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危險責任法律法規有哪些
1. 勞動者高危作業出事故侵權責任如何分配
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三條規定對於高度危險作業的概念作了界定:「從事高空、高壓、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高速運輸工具等對周圍環境有高度危險的作業」,其特徵應是對周圍環境存有高度的危險性,突出一種危險性。而環境污染一般是指向周圍環境的排污或散發雜訊行為超過法律法規規定的標准,而對周圍環境造成了污染。可見,環境污染行為強調的是對周圍環境潛在的或實在的影響,而並不是危險性。商務部《糧油儲藏技術規范》第9.2.2規定,被熏蒸的糧倉(包括露天儲糧囤、垛),須嚴格密閉,防止毒氣外漏。樓房倉上下及倉外四周,必須保留一定的安全距離:氯化苦30米,溴甲烷、磷化氫20米。在此范圍內從施葯到充分散發毒氣前,均嚴禁住人及飼養家禽家畜。
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訴訟與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不同的舉證責任分配原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四條規定,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損害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由加害人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及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對於構成侵權行為的四要件,由於兩種侵權類型都適用無過錯的歸責原則,故受害人都無須對加害人具有過錯負舉證責任,但受害人均須證明存在有侵權行為、有損害後果,差異在於損害後果與加害人的侵害行為之間是否有因果關系的證明上。
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中,受害人應對因果關系負舉證責任。但需要注意的是,由於醫學和科學有時尚不能完全揭示侵害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等原因,受害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是一種蓋然性的證明,否則對受害人來說並不公平。在受害人就因果關系的蓋然性作出證明之後,舉證責任即轉移到加害人,由加害人證明因果關系不存在。理論上有人將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的事實負舉證責任歸結為舉證責任倒置,這是不對的。典型的舉證責任倒置則在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得以體現,司法解釋將因果關系的舉證責任完全分配給了加害人,受害人根本無須就因果關系作哪怕是初步的證明。
2.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司法解釋的第九章高度危險責任
一百一十四條 【高度危險作業概念的界定】
侵權責任法第六十九條規定的「高度危險作業」,是指高度危險活動和高度危險物。
第一百一十五條 【戰爭等情形的界定】
侵權責任法第七十條所指「戰爭等情形」,是指武裝沖突、敵對行動、國家戰爭或市民暴亂等情形,不包括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原因。
第一百一十六條 【民用航空器侵權的免責事由】
依照侵權責任法第七十一條規定確定民用航空器損害責任,應當適用《民用航空法》第一百六十一條的規定。
第一百一十七條 【地下挖掘活動的界定】
侵權責任法第七十三條規定的「地下挖掘活動」,是指在地表之下進行的挖掘活動,不包括該法第九十一條規定的挖坑。
第一百一十八條 【高速軌道運輸工具的界定】
侵權責任法第七十三條規定的「高速軌道交通運輸工具」,是指高速鐵路、普通鐵路、城市鐵路、地下鐵路、有軌電車等通過軌道運行的交通工具。游樂場所等供娛樂的軌道工具,不屬於高速軌道交通運輸工具。
第一百一十九條 【高度危險區域的免責或減責】
高度危險活動區域或者高度危險物存放區域的管理人,已經採取安全措施並盡到警示義務,受害人具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應當免除管理人的賠償責任;受害人具有過失的,管理人可以減輕責任。
第一百二十條 【高度危險責任的限額賠償】
侵權責任法第七十七條規定的法律規定賠償限額,包括法律、行政法規以及行政法規性文件。
3. 我國法律規定哪些作業屬於高度危險作業
一,我國《民法通則》第123條明確規定了高度危險作業七個基本的類別。
即高空、高壓、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高速運輸工具。
二,高度危險作業並不僅限於這個范圍。
因為《民法通則》第123條實際上將所有高度危險作業行為都納入了該條的規范,例如地下坑道,水下等作業行業。因而,對於七個基本類別以外的高度危險作業,同樣會發生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問題。
三,判斷某種行為是否構成高度危險作業,可以將以下六個因素綜合起來加以考慮:
1,該行為是否對他人人身、財產的安全具有高度的危險;
2,該行為產生損害的機率是否很大;
3,通過合理的注意,可否避免危險的發生;
4,該行為是否為常用的作業;
5,該行為在實施地點方面是否不合適;
6,該行為對公眾的價值大小。
4. 高空作業需不需要有人監護,有無相關具有法律效力的法規
所謂高處作業是指人在一定位置為基準的高處進行的作業。國家標准GB3608—93《高處作業分級》規定:「凡在墜落高度基準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墜落的高處進行作業,都稱為高處作業。」根據這一規定,在建築業中涉及到高處作業的范圍是相當廣泛的。在建築物內作業時,若在2M以上的架子上進行操作,即為高處作業。
為了便於操作過程中做好防範工作,有效地防止人與物從高處墜落的事故,根據建築行業的特點,在建築安裝工程施工中,對建築物和構築物結構范圍以內的各種形式的洞口與臨邊性質的作業、懸空與攀登作業、操作平台與立體交叉作業,以及在結構主體以外的場地上和通道旁的各類洞、坑、溝、槽等工程的施工作業,只要符合上述條件的,均作為高處作業對待,並加以防護。
腳手架、井架、龍門架、施工用電梯和各種吊裝機械設備在施工中使用時所形成的高處作業,其安全問題,都是各工程或設備的安全技術部門各自作出規定加以處理。
對操作人員而言,當人員墜落時,地面可能高低不平。上述標准所稱墜落高度基準面,是指通過最低的墜落著落點的水平面。而所謂最低的墜落著落點,則是指當在該作業位置上墜落時,有可能墜落到的最低之處。這可以看作是最大的墜落高度。因此,高處作業高度的衡量,以從各作業位置到相應的墜落基準面之間的垂直距離的最大值為准。
鹽城新大高空:(www.ycxinda.com)
高空作業管理制度
依據安全管理的客觀要求,運用安全與事故的運動規律和預防、控制事故的規律,為了改變人的異常行為、物的異常狀態,以及人與物的異常結合,從本質上超前有效預防、控制高處墜落事故,分為具體預防、控制和綜合預防、控制。
1 高處墜落事故的具體預防、控制高處墜落事故的具體預防、控制,是依據不同類型高處墜落事故的具體原因,有針對性的提出了對每類高處墜落事故進行具體預防、控制要點。
(1) 洞口墜落事故的預防、控制要點:預防留口、通道口、樓梯口、電梯口、上料平台口等都必須設有牢固、有效的安全防護設施(蓋板、圍欄、安全網);洞口防護設施如有損壞必須及時修繕;洞口防護設施嚴禁擅自移位、拆除;在洞口旁操作要小心,不應背朝洞口作業;不要在洞口旁休息、打鬧或跨越洞口及從洞口蓋板上行走;同時洞口還必須掛設醒目的警示標志等。
(2) 腳手架上墜落事故的預防、控制要點;要按規定搭設腳手架、鋪平腳手板,不準有探頭板;防護欄桿要綁扎牢固,掛好安全網;腳手架載荷不得超過270kg/m2;腳手架離牆面過寬應加設安全防護;並要實行腳手架搭設驗收和使用檢查制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3) 懸空高處作業墜落事故的預防、控制要點:加強施工計劃和各施工單位、各工種配合,盡量利用腳手架等安全設施,避免或減少懸空高處作業;操作人員要加倍小心避免用力過猛,身體失穩;懸空高處作業人員必須穿軟底防滑鞋,同時要正確使用安全帶;身體有病或疲勞過度、精神不振等不宜從事懸空高處作業。
(4) 屋面檐口墜落事故的預防、控制要點:在屋面上作業人員應穿軟底防滑鞋;屋面坡度大於25°應採取防滑措施;在屋面作業不能背向檐口移動;使用外腳步手架工程施工,外排立桿要高出檐口1.2m,並掛好安全網,檐口外架要鋪滿腳手板;沒有使用外腳手架工程施工,應在屋檐下方設安全網。
2高處墜落事故的綜合預防、控制
高處墜落事故的綜合預防、控制,是依據高處墜落事故的不同類別和系列的原因規律,而提出的對高處墜落事故進行綜合預防、控制的要點。
(1) 對從事高處作業人員要堅持開展經常性安全宣傳教育和安全技術培訓,使其認識掌握高處墜落事故規律和事故危害,牢固樹立安全思想和具有預防、控制事故能力,並要做到嚴格執行安全法規,當發現自身或他人有違章作業的異常行為,或發現與高處作業相關的物體和防護措施有異常狀態時,要及時加以改變使之達到安全要求,從而為預防、控制高處墜落事故發生。
(2) 高處作業人員的身體條件要符合安全要求。如,不準患有高血壓病、心臟病、貧血、癲癇病等不適合高處作業的人員,從事高處作業;對疲勞過度、精神不振和思想情緒低落人員要停止高處作業;嚴禁酒後從事高處作業。
(3) 高處作業人員的個人著裝要符合安全要求。如,根據實際需要配備安全帽、安全帶和有關勞動保護用品;不準穿高跟鞋、拖鞋或赤腳作業;如果是懸空高處作業要穿軟底防滑鞋。不準攀爬腳手架或乘運料井字架吊籃上下,也不準從高處跳上跳下。
(4) 要按規定要求支搭各種腳手架。如,架子高度達到3m以上時,每層要綁兩道護身欄,設一道檔腳板,腳手板要鋪嚴,板頭、排木要綁牢,不準留探頭板。
使用橋式腳手架時,要特別注意橋樁與牆體是否拉頂牢固、周正。升橋降橋時,均要掛好保險繩,並保持橋兩端升降同步。升降橋架的工人,要將安全帶掛在橋架的立柱上。升橋的吊索工具均要符合設計標准和安全規程的規定。
使用吊籃架子和掛架子時,其吊索具必須牢靠。吊籃架子在使用時,還要掛好保險繩或安全卡具。升降吊籃時,保險繩要隨升降調整,不得摘除。吊籃架子與掛架子的兩側面和外側均要用網封嚴。吊籃頂要設頭網或護頭棚,吊籃里側要綁一道護身欄,並設檔腳板。
提升橋式架、吊籃用的倒鏈和手板葫蘆必須經過技術部門鑒定合格後方可使用。倒鏈最少應用2t的,手板葫蘆最少應用3t的,承重鋼絲繩和保險繩應用直徑為12.5mm以上的鋼絲繩。另外使插口架、吊籃和橋式架子時,嚴禁超負荷。
(5) 要按規定要求設置安全網,凡4m以上建築施工工程,在建築的首層要設一道3~6m寬的安全網。如果高層施工時,首層安全網以上每隔四層還要支一道3m寬的固定安全網。如果施工層採用立網做防護時,應保證立網高出建築物1m以上,而且立網要搭接嚴密。並要保證規格質量,使用安全可靠。
(6) 要切實做好洞口處的安全防護。具體方法,同洞口墜落事故的預防、控制措施相同。
(7) 使用高凳和梯子時,單梯只許上1人操作,支設角度以60°~70°為宜,梯子下腳要採取防滑措施,支設人字梯時,兩梯夾角應保持40°,同時兩梯要牢固,移動梯子時梯子上不準站人。使用高凳時,單凳只准站1人,雙凳支開後,兩凳間距不得超過3m。如使用較高的梯子和高凳時,還應根據需要採取相應的安全措施。
(8) 在沒有可靠的防護設施時,高處作業必須系安全帶,否則不準在高處作業。同時安全帶的質量必須達到以使用安全要求,並要做到高掛低用。
(9) 登高作業前,必須檢查腳踏物是否安全可靠,如腳踏物是否有承重能力;木電桿的根部是否腐爛。嚴禁在石棉瓦,刨花板、三合板頂棚上行走。
(10) 不準在六級強風或大雨、雪、霧天氣從事露天高處作業。另外,還必須做好高處作業過程中的安全檢查,如發現人的異常行為、物的異常狀態,要及時加以排除,使之達到安全要求,從而控制高處墜落事故發生。
看下第十條!!
5. 政府規劃修路對路兩邊的商鋪造成的損失該由誰買單,急求相關法律條文!
如果在施工過程中,政府造成商鋪損失,可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向法院申訴賠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所指侵害民事權益包含了七種責任內容:
一、產品責任。
二、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
三、醫療損害責任。
四、環境污染責任。
五、高度危險責任。
六、飼養動物損害責任。
七、物件損害責任。
拓展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是為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明確侵權責任,預防並制裁侵權行為,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而制定的法律。由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於2009年12月26日通過,自2010年7月1日起實施。
參考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法律)_網路
6. 我國侵權責任法規定的各類侵權責任
我國侵權責任法規定的各類侵權責任:
一、過錯責任原則
《侵權責任法》第條第1款規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該條是過錯責任一般條款的體現。
我國《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規定,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侵犯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二、過錯推定原則
過錯推定責任是指法律事先規定,一旦加害人實施了某種加害行為,法律就推定加害人有過錯,被告即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如果加害人能證明自己無過錯,其責任即可豁免。
1、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教育機構受侵害時,教育機構的過錯推定責任(38條);2、下列情況下,醫療機構的過錯推定責任(58條);
(1)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其他有關診療規范的規定;
(2) 隱匿或者拒絕提供與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
(3) 偽造、篡改或者銷毀病歷資料。
3、非法佔有高度危險物中所有人、管理人的過錯推定責任(75條);
4、動物園的過錯推定責任(81條);
5、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的過錯推定責任(85條);
6、堆放物侵權(88條);
7、林木折斷侵權(90條);
8、窨井管理人的過錯推定責任(91條)。
三、無過錯責任原則
無過錯責任是與過錯責任相對應的術語,是為彌補過錯責任的不足而設立的制度。
無過錯責任的表現形態主要有:
1.產品責任,指產品生產者、銷售者因產品具有缺陷對他人生命、身體、健康或財產造成損害依法應承擔的民事責任。
2.環境污染侵權,指因環境污染而發生的侵權責任。
3.高度危險責任,指因高度危險作業或高度危險物導致他人損害而應當承擔的侵權責任。
4.動物致人損害,指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人身或財產損害而應由動物的飼養人、管理人等承擔侵權責任,但動物園的動物致人損害,動物園承擔的是過錯推定責任。
7. 哪部法律包含了對高度危險責任賠償限額的規定
我國法律法規對「高度危險責任賠償限額的規定」主要體現在以下法律法規中。
一、在《侵權責任法》第77條規定:「承擔高度危險責任,法律規定賠償限額的,依照其規定。
二、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對限額賠償責任的規定:
(一)、核損害賠償
國務院《關於核事故損害賠償責任問題的批復》
第7條 核電站的營運者和乏燃料貯存、運輸、後處理的營運者,對一次核事故所造成的核事故損害的最高賠償額為3億元人民幣;其他營運者對一次核事故所造成的核事故損害的最高賠償額為1億元人民幣。核事故損害的應賠總額超過規定的最高賠償額的,國家提供最高限額為8億元人民幣的財政補償。
對非常核事故造成的核事故損害賠償,需要國家增加財政補償金額的由國務院評估後決定。
按照這一規定,核電站等營運者對一次核事故所造成的損害事故的最高賠償額為3億元人民幣,加上國家提供的最高限額8億元,一次核事故造成損害的最高賠償額為11億元人民幣。因此,在核損害事故中,一次事故的損害賠償限額,企業承擔的最高限額為3億元,不足部分,國家承擔的仍然是限額賠償,為8億元。不論受害人有多少,只能在這個限額中按照債權平等的原則,按比例受償。
(二)、鐵路交通事故賠償
《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條例》
第33條 事故造成鐵路旅客人身傷亡和自帶行李損失的,鐵路運輸企業對每名鐵路旅客人身傷亡的賠償責任限額為人民幣15萬元,對每名鐵路旅客自帶行李損失的賠償責任限額為人民幣2000元。
第34條 事故造成鐵路運輸企業承運的貨物、包裹、行李損失的,鐵路運輸企業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的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第35條 除本條例第33條、第34條的規定外,事故造成其他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的,依照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賠償。
這里規定的是,對於鐵路旅客的傷亡賠償,實行限額賠償,最高賠償額為15萬元,自帶行李也實行限額賠償,最高額為2000元。這種損害賠償實際上是運輸合同的損害賠償責任,由於發生競合,當然也可以侵權損害賠償起訴。這種最高限額,也是無過錯責任中的限額賠償。對於路外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則依照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規定承擔賠償責任,不在此列,沒有賠償限額的限制。
(三)、國內航空事故賠償
《國內航空運輸承運人賠償責任限額規定》
第3條 國內航空運輸承運人(以下簡稱承運人)應當在下列規定的賠償責任限額內按照實際損害承擔賠償責任,但是《民用航空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一)對每名旅客的賠償責任限額為人民幣40萬元;
(二)對每名旅客隨身攜帶物品的賠償責任限額為人民幣3000元;
(三)對旅客托運的行李和對運輸的貨物的賠償責任限額,為每公斤人民幣100元。
第5條規定 旅客自行向保險公司投保航空旅客人身意外保險的,此項保險金額的給付,不免除或者減少承運人應當承擔的賠償責任。
按照這一規定,國內航空運輸中發生的旅客人身、財產損害的賠償,按照上述限額進行賠償。超出以上限額的,不予賠償。其賠償性質與鐵路交通事故相同,也不包括對航空旅客之外的其他人的損害賠償問題。
(四)、海上運輸損害賠償
《港口間海上旅客運輸賠償責任限額規定》
第3條 承運人在每次海上旅客運輸中的賠償責任限額,按照下列規定執行:
(一)旅客人身傷亡的,每名旅客不超過40000元人民幣;
(二)旅客自帶行李滅失或者損壞的,每名旅客不超過800元人民幣;
(三)旅客車輛包括該車輛所載行李滅失或者損壞的,每一車輛不超過3200元人民幣;(四)本款第(二)項、第<三)項以外的旅客其他行李滅失或者損壞的,每千克不超過20元人民幣。
第4條 海上旅客運輸的旅客人身傷亡賠償責任限制,按照4萬元人民幣乘以船舶證書規定的載客定額計算賠償限額,但是最高不超過2100萬元人民幣。
這個規定至今已經有15年多了,規定的賠償限額顯然過低,但它仍然是限於合同之中對旅客損害的限額賠償,而不是全額賠償。
8. 民法典屬於高度危險物品的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屬於高度危險物品如下:
1、易燃,比如天然氣、液化氣鋼罐、汽油桶、花露水、殺蟲劑、空氣清新劑等;
2、易爆,比如火葯、炸葯、煙花爆竹、爆葯、爆破雷管、黑火葯、導彈等;
3、高放射性物,比如鈈 、鈾等;
4、劇毒,比如氰化亞金鉀、 氰化鈉、氰化鉀、氰化鈣、 氰化銀鉀、氧 氰化汞等;
5、強腐蝕性,比如甲酸、冰醋酸、苯甲醯氯、丙烯酸、硝酸、硫酸、高氯酸等;
6、高致病性,比如HIV、結核、鼠疫桿菌、炭疽、霍亂、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漢坦病毒等;
高度危險物的佔有或使用人承擔無過錯責任,只有在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情況下可以免責,有重大過失可以減輕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九條 佔有或者使用易燃、易爆、劇毒、高放射性、強腐蝕性、高致病性等高度危險物造成他人損害的,佔有人或者使用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是,能夠證明損害是因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承擔責任。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重大過失的,可以減輕佔有人或者使用人的責任。
第一千二百四十三條 未經許可進入高度危險活動區域或者高度危險物存放區域受到損害,管理人能夠證明已經採取足夠安全措施並盡到充分警示義務的,可以減輕或者不承擔責任。
第一千二百四十四條 承擔高度危險責任,法律規定賠償限額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行為人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除外。
第一千二百四十一條 遺失、拋棄高度危險物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所有人承擔侵權責任。所有人將高度危險物交由他人管理的,由管理人承擔侵權責任;所有人有過錯的,與管理人承擔連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