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關於勸酒的法律責任

關於勸酒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4-19 02:51:21

㈠ 勸酒犯法嗎

勸酒是否犯法是根據具體情況決定。
酒桌上的勸酒導致下列四種情形,可能觸犯法律:
1、強迫性勸酒,勸酒者通過語言刺激對方喝酒,或者對方已經醉酒意識不清沒有自製力的情況下,還勸其喝酒;
2、明知對方不勝酒力,不能喝酒還繼續勸其喝酒,例如,明知對方身體有不能飲酒疾病的;
3、沒有將醉酒者安全護送的,飲酒者失去自控能力,聚餐者沒有將其安全送到醫院或家中的;
4、酒後駕車未勸阻導致發生車禍等損害的。
違法行為又稱「無效行為」。不合法行為的一種。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與客觀上不合法行為不同之處在於,行為人在實施該行為時主觀上有過錯,從而使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受到侵犯。主觀上的過錯指故意或過失兩種主觀狀態。根據違法性質,違法行為可分為刑事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經濟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等;根據對社會的危害程度,違法行為可分為一般違法行為和嚴重違法行為(犯罪)。
違法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違法是指一切違反現行法律規定的行為,包括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狹義的違法,則是指嚴重地違反法律,但未構成犯罪的行為。我們在這里是從廣義上對違法進行論述的。
違法與犯罪的聯系是犯罪一定違法,違法不一定犯罪。區別是犯罪的社會危害程度比違法行為嚴重,犯罪行為大多數要負刑事責任,違法行為承擔行政責任或民事責任。
違法行為與其他一些行為的存在著區別。首先,違法行為不同於違反道德的行為。許多違法行為,是犯罪行為,同時也是違反道德的行為。但是,並非所有違法行為都是違反道德的行為。同樣,有些違反道德的行為並不構成違法行為。其次,違法行為不同於法律上的無效行為。違法行為當然不能發生行為人實施違法行為時所希冀的為法律所肯定的有效結果。但是,不能認為法律上無效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有些法律上無效的行為雖然沒有法律效力,但也並不構成違法。
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㈡ 酒友勸酒,為何會觸犯法律

勸人喝酒之所以會違反法律是因為被勸酒喝多酒的人有可能因此出現生命安全事故。

一、前言

中國是一個酒文化盛行的國家,很多時候,公司或者個人如果想請另一方幫忙或者做事,首先就會考慮請對方吃飯。在飯桌上免不了就要喝酒,隨之應運而生的就是各種酒文化,酒文化也不僅僅是喝酒,還包含著勸酒的文化。

綜上所述,勸人喝酒有風險,文明喝酒盡量不勸酒。

歡迎關注我,帶你領略社會百態!如果你也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多多評論、點贊、轉發哦!個人原創,僅供參考,嚴禁抄襲,違者必究!

㈢ 勸酒需謹慎,什麼情況下勸酒需要負法律責任

引言:在酒席上勸酒也是我國一個傳統風俗,但是現在隨著酒駕的事情越來越多,也有了相關的法律規定,如果在酒桌上一直勸酒的話,導致勸酒人受到傷害的話,是需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的,所以勸酒一定要謹慎,比如有一些人可能會有一些強迫性的勸酒,總是用一些語言去刺激對方喝酒,或者在對方已經沒有意志力的時候,還是會勸對方喝酒,像這種行為是需要承擔一定的民事責任,還有些人在明知道對方身體狀況是不能夠喝酒還勸別人喝酒,這種也是需要承擔責任的。還有在酒後駕駛沒有及時勸阻導致發生車禍,這種行為也是需要去承擔法律責任的。

總結

最後小編覺得在生意場上或者社交聚會當中喝酒是難免的,但是一定不要隨便在酒桌上勸別人喝酒,如果別人不想喝的話,否則稍不注意就可能需要承擔責任。

㈣ 四種勸酒方式出事要負法律責任,分別是哪四種

①強迫性勸酒,說什麼“不喝看不起我”;②明知對方不能喝酒仍勸其飲酒;③未將醉酒者安全護送;④酒後駕車未勸阻導致發生車禍等損害的。

“罰酒”:這是中國人“敬酒”的一種獨特方式。“罰酒”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門。最為常見的可能是對酒席遲到者的“罰酒三杯”。有時也不免帶點開玩笑的性質。

㈤ 民法典勸酒過量是否承擔侵權責任

民法典勸酒過量承擔侵權責任。因為勸酒者自身存在過錯,需要依法承擔侵權責任。如果存在強迫性勸酒的行為,如故意灌酒,刺激性勸酒,這類勸酒者要對被勸飲酒者發生的任何後果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條
行為人造成他人民事權益損害,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條
侵害自然人人身權益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義的特定物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㈥ 勸酒出事法律責任如何認定

發生以下4種情況,酒友就要承擔法律責任了。一是強迫性勸酒,明知對方不能喝酒,或明知對方身體有疾病,對方已經明確表示身體不適的情況下仍然勸對方飲酒者,要承擔由勸酒引起的一切責任;二是明知對方喝醉已經失去或即將失去對自己的控制能力,在無人照顧的情況下存在危險,清醒酒友未將醉酒者安全送達,醉酒者一旦出事清醒者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三是酒後駕車未勸阻,對於醉酒的酒友其他人應當勸阻其不得駕車,如果未加勸阻則就有可能承擔由此引發的相應法律責任;四是宴會的主人應當確保參加宴會的每個人的安全,醉酒者一旦出現意外事故,酒宴召集者就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二十條:民事權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㈦ 勸酒犯法嗎

一般的勸酒並不違法。但是如果因勸酒造成事故就可能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了。比如明知被勸酒人酒量小勸酒後造成酒精中毒或更嚴重的後果;比如明知對方開車還要勸酒至酒後開車肇事的,勸酒人都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所以勸酒本好意,也要注意一定的場合和方式。

多數情況下應由發生人身損害的飲酒人自負損失。但如果飲酒出事,有四種情需承擔法律責任:
1、強迫性勸酒,比如用「不喝不夠朋友」等語言刺激對方喝酒,或在對方已喝醉意識不清沒有自製力的情況下,仍勸其喝酒的行為;

2、明知對方不能喝酒仍勸其飲酒,比如明知對方身體狀況,仍勸其飲酒誘發疾病等;

3、未將醉酒者安全護送,如飲酒者已失去或即將失去對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無法支配自身行為時,酒友沒有將其送至醫院或安全送回家中;

4、酒後駕車未勸阻導致發生車禍等損害的。 以上就是共同飲酒需要承擔責任的四種情形,希望大家在飲酒時注意分寸,不能讓人過度飲酒,否則將承擔法律後果!

㈧ 勸人喝酒要承擔什麼責任

按照我國《刑法》第18條第4款規定:「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這就從法律上明確規定了醉酒犯罪應負完全刑事責任。
同時,對於這4種勸酒行為同樣也進行了立法規定----
比如強迫性勸酒、明知對方不能喝酒仍勸其飲酒、未將醉酒者安全護送以及.酒後駕車未勸阻導致發生車禍,這4種行為同桌飲酒者,都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出現以下四種情況,根據《民法典》的相關規定,同飲者和勸酒者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0 1強迫性勸酒
在飲酒過程中,有明顯強迫對方喝酒的意思表示,比如用「不喝不夠意思,不喝看不起我,不喝不是兄弟」等語言刺激對方喝酒;
0 2明知對方不能飲酒仍勸其飲酒
比如明知對方酒精過敏、身體不適或者吃了頭孢類葯物不能飲酒,仍勸其飲酒而誘發了相關的疾病;
0 3未將醉酒者安全護送
如果飲酒者已經神志不清,失去控制能力,同飲者要將醉酒者安全送到醫院、家中或其親人身邊,讓醉酒者有人照顧;
0 4飲酒者酒後駕車未勸阻
一旦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後果,勸酒人要承擔相應責任。

熱點內容
巴州司法所 發布:2025-02-12 23:00:17 瀏覽:158
道德經庫恩 發布:2025-02-12 22:45:04 瀏覽:344
行政訴訟法八十二 發布:2025-02-12 22:07:11 瀏覽:890
重慶京師律師 發布:2025-02-12 19:52:51 瀏覽:808
法律責任包括下列哪些 發布:2025-02-12 19:04:52 瀏覽:481
合同法中約定優先原則 發布:2025-02-12 18:55:24 瀏覽:690
合同法履行完畢 發布:2025-02-12 18:38:59 瀏覽:231
1993年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2-12 18:13:01 瀏覽:645
八年級上冊政治法律知識點人教版 發布:2025-02-12 17:47:00 瀏覽:314
人大刑法解釋 發布:2025-02-12 17:39:28 瀏覽: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