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夫妻隱私權受法律責任

夫妻隱私權受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0-12-22 02:04:27

Ⅰ 夫妻或男女朋友一方偷看對方手機信息 屬於侵犯個人隱私么

隱私權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護,內不被他人非法容侵擾、知悉、收集、利用和公開的一種人格權,而且權利主體對他人在何種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對自己是否向他人公開隱私以及公開的范圍和程度等具有決定權。

在我國現行法律中,並無提及隱私權字眼的明文條款。

根據我國國情及國外有關資料,下列行為可歸入侵犯隱私權范疇:

1、未經公民許可,公開其姓名、肖像、住址和電話號碼。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壞他人居住安寧。

3、非法跟蹤他人,監視他人住所,安裝竊聽設備,私拍他人私生活鏡頭,窺探他人室內情況。

4、非法刺探他人財產狀況或未經本人允許公布其財產狀況。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記,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內容,以及將他們公開。

6、調查、刺探他人社會關系並非法公諸於眾。

7、干擾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對其進行調查、公布。

8、將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會公布。

9、泄露公民的個人材料或公諸於眾或擴大公開范圍。

10、收集公民不願向社會公開的純屬個人的情況。

根據描述,偷看對方的手機信息/通話記錄等,一般不構成侵犯隱私權。

Ⅱ 夫妻之間侵犯隱私怎麼追究責任

夫妻之間也存在隱私權的。
現在法律中並沒有明文列舉哪些算是隱私,所以通回俗的講:只要你不願意答被人家知道的都算是你的隱私。所以夫妻間各自的隱私權也是獨立存在的。當然,如果夫妻侵犯了對方的隱私權,大家更注重的並不是法律層面,而更多的是道德層面。 夫妻間還是要相互尊重啊。

Ⅲ 結婚以後可以要求隱私權嗎

嚴格意義上說,夫妻之間應該有隱私權,這是人的最基本的權利。
一、所謂隱私,就是一種與公共利益、群體利益無關,當事人不願他人知道或他人不便知道的個人信息,(只能公開於有保密義務的人)當事人不願他人干涉或他人不便干涉的個人私事,以及當事人不願他人侵入或他人不便侵入的個人領域。
隱私權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護,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收集、利用和公開的一種人格權,而且權利主體對他人在何種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你對自己的隱私是否向他人公開隱私以及公開的人群范圍和程度等具有決定權。隱私權是一種基本人格權利。
知情權(the right to know)是指一個人有權知道他應當知道的事情的權利。
學術界對於知情權的性質尚無定論,許多人將知情權作為人權的一種。但夫妻之間的知情權(以下簡稱夫妻知情權)與平常所談的知情權有所區別,它是指配偶之間基於夫妻關系而享有的相互知悉對方一定范圍內的個人信息的權利,應屬於配偶權的范圍之內。
作為最為緊密的姻親,夫妻關系仍是目前社會最基本的家庭關系,為了保證夫妻關系的存在和穩定,夫妻之間需要互相有一定程度的知情,而且這種知情應當達到相當深刻的程度。
這種知情是雙方當然享有的權利,雖然法律並沒有對此予以明文規定。夫妻知情權的范圍應當包括很多方面,例如對方的家庭狀況、財產狀況、個人喜好、生活經歷、身體情況等。如果我們認為夫妻關系是以愛情為基礎的話,那麼此范圍中最為重要的或最為核心的,應當是相互之間對夫妻感情的忠實情況,即雙方對忠實義務的履行情況。我國婚姻法規定夫妻雙方負有相互忠實的義務,對這一規定有兩種解釋:廣義上的忠實義務應當包括夫妻感情相互忠實、夫妻性生活相互忠實、對家庭負責、對對方予以照顧和扶養、不得為第三人利益犧牲和損害配偶另一方的利益、婚內財產共同享有等方面;狹義上的忠實義務或稱貞操忠實義務,僅意味著配偶性生活的排他專屬義務。狹義上的忠實義務是夫妻關系所以區別其它身份關系的根本性標志。基於此原因,本文中將僅僅討論夫妻在狹義的忠實義務方面的知情權。
應該指出的是,法律不能管束個人的思想,平常所說的「婚外情」或「婚外戀」,如果一方僅僅和第三方有內心感情上的戀情,而沒有為性行為或者其它過於親密的不合適行為,法律對此是無能為力的;
只有出現了與第三方的婚外性行為或其它過於親密的行為例如親吻、擁抱等,即我們俗稱的「越軌「,才能說過錯方違背了法律意義上的忠實義務。
二、夫妻間隱私權與知情權的沖突的協調
婚姻是男女兩性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並為當時的法律所確認的兩性之結合,它具有法律意義。男女雙方建立夫妻關系互為配偶,基於配偶身份關系的權利義務也隨之而產生,配偶權是身份權的一種,具有專屬性,它應包括配偶姓名權、同居權、忠實請求權、互相協作權、日常家事代理權等其它權利。婚後,夫妻一方雖然不是對方的財產,但並不意味著他(她)就是自己身體的絕對所有者,擁有不受限制的絕對性自由,相反,一方仍然需要對另一方保持性的忠誠。結婚就意味著雙方在法律上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夫妻雙方同時相對失去了自由支配其自己身體的權利,也不能隨意到婚外去尋找肉體的快感,更不允許第三者的介入,因為夫妻雙方相對擁有對方身體的所有權、同居權以及對忠誠的維護權,「事實上,現代婚姻是一種配偶身體的『雙向私有制』,丈夫和妻子互為所有者和被所有者,它為配偶雙方設定了相互佔有對方身體和性的權利,這種『雙向佔有的權利』在婚姻法里被表述為『互相忠實,互相尊重』,而婚內的權利義務在婚外則可被置換為『配偶的身體和性不受他人侵犯的權利』以及『不得侵犯他人所有的身體和性的義務』」。[20]所以,現代婚姻中的男女平等並不意味著配偶婚外的性絕對自由。夫妻雙方除了擁有自己的身體以外,又相對擁有對方的身體和性。這在我國《婚姻法》體現為:「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夫妻應當相互忠實,相互尊重。」

Ⅳ 夫妻之間隱私權,夫妻之間有哪些自由,隱私權

在法律上夫妻之間是有隱私權的,法律上每個人都有隱私權,具體包括。
1. 個人生活安寧權。個人生活安寧權,也稱個人生活自由權。即權利主體有權按照自己的意志從事或者不從事與社會公共利益無關的活動,不受他人的干涉、破壞或者支配。
2. 個人生活信息保密權。個人生活信息的內容相當廣泛,從家庭成員、親屬關系、交際關系、財產狀況,到個人的身高、體重、病史、婚戀史、身體缺陷、健康狀況、愛好等。權利主體有權禁止他人非法知悉 、使用、披露或者公開個人生活信息。例如,未經權利人的許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向第三人披露權利人的身體上隱秘的缺陷;不得佔有、閱知權利人私生活信息的物質載體,如翻閱他人的日記本、存摺等。
3. 個人通訊秘密權。權利主體對個人信件、電報內容有權加以保密,有對自己的電話、傳真、電子信箱的號碼及 其內容加以保密的權利,有權禁止他人未經許可竊聽或者查閱。
4. 個人隱私使用權。權利主體有權依法自己使用或者許可他人使用隱私,並有權決定使用隱私的方式,任何人或者組織不得非法干涉。例如,自然人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隱私寫作個人傳記,在傳記中披露鮮為人知的個人生活信息,以提高傳記的發行量。任何權利不得濫用,隱私權也不例外。自然人對自己隱私的使用,不得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不得違背社會公序良俗,不得損害第三人的利益。例如,權利主體不得在公眾場合展示自己的身體上隱秘部位的缺陷;不得任意使用與第三人隱私或者名譽有關的隱私。
但是鑒於是夫妻關系,彼此都有忠誠的義務,隱私權的范圍需要相應縮小,如家庭住址等個人信息,配偶之間相互了解知悉是可以的,而第三人想要獲知就可能侵犯隱私權。

Ⅳ 夫妻之間有隱私權嗎

答主始終堅信,任何人都應該有自己的隱私,即便是在夫妻之間。

答主就來分幾點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我們每個人都不是為了別人活著

這也是很好理解的,這不等於善意的謊言,隱私並不需要撒謊。例如南方在公司被上司訓了,那麼他可能覺得如果向自己老婆將會讓老婆擔心,給老婆帶來煩惱,或者不願意破壞晚飯時歡快的氣氛,所以他選擇了沒有說,這都是很合適的。

Ⅵ 夫妻之間的財產隱私受法律保護嗎

夫妻之間仍然有個人隱私,未經他人允許查看屬於違法行為。
根據我國現行立法及有關司法解釋,隱私利益是受法律明確保護的一項人格利益,因此構成侵害隱私利益的,行為人就應承擔侵權民事責任。我國侵害公民隱私權的責任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停止侵害
受害人對於正在發生的侵害,如加害人正在宣揚傳播受害人的隱私資料、侵入受害人的私生活領域等,可以請求停止侵害,防止損害結果的發生或擴大等。
(2)賠禮道歉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的規定,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可以書面或者口頭的方式進行,內容須事先經人民法院審查。
恢復名譽、消除影響的范圍,一般應與侵權所造成不良影響的范圍相當。公民、法人因名譽權受到侵害要求賠償的,侵權人應賠償侵權行為造成的經濟損失;公民並提出精神損害賠償要求的,人民法院可根據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給受害人造成精神損害的後果等情況酌定。
(3,)賠償損失
隱私權的賠償范圍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受害人受到的精神損害進行賠償;二是對受害人因隱私權受到侵害而產生的其他損失進行賠償,主要指財產損失。
法律適用上應類推適用《民法通則》第120 條的規定,侵害隱私利益的民事責任方式,應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和賠償損失。侵害他人隱私,造成財產損失的,應按照全部賠償原則,予以全部賠償。侵害他人隱私,致他人精神損害,並且造成嚴重後果的,受害人有權請求精神撫慰金賠償。精神撫慰金的賠償數額,根據侵害人的主觀過錯程度,侵害的具體情節、後果和影響,侵害人的得利情況,侵害人的經濟承受能力以及受訴法院當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綜合考慮予以酌定。

Ⅶ 對於夫妻之間的隱私權和知情權法律上有明確規定嗎

國《婚姻法》明復確規定了夫妻制之間有忠實的義務,不允許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重婚、婚外情等不符合公序良俗的行為。所以根據個人利益服從公共利益,整個社會需要遵守公序良俗的原則,因此在涉及婚姻法規定之夫妻之間有忠實的義務,不允許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重婚、婚外情等情形時應當優先保護夫妻一方的知情權。
除此之外,可以援引公序良俗等原則,來支持夫妻之間適當的超越隱私權和知情權的問題。但是一定是適當的,如果過當,還是會侵犯隱私權。

Ⅷ 夫妻之間可以控告對方侵犯隱私權和誹謗嗎

根據我國現行立法及有關司法解釋,隱私利益是受法律明確保護的一項人格利益,因此構成侵害隱私利益的,行為人就應承擔侵權民事責任。我國侵害公民隱私權的責任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停止侵害
受害人對於正在發生的侵害,如加害人正在宣揚傳播受害人的隱私資料、侵入受害人的私生活領域等,可以請求停止侵害,防止損害結果的發生或擴大等。
(2)賠禮道歉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的規定,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可以書面或者口頭的方式進行,內容須事先經人民法院審查。
恢復名譽、消除影響的范圍,一般應與侵權所造成不良影響的范圍相當。
公民、法人因名譽權受到侵害要求賠償的,侵權人應賠償侵權行為造成的
經濟損失;公民並提出精神損害賠償要求的,人民法院可根據侵權人的過錯程
度、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給受害人造成精神損害的後果等情況酌定。
(3)賠償損失
隱私權的賠償范圍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受害人受到的精神損害進行賠償;二是對受害人因隱私權受到侵害而產生的其他損失進行賠償,主要指財產損失。
法律適用上應類推適用《民法通則》第120 條的規定,侵害隱私利益的民事責任方式,應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和賠償損失。侵害他人隱私,造成財產損失的,應按照全部賠償原則,予以全部賠償。侵害他人隱私,致他人精神損害,並且造成嚴重後果的,受害人有權請求精神撫慰金賠償。精神撫慰金的賠償數額,根據侵害人的主觀過錯程度,侵害的具體情節、後果和影響,侵害人的得利情況,侵害人的經濟承受能力以及受訴法院當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綜合考慮予以酌定。

熱點內容
行政法規一般有三種 發布:2025-02-02 02:37:24 瀏覽:122
范莉法官 發布:2025-02-02 02:32:16 瀏覽:432
民法協議內容 發布:2025-02-02 02:31:48 瀏覽:299
律師賺多少錢 發布:2025-02-02 02:06:27 瀏覽:674
南京森林法院 發布:2025-02-02 01:53:24 瀏覽:99
上海市司法局的電話 發布:2025-02-02 01:49:57 瀏覽:727
敘述體育法學 發布:2025-02-02 01:19:23 瀏覽:899
勞動法出勤獎勵 發布:2025-02-02 00:32:06 瀏覽:575
旅遊加法治 發布:2025-02-02 00:18:51 瀏覽:720
女律師外傳 發布:2025-02-02 00:18:43 瀏覽: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