的機構。

3.違反消防管理法規與嚴重後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即嚴重後果是由於違反消防管理法規的行為引起的。違反消防管理法規的行為與嚴重後果之間沒有因果聯系,則不構成本罪。

嚴重後果,通常是指造成了人身傷亡、死亡或公私財產的重大損失。後果特別嚴重,一般是指造成多人重傷、死亡、或者公私財產的巨大損失。根據司法實踐經驗和有關規定,所謂重大傷亡事故,一般是指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傷三人以上。所謂嚴重後果,既包括重大人身傷亡,也包括重大的直接經濟損失。直接經濟損失的數額,一般掌握在五萬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雖不足上述規定的數額,但情節嚴重,使生產、工作受到重大損失的,也應追究直接責任人員的處罰。

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行為人既包括自然人,年滿十六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也包括單位。

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過失。可以是疏忽大意的過失,也可以是過於自信的過失。這里所說的過失,是指行為人對其所造成的危害結果的心理狀態而言。行為人主觀上並不希望火災事故發生,但就其違反消防管理法規,經消防機構通知採取改正措施而拒絕執行而言,則卻是明知故犯的。行為人明知是違反了消防管理法規,但卻未想到會因此立即產生嚴重後果,或者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了嚴重後果。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條違反消防管理法規,經消防監督機構通知採取改正措施而拒絕執行,造成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三十九條之一在安全事故發生後,負有報告職責的人員不報或者謊報事故情況,貽誤事故搶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⑼ 消防責任事故一般構成四個條件

消防責任事故罪的四個構成要件為:
1、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的消防監督制度和公共安全。
2、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消防管理法規且經消防監督機構通知採取改正措施而拒絕執行的行為。
3、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
4、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過失。
【法律依據】
《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條
違反消防管理法規,經消防監督機構通知採取改正措施而拒絕執行,造成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熱點內容
新勞動法試用期工資 發布:2025-02-13 00:53:20 瀏覽:703
寧波新勞動法實務培訓 發布:2025-02-13 00:48:24 瀏覽:645
動畫片刑法 發布:2025-02-13 00:35:00 瀏覽:552
民事訴訟法146條6 發布:2025-02-12 23:28:42 瀏覽:865
巴州司法所 發布:2025-02-12 23:00:17 瀏覽:158
道德經庫恩 發布:2025-02-12 22:45:04 瀏覽:344
行政訴訟法八十二 發布:2025-02-12 22:07:11 瀏覽:890
重慶京師律師 發布:2025-02-12 19:52:51 瀏覽:808
法律責任包括下列哪些 發布:2025-02-12 19:04:52 瀏覽:481
合同法中約定優先原則 發布:2025-02-12 18:55:24 瀏覽: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