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壹』 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應具備哪些條件
合同有效的基本要件:
1、訂立合同的當事人有合法資格
自然人訂立合同應當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其中,個體工商戶必須依法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准登記,取得營業執照,並在核准登記的業務范圍內訂立合同。
法人應當具備國家法律規定的法人條件,並依法取得法人資格。其中企業法人必須依法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准登記,取得營業執照,並在核准登記的業務范圍內訂立合同。法定代表人是法人單位的合法代表人,全權代表法人對外訂立合同。法定代表人簽訂合同時,應當出示身份證明以及法人營業執照或法人項目證明。
其他組織(非法人組織,包括法人的分支機構、個人獨資企業及合夥企業等),也必須依法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或其他主管機關核准登記,取得合法資格。這些組織的負責人依法代表本單位對外簽訂合同。
代理人代訂合同,必須事先取得委託人的授權委託書,並在授權范圍內以委託人的名義簽訂,才對委託人直接產生權利和義務。
理論上,認定代理人有無簽訂合同代理資格的惟一依據是授權委託書(委託證明),但實踐中注重足以證明其代理資格的書面憑證,如介紹信、蓋有合同專用章或公章的空白合同等。不過,介紹信的基本功能是證明一種關系,起一定的介紹和證明作用,是人們交往的媒介,並不完全具備代理證書的性質、特點和內容,容易為他人利用進行經濟詐騙活動。
2、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沒有損害國家、集體、第三人的利益以及社會公共利益
意思表示是當事人將與對方訂立合同的意願表現於外部的行為。意思表示應當是當事人自主、自由、自願地表達的真實意志。只有當事人在訂立合同的過程中,對合同的內容表達了其真實的意思,合同才受法律保護。因此,通過欺詐、脅迫等手段迫使對方當事人進行不真實的意思表示而訂立的合同,或者當事人雙方惡意串通、利用合同規避法律和行政法規的適用,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而訂立的合同,損害國家、集體、第三人的利益以及社會公共利益的合同均無法律效力。
3、合同的內容、形式和訂立程序不違法(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合同的內容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如法律、法規明令禁止從事的活動),法律、法規規定必須採用特定形式或必須經過公證、鑒證或批准、登記後才能生效的合同,必須符合特定的形式或履行特定程序才能生效。
『貳』 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具有復法律效力。
民間協議具制有法律效力的前提為:協議雙方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且是在雙方都自願的前提下簽訂,沒有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協議所具備的格式、內容、項目齊全,經雙方簽字確認,且雙方都沒有欺騙的行為,代理人代理手續合法。
《合同法》規定合同有效要件為:
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實。
3、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4、合同標的須確定和可能。
(2)本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協議的格式
1 、標題:雙方單位名稱事由,協議書三部分組成。
2 、正文:條款內容
協商目的
協商目的責任
協議的時間和期限
協商目的條款和酬金{價格明確總額大寫必須明確貨幣種類}
履行條款期限
違反條款的責任處理
落款{簽署}
簽署日期
『叄』 本協議與原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是什麼意思
你的原協議是怎麼約定的?一般情況下我都寫這么一條「本合同未盡事宜經雙方專協商一致簽訂補充協議,與屬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如果你原協議沒有特別約定,經雙方協商一致簽訂的補充協議就與原協議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其實實際操作上,「補充協議」的效力往往高於原合同。
『肆』 翻譯:本合同中英文版本一式兩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根據是中英文版本,翻譯成英文如下:
The contract i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in two copies, with the same legal effect.
合同效力,指依法成立受法律保護的合同,對合同當事人產生的必須履行其合同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解除合同的法律拘束力,即法律效力。
這個「法律效力」不是說合同本身是法律,而是說由於合同當事人的意志符合國家意志和社會利益,國家賦予當事人的意志以拘束力,要求合同當事人嚴格履行合同,否則即依靠國家強制力,要當事人履行合同並承擔違約責任。
(4)本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合同翻譯過程中要注意如下錯誤:
一、合同時間條款的翻譯
合同中有嚴格的有效時間范圍,翻譯時必須按照原文設定的時間來翻譯。翻譯一定要看清,是截止到什麼時間還是介於什麼時間之間,否則其差別往往會引起合同雙方的爭執。
二、合同中金額條款
合同中的金額翻譯也是容易出錯的地方,翻譯時必須注意,不得差露、塗改甚至是偽造。要正確使用貨幣符號和小數點,不同的貨幣符號代表不同國家的貨幣,小數點代表分節號,稍有疏忽其後果就不堪設想。合同翻譯時國際貿易中最為常見的翻譯類型,但並不是比較容易的翻譯。相反,合同翻譯是很復雜、很重要的翻譯,若譯文不準確或者不規范勢必引起合同雙方的經濟糾紛。我們經常有看到新聞因為合同中一個小數點點錯而造成金額上的巨大不同,合同翻譯一定要嚴謹、仔細再仔細,不能出一點差錯。
三、合同責任條款中連詞和介詞的使用
責任條款是明確規定雙方責任許可權和范圍的,常常使用連詞和介詞的固定結構,但是如果不能正確理解合同條款的意思,使用不同的介詞或者連詞,翻譯之後的內容就會與原文大相徑庭。
『伍』 怎麼寫協議書才具有法律效力
甲乙雙方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的規定,本著平等協商、自願有償的原則,就合作的有關事宜達成一致,訂立合同。
1 、標題:雙方單位名稱事由,協議書三部分組成。
2 、正文:條款內容、協商目的、協商目的責任、協議的時間和期限、協商目的條款和酬金(價格明確總額大寫必須明確貨幣種類)、履行條款期限、違反條款的責任處理、落款(簽署)、簽署日期。
訂立協議書,其目的為了更好地從制度上乃至法律上,把雙方協議所承擔的責任固定下來。作為一種能夠明確彼此權利與義務、具有約束力的憑證性文書,協議書對當事人雙方(或多方)都具有制約性,它能監督雙方信守諾言、約束輕率反悔行為,它的作用,與合同基本相同。
(5)本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1、甲、乙雙方在合同生效後應本著誠信的原則嚴格履行合同義務。如一方當事人違約,應向守約一方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為相應的經濟損失。甲方非法干預乙方生產經營,擅自變更或解除合同,給乙方造成損失的,甲方賠償乙方全部損失。乙方違背合同規定,給甲方造成損失的,乙方賠償全部損失。
2、因本合同的訂立、生效、履行、變更或解除等發生爭議時,甲、乙雙方可以通過協商解決,也可以提請村民委員會調解解決。不願協商、調解或者協商、調解不成時,可以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陸』 什麼樣的合同具有法律效應
合同具有法律效應需要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1.簽定合同或協議的當事人需是雙方或多方,而不能是單方所為,經過平等、自願協商而訂立;
2.簽訂的主體是有資格的民事行為能力人(包括自然人、法人等),他們對自己的行為的內容能夠正確認識,可自由支配自己的行為,能夠以自己的名義簽訂相關合同、協議;
3.簽定的合同、協議的內容不違反法律的強行性效力性法律規定(如,不得違反公序良俗,說白了就是公共道德秩序)。
4.合同或協議內容不損害國有、社會公共利益或第三人合法利益。
(6)本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只要雙方同意合同書上的內容並在上面共同簽字的,就具有法律效力,對雙方都有拘束力。
但是,合同要具有法律效力,還要注意合同內容不能違背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不能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不能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另外,有一些特殊種類的合同是需要到國家相關部門登記才能生效的,例如專利轉讓要到專利局登記等,這種情況一般在你這種合夥做生意中可能涉及較少的。
參考資料: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 -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
『柒』 本合同文本為示範文本 有法律效力嗎
如果簽署合同時按照示範文本簽訂,就是實際合同了,雙方協商以後簽訂內的,就具有法律效容力。實際簽署的合同,其條款在沒有法律禁止性規定時具有法律效力。司法解釋的含義不是禁止性規定的,在合同約定不清或者理解有爭議時按司法解釋辦理。
『捌』 什麼樣的合同或者協議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一般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也是就是具有法律效力。具體要符合以下條件:
簽定合同或協議的當事人需是雙方或多方,而不能是單方所為,經過平等、自願協商而訂立;
簽訂的主體是有資格的民事行為能力人(包括自然人、法人等),他們對自己的行為的內容能夠正確認識,可自由支配自己的行為,能夠以自己的名義簽訂相關合同、協議;
簽定的合同、協議的內容不違反法律的強行性效力性法律規定(如,不得違反公序良俗,說白了就是公共道德秩序)。
合同或協議內容不損害國有、社會公共利益或第三人合法利益。
(8)本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合同是當事人或當事雙方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關系的協議。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廣義合同指所有法律部門中確定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狹義合同指一切民事合同。
還有最狹義合同僅指民事合同中的債權合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85條:合同是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關系的協議。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條: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
合同(Contract),又稱為契約、協議,是平等的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合同作為一種民事法律行為,是當事人協商一致的產物,是兩個以上的意思表示相一致的協議。
只有當事人所作出的意思表示合法,合同才具有國家法律約束力。依法成立的合同從成立之日起生效,具有國家法律約束力 。
『玖』 什麼樣的合同才具有法律效力
關於欺詐合同的法律效力,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無效。「對於意思表示不真實的法律行為,民法確認其為無效,以保護意思受壓迫當事人的利益」 ,這種觀念源於我國《民法通則》第58條的規定。另一種觀點認為:其損害了國家利益的,無效;其損害了私人利益的,可以撤銷。
『拾』 本合同文本為示範文本 有法律效力嗎
一般情況下,合同示範文本都是符合有效合同的要件要求的,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版。權
合同有效的要件包括:
1、意思表示真實
2、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3、合同標的須確定和可能
4、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只要要件符合,無論是不是示範文本,合同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延伸:
合同示範文本指根據《合同法》的相關規定,而制出的文本合同,也指舉例一些標准合同文本,依據此合同為標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