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律上父母的義務責任

法律上父母的義務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4-20 00:42:38

1. 父母的責任和義務有哪些

一、對孩子進行成人教育

關於對孩子進行成人教育,李開復定義為品德、人格、愛心、接受挫折能力的教育。培養良好的人格,再通過講述國內外有所建樹的優秀人物的事跡,進行成才和理想教育。如此日久天長的教育,能使孩子在父母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中學到很多做人的道理,有利於培養孩子品學兼優的品質。

二、養成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對於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李開復認為應在孩子幼年時期就開始。因為,一個人形成良好的人格在早期進行教育,從孩子會說話後,我們就開始有意識地進行正面引導,先從使用文明用語開始,然後循序漸進,到上小學時主要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其中包括上課認真、專心聽講、主動完成作業、不依賴父母等。

如果發現孩子在學習上、生活上有什麼不足之處,及時矯正,效果較好。經過小學階段的培養,養成勤奮學習、吃苦耐勞、認真主動做作業、不讓父母為他學習操心的好習慣,可以為中學階段繁重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對中學時期的孩子應懂得抓人格,進行成材教育

很多父母覺得青春期的孩子最難管理,李開復也有此感慨,但是他指出,這個時期的孩子雖然難管,但是孩子出現問題往往是在這個階段。從成長過程來看,在這一階段他們由兒童變成了少年,大多已進入青春期,這個期間的孩子容易與家長逆反,對許多事既感到新奇又覺得朦朧,家長對孩子更應加倍關愛。良好的家庭環境能給孩子心靈一個安全的港灣,如果家長忽視、大意,就會出問題。

對此,李開復建議:對於常見的三口之家,可以逢周末,吃過午飯,爸爸陪伴孩子在操場上玩耍,母親收拾家務,球打完,家收好,一家三口可以去商場,或去公園散步,其樂融融。這樣的家庭環境能提供給孩子一個很好的交流方式。

四、發揮愛的偉大力量有些父母因工作比較繁忙,將幼兒時期的孩子送到鄉下培養。等孩子長大後再接回自己的身邊。可是,等孩子回到自己的身邊才發現,孩子身上有了很多的問題。有些孩子在農村長大,因條件差,沒有矯生慣養,整天和農村孩子在一起,到了學校後常常一身灰泥,也許正是這樣的環境,才培養了他朴實的好品質。而另一個方面父母或許發現孩子某些方面被寵壞了,此時父母應肯定孩子好的一面,對於孩子不良的行為和習慣應及時給予改正。

同時,父母應做好孩子的榜樣。人們都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人格魅力、敬業精神就是孩子無聲的老師。一個人格平等的家庭,凡屬家中的事,孩子都有權力和父母一道商量解決,家庭成員中哪個做得不對,孩子可以提出批評。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尊重,互相學習,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長又是孩子的知心朋友,還是傾聽孩子喜怒哀樂的首選聽眾。

2. 贍養父母義務的法律規定

贍養父母義務的法律規定具體如下:
1、成年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的,缺乏勞動能力或者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給付贍養費的權利,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不僅發生在婚生子女與父母間,而且也發生在非婚生子女與生父母間,養子女與養父母間和繼子女與履行了扶養教育義務的繼父母之間;
2、子女不僅要贍養父母,而且要尊敬父母,關心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各方面給予扶助。當年老、體弱、病殘時,更應妥善加以照顧,使他們在感情上得到慰藉,愉快地安度晚年;
3、贍養人不得以放棄繼承權或者其他理由,拒絕履行贍養義務。
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十六條 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
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贍養、扶助和保護的義務。第三十七條 依法負擔被監護人撫養費、贍養費、扶養費的父母、子女、配偶等,被人民法院撤銷監護人資格後,應當繼續履行負擔的義務。第一千零六十九條 子女應當尊重父母的婚姻權利,不得干涉父母離婚、再婚以及婚後的生活。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不因父母的婚姻關系變化而終止。第一千零七十四條 有負擔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對於父母已經死亡或者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孫子女、外孫子女,有撫養的義務。
有負擔能力的孫子女、外孫子女,對於子女已經死亡或者子女無力贍養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贍養的義務。第一千零六十八條 父母有教育、保護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未成年子女造成他人損害的,父母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第一千零七十五條 有負擔能力的兄、姐,對於父母已經死亡或者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弟、妹,有扶養的義務。
由兄、姐扶養長大的有負擔能力的弟、妹,對於缺乏勞動能力又缺乏生活來源的兄、姐,有扶養的義務。

3. 父母親離婚後孩子判給父親, 母親在法律上對孩子有什麼義務

父母離婚後孩子判給父親的,母親在法律上仍然對於子女負有撫養,教育,保護的權利和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條 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者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

離婚後,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教育、保護的權利和義務。

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子女,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已滿兩周歲的子女,父母雙方對撫養問題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按照最有利於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子女已滿八周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願。

第一千零八十五條 離婚後,子女由一方直接撫養的,另一方應當負擔部分或者全部撫養費。負擔費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長短,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決。

前款規定的協議或者判決,不妨礙子女在必要時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過協議或者判決原定數額的合理要求。

4. 我國法律規定父母應該對兒女的義務都有哪些

我國法律規定父母對子女的撫養義務
撫養是指父母從物質上供養子女和在日常生活中照料子女、保障子女的生活,使子女得以健康成長。撫養是父母對子女所負義務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子女健康成長的物質基礎。在處理因撫養發生的糾紛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撫養是生活保持義務。其法律屬性和特點有三:(1)撫養義務的無條件性。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撫養義務是無條件的,子女一旦出生,無論父母經濟條件及負擔能力如何,也不論是否願意,均必須依法承擔撫養義務。即使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犧牲自己的事業發展和生活享受,也必須首先保障子女的生存和生活。(2)撫養內容的復合性。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撫養涉及子女身心成長、發展的全過程,是全方位的撫養,所以撫養內容既包括提供子女所必需的一切生活費用,為子女健康成長和發展提供經濟保障;又包括提供子女教育、學習費用,保證子女充分享受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為培養和提高子女的文化素質和生活技能創造條件。(3)撫養義務的長期性與持續性。從子女出生時開始,到子女達到成年年齡乃至具有獨立生活能力為止,父母均應責無旁貸地承擔撫養義務。
2父母對成年子女的撫養是生活扶助義務。在我國,凡年滿18周歲的公民,即為成年人,依法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應該以自己的勞動能力和勞動收入滿足自己的經濟需求,形成獨立能力、獨立責任的人格體系,從而不再依賴他人撫養,父母對子女的撫養義務應因子女的成年而消滅,子女也應因成年而喪失要求父母撫養的權利。但是,由於目前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局限,社會對公民個體的綜合保障系統尚不健全,再加上公民個人生理、心理、學習、就業存在著現實的差異,成年不等於有勞動能力,有勞動能力不等於有獨立經濟來源和生活保障。於是在社會中有相當一部分成年人還必須依靠他人撫養,當社會無力全部承受時,則只有轉化到父母子女等親屬關系中,從而父母對成年子女在一定條件下依法應承擔撫養義務。其條件包括兩個方面:(1)成年子女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學歷教育,或者喪失或未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等非因主觀原因而無法維持正常生活;(2)父母具備負擔能力,即父母在維持自己的生活外還有承擔撫養義務的給付能力。如果父母因負擔撫養義務即不能維持自己生活,則不負擔撫養義務。
3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撫養費包括子女生活費、教育費、醫療費等費用。人民法院審理此類案件時,應首先進行調解,調解不成,依法判決,確定撫養費的數額、給付的期限和方法。必要時,人民法院還可以以裁定的方式,責令義務人先行給付,以保障被撫養人的正常生活。如義務人拒不執行裁定,人民法院還可以予以強制執行。同時,對拒絕撫養並且情節惡劣,構成犯罪的義務人,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相關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19790706]
第二百六十一條對於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5. 父母的撫養義務法律是怎麼規定的

法律分析:父母不履行撫養教育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撫養費」,包括子女生活費、教育費、醫療費等費用。「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是指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學歷教育,或者喪失或未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等非因主觀原因而無法維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1)撫養是指父母從物質上、經濟上對子女的養育和照料,如負擔子女的生活費、教育費,在生活上照管子女等。(2)教育是指思想、品德、學業等方面對子女的全面培養。(3)父母的撫養教育義務,對未成年子女來說是無條件的,不得任意推卸責任。對成年子女的撫養教育是有條件的。(4)對子女的撫養教育義務是父母雙方的義務,應雙方共同承擔,不應把責任推給一方。(5)父母不履行撫養教育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6)父母對子女的撫養教育義務開始於子女出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八條 父母有教育、保護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未成年子女造成他人損害的,父母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6. 父母對子女有什麼義務和責任

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監護責任,違反監護職責時,發生監護人責任,包括:


1、失職責任。因父母的故意或過失而致被監護的未成年子女受損害時,父母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責任;給被監護人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監護人的資格。具體說,父母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的,應分別其程度,或構成濫用責任(監護權濫用),或構成侵權責任。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的,按照普通程序審理;要求變更監護關系的,按照特別程序審理;既要求承擔民事責任,又要求變更監護關系的,分別審理。


2、代負責任。在未成年子女對國家、集體或他人造成損害時,父母做為法定監護人負有賠償經濟損失的責任。至於確定損害賠償的條件、賠償的數額和方法等,適用民法典的有關規定。

父母對子女有撫養的義務。包括孩子的平時的日常生活,以及他的醫療住宿上學等等,只要在孩子18歲之前都是需要父母去負責的。

7. 父母撫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有什麼規定

父母撫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的規定如下:
1、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權要求父母支付撫養費;
2、父母離婚不直接撫養孩子的一方應當支付子女撫養費,具體撫養費的數額和支付方式由雙方協商決定;
3、非婚子女的父母也應當履行撫養義務。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母應當承擔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撫養費。
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撫養義務是無條件的,子女一旦出生,父母無論經濟條件、勞動能力如何,也無論是否願意,均須依法承擔撫養義。既是義務,也是責任。相關法律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接受家庭教育指導,創造良好、和睦、文明的家庭環境。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七條 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給付撫養費的權利。
成年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的,缺乏勞動能力或者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給付贍養費的權利。第一千零七十一條 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
不直接撫養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應當負擔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撫養費。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十五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接受家庭教育指導,創造良好、和睦、文明的家庭環境。
共同生活的其他成年家庭成員應當協助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撫養、教育和保護未成年人。第十六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履行下列監護職責:
(一)為未成年人提供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保障;
(二)關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狀況和情感需求;
(三)教育和引導未成年人遵紀守法、勤儉節約,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
(四)對未成年人進行安全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五)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權利,保障適齡未成年人依法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
(六)保障未成年人休息、娛樂和體育鍛煉的時間,引導未成年人進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
(七)妥善管理和保護未成年人的財產;
(八)依法代理未成年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九)預防和制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和違法犯罪行為,並進行合理管教;
(十)其他應當履行的監護職責。

8. 家庭中父母對子女有哪些義務

根據法律規定,父母對子女有如下的責任和義務:
一、《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第二十六條規定,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第一千零六十七條,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
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是指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學歷教育,或者喪失或未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等。
撫養是指父母從物質上、經濟上對子女的養育和照料,如負擔子女的生活費、教育費,在生活上照管子女等。教育是指思想、品德、學業等方面對子女的全面培養。
綜上,父母是子女的法定監護人,對子女負有不可推卸的撫養、教育的責任。
父母對子女的撫育應當是從精神上、物質上、經濟上對子女盡養育和照顧之責,這種養育和照顧是子女賴以生存、成長的基本保障,缺少了這種保障,子女是不可能健康成長的。

熱點內容
文件怎樣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4-25 17:06:52 瀏覽:182
經濟法用一個月能考下來嗎 發布:2025-04-25 17:05:24 瀏覽:860
司法者格言 發布:2025-04-25 17:04:15 瀏覽:222
漢代刑法候 發布:2025-04-25 17:03:28 瀏覽:912
考初級經濟法知乎老師 發布:2025-04-25 16:55:14 瀏覽:456
法律顧問的工作經驗 發布:2025-04-25 16:55:14 瀏覽:236
上海司法鑒定親子鑒定 發布:2025-04-25 16:48:12 瀏覽:527
刑事訴訟法5章52條 發布:2025-04-25 16:42:22 瀏覽:437
中國民法學會 發布:2025-04-25 16:42:11 瀏覽:652
法律咨詢設計圖片 發布:2025-04-25 16:36:38 瀏覽: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