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賣商標的法律責任

賣商標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4-20 05:17:33

① 商標侵權一般怎麼處罰

商標侵權的罰款,根據行為人的侵權行為的情節而定。商標侵權一般罰款在五千元以上,情節惡劣嚴重的,罰款會更高。
第一,商標侵權需要行為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侵犯商標權的民事責任有停止侵害、賠償損失、賠禮道歉和消除影響。行為人如果侵犯商標權,人民法院依法對行為人判決相應的處罰。引起商標侵權糾紛的,行為人可協商解決,協商未果的,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處理,或者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此時,行為人需要承擔的責任是行政責任,侵犯商標權的行政責任有立即停止侵權行為,沒收或者銷毀製造侵權商品的工具,同時,有關部門可以對行為人進行罰款。沒有經過注冊商標所有人的同意,擅自在同種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標的,並且情節惡劣的,處罰程度相應的要更嚴重,除了要判處有期徒刑以外,還要對當事人進行罰款。
第二,商標侵權最嚴重的情節,需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現侵犯商標的情況,要及時進行協商,若是協商沒有結果,可對其當事人提起訴訟或要求賠償,當事人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出現商標侵權的糾紛案件時,可以請律師進行協商調解。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六十三條規定 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確定;實際損失難以確定的,可以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權利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參照該商標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對惡意侵犯商標專用權,情節嚴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確定數額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確定賠償數額。賠償數額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

② 私自賣品牌侵權嗎

私自賣品牌屬於侵權行為,品牌方可以起訴,維護品牌權益。
法律分析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商標權人濫用商標會造成一定的危害,濫用商標的危害主要是損害消費者利益和降低注冊商標的信譽。對濫用商標的注冊人,商標注冊有關機關有權對其批評、通報、罰款等處罰,如果情況較為嚴重的,還將會撤銷注冊商標。在實踐中,濫用商標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降低使用注冊商標的商品質量,欺騙消費者;將注冊商標使用在非核定使用類別的商品上;通過經常性地更換商標,變相提價;擅自買賣商標標識,推銷劣質商品。另外,商標使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商標注冊人不得自行改變注冊商標的文字、圖形或者其組合;不得自行改變注冊商標的注冊人名義、地址或者其他注冊事項。商標注冊人可以通過簽訂商標使用許可合同,許可他人使用其注冊商標。許可人應當在許可合同有效期內向商標局備案並報送備案材料,由商標局公告。商標使用許可未經備案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最後,實際中發現有濫用商標的行為,建議可以積極採取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投訴,或是直接向法院起訴的方式處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一十三條 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服務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第二百一十四條 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違法所得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第二百一十五條 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③ 商標轉讓存在哪些風險

商標轉讓存在風險如下。

一、無效轉讓:
所謂無效轉讓就是指注冊商標的轉讓不符合商標法律所規定的限制條件,雖然商標轉讓雙方已簽訂了商標轉讓協議,並且乙方也已支付了商標轉讓費,但該注冊商標轉讓申請根本不可能被國家商標局核准,因此該商標的轉讓無效,因為商標無法被核准轉讓,所以商標的所有人仍然沒有變。
二、非法轉讓:
所謂非法轉讓注冊商標是指商標轉讓人並不是該注冊商標的所有人,或者是不能代表全部商標所有人,或者未經注冊商標權利所有人同意,而以隱瞞、欺詐、 偽造等不正當手段將其注冊商標偷偷轉讓。
三、部分轉讓:
所謂部分轉讓就是指注冊商標的轉讓人,未將與被轉讓商標權利相關的其他同類近似商標一並轉讓給商標受讓人,而是有意或無意的保留或隱瞞了一部分與轉讓商標相近似的同類商標,轉讓人在商標轉讓之後仍可以使用與被轉讓商標相近似的其他商標,對商標受讓人造成了實質性的傷害。
四、隱瞞被轉讓商標的權益漏洞。
商標轉讓人在轉讓該商標時,隱瞞了該商標在轉讓之前已經被許可他人使用、被質押抵債、被轉讓等等問題。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商標轉讓的相關信息,推薦選擇尚標。尚標有志於在知識產權這塊領域搭乘上信息網路的高速快車,用勤勞和智慧在信息知識產權的沃土上辛勤開拓,發展,創造,以客戶需求為基礎,以提供的完善網路平台為轉讓商標打造更寬闊的途徑,為全國成長型工商企業買賣商標創造更多的選擇。【點擊這里立即推薦好標】

④ 丁真等商標被非法售賣,售賣者將面臨怎樣的處罰

“丁真”等商標遭惡意注冊 國知局回應:“嚴打 ”

近段時間,突然爆紅的少年丁真、被商標搶注者集中“哄搶”,注冊申請達到數百件。澎湃新聞暗訪發現,在商標申請跟風網紅、熱詞的亂象背後,炒賣商標同樣“暗流涌動”,湖南一家申請“丁真”商標的公司,商標證還沒下來,便開價18.8萬元。

(來源:澎湃新聞)

⑤ 用別人的牌子賣自己的東西觸犯了什麼法律

用別人的牌子賣自己的東西觸犯了假冒行為,屬於假冒侵權行為。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此行為違反了侵權法。
法律分析
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商標局是全國商標注冊和管理工作的主管機關,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設立的商標評審委員會是處理商標爭議事宜的主管機關,以國家強制力為保障,代表國家行使商標注冊、管理和爭議處理事項。從事商標注冊、管理和復審工作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照法律的規定,代表商標局和商標評審委員會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商標局、商標評審委員會及其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行為是否規范、合法,直接影響商標法律制度的正確有效實施,直接影響本法保護商標專用權,促進生產經營者保證商品和服務質量,維護商標信譽,保障消費者和生產經營者的利益,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目的的實現。在這次修改商標法的過程中,一些常委委員、地方、部門提出,為了規范商標注冊、管理、復審行為,提高行政工作效率,維護當事人的合法利益,對商標管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的執法活動應當確立嚴格的行為規范,以加強對其管理活動的監督。文明服務,就是要求從事商標注冊、管理和復審工作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行使職權、執行公務,必須做到行為端莊、舉止文明、待人禮貌、服務熱情、工作周到。上述規范既是對從事商標注冊、管理和復審工作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紀律和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要求。如果違反這些規范,應當視情節輕重,根據法律、法規以及內部紀律、制度的規定,追究其相應的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 第六十條 有本法第五十七條所列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之一,引起糾紛的,由當事人協商解決;不願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商標注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請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時,認定侵權行為成立的,責令立即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銷毀侵權商品和主要用於製造侵權商品、偽造注冊商標標識的工具,違法經營額五萬元以上的,可以處違法經營額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經營額或者違法經營額不足五萬元的,可以處二十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對五年內實施兩次以上商標侵權行為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應當從重處罰。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並說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銷售。對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的爭議,當事人可以請求進行處理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調解,也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調解,當事人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生效後不履行的,當事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⑥ 銷售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罪的量刑標准

第二百一十四條【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
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銷售金額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銷售金額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節錄)
(2010年5月7日 公通字[2010] 23號)
第七十條 [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案(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銷售金額在五萬元以上的;
(二)尚未銷售,貨值金額在十五萬元以上的;
(三)銷售金額不滿五萬元,但已銷售金額與尚未銷售的貨值金額合計在十五萬元以上的。
第八十九條 對於預備犯、未遂犯、中止犯,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應予立案追訴。
第九十條 本規定中的立案追訴標准,除法律、司法解釋、本規定中另有規定的以外,適用於相應的單位犯罪。
第九十一條 本規定中的「以上」,包括本數。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節錄)
(2004年12月22日 法釋[2004] 19號)
第二條 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銷售金額在五萬元以上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應當以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銷售金額在二十五萬元以上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規定的「數額巨大」,應當以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第九條 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規定的「銷售金額」,是指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後所得和應得的全部違法收入。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屬於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規定的「明知」:
(一)知道自己銷售的商品上的注冊商標被塗改、調換或者覆蓋的;
(二)因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受到過行政處罰或者承擔過民事責任、又銷售同一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
(三)偽造、塗改商標注冊人授權文件或者知道該文件被偽造、塗改的;
(四)其他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情形。
第十五條 單位實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條至第二百一十九條規定的行為,按照本解釋規定的相應個人犯罪的定罪量刑標準的三倍定罪量刑。
第十六條 明知他人實施侵犯知識產權犯罪,而為其提供貸款、資金、賬號、發票、證明、許可證件,或者提供生產、經營場所或運輸、儲存、代理進出口等便利條件、幫助的,以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共犯論處。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非法生產、銷售煙草專賣品等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節錄)
(2010年3月26日 法釋[2010] 7號)
第一條(第三款)銷售明知是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的卷煙、雪茄煙等煙草專賣品,銷售金額較大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的規定,以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定罪處罰。
第五條 行為人實施非法生產、銷售煙草專賣品犯罪,同時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侵犯知識產權犯罪、非法經營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六條 明知他人實施本解釋第一條所列犯罪,而為其提供貸款、資金、賬號、發票、證明、許可證件,或者提供生產、經營場所、設備、運輸、倉儲、保管、郵寄、代理進出等便利條件,或者提供生產技術、卷煙配方的,應當按照共犯追究刑事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節錄)
(2011年1月10日 法發[2011] 3號)
一、關於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犯罪案件中尚未銷售或者部分銷售情形的定罪量刑問題
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的規定,以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未遂)定罪處罰:
(一)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尚未銷售,貨值金額在十五萬元以上的;
(二)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部分銷售,已銷售金額不滿五萬元,但與尚未銷售的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貨值金額合計在十五萬元以上的。
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尚未銷售,貨值金額分別達到十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五萬元、二十五萬元以上的,分別依照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規定的各法定刑幅度定罪處罰。
銷售金額和未銷售貨值金額分別達到不同的法定刑幅度或者均達到同一法定刑幅度的,在處罰較重的法定刑或者同一法定刑幅度內酌情從重處罰。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煙草專賣局《關於辦理假冒偽劣煙草製品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問題座談會紀要》
(2003年12月23日 高檢會[2003] 4號)
二、關於銷售明知是假冒煙用注冊商標的煙草製品行為中的「明知」問題
根據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的規定,銷售明知是假冒煙用注冊商標的煙草製品,銷售金額較大的,構成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
「明知」,是指知道或應當知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明知」:
1、以明顯低於市場價格進貨的;
2、以明顯低於市場價格銷售的;
3、銷售假冒煙用注冊商標的煙草製品被發現後轉移、銷毀物證或者提供虛假證明、虛假情況的;
4、其他可以認定為明知的情形。
三、關於共犯問題
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他人實施本《紀要》第一條至第三條規定的犯罪行為,仍實施下列行為之一的,應認定為共犯,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直接參與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煙草製品或者銷售假冒煙用注冊商標的煙草製品或者直接參與非法經營煙草製品並在其中起主要作用的;
2、提供房屋、場地、設備、車輛、貸款、資金、賬號、發票、證明、技術等設施和條件,用於幫助生產、銷售、儲存、運輸假冒偽劣煙草製品、非法經營煙草製品的;
3、運輸假冒偽劣煙草製品的。
上述人員中有檢舉他人犯罪經查證屬實,或者提供重要線索,有立功表現的,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四、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參與實施本《紀要》第一條至第三條規定的犯罪行為的處罰問題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生產、銷售偽劣商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參與實施本《紀要》第一條至第三條規定的犯罪行為的,從重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2001年修正)》(節錄)
(1983年3月1日)
第五十九條(第三款) 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構成犯罪的,除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⑦ 銷售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的商品應當承擔什麼行為的法律責任

四個中選的話,選:欺騙消費者、誤導消費者
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內專用權的商品的容,屬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必須首先承擔停止侵權的法律責任;至於是否需要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則要看他主觀上是否具有過錯,如果是明知是侵權產品而銷售,則要承擔賠償責任;如果不知道並且產品來源合法則可以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⑧ 商標轉讓代理合同涉及到哪些法律責任

商標轉讓是商標權轉移的法律行為,涉及到很多復雜嚴格的手續,很多申請人會選擇簽訂商標轉讓代理合同,將相關事宜交由商標轉讓代理負責。辦理商標轉讓需到商標局進行手續辦理,其流程包括:申請→受理→審查→公告→核發轉讓證明。

第一,商標轉讓代理合同授權不明的,代理人應當向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負連帶責任。如果代理人知道被委託代理的事項違法仍然進行代理活動的,由被代理人和代理人負連帶責任。

第二,如果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同自己或者同自己所代理的其他人進行民事活動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如果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損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第三人負連帶責任。

第三,如果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的代理行為,只有經過被代理人的追認,被代理人才承擔法律責任。未經追認的行為,由行為人承擔法律責任。如果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的名義實施民事行為而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同意。

第四,如果第三人知道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已經終止還與行為人實施民事行為給他人造成損失的,由第三人和行為人負連帶責任。代理人為了維護被代理人的利益,可以將自己取得的代理權轉托他人,但應當事先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

屬於因無效代理訂立的無效合同,包括以下情況:

1、無權代理人訂立的未經被代理人追認的合同;

2、代理人以被代理的人名義同自己簽訂的合同;

3、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同自己代理的其他人簽訂的合同;

4、代理人與對方通謀簽訂的損害被代理人利益的合同。

關於商標轉讓代理合同,您還有什麼不懂的,可咨詢7號網在線客服。7號網有盡職專業的商標代理人,如有服務需要,可撥打熱線聯系。

熱點內容
原因行為民法 發布:2025-02-12 14:51:44 瀏覽:165
九六年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2-12 14:50:47 瀏覽:346
合同法406條規定 發布:2025-02-12 14:46:02 瀏覽:442
司法考試報名入口通道 發布:2025-02-12 14:41:03 瀏覽:901
民事送訴訟法 發布:2025-02-12 14:33:13 瀏覽:70
圖紙電子簽名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2-12 14:29:49 瀏覽:992
律師可以在法律咨詢公司兼職嗎 發布:2025-02-12 14:21:12 瀏覽:666
購銷合同怎樣簽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12 14:12:06 瀏覽:316
陽光司法鑒定所 發布:2025-02-12 13:48:59 瀏覽:750
楊秀清民法 發布:2025-02-12 13:23:34 瀏覽: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