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先蓋章的法律效力
❶ 法律文書上面,先簽字後蓋章和先蓋章後簽字會影響效力嗎
原則上不會影響該法律文書的效力。
❷ 關於先蓋章後寫字,有效嗎
有效。法律沒有規定蓋章簽字的先後順序,只要內容真實有效有效即可。
根據《合同法》
第九條 當事人訂立合同,應當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當事人依法可以委託代理人訂立合同。
第三十二條 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時合同成立。
第三十三條 當事人採用信件、數據電文等形式訂立合同的,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簽訂確認書。簽訂確認書時合同成立。
第三十六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但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
第三十七條 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在簽字或者蓋章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
(2)預先蓋章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無效的合同:
《合同法》
第五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第五十三條 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第五十四條 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❸ 蓋章和簽字的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當事人採用合同形式訂立合同的,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時合同成立,所以簽字和蓋章的效力是一樣的。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蓋章時合同成立。簽字或蓋章是選擇關系,意味著要麼簽字,要麼蓋章,要麼簽字蓋章同時具備,這三種情況對於合同成立的意義是相同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九條 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書面形式是合同書、信件、電報、電傳、傳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以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等方式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並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視為書面形式。
❹ 先蓋章後列印的文件有效嗎
【法律分析】
有效。該文件只要有章,出章的單位就應該為此文件負責。接受該文件的人只要確定有章,就可認為該文件生效,沒有義務辨認先蓋章還是先列印。 如果因為先蓋章後列印,出現文件內容未經單位有權責任人審核認可的情況,應為單位印章管理人的責任,接受文件內容的善意第三人利益不應受到損害。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九十條 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當事人均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時合同成立。在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
❺ 先蓋章後寫字 借條有效嗎
事實上上,判斷可否有效,不在於「先蓋章後寫字」還是「先寫字後蓋章」,關鍵在於內容可否符合法律限定,可否體現了寫字人、蓋章人以及相關人員的意志。例如借債合同,先蓋好章才填寫了內容,只要借貸兩方對內容的合法性進行了確認,體現了兩方的意願,借債合同就是有效的。
❻ 請問蓋章有什麼法律效力
效力:公章在所有印章中具有最高的效力,是法人權利的象徵,在現行的立法和司法實踐中,審查是否蓋有法人公章成為判斷民事活動是否成立和生效的重要標准。除法律有特殊規定外(如發票的蓋章),均可以公章代表法人意志,對外簽訂合同及其他法律文件,具有極高的法律效力,凡是以公司名義發出的信函、公文、合同、介紹信、證明或其他公司材料均可使用公章。 蓋有公章的介紹信、合同乃公司意思表示的法律文件。在法律實踐中,持有上述法律文件的行為人一般會被視為公司的代理人(即授權代表)。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范圍內以公司的名義所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其法律後果概由公司承擔。
處罰:《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二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10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
(一)偽造、變造或者買賣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的公文、證件、證明文件、印章的;
《刑法》
第二百八十條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搶奪、毀滅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的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❼ 合同蓋章的法律效力有哪些
您好!關於「合同蓋章的法律效力有哪些」的回復如下:若是在簽訂合同後由於某些意外丟失了合同原件,合同復印件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呢?一般情況下,合同以原件為准,也就是說原件具有法律效力,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蓋紅章的合同。而復印件是人們俗稱的黑章文件,一般不具備法律效力。如果復印件和原件核對一致,那麼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但是比原件的法律效力低。除非合同簽訂雙方在復印件上重新簽字,並註明「經雙方協商,該復印件經雙方簽字後,與原件享受等同效力」。此外,合同有效還需要符合以下條件:(1)合同當事人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合同當事人必須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以及締約能力,才能成為合格的合同主體。若主體不合格,合同不能產生法律效力。(2)合同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3)合同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4)具備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合同生效必須具備的形式要件。《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六十五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六十九條下列證據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一)未成年人所作的與其年齡和智力狀況不相當的證言;(二)與一方當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關系的證人出具的證言;(三)存有疑點的視聽資料;(四)無法與原件、原物核對的復印件、復製品;(五)無正當理由未出庭作證的證人證言。
❽ 先蓋章後在章上簽字有效嗎
有效。法律沒有規定蓋章簽字的先後順序,只要內容真實有效有效即可。
根據《合同法》
第九條當事人訂立合同,應當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當事人依法可以委託代理人訂立合同。
第三十二條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時合同成立。
第三十三條當事人採用信件、數據電文等形式訂立合同的,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簽訂確認書。簽訂確認書時合同成立。
第三十六條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但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
第三十七條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在簽字或者蓋章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
(8)預先蓋章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無效的合同:
《合同法》
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第五十三條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第五十四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❾ 請問那位知道,先蓋章後填寫的內容具有法律效應嗎
有效。就跟在白紙上簽完名,再寫上借條的內容一樣。
❿ 先蓋章後列印的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先蓋章後列印的合同沒有法律效力。蓋章者根本沒有看見合同文本,這么可能知道合同文本的內容是不是甲乙雙方真實意思的表達,怎麼可能知道合同文本中有沒有與現行法律法規相悖的內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