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機構的名譽校長有法律責任嗎
1. 培訓學校名譽校長,如何能自動解聘
想要解聘培訓學校名譽校長,可以直接和學校相關部門溝通啊,再提交一份名譽校長撤銷說明。
但如果對方不同意的話,那麼就需要走法律程序了。
2. 私人的藝術培訓學校 請明星做名譽校長 學校一旦出事情名譽校長會承擔法律責任嗎
承擔法律責任的應該是法人代表!
3. 什麼叫名譽校長
名譽校長,是一些學校請全國性的名人出任,一般是名義的校長,不參與實際管理,只是藉助「名人效應」,擴大學校知名度。
還有一些學校是請地方性名人出任,比如請當地德藝俱佳的老教師、老校長出任,一是打出名氣,二是兼任顧問。名譽校長一般不收取報酬。
校長,在秦漢時期指的是下級軍官,後經演化為國家教育行政部門或其他辦學機構管理部門任命的學校行政負責人。另外還有不少人的綽號名為「校長」。
(3)培訓機構的名譽校長有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1912年學堂改為學校,學校行政負責人改稱校長,沿用至今。如今,世界各國的各級各類學校皆設置校長。
一般地說,各國對校長的共同要求是:必須懂得學校教學、教育和管理工作,並受過專門的教育管理專業的教育或培訓;應具備教學管理和行政管理的能力;要有相當的教學、教育和管理的教育實踐經驗和理論素養,思想品德修養好,在教師中有一定威望。
4. 培訓機構要邀請我做名譽校長,如果培訓機構出現問題,我要負法律責任
要看你是不是承擔具體管理及相關得利。
僅僅是名譽則一般無關。
5. 我是一名退休教師,做了一個掛名的培訓機構校長,出事的話需要負法律責任嗎
如果是法人就要負責,掛名不負責任。
6. 朋友借教師證辦藝術學校,說自己是法人,我只是名譽校長,可以借嗎我需要擔哪些責任
法人就是要付法律責任的,什麼東西都可以借,只有是自己的證件是不能往外借的,雖說是名譽上的校長,但是你是法人,有什麼過錯就需要找法人,就擔一切責任。法律是不認名譽校長還真實校長,只認法人代表。
7. 培訓機構為了教育局審查讓一個有資格證得老師當假校長,對那個老師有沒有影響,出了事故對這個老師有影響
這個老師不是在職教師,就不會有任何的影響,所以現在的教育培訓機構對於這個從業人員都需要有這個教師資格證,才能進行培訓作業,所以呢,要求再不斷地別高
8. 分別從教育法律責任的承擔類型有哪些
教育法規定的,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情形較多,按不同的標准可以有不同的分類。
一、根據違法行為性質的不同,法律責任可以分為民事、行政、刑事法律責任。
1、行政責任:由於教育法就其性質而言,主要是調整教育行政關系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因而具有行政法的屬性,故其所規定的法律責任主要是行政法律責任。
承擔行政法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行政處分,它是國家行政機關依照行政隸屬關系對有輕微違法失職行為的國家工作人員所實施的懲罰措施,包括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等。另外一種方式是行政處罰,它是享有行政處罰權的主體依法對違反行政法律規范但尚不夠刑事處罰的個人或組織所實施的懲罰措施。在教育領域,教育行政處罰的種類主要包括: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違法頒發、印製的學歷證書、學位證書及其他學業證書;撤銷違法舉辦的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取消頒發學歷、學位和其他學業證書的資格;撤銷教育資格,停考、停止申請認定資格;責令停止招生;吊銷辦學許可證;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教育行政處罰。
2、民事責任:是指行為人由於民事違法行為而承擔的法律後果。教育法上的民事責任是教育法律關系的主體違反教育法律、法規,破壞了平等主體之間正常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依法承擔的民事責任,是一種以財產為主要內容的責任。在義務教育方面,應承擔相應的民事法律責任的行為有:(1)侵佔、破壞學校的場地房屋和設備的;(2)侮辱、毆打教師、學生的;(3)體罰學生的;(4)將學校校舍、場地出租、出讓或者移作他用、妨礙義務教育實施。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修理、重作、更換;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以上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3、刑事責任:指行為人實施刑事法律禁止的行為所必須承擔的法律後果。 教育法的刑事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實施的違反教育法的行為,同時觸犯了刑法,達到犯罪的程度時,所必須承擔的法律後果。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行為有以下6種:(1)侵佔、剋扣、挪用義務教育經費;(2)擾亂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教學秩序,情節嚴重的:(3)侵佔或者破壞學校校舍、場地和設備情節嚴重的;(4)侮辱、毆打教師、學生情節嚴重的;(5)體罰學生情節嚴重的;(6)玩忽職守致使校舍倒塌,造成師生傷亡事故情節嚴重的。追究刑事法律責任往往表現為給予行為人以刑事制裁,即人民法院依法對犯罪人運用刑罰。
我國刑法規定的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兩類。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五種;附加刑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三種。
二、按照違法主體的不同,教育法規定的法律責任又可分為:
教育法律責任主體是指承擔教育法律責任對象。根據教育法的規定,根據可能成為教育法律責任主體的不同,可以分為:
1、教育行政機關和其他國家行政機關違法時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2、教育行政機關和其他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違法時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3、實施教育教學活動的學校、校長、教師違法時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4、就學學生違法時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5、義務教育階段的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違法時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6、其他負有遵守教育法義務的公民和法人違法時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其中各主體的不同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具體法律責任形式在相關的教育法律、法規中都有明確規定。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
9. 民辦教育許可證上面的校長,辭職後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如果沒有什麼財務、作風上的問題,那麼辭職後,不需要承擔是什麼責專任。但是其他情況屬,許多民辦學校的校長就是法人本人的,那麼要工商局、稅務局、監察局等部門,要對其進行調查、分析後,沒有產生重大原因的,可能不追究責任。
10. 培訓學校法人和校長誰負責
法律分析:都有責任的,都是管理人員。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十二條 法定代表人因執行職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法人承擔民事責任。法人承擔民事責任後,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定,可以向有過錯的法定代表人追償。
第一百四十九 條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