僱主法律責任條款內容
Ⅰ 僱傭關系的法律規定是怎樣的
僱傭關系的法律規定:
一、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
二、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
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僱傭關系的相關司法解釋》第九條規定,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
Ⅱ 僱主違反侵權責任法應承擔哪些責任
僱主責任的規定如下:
1、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
2、造成他人損害是由於工作人員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行為的,用人單位承擔責任後可以向工作人員追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條
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工作人員追償。
勞務派遣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單位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責任。
Ⅲ 什麼是僱主責任險,僱主責任險有哪些內容
僱主責任險是指企業主(被保險人)所僱傭的員工在受雇過程中從事與保險單所載明的與被保險人業務有關的工作而遭受意外或患與業務有關的國家規定的職業性疾病,所致傷、殘或死亡,企業主(被保險人)根據勞動法及勞動合同應承擔的醫葯費用及經濟賠償責任(包括應支出的訴訟費用),由保險公司在規定的賠償限額內負責賠償的一種保險。
在責任的設計上相對團體意外險來說較全面,除了工傷死亡、傷殘、醫療費、誤工費的賠償外,還包括了生活護理費、一次性就業補助金、交通食宿補貼、救護車、法律等費用等。
僱主責任險該如何選擇?
1、具體責任險的分析
選擇市場上產品責任較好的兩款產品進行對比分析,快速了解產品的優與劣,以電子商務、攝影等行業為例。
假定10級傷殘,以北京為標准。綠色那一列是企業應該賠的錢,後面藍色是每種僱主責任險賠的錢,紅色字是僱主責任險賠過後,企業需要承擔的。
A方案賠付135800元,企業自付9660;
B方案賠付110000元,企業自付35460;
C方案賠付100000元,企業自付45460;
D方案賠付85000元,自付60460;
最常見的10級傷殘,A方案比D方案多賠了50800元,這筆錢可能是一家小公司5-10年的保費。因此選擇僱主責任險一定要看清楚條款,不能只是看保費,還要考慮行業類別,員工職業,及最重要的保險責任,否則少的錢只能企業自己擔著。
Ⅳ 僱主責任(侵權責任法)
僱主侵權責任的具體法律規定包括:1、若因工作人員執行工作任務,使得他人遭受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2、造成他人損害是由於工作人員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行為的,用人單位承擔責任後可以向工作人員追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條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工作人員追償。勞務派遣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單位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責任。
Ⅳ 僱主在工傷事故中承擔民事責任需要哪些條款
工傷事故中有下列情況的,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不按《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給員工繳納工傷保險費用的;以及因僱主不簽勞動合同導致不能申請工傷認定和工傷賠償的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三十九條
因工傷發生的下列費用,按照國家規定由用人單位支付:
(一)治療工傷期間的工資福利;
(二)五級、六級傷殘職工按月領取的傷殘津貼;
(三)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時,應當享受的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工傷保險條例》第六十二條
依照本條例規定應當參加工傷保險而未參加工傷保險的用人單位職工發生工傷的,由該用人單位按照本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准支付費用。
用人單位參加工傷保險並補繳應當繳納的工傷保險費、滯納金後,由工傷保險基金和用人單位依照本條例的規定支付新發生的費用。
Ⅵ 雇員受傷僱主承擔責任的法律規定
雇員受傷僱主承擔賠償責任。
僱主對雇員的自身損害要承擔無過錯責任,即無論雇員是否有過錯,雇員造成自身損害的,僱主要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僱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受害人因傷致殘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後續治療費,賠償義務人也應當予以賠償。
僱傭者,即僱主,指雇請被僱傭者的實體或者個人,僱傭者通過支付薪水以交換勞動者所付出的勞動。僱傭者擁有支配權,擁有土地,資本,知識產權,事實上,所有財富都是由被僱傭者的貢獻。在一個實體內部,法人即為僱主,內外的一切活動通過法人代表來管理和體現。僱主是一個人或機構聘用雇員或工人。僱主提供工資給工人,換取職工的勞動力。在大型組織的管理員工往往交由人力資源部進行。
【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條 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工作人員追償。
勞務派遣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單位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責任。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條 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提供勞務一方追償。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
提供勞務期間,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提供勞務一方損害的,提供勞務一方有權請求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也有權請求接受勞務一方給予補償。接受勞務一方補償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Ⅶ 僱工受傷,僱主是否應當承擔責任,有何法律依據
一般情況下僱主對僱工的經濟損失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民法通則》第43條規定:回「企業法人對它的答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35條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自己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9條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
在實踐中,所謂重大過失,比如交通事故中,雇員負主要責任或者全部責任法院一般認定為有重大過失。
Ⅷ 僱工責任保險條款責任范圍有哪些
法律分析:1、僱主責任保險的保險責任,包括在責任事故中僱主對雇員依法應負的經濟賠償責任和有關法律費用等,導致這種賠償的原因主要是各種意外的工傷事故和職業病。2、但下列原因導致的責任事故通常除外不保:一是戰爭、暴動、罷工、核風險等引起雇員的人身傷害;二是被保險人的故意行為或重大過失;三是被保險人對其承包人的雇員所負的經濟賠償責任;四是被保險人的合同項下的責任;五是被保險人的雇員因自己的故意行為導致的傷害;六是被保險人的雇員由於疾病、傳染病、分娩、流產以及由此而施行的內、外科手術所致的傷害等。
法律依據:《僱主責任保險條款》 第四條 本公司對下列各項不負賠償責任:
一、 被保險人的雇員由於職業性疾病以外的疾病、傳染病、分娩、流產以及因上述原因接受醫療、診療所致的傷殘或死亡;
二、 由於被保險人的雇員自傷、自殺、打架、斗毆、犯罪及無照駕駛各種機動車輛所致的傷殘或死亡;
三、 被保險人的雇員因非職業原因而受酒精或葯劑的影響所導致的傷殘或死亡;
四、 被保險人的雇員因工外出期間以及上下班途中遭受意外事故而導致的傷殘或死亡;
五、 被保險人直接或指使他人對其雇員故意實施的騷擾、傷害、性侵犯,而直接或間接造成其雇員的傷殘、死亡;
六、 任何性質的精神損害賠償、罰款、罰金;
七、 被保險人對其承包商所僱傭雇員的責任;
八、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包括我國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所發生的被保險人雇員的傷殘或死亡;
九、 國務院頒布的《工傷保險條例》所規定的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葯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准之外的醫葯費用;
十、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所頒布的《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葯品目錄》規定之外的醫葯費用;
十一、 假肢、矯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輪椅等輔助器具;
十二、 住宿費用、陪護人員的誤工費、交通費、生活護理費、喪葬費用、供養親屬撫恤金、撫養費;
十三、 戰爭、軍事行動、恐怖活動、罷工、暴動、民眾騷亂或由於核子輻射所致被保險人雇員的傷殘、死亡或疾病;
十四、 直接或間接因計算機2000年問題造成的損失;
十五、 其它不屬於保險責任范圍內的損失和費用。
Ⅸ 僱主應當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僱主的責任包括三個方面:1、僱工在執行職務中所受到損害,僱主承擔侵權損害賠償責任;2、僱工在執行職務中致第三人損害,僱主承擔侵權損害賠償責任;3、僱工在執行僱傭活動中,第三人致僱工損害,僱主應承擔侵權損害賠償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第四十五條規定:
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合夥組織僱傭的人員在進行僱傭合同規定的生產經營活動中造成他人損害的,其僱主是當事人。
《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九條規定: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
前款所稱「從事僱傭活動」,是指從事僱主授權或者指示範圍內的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雇員的行為超出授權范圍,但其表現形式是履行職務或者與履行職務有內在聯系的,應當認定為「從事僱傭活動」。
《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一條規定: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僱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屬於《工傷保險條例》調整的勞動關系和工傷保險范圍的,不適用本條規定。
(9)僱主法律責任條款內容擴展閱讀
僱主責任的法律特徵表現為:
1、人身關系的從屬性。即致害行為人與責任人之間存在著僱傭關系,雇員從事僱傭活動,其意志和行為受僱主的約束和支配。
2、義務主體的分離性。一般侵權責任的侵害人與責任人為同一主體,但僱主責任的責任人並非侵害人。責任人和侵害人相分離,只是基於他們之間存在著特的法律關系,才由僱主對外承擔責任。
3、經濟利益的關聯性。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時所實施的行為,直接為僱主創造經濟利益以及其他利益,僱主是這種利益的享有者。雇員雖然按約定取得了一定的勞動報酬,但這種報酬少於其創造的經濟價值。
4、僱主與雇員所致損害之間存在特定的因果關系。損害事實雖是雇員直接造成的,但僱主對雇員選任不當,疏於管理、監督等作為與不作為的行為,是損害事實得以發生的一個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