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實名的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1. 網路上簽訂合同具有法律效應嗎
網路上簽訂的合同也就是電子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十一條:「書面形式是指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數據電文形式的電子合同完全符合法律關於合同的要求。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章第六十三條:「證據包括:(五)電子數據」因此電子合同和紙質合同一樣,可以作為法庭證據的。
但是在舉證的時候要求會比較高。比如採用郵件形式互相發送合同文本,需要證明對方所使用的郵箱確實為對方所有。
2. 電子合同是不是提供身份證就生效了
當然不是。
電子合同是雙方或多方當事人,通過互聯網以電子形式達成的設立、變更、終止某種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只要合同簽署各方都經過實名認證,且是根據《電子簽名法》認可的可靠電子簽名,這份電子合同則具備和紙質合同手寫簽章同等的法律效力。
題主所說的提供身份證,只是滿足其中的第一個條件經過實名認證,第二個條件根據《電子簽名法》認可的可靠電子簽名必須滿足,電子合同才能生效。
根據《電子簽名法》第五條至第八條規定,鎖定簽約主體真實身份、有效防止文件篡改、精確記錄簽約時間的電子合同才被法律認可。
如果想採用電子合同,推薦使用第三方平台,這樣能保證基本的安全可靠。國內專業的第三方電子平台都會嚴格按照電子簽名法的要求實施,嚴格保證電子合同的安全合法性:
① 權威認證系統:採用國家機構認證技術,確保電子合同簽署主體真實身份;
② 防篡改技術:採用國際通用哈希值技術固化原始電子文件數據,輕松識別文件是否被篡改;
③ 第三方取時技術:精確記錄簽約時間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哦~~
3. 電子合同雙方必須在電子簽約平台進行實名認證嗎 急求解答
需要實名認證
有的平台不需要,但是不建議這么做!!我收集了一些資料,請耐心看完。
根據《電子簽名法》及《合同法》規定,有效的電子合同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一)數據電文原件,能夠可靠地保持內容完整、防篡改,滿足法律規定的原件形式及文件保存要求;
(二)電子簽名,能夠標識簽署人、簽署時間,防篡改,滿足法律規定的有效電子簽名要求;
(三)身份經過第三方有效認證,滿足法律規定的認證要求。
因此,簽署合同前,第三方簽署平台必須經過嚴格實名認證技術,來確認簽署雙方的真實身份。才能為使用者提供安全有效的電子簽名,保證簽署雙方的合法權益。
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仍然存在第三方簽署平台上「未實名認證就為用戶提供簽署」,一旦出現糾紛,用戶實名認證與實際身份不符,簽署的電子合同就無法作為有效司法證據出證。
目前在中國裁判文書網有多起因為簽署電子合同不認證而不被法院採信的案例,希望大家網上簽署電子合同時一定實名認證,避免以下情況,防止踩坑。
案例一
案號(2019)京0105民初17263號
原因:驗證碼作為認證方式,可信度低。如果是作為簽署電子合同的認證,法律效力完全達不到要求,法院也不會認可。
案件中黃某委託周某理財,周某沒有向黃某退還合作交易保證金,故雙方在法大大APP上簽署了《還款協議》,規定周某在一定時間內支付保證金,協議簽署後周某隻支付了黃某一部分保證金,於是黃某將周某告上法庭。
黃某提交深圳法大大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出具的《說明》一份,2017年10月14日,手機號碼為189XXXXXXXX的持有人黃某與手機號碼為186XXXXXXXX的持有人周某,雙方均未做實名認證,但雙方通過向手機號189XXXXXXXX下發驗證碼691605,向手機號186XXXXXXXX下發驗證碼793734完成簽署。
黃某與周某二人由於合同的履行問題產生了糾紛。雖然合同內容未被篡改,但是法院根據深圳法大大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出具的《說明》,《還款協議》簽署過程中未經實名認證,不足以單獨作為認定事實的依據。
未經實名認證的合同在法院面前是無效的,再次說明實名認證的重要性。
案例二
案號(2020)皖16民終3264號
原因:按照常理,實名認證的身份,肯定要與真實的身份相符。然而簽署時的公司名稱是簽署之後才注冊的,卻通過了平台上的認證?
【崑山某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於2018年8月10日與【崑山市玉山鎮某商務服務工作室】在「e簽寶」電子平台簽訂了移動通信業務代理協議,從該協議可以看出,郭某系崑山市玉山鎮某商務服務工作室的經營者,郭某也在乙方簽章處簽名。
經調查發現崑山市玉山鎮貳某商務服務工作室注冊時間為2018年8月28日,其於2018年8月10日與崑山某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在「e簽寶」電子平台簽訂的移動通信業務代理協議,屬無效合同。
通過以上的案例可以看出第三方電子合同平台沒有履行應盡的職責,導致簽署的合同無效,損害了簽署雙方的利益。
4. 電子合同有沒有法律效力
由可靠抄電子簽名簽署的電子合同是有法律效力的。
關鍵是要確認「可靠電子簽名」。根據《電子簽名法》規定有效的電子簽名有四個要素:①真實身份,②真實意願,③原文未改,④簽名未改。
①、真實身份:用戶在使用電子簽名之前需要確保線上線下身份一致,通過人臉識別、銀行四要素等進行實人認證後頒發代表網路身份標識的數字證書,只有本人操作方可認證通過。
②、真實意願:實名後,每個用戶有獨立的數字證書。每次簽署需要用戶做簽署確權動作,比如刷臉、簡訊驗證、簽署密碼等完成簽署確認。
③和④:綜合應用RSA、SM2、SHA 256、SM3等密碼演算法,符合PADES標准,引入時間戳,確保簽署內容和時間固化,達到原文防篡改和簽名防篡改目的。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吧。另外,我覺得你如果要選擇電子合同的話,可以了解一下e簽寶,國內最早做的就是他們。我也是之前去拉房產證明的時候,才知道「浙江省最多跑一次」就是他們提供的技術服務。
5. 沒有親筆簽字,網路貸款的電子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嗎
電子合同是雙方或多方當事人,通過互聯網以電子形式達成的設立、變更、終版止某種民事權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電子合同是在線上進行操作,所以本身就不存在親筆簽字這一說。只要你經過實名認證,提供了可靠的電子簽名,那這份電子合同就具有法律效力。
6. 電子合同不是本人親自簽字生效嗎
你好,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在我的認知當中:
首先、電子合同是雙方或多方當事人之間通過電子信息網路以電子的形式達成的設立、變更、終止財產性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電子合同的成立只是意味著當事人之間已經就合同內容達成了意思表示一致,但合同能否產生法律效力,是否受法律保護還需要看他是否符合法律的要求,即合同是否符合法定的生效要件。電子合同的成立並不等於電子合同的生效,電子合同的生效,是指已經成立的合同符合法律規定的生效要件。
其次、按照我對你描述的過程的理解,你們的合同還沒有生效,雙方約定還沒有開始,那麼就你而言,也就沒有義務為對方支付相關費用了。
第三,個人感覺,網路需謹慎,小心被騙
最後,因本人也並非專業學習法律的,不知道上述愚見能否解決您的問題!
7. 電子合同不是本人簽名 但是已經同意合同 這合同有沒有法律保護
按照題主的描述,應該簽署的不是法律意義上的電子合同。
電子合同是是雙方或多方當事人之間通過電子信息網路以電子的形式達成的設立、變更、終止財產性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其具有法律效力的核心是通過可信第三方電子合同平台訂立,採用可靠的電子簽名簽署。
而電子合同需要經過嚴格的實名認證,證明簽約方的身份真實,杜絕他人冒簽的隱患。而您只是同意該合同並未親自簽署合同,因而只能算是傳統意義上的「電子版協議」。這種合同按理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的確是雙方真實意願的表達,但問題在於發生糾紛時,電子數據因為易篡改、易丟失等屬性,容易導致電子版協議的法律效力遭到質疑。
相反,電子合同採用實名認證、防篡改、第三方取時、區塊鏈存證等技術,可有效確保電子合同的法律效力,使其被法官採信。
目前,我國已經出現很多起第三方電子合同受到法院認可的判例。
8. 沒簽字的電子合同有效嗎
電子合同是雙方或多方當事人,通過互聯網以電子形式達成的設立、變更、終止某種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只要合同簽署各方都經過實名認證,且是根據《電子簽名法》認可的可靠電子簽名,這份電子合同則具備和紙質合同手寫簽章同等的法律效力。
沒有可靠的電子簽名不能作為有效的電子合同使用。
9. 電子合同的法律效力如何法律認可電子合同嗎總感覺沒有手寫簽名有些不太安心的樣子啊
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第13、14條認可了可靠電子簽名的合法效力;《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0、11條認可以數據電文作為合同書面形式的合法載體;《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116條認可電子數據作為法定證據種類的合法地位。
根據最新民事訴訟法規定,電子證據(包括電子簽名)與書證同樣為證據的一種;而根據《電子簽名法》的規定,可靠的電子簽名具有與手寫簽名或蓋章同等的法律效力。所以,只要是你採用可靠電子簽名簽署的電子合同就是受到法律認可的。