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締約過失責任法律英語

締約過失責任法律英語

發布時間: 2022-04-20 02:45:48

合同法中的締約過失責任的概念是什麼

律師解答:
締約過失責任是指在合同訂立過程中,一方因違背其依據的誠實信用原則所產生內的義務,而容致另一方的信賴利益的損失,並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它是一種新型的責任制度,具有獨特和鮮明的特點:只能產生於締約過程之中;是對依誠實信用原則所負的先合同義務的違反;是造成他人信賴利益損失所負的損害賠償責任;是一種彌補性的民事責任。

Ⅱ 什麼是合同締約過失責任

締約過失責任是指在合同訂立過程中,一方當事人違反依據誠實信用原則產生的先合同義務(也稱先契約義務),造成對方當事人信賴利益的損失時,依法應當承擔的民事賠償責任。其中先合同義務,是隨著締約當事人雙方因簽訂合同而互相接觸、磋商逐漸產生的義務,而非合同有效成立所產生的給付義務。締約過失責任的特點:①發生在訂立合同過程中。這是締約過失責任和違約責任的基本區別,只有在合同尚未成立或因不具備法定條件被確認無效或撤銷時,才可能產生締約過失責任。②違反依誠實信用原則所應盡的法定義務。由於合同尚未成立或歸於無效、撤銷,因此當事人不可能違反合同義務。承擔締約過失責任的當事人,是在訂約階段違反依據誠實信用原則應付的法定義務。③造成對方信賴利益的損失。信賴利益損失主要指一方實施某種行為後,另一方對此產生信賴(如:相信其會訂立合同),並因此支付了一定費用或放棄其他機會,因一方違反誠實信用原則而得不到補償。

Ⅲ 幫忙翻譯一下這段話,高手來!!(別用雅虎翻譯)

締約過失責任是Responsibility of Contract Culpa,待我想想先~

考慮再三,還是用Contract culpa liability,liability比responsibility更法律英語點~
ps:樓上兩位的翻譯出奇的相似哦~

Contract culpa liability, which is a independent civil liability defined by the Chinese "Contract Law", reflects a higher level of justice and fairness of civil law. The ultimate establishment of contract culpa liability system is a significant step for the improvement and perfection of our legal system and the debt law system. The paper discussed topics including the concept of contract culpa liability, its constituent elements,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liability of law breach and tort, its application sphere and its compensation. Based on the discussions, the author also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to the perfection of the contract culpa liability system in China.

Ⅳ 趙金龍是誰

1. 趙金龍
性別: 男
所屬年代: 清代
民族: 瑤族
生卒年: 1779—1832
生平簡介 趙金龍 (1779-1832)清末楚粵瑤族人民起義領袖。江華錦田鄉(今碼市)人。道光十一年(1831)十一月,為反抗官役和漢族地主的暴虐,他招聚廣東和湖南常寧等地瑤族群眾六七百人,以賽神為名,在江華錦田起義,殺會黨、官役20餘人,攻佔兩河口地區,並改道光十一年為「金龍元年」。次年正月,擊敗前來「討捕」的官軍,乘勝進擊藍山、寧遠邊境,隊伍發展達二三千人。接著,又在池塘圩大敗清軍,擊斃提督海凌阿,聲勢大振,起義軍迅速發展到萬多人。此後,趙率義軍克新田縣城,殺死知縣王鼎銘,清軍損傷慘重。道光皇帝親令總督盧坤、湖北提督羅思舉,將起義軍誘至山外分兵圍剿。四月,清大軍步步進逼,在常寧洋泉鎮「擲火彈擊斃(義軍)千餘人」,金龍突圍中彈,壯烈犧牲。
2.趙金龍
簡介 趙金龍,男,1966年12月出生於河北省黃驊市。1989年7月河北大學信息管理系畢業,獲文學士學位;1998年7月中國政法大學碩士研究生(經濟法專業)畢業,獲法學碩士學位。2004年8月至2005年8月在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法學院作訪問學者,被授為高級客座研究員資格,學習和研究商法、公司法、證券法等。現為河北大學政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法學會會員,河北省民商法學研究會理事,河北省法學會知識產權法研究會理事,中國歐洲學會會員,河北大學歐洲研究所理事。
從事《民法》、《商法》、《經濟法》、《法律英語》、《合同法》《公司法證券法》等課程的教學工作。通過全國第一批CET4、CET6考試,通過BFT、PETS5 考試,2003年獲得河北省優秀專家出國培訓資格,2003年獲得國家留學基金公派出國留學資格。英語達到高級水平,能夠就專業知識、學術問題同國外專家交流、合作,從事翻譯工作。所授課程《商法》自2001年起嘗試雙語教學,自2000年起講授《法律英語》。主要學術研究領域為商法、合同法、經濟法,教學研究領域為法律英語、雙語教學。
主要科研成果一覽
論文類
1.《英國公司中非執行董事的職能》載《河北法學》2006年第9期
2.An Overview on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Civil Development and Its Impact on China Civil Code,US-China Law Review,Vol.2, No.12, 2005
3.《民法的時代特徵與中國民法典的制定》載《法學評論》2005年第5期
4.On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Culpa in Controhendo in Chinese Law,Social Science Research,Vol.11, No.6, 2005
5.《仲裁員制度的現狀與改進》載《河北法學》2005年第8期
6.《論電子合同》載《當代法學》2003年第8期
7.《關於商品房購買者的特殊消費者地位問題》載《燕山大學學報》2003年第2期
8.《電子合同的證據效力》載《人民檢察》 2003年第1期
9.《商品房購買者:特別的保護應給特別的你》《河北日報》 2002年5月21日
10.《合同法上顯示公平行為的探討》載《河北大學政法論壇》,中國城市出版社,2002年
11.《反壟斷:一個不容忽視的話題》載《經濟論壇》2001年第11期
12.《論締約過失責任》載《中國法學》2001年專刊
13.《論反壟斷法對企業並購的規制》載《當代法學》2000年第6期
14.《外商投資企業組織形式相關問題法律探討》載《牡丹江大學學報》2000年第4期
15.《合同變更的締約過失責任問題》載《河北法學》2000年第3期
16.《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法的幾個問題》載《巢湖師專學報》2000年第2期
17.《BOT項目融資相關問題法律分析》載《河北大學學報》2000年第1期
18.《論締約過失責任的獨立性》載《當代法學》1999年第6期
19.《締約過失責任概念及其理論依據》載《法商研究》1999年專刊
20.《完善現行增值稅若干問題的思考》載《法制與經濟》1998年第1期
著作類
1.《商法學》(主編)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年8月版
2.《市場經濟法律概論》(參編)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版
3.《經濟法概論》(副主編),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年3月
4.《合同法釋義與適用全書》(合著),國防大學出版社,1999年3月版
5.《中國合夥企業法釋論》(合著),香港星輝圖書公司,1998年版
科研項目情況
1. 2000年河北省教委科研項目《合同法適用研究》(主研)
2. 2000年河北省科委軟課題《河北省農業稅收完善法制對策研究》(主研)
3. 2001年河北省教委課題《商事合同訂立制度研究》(主持人)
4. 2001年河北省社科規劃項目《影響市場經濟秩序的違法行為研究》(主研)
5. 2002年司法部課題《我國公司治理現狀及改革對策研究》(主研)
6. 2002年橫向課題項目《商法學研究》(主持人),課題經費5.1萬元
7. 2003年河北省教育廳課題《仲裁法適用研究》(主研)
8. 2003年河北省教育廳課題《我國公司內部治理結構的改革與完善》(主研)
9. 2004-2005年國家留學基金資助項目《當代西方國家公司法律制度研究》(獨立)
獲獎情況:
1.《民法時代特徵與中國民法典的制定》河北省法學會民商法研討會二等獎
2.《關於締約過失責任的幾個問題》 河北省法學會優秀論文二等獎
3.《經濟法概論》 河北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003年5月)
4 《民商經濟法課程體系建設及教學內容改革的實踐》河北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004年6月)
5 《民商經濟法課程體系建設及教學內容改革的實踐》河北省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2004年10月)
3、趙金龍
教授,男,1962年2月生。湖北省黃梅縣人。1984年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獲法學學士學位。1999年6月,獲中南政法學院民商法法學碩士學位。現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法系副教授,民商法碩士研究生導師。從事民商法理論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從1984年進入原中南政法學院從事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工作以來,已在《法學研究》與權威和法學核心刊物上發表了10餘篇論文,並參與多部著作與教材的編寫。參與了多項省、部級課題。取得了較豐碩的研究成果。

Ⅳ 締約過失責任與締約過錯責任是相同的概念嗎

法律上沒有締約過錯責任概念,只有締約過失責任,二者在字面意思上,是差不多的。

締約過失責任是指在合同訂立過程中,一方因違背其依據的誠實信用原則所產生的義務,而致另一方的信賴利益的損失,並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締約過失責任是一種新型的責任制度,具有獨特和鮮明的特點,只能產生於締約過程之中;是對依誠實信用原則所負的先合同義務的違反;是造成他人信賴利益損失所負的損害賠償責任;是一種彌補性的民事責任。

Ⅵ 急!!!!請問「論締約過失責任」的英文怎麼說

一般說協議過失責任或者協議缺陷責任,用「Defect Liability of the Agreement/Contract」,「論」就不太好翻譯了,要看你的論文寫得多深,
可以用on,表研究探討。培根的論學習、論美之類的文章都用of,看樓主的個人喜好和論文內容了。

Ⅶ 《合同法》中規定的「締約過失責任」是什麼

締約過失責任是指在合同訂立過程中,一方因違背其依據的誠實信用原則所產生的義務,而致另一方的信賴利益的損失,並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法律規定了4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是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所謂「假借」就是根本沒有與對方訂立合同的意思,與對方進行談判只是個借口,目的是損害訂約對方當事人的利益。此處所說的「惡意」,是指假借磋商、談判,而故意給對方造成損害的主觀心理狀態。惡意必須包括兩個方面內容,一是行為人主觀上並沒有談判意圖,二是行為人主觀上具有給對方造成損害的目的和動機。惡意是此種締約過失行為構成的最核心的要件。
第二種類型是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此種情況屬於締約過程中的欺詐行為。欺詐是指一方當事人故意實施某種欺騙他人的行為,並使他人陷入錯誤而訂立的合同。而且無論何種欺詐行為都具有兩個共同的特點:(1)欺詐方故意陳述虛假事實或隱瞞真實情況。(2)欺詐方客觀上實施了欺詐行為。<民通意見>第68條規定:「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事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可以認定為欺詐行為。」
第三種類型是泄露或不正當地使用商業秘密。所謂泄露是指將商業秘密透露給他人,包括在要求對方保密的條件下向特定人、少部分人透露商業秘密,以及向不正當的手段獲取的,其披露當然是違背權利人的意思的。所謂不正當使用是指未經授權而使用該秘密或將該秘密轉讓給他人。如將商業秘密用於自己的生產經營,由自己直接利用商業秘密的使用價值的行為或狀態,或非法允許他人使用。無論行為人是否因此而獲取一定的利益,都有可能構成締約過失責任。
第四種類型是有其他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也即包括除了前三種情形以外的違背先契約義務的行為。在締約過程中常表現為,一方當事人未盡到通知、協助、告知、照顧和義務等義務而造成對方當事人人身或財產的損失的情形。

Ⅷ 締約過失的責任

締約過失責任,又稱先契約責任,有的學者直接稱為締約過失。我國民法通則和合同法均未規定締約過失責任的具體概念,但國內民法學界通說認為,《民法通則》第61條第1款就是關於締約過失責任的規定,即「民事行為被確認為無效或被撤銷後,當事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返還給受損失的一方。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合同法》第42條也規定: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一)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
(二)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
(三)有其他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
至於何謂締約過失責任,學者們的歸納見仁見智,聊舉幾例:
(1)締約過失責任是指合同訂立當事人一方因違背其誠實信用原則所產生的義務,而致另一方的信賴利益的損失,並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2)締約過失責任是締約人故意或過失違反先合同義務時依法承擔的民事責任;
(3)締約過失責任是當事人因過失或故意致使合同未成立、被撤銷或無效而應承擔的財產責任;
(4)締約過失責任是指當事人由於締結合同之際具有過失,從而導致合同不成立、被確認無效或被撤銷時,使對方遭受損失而承擔的法律責任
(5)締約過失責任是於締約之際,因一方違背基於誠實信用原則而產生的保護、通知、協力、保密等先契約義務而致相對方信賴利益、固有利益遭受損失所應承擔的民事賠償責任。筆者認為,上述諸表述並無本質上的區別,綜合而言,締約過失責任是指訂立合同過程中締約一方當事人因違反誠實信用原則所應承擔的先合同義務而造成對方信賴利益損失時所應承擔的民事賠償責任。

Ⅸ 什麼叫締約過失締約過失責任又是什麼

締約過失及其締約過失責任主要是指合同訂立過程中,合同一方違背誠實信用原則造成對方信賴利益的損失所要承擔的責任。承擔締約過失責任的范圍有:行為人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的情形;行為人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的情形;有其他違背誠信原則的行為。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五百條
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對方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一)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
(二)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
(三)有其他違背誠信原則的行為。

熱點內容
民事訴訟法146條6 發布:2025-02-12 23:28:42 瀏覽:865
巴州司法所 發布:2025-02-12 23:00:17 瀏覽:158
道德經庫恩 發布:2025-02-12 22:45:04 瀏覽:344
行政訴訟法八十二 發布:2025-02-12 22:07:11 瀏覽:890
重慶京師律師 發布:2025-02-12 19:52:51 瀏覽:808
法律責任包括下列哪些 發布:2025-02-12 19:04:52 瀏覽:481
合同法中約定優先原則 發布:2025-02-12 18:55:24 瀏覽:690
合同法履行完畢 發布:2025-02-12 18:38:59 瀏覽:231
1993年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2-12 18:13:01 瀏覽:645
八年級上冊政治法律知識點人教版 發布:2025-02-12 17:47:00 瀏覽: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