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法發包的法律責任合同無效
A. 違法分包合同效力怎麼認定
違法分包合同是無效的,《民法典》禁止非法轉包和違法分包。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七百九十一條:發包人可以與總承包人訂立建設工程合同,也可以分別與勘察人、設計人、施工人訂立勘察、設計、施工承包合同。發包人不得將應當由一個承包人完成的建設工程支解成若幹部分發包給數個承包人。總承包人或者勘察、設計、施工承包人經發包人同意,可以將自己承包的部分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第三人就其完成的工作成果與總承包人或者勘察、設計、施工承包人向發包人承擔連帶責任。承包人不得將其承包的全部建設工程轉包給第三人或者將其承包的全部建設工程支解以後以分包的名義分別轉包給第三人。禁止承包人將工程分包給不具備相應資質條件的單位。禁止分包單位將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建設工程主體結構的施工必須由承包人自行完成。
B. 依法分包違法合同是否有效
違法分包的合同無效。法律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無效。承包人非法轉包、違法分包建設工程或者沒有資質的實際施工人借用有資質的建築施工企業名義與他人簽訂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的行為無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第二十九條
建築工程總承包單位可以將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程發包給具有相應資質條件的分包單位;但是,除總承包合同中約定的分包外,必須經建設單位認可。施工總承包的,建築工程主體結構的施工必須由總承包單位自行完成。
建築工程總承包單位按照總承包合同的約定對建設單位負責;分包單位按照分包合同的約定對總承包單位負責。總承包單位和分包單位就分包工程對建設單位承擔連帶責任。
禁止總承包單位將工程分包給不具備相應資質條件的單位。禁止分包單位將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
C. 建築工程分包合同無效的法律責任
建設工程分包合同無效情形有以下三種:
1、沒有經過發包人同意的違法分包行為;
2、不具備相應資質違法分包;
3、將工程肢解,以勞務分包的名義將工程違法轉包或分包給其他企業。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一)》第一條
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據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的規定,認定無效:
(一)承包人未取得建築業企業資質或者超越資質等級的;
(二)沒有資質的實際施工人借用有資質的建築施工企業名義的;
(三)建設工程必須進行招標而未招標或者中標無效的。
承包人因轉包、違法分包建設工程與他人簽訂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應當依據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及第七百九十一條第二款、第三款的規定,認定無效。
D. 違法分包的法律後果
違法分包的法律責任
一、什麼是違法分包
違法分包是指下列行為:
(1)總承包單位將建設工程分包給不具備相應資質條件的單位的;
(2)建設工程總承包合同中未有約定,又未經建設單位認可,承包單位將其承包的部分建設工程交由其他單位完成的;
(3)施工總承包單位將建設工程主體結構的施工分包給其他單位的;
(4)分包單位將其承包的建設工程再分包的。
二、違法分包的法律後果
工程違法分包屬於嚴重的違法行為,其法律後果如下:
1、行政責任:
(1)施工單位將承包的工程違法分包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處工程合同價款0.5%以上1%以下的罰款;可以責令停業整頓,降低資質等級;情節嚴重的,吊銷資質證書。
(2)對於接受違法分包的施工單位,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
2、民事法律後果:
(1)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違法分包的,分包合同無效。
(2)施工單位違法分包的,發包人有權解除施工合同,並有權要求施工單位賠償損失。
(3)施工單位對因違法分包工程不符合規定的質量標准造成的損失,與接受分包的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4)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規定,收繳違法分包當事人已經取得的非法所得。
E. 非法轉包,發包人與承包人之間的合同無效嗎
是這樣。
非法轉包的,由於發包人與承包人之間屬於非法交易關系,彼此之間的交易行為屬於違法,其中一切文本契約不受法律保護。因此,彼此之間簽訂的合同同樣不受法律保護,屬無效合同。
F. 發包人發包的是違法建築,應如何對承包人進行損失賠償
修建違法建築所簽訂的施工合同是無效合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57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無效、被撤銷或者確定不發生效力後,行為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由此所受到的損失;各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該條規定了合同無效時當事人應當承擔的返還財產、折價補償、賠償損失的法律責任。因為建設工程施工的過程就是將承包人的勞動和建築材料等物化到建設工程的過程,發包人的目的是取得承包人建設的工程,而承包人的目的是取得相應的工程款。因此,這種情況下,如果施工合同無效,就無法適用返還財產,只能適用折價補償。
《建設工程司法解釋(一)》第6條規定:「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無效,一方當事人請求對方賠償損失的,應當就對方過錯、損失大小、過錯與損失之間的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損失大小無法確定,一方當事人請求參照合同約定的質量標准、建設工期、工程價款支付時間等內容確定損失大小的,人民法院可以結合雙方過錯程度、過錯與損失之間的因果關系等因素作出裁判。」第24條規定:「當事人就同一建設工程訂立的數份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均無效,但建設工程質量合格,一方當事人請求參照實際履行的合同關於工程價款的約定折價補償承包人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實際履行的合同難以確定,當事人請求參照最後簽訂的合同關於工程價款的約定折價補償承包人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從以上司法解釋規定的內容可以看出,無論施工合同是否有效,只要工程質量合格,當事人就可以參照合同約定結算工程價款,這體現的就是無效合同折價補償的原則。
但對於違法建築,情況則有所不同。因為折價補償首先應確定無效合同下建造的工程是否有價值,然後才存在折價補償問題;沒有價值就沒必要補償,只能考慮如何賠償損失。是否有價值的衡量標准,就是工程是否通過竣工驗收,是否可以投入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第61條規定:「交付竣工驗收的建築工程,必須符合規定的建築工程質量標准,有完整的工程技術經濟資料和經簽署的工程保修書,並具備國家規定的其他竣工條件。建築工程竣工經驗收合格後,方可交付使用;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違法建築盡管其工程質量可能合格,但因其沒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手續,違反了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因此無法通過竣工驗收,工程不能投入使用,工程價值無法體現,也就不能適用原物返還或者折價補償的原則,只能適用賠償損失的原則。
G. 轉包合同無效的法律依據
法律分析:如認定合同無效既無法律依據,也違背合同無效理論。其次,在承包人違法分包的合同中,承包人一般還存在其他未分包的工程,由於整個工程是作為一個整體與發包人結算,如果否定合同的效力,將否定承包人未分包部分的工程依據有效合同結算的權利,也將否定發包人依據合同追究承包人違約責任的權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八百零六條 承包人將建設工程轉包、違法分包的,發包人可以解除合同。發包人提供的主要建築材料、建築構配件和設備不符合強制性標准或者不履行協助義務,致使承包人無法施工,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相應義務的,承包人可以解除合同。合同解除後,已經完成的建設工程質量合格的,發包人應當按照約定支付相應的工程價款;已經完成的建設工程質量不合格的,參照本法第七百九十三條的規定處理。
H. 建築工程違法分包合同有效嗎
依據合同法的規定,違反法律規定的合同是無效的,違法分包的合同因為其違反建築法及有關法規的規定,所以是無效的合同。按照《合同法》的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是無效合同。違法分包的合同因為其違反建築法及有關法規的規定,所以是無效合同。從維護社會利益的角度來看,違法分包往往是將工程項目分包給不具有相關資質的單位,如果不確認合同無效,可能對社會公共利益造成損害。《建築法》規定:建築工程總承包單位可以將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程發包給具有相應資質條件的分包單位;但是,除總承包合同中約定的分包外,必須經建設單位認可。施工總承包的,建築工程主體結構的施工必須由總承包單位自行完成。建築工程總承包單位按照總承包合同的約定對建設單位負責;分包單位按照分包合同的約定對總承包單位負責。總承包單位和分包單位就分包工程對建設單位承擔連帶責任。禁止總承包單位將工程分包給不具備相應資質條件的單位。禁止分包單位將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第二十九條建築工程總承包單位可以將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程發包給具有相應資質條件的分包單位;但是,除總承包合同中約定的分包外,必須經建設單位認可。施工總承包的,建築工程主體結構的施工必須由總承包單位自行完成。建築工程總承包單位按照總承包合同的約定對建設單位負責;分包單位按照分包合同的約定對總承包單位負責。總承包單位和分包單位就分包工程對建設單位承擔連帶責任。禁止總承包單位將工程分包給不具備相應資質條件的單位。禁止分包單位將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