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責任免責不包括
❶ 試論我國法律規定的主要的免責條件和方式
1、 不可抗力,所謂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不可抗力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形:
(1)自然災害、如台風、洪水、冰雹;
(2)政府行為,如徵收、徵用;
(3)社會異常事件,如罷工、騷亂。
2、免責條款,免責條款是指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免除將來可能發生的違約責任的條款,其所規定的免責事由即約定免責事由。免責條款不能排除當事人的基本義務,也不能排除故意或重大過失的責任。
(1)免責條款是合同的組成部分,是一種合同條款。它既然是一種合同條款,就必須是經當事人雙方同意的,具有約定性。
(2)免責條款的提出必須是明示的,不允許以默示方式作出,也不允許法官推定免責條款的存在。
(3)免責條款旨在排除或者限制未來的民事責任,具有免責功能,這是免責條款最重要的屬性,是區別於其他合同條款的明顯特徵。
(1)法律責任免責不包括擴展閱讀
1、在不可抗力的適用上,有以下問題值得注意:
(1)合同中是否約定不可抗力條款,不影響直接援用法律規定;
(2)不可抗力條款是法定免責條款,約定不可抗力條款如小於法定范圍,當事人仍可援用法律規定主張免責;如大於法定范圍,超出部分應視為另外成立了免責條款;
(3)不可抗力作為免責條款具有強制性,當事人不得約定將不可抗力排除在免責事由之外。
2、不可抗力的免責效力。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全部免除責任。但有以下列外:
(1)金錢債務的遲延責任不得因不可抗力而免除。
(2)遲延履行期間發生的不可抗力不具有免責效力。
3、不可抗力與意外事件。實際上,民法通則和合同法均未將意外事件作為免責條件。因此,多數學者主張意外事件不應該作為免責事由。
❷ 以下不屬於免責種類的有().答案:1,時效免責;2,無責任免責;3,協議免責;4,自助
2.無責任免責不屬於免責種類。
概括我國有關法律規定和法律實踐,認為免責事由有以下九種情況:
(a)時效免責;
(b)不訴免責;
(c)自首、立功免責;
(d)補救免責;
(e)協議免責;
(f)自助免責;
(e)人道主義免責;
(h)赦免;
(i)豁免。
❸ 法律免責9種情形
1.時效免責,違法者在其違法行為發生一定期限後不再承擔強制性法律責任。
2.不訴免責,告訴才處理,不告不理。
3.自首立功免責,違法之後有自首或者立功的人,免除其部分或者全部法律責任。
4.有效補救免責,實施違法行為,造成一定損害,但在國家機關歸責之前採取及時補救措施的人,免除其全部或者部分責任。
5.自助免責,自助行為引起的法律責任的減輕或者免除。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免除法律責任。
❹ 法律責任的減輕和免除包括哪些情形
(1)時效免責。即法律規定違法者在其違法行為發生一定期限後不再承擔強制性、懲罰性的法律責任。如刑法中的已過追訴時效,都屬於時效免責的情況。(2)不訴免責。即法律規定只要當事人不告,國家就不會追究違法者的法律責任。如刑法中規定的「告訴才處理」的犯罪,就屬於不訴免責的情況。刑法中除小部分不告不理之外都是必須追究的。但是,民法是不告不理的。(3)自首和立功免責。即刑法規定犯罪者在犯罪後有自首和立功表現的,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犯罪後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現的,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4)補救免責。即法律規定違法者在造成一定損害後,在有關國家機關追究其法律責任前及時採取補救措施,可以或應當部分或全部地免除其法律責任。如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犯罪中止,應當免除或減輕處罰。(5)協議或議定免責。即雙方當事人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經協商同意部分或全部地免除法律責任。這種免責僅適用於民事活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條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❺ 法律責任的免責,違法阻卻事由,免責事由
分約定和法定兩種。
約定的免責是由就是雙方在合同條款中有明確記載可以使某方免責的條款;
法定是由就是指法律規定可以免責的理由,比如說:不可抗力。不可抗力是指買賣合同簽訂後,不是由於合同當事人的過失或疏忽,而是由於發生了合同當事人無法預見、無法預防、無法避免和無法控制的事件,以致不能履行或不能如期履行合同,發生意外事件的一方可以免除履行合同的責任或者推遲履行合同,在我國《民法通則》上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不可抗力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形:
1.自然災害,如台風、洪水、地震等。
2.政府行為,如徵收、徵用
3.社會異常事件,如罷工、騷亂。
❻ 什麼是法律責任的免責條件,法律責任的免責條件有哪些
免責,也稱法律責任的免除,是法律責任由於法定條件被部分或全部地免除。主要存在時效免責、不訴及協議免責、自首、立功免責和因履行不能而免責四種形式。
❼ 法律責任的免除是什麼意思
法律責抄任的免除,也稱免責,襲是指法律責任由於出現法定條件而被部分或全部地免除。從我國的法律規定和法律實踐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幾種免責形式:
1、時效免責,即法律責任經過了一定的期限後而免除。
2、不訴及協議免責,是指如果受害人或有關當事人不向法院起訴要求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行為人的法律責任就在實際上被免除,或者受害人與加害人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協商同意的免責。
3、自首、立功免責,是指對那些違法之後有立功表現的人,免除其部分和全部的法律責任。
4、因履行不能而免責,即在財產責任中,在責任人確實沒有能力履行或沒有能力全部履行的情況下,有關的國家機關全部或部分免除其責任。
❽ 簡答法律責任的種類及免責的條件和方式
根據法律規定,根據違法行為所違反的法律的性質,可以把法律責任分為民事責任、行政責任、經濟法責任、刑事責任、違憲責任和國家賠償責任。
追究法律責任的原則包括:個人負責,不株連原則;重在教育原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原則。
構成法律責任必須具備的各種條件或必須符合的標准,它是國家機關要求行為人承擔法律責任時進行分析、判斷的標准。
免責:
1、不可抗力,所謂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不可抗力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形:
(1)自然災害、如台風、洪水、冰雹;
(2)政府行為,如徵收、徵用;
(3)社會異常事件,如罷工、騷亂。
2、免責條款,免責條款是指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免除將來可能發生的違約責任的條款,其所規定的免責事由即約定免責事由。免責條款不能排除當事人的基本義務,也不能排除故意或重大過失的責任。
免責條款是合同的組成部分,是一種合同條款。它既然是一種合同條款,就必須是經當事人雙方同意的,具有約定性。
免責條款的提出必須是明示的,不允許以默示方式作出,也不允許法官推定免責條款的存在。
免責條款旨在排除或者限制未來的民事責任,具有免責功能,這是免責條款最重要的屬性,是區別於其他合同條款的明顯特徵。
❾ 我國法律責任的免責條件有哪些分類求詳解!
免責事由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正當理由,包括職務授權行為、正當防衛、內緊急避險、自助行為、受容害人同意五種;二是外來原因,包括不可抗力、受害人過錯、第三人原因與意外事件共四種。
免責事由一般由法律規定,但在不違反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序良俗的前提下,也可以由當事人約定。
❿ 法律責任免除事由包括
法律分析:民事責任的免責事由有以下幾點:
1、第三人過錯。是指損害完全是由原被告之外的第三人過錯造成的情形。
2、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所導致的損失。
3、正當防衛。是指為了保護自身、他人的合法權益遭受不法侵害,對正在進行不法侵害的人採取防衛措施所造成的損害。
4、緊急避險。是指為使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而採取避險行為所造成的損害。
5、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條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義務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不可抗力是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第一百八十一條 因正當防衛造成損害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正當防衛人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
第一百八十二條 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民事責任。危險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不承擔民事責任,可以給予適當補償。緊急避險採取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緊急避險人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
第一百八十三條 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第一百八十四條 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